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殿下少年時(重生) 第27節
李弗逑毫不意外,目光環視屋內,他身邊的奴才遣得差不多了,只留下一個隨身伺候的姑姑,始終不離不棄,此時,那位姑姑正在角落里垂首而立,正好站在了多寶閣下的陰影中,若不仔細,一時還無法察覺。 李弗逑伸手一指:“是她!” 那位姑姑當場撲通一跪,無措地擺手:“不,不是我,冤枉,冤枉啊殿下……大人明察!” 李弗逑似笑非笑的神情像極了在胡亂攀咬。 而那位姑姑嚇壞了,伏在地上不斷地叩頭,很快額前便起了紅腫。 高景冷心冷情,道:“既然殿下指認了你,你就隨我走一趟吧,是非黑白,本官自有定論?!?/br> 姑姑雙手撐著膝蓋,爬了兩次,才勉強站穩,她從陰影中走出來,站在有光的地方,高景忽然發現她裸露在外的脖子、手臂遍布傷痕,新舊交錯。 高景:“名字?!?/br> 姑姑瑟縮地站在他面前,回道:“金雀?!?/br> 高景帶人離開之前,在門檻處停了一下,梁上垂下的白綾觸手冰涼又輕柔。高景回頭:“宮中的白綾用處特殊,自十年前梅娘娘自縊后,皇上便下旨,白綾一物從此禁止嬪妃私下授受……不知殿下您這條白綾是從哪來的?” 李弗逑面色難堪又陰沉,仿佛被人狠狠地揭了遮羞布,他恨得咬牙道:“難怪你女兒那么討人厭,原來是隨了你?!?/br> 高景皺眉,覺得李弗逑三句話不離他女兒實在反常的很。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女兒在宮里這幾個月簡直是玩命攪和,且一早就和李弗逑結下怨了。他還以為自己的乖巧的小女兒正在公主身邊安安穩穩讀書寫字呢。 “父親!” 高悅行跑得氣喘吁吁,總算趕上了,把父親堵在了景門宮外。 高景見自己女兒的第一眼竟沒認出來,從頭到腳打量了一遍,才發現女兒進宮不過幾個月,卻活脫脫掉了層皮似的,瘦得不成樣子。 高景手抬到一半,又克制地放下。 可若說女兒在宮里受了苛待,看著又不像,她穿的一身冬衣簇新,發上簪的金花更是宮里新出的式樣。 或許是水土不服所以消瘦吧。 高景:“阿行,你怎么找來了?” 高悅行:“公主說看到爹爹往這邊來了?” 高景:“阿行想爹爹了?” 高悅行:“家中一切安好?” 高景:“一切都好,阿行在公主身邊可習慣?” 高悅行眨了眨眼,原來父親并不知道她在宮里的際遇,他一直以為女兒仍守在公主身邊當伴讀。 高悅行稍稍一想便明白了,賢妃娘娘是個相當謹小慎微的人,當初是她做主把高悅行要進宮的,倘若高悅行在宮中任人欺辱,傳出去她無法向高氏交代? 所以高悅行進宮后,一切消息能瞞則瞞,只要她人不出大問題,僅是孩子之間的小打小鬧,賢妃可以保證一點風聲都漏不出去。 高悅行問:“我往家里寄的海棠,爹爹收到了嗎?” 入冬前,她收集了最后一朵海棠的殘花,委托公主找人幫她寄往家中,只一封風干的花瓣,不帶任何只言片語,家中母親和長姐只要見到花,便可知她平安。 可惜,她連寄一封家書的自由都是奢望。 高景疑惑:“什么?” 高悅行“哦”了一聲:“沒什么,許是我記錯了吧?!?/br> 為人子女,高悅行內里的靈魂已到了心疼父母、報喜不報憂的年紀。既然父親認為她還安穩呆的在公主身邊,那便不必糾正了,她匆忙追過來,是有一事必須要說。 “父親,我前些日子,因無意中撞破了三皇子有關身世的秘密,所以與他暗中生了些芥蒂?!?/br> 高悅行一句話,剛好解了高景現下的困惑。 “原來如此——”高景本能地追根究底,到:“那阿行告訴爹爹,你是如何撞破的?” 高悅行:“女兒正為此事而來,已經聽說爹爹接受了這個案子,倘若碰到瓶頸或棘手之處,父親不妨拜訪一下柔綺閣的許昭儀?!?/br> 高悅行直覺許昭儀身為當年皇貴妃身邊親近的人,身上還藏著許多線索,可她實在能力有限,事情走到這一步,幕后黑手尚未完全浮出水面,她已隱隱有些力不從心的感覺。 只能倚仗父親了。 高景疼愛地摸了摸女兒的頭發:“阿行長大了,已能替父分憂了?!?/br> 高悅行知道父親公務在身,話說到了,便自覺讓出去路。 高景帶著金雀從她身邊走過,高悅行靜靜目送他們離去。他們人還未走遠,金雀忽然回頭瞥了她一眼,高悅行正撞上她的目光,心里陡然一驚。 那一瞥里飽含的陰郁和憤恨,讓高悅行一瞬間疑心自己看錯了。 高悅行之前從來沒有注意到李弗逑身邊的這位姑姑,因為她表現得實在太不起眼了。她默不作聲,像個最普通的奴婢,精心照顧著李弗逑的起居,哪怕受到李弗逑的虐打也不肯吭聲。 難道金雀真的有問題? 可她一直都忽略了。 