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27)
書迷正在閱讀:神君爹爹:娘親是個滿級大佬、公主她拳頭硬了、南國枯木又逢春、刺撓、攤牌了!老劉家撿的女娃是錦鯉、茶藝長姐,反向帶娃[六零]、穿書后和王爺演戲保命、絕世醫妃、炮灰女和男戲子[穿書]、一篇追夫火葬場
當然,人是復雜的,這層關系也不是說沒有他就沒有的。 莫少珩連續在涼京衛呆了好幾天,為了熟悉事務。 涼京衛有好幾個職責。 一是隨時待命,聽候圣人的差遣,這也是最根本的一點,其他任何事情在這一點面前,都是弟弟。 二是守衛皇宮。 三是守衛涼京。 有時候刑部也會調用涼京衛的人,因為高手都在涼京衛了,有時候有特殊需求,但也有硬性規定,除非圣人特許,刑部每次調用涼京衛,不得超過一衛隊之人。 一衛隊,對于整個涼京衛來說,九牛一毛。 關鍵是涼京衛覺得不合適,還可以拒絕調用,若是不服,自己找圣人說理去。 這規定,還挺有意思。 莫少珩心里還在感嘆,這可不就是錦衣衛。 以后他可得威風一點,不要墜了涼京衛的名頭。 結果還在想著,他以后也是這涼京城中的一哥了,看他不尾巴翹得老高。 結果,國子監祭酒就讓人來找他了。 莫少珩: 好像這尾巴翹不起來,他還是個文人。 國子監傳學博士,為北涼傳承往圣絕學之人,他得謙虛,虛懷若谷。 這就有點矛盾了啊。 莫少珩去了國子監。 原來是新的一輪傳學博士履行職責的時候到了,又該是為下一次的教學計劃做準備寫教案的時候了。 上一次,莫少珩弄出那個素質教育,效果驚人。 從而延申出來的,文明北涼,清潔司等,也rou眼可見的起了奇效。 現在涼京的風氣多少都因此受到了一些影響。 街道干凈,穿著小袍子的讀書人,斯斯文文的。 氣質拿捏得那是恰當好處。 春天的時候,一群小讀書人要恣意笑春風,多歡喜。 秋天的時候,要皺著眉頭,悲秋風畫扇,多憂愁。 看得涼京的百姓,都能愣好久。 這些也是浮于表面的東西,素質教育,讓這些小讀書人,天生生出了一副熱心心腸,經常能看到主動幫助他人,禮貌他人的小同學。 人的善惡,無論是天生決定還是后來決定,但至少這些小學雞,將少年虔誠赤子之心表現得還算不錯。 一個人的行為,會影響周圍其他人,一群執著的小讀書人,同樣也可以。 涼京在改變,變得文明了不少。 莫少珩想了想,上一次的課題是文明涼京。 那么這一次,就來個魅力涼京。 人有魅力,自信放光芒,一座城池有了魅力,自然光彩奪目。 祭酒看著莫少珩留下的一篇洋洋灑灑的文章: 魅力來源于個性,在追求素質教育的同時,亦要讓學生保持個性 所以學生建議,教學應該豐富多彩,而不僅僅只局限于書本。 我這里有很多課外興趣小組的內容,希望我涼京的學子,能根據個人愛好,都選擇一門興趣參與。 書法,音樂,茶道,棋道,剪紙,泥塑 興趣能陶冶情cao,張揚個性。 等百花齊放時,自然是我涼京魅力獨立于世,超然于世之時。 祭酒: 他怎么有一種錯覺,這是要培育出無數個小莫少珩出來。 獨立于世,不與世同,但又超然于眾人。 接下來的時間,莫少珩就在補充他的課外興趣小組的課題內容了。 這些內容,其實都挺有意義的,以后的涼京定然更加的豐富多彩。 結果,正忙著寫教案呢。 趙景澄等學生找上門來了。 今天趙景澄有點奇怪,懷里抱了一只公雞。 招搖過市,進了國子監。 這簡直就是玩物喪志的典范,這里可是國子監,蛐蛐都不能帶進來玩,哪里能讓抱一只大公雞。 莫少珩見到趙景澄的時候,正和國子監管紀律的博士爭得面紅耳赤: 莫少珩不由得走過去問了問。 原來,趙景澄今天來國子監上學的路上,路過一百姓家門口。 那百姓正抓著這只公雞賣給門口的小販,只是百姓家的孩子哭得死去活來不讓賣。 原來這家的父母經常不在家,這孩子每日都和這公雞長期為伴。 一聽說要賣了,這才如此瘋癲。 為了一只公雞,你連爹媽都不認了? 