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
胡九彰不禁愣住了。他甚至不顧上窘迫,眉心只片刻就皺出了幾道褶痕來。 這些人哪里有半點要上城應戰的架勢?臨到陣前居然還笑得出來,當打仗是出門郊游嗎? 胡九彰已然不知該如何應對了,他這才意識到,之前甘若山說得毫無經驗,都意味著什么。新兵本不可怕,只要肯練,新兵總能慢慢磨成老兵的。最可怕的是,明明入了軍,卻沒有當兵的自覺。他們到底為什么能這樣放松?城頭上的喊殺聲都已經近在耳邊,這些人居然還有工夫嘲笑同袍? 倘若換在北庭,胡九彰怕是早要發作了。但如今他站在隊長的位置上,愣是青黑著一張臉,半個字也吐不出來。 這些兵就是在嘲笑他本人啊。 胡九彰長嘆出一口氣,只得先將注意力帶回自己身上,他想,至少這一戰,務必得保證自己全身而歸。 他在心里靜聽著城樓上的鼓聲,戰鼓由急促逐漸放緩,不一會兒,鼓聲竟然息了,城頭上的喊殺聲也漸漸平息下來。 沒一會兒,只見甘若山不緊不慢的從隊伍前端悠然而來。 “回吧回吧,只是佯攻,敵軍已經退了,都給我回校場繼續訓練!” 隨著甘若山一聲令下,已經集結成型的隊伍又再次熙攘了起來。那些兵三五成群的往回走,就好像剛剛是出門逛了圈街似的,哪兒有半點要上戰場的樣子。 胡九彰一時間無言以對。大唐的命運居然就拴在這樣的一群人身上!這二十萬大軍,原竟是這樣的。 第53章 欲拒還迎 李慕云跑出營房,待他奔至潼關城樓之下時,原本空曠的大片空地上,早已經被匆忙趕來的各路人馬圍了個水泄不通。想在這地方找人,簡直天方夜譚。 他只得在大隊的唐軍人馬邊緣徘徊。遠遠的,李慕云能聽到潼關之上兩軍將士的廝殺聲,但耳邊更多的,卻是備戰將士的躁動。 潼關內屯了二十萬大軍,而真正上城守衛的,只有三個團的兵力。三個團,六百余人,放在潼關城頭迎敵,都略顯擁擠,更何況這城墻后面等待著的數千唐軍。 李慕云尋不著胡九彰,只得拉來身邊的人詢問城上戰況。他神色緊張,怎知那被他拉住的兵,模樣反倒比他還輕松不少。 “要我說,他們最好是大舉進攻!總是小打小鬧的,咱們將軍又不許我們出關迎敵。如此龜縮在關內,哪兒還又咱們這些人上戰場的份兒?” 身著輕甲的年輕兵士沖著李慕云出聲抱怨。 “新兵沒機會立功,就沒辦法升遷。如今好位置都被那些老兵占去了,他們憑什么???不過是照比我們這些人多當了幾年兵,寸功未立,一入軍居然就能當上旅帥了——這說出去誰能服氣?” 這小兵臨到陣前,還有功夫跟一個路過的書生抱怨這些事。只消看這些兵的狀態,也知道如今潼關的戰斗,定然不會如何兇險了,但李慕云還不放心。 “可我聽城上殺聲不絕,如今上城迎敵的兵,也是在與叛軍真刀真槍的以命相搏。你們在這兒備戰,便沒有半分緊張?” “嗐,真要是跟叛軍面對面了,那肯定緊張啊。但咱們潼關至今為止,傷亡極少。潼關這兩任元帥,都太過謹慎了,向來都是只等叛軍來攻,從不主動開關迎敵。這每次出現敵情,都是咱們在關上,敵人的關下,只消小心謹慎些,總能避開損傷?!?/br> 瞧著那兵士侃侃而談的模樣,李慕云不住輕嘆一口氣。原來打仗就是這么一回事?這似乎與他原先想的,有些微不同啊…… 雖仍有些疑惑,但李慕云心里的大石,倒也隨之落下。 看這樣子,老胡不會有事。那便只剩下那個不識抬舉的盧將軍…… 李慕云暗自思索著。 不多時,城頭上的廝殺聲逐漸息了,集中在空地上的隊伍陸續散去,李慕云在人群中四處張望著,沒尋到胡九彰的身影,反倒看到了那一抹銀亮的盧盛,正騎在馬上,居高臨下的四處張望。 李慕云嘴里輕嘖一聲,趕緊撇開目光,誰知他人還沒走出幾步,就聽到身后一陣馬蹄飛揚,轉眼間,那匹毛色油亮的戰馬已經沖至跟前。盧盛騎在馬上,臉上堆滿了笑。 “李先生!” 盧盛倒沒有惱怒李慕云擅自離開營房,這時見了,反而情緒愈發高漲。 “這么快就改變主意了?居然主動跑過來尋我!” 盧盛這話差點沒讓李慕云直接翻出個白眼來。他原本嚴詞拒絕此人,但瞧見對方笑臉盈盈的模樣,李慕云心中竟也冒出了些不同尋常的念頭。 這人……年紀輕輕就能坐到將軍的位置上,想來必然與西北軍上層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倘若能利用此人打開與哥舒翰之間的言路,倒不失為一計良策…… 李慕云暗自思托。他如今需要的,正是這樣的一條能夠直通西北軍上層的通道。 盧盛這人或許可用,只是用法兒嘛……恐怕要與尋常的人脈有所不同。 想到這兒,李慕云對盧盛的看法已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但他面上仍是清冷的,迎上對方笑臉,也好似無知無覺的站在那兒,一副冷若冰霜的模樣。 “不過碰巧見到了而已,將軍何必在我身上浪費時間。這潼津縣中比我經驗豐富的文吏恐怕俯拾皆是,將軍去尋個精明能干的來,不是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