高悅行幾乎瞬間起了一層薄汗,浸透了里衣,隨即感覺到冷。 ——“高小姐,高小姐!” 不知何時面前站了一位禁軍侍衛,將她籠在陰影下,喚了好幾聲,才將她喊回了神。 高悅行:“怎……怎么?!?/br> 侍衛:“高小姐回演武場看看吧,小殿下騎馬回來,不見您的蹤影,似乎不大開心?!?/br> 高悅行一合掌,方想起來,她走的時候急,李弗襄又跑馬去了不見蹤影,她都沒來得及交代一聲。高悅行又匆匆跟著侍衛往回趕。 才走了沒幾步,高悅行陡然記起了一件瑣碎。 ——有關騎馬。 上一世,李弗襄第二次遠走西境的時候,高悅行閑來無事被召進乾清宮,陪皇帝下棋。 高悅行的棋藝還算不錯,也不打算讓著皇上,連贏了幾局后,皇帝有些不爽地給她講了個故事。 李弗襄幼年時,第一次上馬是一位姑娘帶他去的。李弗襄第一次跑馬原本很開心,可是回到原地之后,他卻發現一直陪她的姑娘不見了。于是,此后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李弗襄再也不肯騎馬,因為他潛意識里已形成了一個認知——只要他一上馬,她就會消失。 高悅行幾乎是第一時間想起那方海棠帕子的主人。 李弗襄從不在她面前提起有關那個女孩的任何事,她只能通過旁人的只言片語,去嘗試著勾勒那個未曾謀面的女孩——那人應該是陪著李弗襄長大的,好一個青梅竹馬,郎情妾意。 她讓皇上輸棋,皇上就讓她難受。 簡直壞透了。 見高悅行在橋上忽然停下不走,侍衛焦急地催促:“高小姐?” 高悅行心頭蒙上一層酸澀:“哦,來了?!?/br> 原來根本不干李弗襄的事,她才是忘卻了一切的那個人。 是她先背離他們曾經所有的感情和約定。 回到演武場。 李弗襄果然靜靜地坐在朱紅欄桿上,周圍倒是圍了一圈人,可他誰也不理,鄭千業德高望重的老將軍,極有耐心地半蹲下身子逗他開心,可他的表情依然一片惶然迷茫。 高悅行小跑過去擁住他,低聲在他耳邊蹭:“對不起,我來了?!?/br> 果然,鄭千業想要再帶他上馬,他說什么都不肯了。 他什么也不說。 除了高悅行,誰也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高悅行只好主動跑去牽馬。 她個子還沒有馬腿高,馬兒稍稍一暴躁,她就得滾到馬蹄子下面,這可嚇壞了一行人,鄭千業一揮手,他兒子鄭云戟三步并兩步朝她趕過來。 前后就差半步。 鄭云戟沒能攆上這個小姑娘。 高悅行眾目睽睽之下,用胳膊一纏韁繩,抓著馬鞍,利落地爬上了馬背。 紅馬打著鼻響,原地轉了半圈。 已經馴好的馬,在接收到熟悉的指令時,是不會使性子的。 在場人多沒想到高悅行一個六歲的女娃娃上馬竟如此熟練,鄭云戟停在她面前,一牽馬韁,當場豎起大拇指——“厲害??!” 鄭千業也望過來,面帶期許道:“馬術不錯,可我記得你父親高景是文官?” 高悅行:“沒有人規定武官才能騎馬,馬上功夫不分文武,更不分男女?!?/br> 鄭千業不知有多少年沒見過這樣不俗的女子了,感慨萬千。 但高悅行的馬上功夫確實不是傳承自父親高景,而是她的丈夫,李弗襄。 宿命中的輪回開了個奇妙的玩笑,紅馬踱到李弗襄面前,高悅行朝他伸出手。 李弗襄仰著小臉看她,似乎還在猶疑,鄭千業已雙手舉著他的腰,不由分說把他送到了高悅行的馬上。 有兩個孩子在,鄭千業不敢放任他們胡來,由鄭云戟牽著馬,慢慢地繞著演武場散步。 高悅行向后貼在李弗襄的胸前,拉著他的手比劃:“我不會再離開你了,我發誓?!?/br> 李弗襄只是將臉埋在她的頸邊,并沒有任何回應。 高悅行心頭的愁緒又裹了上來,輕嘆了口氣。 “你什么時候能長大呀?” 她心想。 皇上派出去尋找啞姑的人回宮,帶來一個令人失望的消息。 他們去啞姑的老家尋人,可啞姑幼年失怙,又離家多年,家中早沒什么人了,聽說,啞姑出宮后,壓根就沒回過家鄉。 皇上嘆氣,只能命他們繼續多方打聽。 高景辦案效率不差,將金雀帶回大理寺扣押后,馬不停蹄,立馬再回宮,拜訪了許昭儀。 正如高悅行所說,許昭儀身上牽著的線索頗多,可是,許昭儀自己并不知道,他只能花點時間一點一點的捋順。 堂堂大理寺卿,在辦案上的老練,當然比高悅行那半桶水強多了。 當天下午,皇帝迎來了驚喜。 高景給他帶來了啞姑的下落。 兩年前,啞姑到了出宮的年紀,賢妃把人從小南閣放出來,并做主放她歸家,那時候,許昭儀早已盯上小南閣了,而且幾次三番送東西關照,啞姑出宮后,一時不知作何打算,正是許昭儀給了些銀錢關照,讓她在皇城腳下安頓了下來,謀了個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