圍觀的人有些多,議論紛紛,那父母也是臉黑到了不行。 不就是一只扁毛的畜生,生來就是要被人殺來吃rou的,還比不得生你養你的父母? 虧還得送你去上什么義務教育,書都白讀了。 那孩子也只是哭,抱著大公雞死活不松手。 趙景澄實在看不下去,缺這么一只賣雞的錢? 用他老師,莫少珩的話來說,這得給這孩子造成多大的心理陰影啊。 不得不說,跟著莫少珩,一言一行,甚至連想法都會發生著改變,他們還不覺得他們的想法有任何的問題。 或許是趙景澄也想起了他自己養的那只大公雞,也就是他路過集市的攤位,看到攤位上的一個雞蛋直接蹦出來了一只小雞崽,他覺得十分有緣,所以買回家養了好幾年那只。 趙景澄覺得,要是有人也想殺了他養的那只大公雞吃rou,他也得跟人拼命。 想了想,干脆上前,將小孩手上的大公雞買了下來,并承諾不會殺雞,反而會養到它自然老去。 那小孩這才松手。 一時之間,讓百姓看得都懵了。 所以才有了趙景澄抱著一只大公雞來國子監的事情。 莫少珩看了一眼那管紀律的博士,說道,此事交給我處理。 趙景澄還有些茫然,老師,我做錯了么?所有人都說,不過是一只扁毛畜生而已。 莫少珩心中一嘆,他不由得想起了以前看到的一則新聞。 有一農村老婦人,將養了十年的狗,直接砸死地上,還笑呵呵地以狗rou待客。 那新聞配了圖,那老婦人笑得都皺起了折子的臉,讓莫少珩現在想想都有些心生寒意。 人心太冷漠了。 此刻,莫少珩覺得,作為傳學博士,或許不僅僅是一個職務而已。 第76章 數理化 莫少珩看向趙景澄懷里抱著的大公雞,說道,你沒做錯。 非但如此,你幫那孩子養著它,還拯救了一個可能永遠陷入陰暗的靈魂。 連最在意的東西都可以無情地抹滅,父母或許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權威,但他們永遠不明白,他們親手磨滅了孩子心中的溫暖。 所以,又有什么顏面期盼孩子長大了心存陽光,溫柔待人。 古語有云,子女不言父母之過錯。 當真如此嗎? 至少在莫少珩看來,哪怕是孝心也得是雙向的,當然這有駁倫理,莫少珩是不敢說的。 趙景澄嘴巴都張大了,我有這么厲害? 他其實也就有些共情而已,所以幫那小孩養這只大公雞。 莫少珩一笑。 有些東西,就表現在這些平常的一舉一動之中。 莫少珩表揚了一番趙景澄,想了想,還在三街戰報上發了一片文章。 莫少珩其實很少發表文章的。 內容大概就是表揚趙景澄心性善良,少年有為,有先賢悲憫天下之心。 最后結語點了一下題,不要親手掐滅孩子心中的光,以免因果報應,到老來怪子女心性惡毒不孝。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在意的東西,比如孩子養大的大公雞,只是每個人在意的東西不同罷了,是不容許被輕易踐踏的。 這結語說得就有些嚴重了。 但也直指靈魂,設身處地地想想,別人如果也毫不在意地毀掉你在意的,是否世界就暗淡了下來呢。 三街戰報一出。 趙景澄簡直樂呵到了不行。 他上報了,他被表揚了。 儀王妃來看趙景澄的時候,趙景澄正左手抱一只大公雞,右手抱一只大公雞,看著桌子上的三街戰報。 儀王妃: 趙景澄還有點羞澀,娘,我是不是特別善良? 儀王妃沒好氣地道,一天到晚盡知道惹事,別人沒找上門來說理,我就燒香拜佛了。 趙景澄有些不服氣,我都上報了,夸我夸我有先賢的悲憫之心。 羞死他了。 儀王妃一愣,接過三街戰報一看, 撰文的還是莫少珩? 不就是救下了一只大公雞?也就你老師抬舉著你,給你搏一個名聲。 趙景澄嘴巴都翹起來了,才不僅僅是一只大公雞。 老師說,對那孩子來說,這只大公雞就是他的親人,是有感情的。 當著他的面將雞賣了,宰殺了,會陰暗一輩子的。 現在那孩子知道,我將他的親人養得很好,他心中的光才不會熄滅。 我以后還準備讓他來府上,看看我將他的雞養得多好。 