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頁
“董將軍,無論如何,我父罪不至死,且他到底還是圣上親自冊封的大唐親王,請將軍三思?!?/br> 董俊生也沒想到這貴族小子居然會為了給父親求情而給自己下跪,他面上驚訝神色久久不褪,但很快,他又被這種由權力帶來的優越感折服,臉上固帶著不屑,卻又染上nongnong笑意。他怕是從未享受過,踩在這一幫貴族公子哥頭頂上恣意妄為的快意。 而李兆朔對上董俊生的笑臉,卻是一陣惡寒,但這話仍要說下去。 “董將軍,這些年父王與安將軍一向交好,否則又如何能夠在平洲任上效力至今?便是不看著這一層身份,您看在安將軍的面子上,也還請斟酌??!” 李兆朔語罷便又連連磕頭,他不知這個董俊生的出身究竟是如何的低下,他只知道對方手里這實打實的兵,是他現在無論如何也對抗不了的。 “安將軍……”董俊生在嘴里小聲嘀咕著,眼中閃過一絲忌憚神色,但很快,他的目光就被跪面前磕頭的李二公子吸引了去,嘴角止不住上揚,顯然是十分享受的。 “哼……二公子是明事理的人,當然啦,看在安將軍的面上,董某不會為難你。至于肅王……” 說到這兒,董俊生目光又頗為不悅的打到了李琮臉上,“到底還是圣上親封的王,李琮,你便說說,如今你還有什么好辯解的吧?!?/br> 也不知是忌憚安祿山,還是忌憚李琮這個親王的身份,董俊生隨口便給了個臺階,只等著李琮服軟。怎知李琮仍鐵青著一張臉,張口便是怒罵。 “腌臜鼠輩!吾之名姓可是你能隨意叫的?有膽你便取我性命,看看安祿山敢不敢替你抗這個過!” 李琮這一罵,董俊生眉頭差點沒直接打成一團了,他臉色發青,瞇眼盯著李琮瞧了半晌,再開口已然帶上冷笑。 “你道你這條命很是稀罕嗎?我告訴你,我之所做,全是為安將軍考量。不過現下既有二公子替你求情,我姑且留你一命,待稟過安將軍后,再做處置?!?/br> 董俊生說罷,不等李琮開口,便揮手帶著人出了屋。不過他離開前倒還不忘交代衛兵把這父子二人牢牢看住,至于書房之外的兵,他也是一個都沒撤走。 董俊生走后,李兆朔哐當一下坐倒在地上,面上全然是一副失魂落魄的慘相。 他抬眼朝父親的方向看過去,本也做好了要被父親訓斥的準備,怎知這一次,父親只默然看著他,一句話也未說。 “父王……我……” “哼……你還想怎么樣?你把宗室的臉都給丟光了!為了大唐的江山,我死又如何!倘若我死了,就能叫長安城中的那位認清賊人臉孔,我死不足惜!你啊……你這是犯了天大的過錯??!你……” 李琮話未說完,卻見他忽然一陣恍惚,竟直接暈死了過去。 作者有話說: 這一章斷斷續續的寫了好多天(ㄒoㄒ)預測九月份也會有很多加班,可能更的不會很勤,但會盡量抽時間更文的! 第114章 帝國的余暉 天寶十四年,初冬,自東北方向而來的一支孤騎奔著長安皇城的方向疾馳而去。 馬上,帶著肅王信件的使者手握主上令件直通過皇城正中的朱雀門,一路快馬加鞭,終于行至宮城所在的承天門之前。 只要越過了這道門,他手中所帶信件,便能通過內侍上呈至皇帝面前。 到了承天門,使者下馬步行,在龍武軍將士的驗看下,他拿出了肅王托付給他的玉牌,又卸下腰間配刀,還另朝著那守衛手中塞了一錠銀子,才得到了放行的通報。 使者躊躇滿志踏入宮城,走在通往太極宮的步道上,他心中惴惴不安。 他不求這次通傳能夠得到天子單獨召見,但平洲的消息,卻是無論如何都要帶入長安的。 安祿山要反! 只要他能把這個消息帶到皇帝的耳朵里,就算達成使命了。 然而,即便是這樣簡單直白的一次通傳,卻令這位經驗豐富的傳訊使者面上陰云密布,心中滿是不安。 究其原因,大抵還是因為皇帝對安祿山無以復加的寵信。這位許久沒有回過京師的通傳使,實在拿不準,在如今的皇帝心里,肅王這兩個字,究竟還剩下多少分量。 很快,使者內心的不安就得到了校驗。 太極宮前,侍衛態度強硬將其攔下,縱然他拿出了肅王的貼身令件,那侍衛全當沒看見似的,左右是不讓他進去,就連通報也不肯通報一聲??偠灾菏ド险谂c宰相商議軍國大事,不準任何人打擾。硬生生叫他站在太極宮外等了將近兩個時辰。 夕陽西下,眼看著天就要黑了。使者站在太極宮的大殿前,縱然疲憊,也不敢懈怠半分。他一見太極宮前門被微微向外推開,便幾步邁上前去,擺好了隨時能夠唱喏行禮的姿勢。 然而,這扇門后被內侍送出的,卻是一位身著華麗紫袍的魁梧大漢,單是瞄見那一襲紫袍,使者心里就緊跟著打了個寒顫。 這多半就是當朝的宰相——楊國忠了。 猜到是宰相大人出來,使者連忙退到一旁,單膝跪下靜候其離去。只是他剛跪下沒多久,頭頂便傳來一句讓他頗覺意料之外的問話。 “廊下之人,有何事要稟?” 這聲音是那紫袍人發出的。使者大著膽子抬頭瞄了眼那人身上裝飾。胸前繡著的正是大科(大團花),腰上圍一金玉勾帶,另配有十三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