第43頁
次年,外祖母生下青思,對顧晴的疼愛也沒少過半分,對外也一直稱顧晴是青思的親jiejie。 至于名字,顧晴到顧家那日,北郡難得放晴,所以取名顧晴。 這是顧家的陰私,知之者甚少,連淮安伯都不知。 顧家兩個女兒,碧玉成雙,連出嫁都是同一日,一個嫁給了淮安伯,一個嫁給了左都御史。 成親當日,奉京好不熱鬧,將門嫡女本就已是身份尊貴,奈何兩位嫁的又都是奉京頂出名的人家,一時羨煞奉京無數兒女,好多閨閣少女做夢都想托生顧家,一來是能被爹娘捧在手心,二來是能嫁得如意郎君。 羨慕有之,比較亦有之,那日出嫁后,奉京里除了傳出羨慕之聲外,也有人碎語言顧青思嫁得不如顧晴,這句話,在顧青思過世及姜夷如被貶荊州后,時常被人翻出來說。 姜辭不喜聽人說這種口舌,同她這位姨母來往不多,“點頭之交”罷了。 這會兒眾人瞧她們進來,目光里帶了幾分打量。 姜辭行了一禮:“姨母萬福?!?/br> 顧晴笑得和善:“從荊州回來后,倒是少見你了,要知你及笄前,還總跑到淮安伯府來尋婉儀玩?!?/br> 一句話,自顧自地把表姐妹倆的關系拉了近。 姜辭和林婉儀見面的次數屈指可數,所以不免驚嘆她這位姨母睜眼說瞎話的本事:“年少頑皮罷了?!?/br> 顧晴又笑:“如今嫁了人,更是鮮少見你,青思只有你一個女兒,咱們該多走動走動才是,生分便不好了?!?/br> 一旁的夫人小姐聽顧氏這般說話,只覺得她是個狠心人,前頭一句荊州,便是暗指姜夷如被貶之事,小小地拉踩了姜家一腳,這會兒又提顧青思去世……若只是沒了娘倒還好,這里頭還有姜夷如續弦呢,可不就是在說顧青思嫁得不如自己嗎? 原先貴婦人們還覺得姜辭嫁了江逾明,十里紅妝多好多好,現下聽來,還是被顧晴和林婉儀壓一頭,再想起林婉儀和江逾明端午燈會的事,真真是從心底里覺得姜辭可憐,都不愿看她笑話了。 瞧瞧姜辭怎么說的? “姨母說得是?!?/br> 天可憐見…… “侯府規矩多,你少出門也是好的,往后若是得空,姨母帶婉儀去侯府看你?!?/br> 這一句,心思便都在明面上了,林婉儀同江逾明的事都傳成那樣了,顧氏還要領著人去侯府做客,這離“登堂入室”還遠嗎? 話說得冠冕堂皇的,面子里子占盡,瞧姜家落魄了好欺負。 眾人唏噓不已。 姜辭不懂周遭人心思的千回百轉,也不知自己被眾人在心里狠狠憐愛了,她只是才察覺自己這個姨母竟這么喜歡占人便宜,既然如此,她便不客氣了,不就是高高在上的姿態嘛,她想要,姜辭給便是:“那阿辭便在府里恭候姨母和表姐了?!?/br> 你看,都強顏歡笑了。 一番話,看似平常,實則盡是腥.風.血.雨,在座人心思勾勾纏纏,只覺得這一趟,來得值。 熱鬧看完,管事的催大家開席。 取了貫耳壺和去頭的箭,又細細講了規則,投壺詩賽設兩場,每場少中者,作詩。 江素卿作詩不太行,但姜辭投壺可以,一場下來,竟是十投十中,輕松得了第一名,不用作詩。 管事唱了名,姜辭忽然發現,陪同顧晴來的是她的小女兒林婉云,林婉儀竟不在。 林婉云年紀比江嫻還小兩歲,輸了投壺也不氣餒,洋洋灑灑作了一首詩,滿堂喝彩。 顧晴聽那掌聲,像是鼓給自己的,紅光滿面,看姜辭的目光不免多了幾分得意。 姜辭同她娘一樣,都不是規矩的閨秀小姐,小小年紀便喜歡在草場上野,這樣的女子,腹里能有什么詩書? 說到底,她就是看不上顧青思,也看不上姜辭,憑什么嫁進侯府的不是她的婉儀? 一群人圍著林婉云夸贊,林婉云被夸得羞紅了臉:“打油詩而已,不是什么妙筆了,我投壺差,詩好也是靠運氣,在書院,夫子也是隔三岔五罰我……” “你投壺不差了,只是有人投得太好……十投十中,這么拼命,怕做詩吧?!边@便是明著說姜辭了。 姜辭笑笑不說話,不想作詩是一方面,但投壺投得好,她也沒辦法,之前在北郡待過一段時日,她年歲小,馬術不精,但射箭還是行的。 “堂嫂,下局我來投?!苯厍洳幌肟磁匀苏f姜辭,拿過箭。 姜辭無所謂,并沒覺得投壺投得好丟人。 這一場,又是先投壺,少中者作詩,顧晴那邊還是林婉云來投,姜辭這邊則是換了江素卿。 只不過投到最后,場上依舊是江素卿中得最多。 林婉云連輸了兩場,紅著臉,又洋洋灑灑地作了詩,比方才那首更精妙,平仄對仗都值得玩味細品,這首詩一出,眾人更是忍不住夸夸。 突然—— “這投壺十中八.九,很厲害了?!?/br> 投壺詩賽一比投壺,二比作詩,兩樣缺一不可,姜辭和江素卿轉頭,看到是蕭睿和蕭夫人,說話的是蕭夫人。 眾人齊齊對二位行了禮。 蕭夫人微頷,看那貫耳壺,問:“這是誰投的?” 江素卿又給蕭夫人掬禮示意。 蕭夫人笑著和蕭睿說道:“到底是江家大爺的女兒?!?/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