就像我養的這只,它是有名字的,是我的小伙伴,誰也別想傷害它。 儀王妃: 道理還一大堆一大堆的。 但她似乎也覺得,趙景澄和一般孩子是有點不同,哪有人對養的雞付出感情,當成小伙伴的。 不免又看了看三街戰報上的文章。 難道真如報紙上所言,她感覺到的趙景澄的不同,是因為他有一顆悲憫天下的心? 這種感覺是很微妙的,說不清楚,這是因為趙景澄跟在莫少珩身邊學習,三觀潛移默化的在轉變,和這個時代出現了差距。 但自己孩子有一顆純善之心,自然是好事,說出去名聲也好。 難道還像報紙上說的,因為小時候的陰影,長大了心中都是陰暗的回憶才好啊。 心里美滋滋的,你這報紙與我。 她得去吹噓吹噓,她最近好像老是在別人面前夸趙景澄,這都維持多久了? 趙景澄點點頭,拿去拿去。 反正這期的報紙他買了一盒子,他得保存起來,以后沒事就拿出來看看。 外面看三街戰報的人也很多。 看著這篇文章多少也有些怪異之感。 因為以前從來沒有考慮過這樣的事情。 那只公雞之于那個孩子,就像最重要的東西之于自己嗎? 若是自己最親的人嘻嘻哈哈地在自己面前毀掉自己最重要的東西,想到這里,身體竟然忍不住打了一個哆嗦。 這就是先賢說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著的道理吧? 當然,大部分人也僅僅是當成看了一則趣聞。 沒想到,趙景澄小世子居然會同情一只公雞,這倒是以前沒有想到的。 但我覺得好像并非僅僅是同情那只公雞。 還又有那個孩子,或許趙景澄對他而言,就是那道生命中的光芒。 議論得還頗為激烈,因為其中似乎又暗藏了什么道不明說不清的道理一樣。 這則文章一出,還有一個莫少珩都沒有想到的結果。 涼京城中的孩子,養寵物的多了起來。 又或者以前已經養著寵物的小孩,終于鼓起了勇氣,抱著他們的寵物走到他們的父母面前,它不是畜生,它不同。 把一群家長弄得臉漆黑。 關鍵是這些上過義務教育的孩子,還有條有理的,這是人性的真善美,讀書人當心懷悲憫,就像鎮西王府的小世子一樣,不然你給我花費的讀書的錢,都白花了。 這是他們在學舍,先生們分析這篇文章時說的,他們原話照搬。 讀書人得心存溫柔,少些偏執。 莫少珩的文章,雖然看上去怪異,但又和先賢的一些道理是相通的。 加上莫少珩是傳學博士,他的文章就直接被用來教化眾生了。 一篇文章掀起了涼京城的一個話題。 這個話題還沒有持續多久。 涼京城中,又發生了一些變化。 有小學童,下午沒事的時候,坐在街邊,在一張顯得有些寬大的牛皮紙上,拿起一個個圓形的木塊,玩得特別認真。 那圓形的木塊上,寫著什么,車馬相等等。 牛皮紙上劃著奇怪的交叉的線條,中間寫著界河二字。 一開始,對這些小學童在玩的東西,也沒什么人上心。 但看著看著,似乎覺得其中有什么道理一般。 有些好奇地問道,你們這是在干什么? 小學童答道,這是象棋,可有意思了,我們是象棋小組的學生。 莫少珩的課外興趣小組已經展開了。 象棋? 現在的學舍都教這么奇怪的東西? 小學童答道,知道三街之戰嗎?三街之戰是小型的軍演,那么象棋就是紙上談兵的軍演。 其實,莫少珩也沒有想到,那些先生對象棋的評價這么高。 他本來弄出來也當是一個娛樂。 物質文明的發展是離不開精神文明的,一但失衡,就會造成很多可怕的結果。 莫少珩弄出這些,也是為了豐富一下涼京百姓的生活。 生活的美好分兩種嘛,物質和精神,齊頭并進才是理想狀態。 聽到的人都愣住了,紙上談兵? 別看紙上談兵似乎是一個貶義詞。 但那也得是讀書人,得會談才行。 對讀書人稀少的涼京來說,這可是個稀奇事情。 不由得專心看了起來,這一看可不得了。 棋盤以界河分成了兩部分,每一部分是多個九宮圖組成。 難道還暗合道家的奇門八卦? 看似簡單的一張圖,竟然暗藏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