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71)
商君凜當然也知道這點,越是在乎一個人,便越容易患得患失,最初,他有想過,不告訴沈郁,自己將這件事處理了,后來還是沒有瞞他,事關沈郁的母親,他有權知道真相。 他也忐忑過沈郁知道后會不會心生芥蒂,好在他擔心的事沒有發生。 陛下不會,再說了,如果你真的是為我好,就不該將盒子送進宮,你派人做的時候就應該想到了吧,盒子會先落到誰手上,沈郁嘲諷勾了勾唇角,你這么做,不就是想讓陛下先拿到盒子嗎? 沈郁站起來,往前走了兩步:你想讓陛下覺得,自己被背叛了,還是被最愛之人,我會有什么結果,你根本不在乎,你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讓陛下痛苦罷了,我說的對不對? 伶牙俐齒。 安王沒有反駁,這便是默認了沈郁的說法。 你的行為一直很矛盾,不然我和陛下也不可能一直猜不出來做這些事的是你,你到底想做什么? 就拿剛發生的事來說,若想稱帝,根本沒必要推十七皇子出來。 第245章 如果你真的想要皇位,大可不必如此大費周章。沈郁繼續道。 誰說本王想要那個位置了?安王輕嗤,本王對那個位置不感興趣。 看出來了。沈郁點頭,如果真對那個位置感興趣,安王做的,就不會是推一個聲明不顯的十七皇子上位了。 你不是好奇本王為什么會這么做嗎?如今本王已經落敗,告訴你們也無妨,因為本王不想讓大桓安穩,本王要毀了現在的一切! 你當初為什么要幫朕?商君凜走到沈郁身后,居高臨下看著他。 商君凜說的是他登基的事,當時宗室里除了厲王,安王也是站在他這邊的,雖然沒他們的幫助商君凜也能登基,只不過中間會多一些波折,有了這兩人,過程輕松了許多。 因為本王那好皇兄最不希望你繼位,本王當然不想滿足他,他將你丟在宮里,讓你自生自滅,想借出兵的名義除掉你,本王偏不讓他如愿,本王就想看著他經營一輩子,所有成果都被自己最不喜歡的孩子摘取,更何況,那個位置本該屬于他,若不是本王安王停頓了一下,繼續道,本王自然會物歸原主。 先帝不喜歡陛下的事,和你有關?沈郁敏銳從安王的話里抓到關鍵。 是啊,他是我那皇兄孩子里最出眾的一個,本王只想看到他痛苦,怎么會容忍他們父子情深? 安王閉上眼,似乎還能看到那次進宮,看到先帝、先皇后、小商君凜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樣子,他面上帶笑加入,心中卻被毒蛇纏繞,眼前的一幕是多么刺眼,明明享有這一切的應該是他! 朕的人在你的王府里找到了一間密室,里面掛滿了畫像,全是同一名女子,畫里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朕的母后,安王是不是要解釋一下,你為什么要私藏那些畫像? 隱龍衛發現那間密室后,不敢耽誤,立刻告訴了商君凜,商君凜本來對畫中女子是誰沒有興趣,萬萬沒想到那人會是自己的母后。 兒時的記憶被壓在心底,看到畫像的那一刻,情不自禁想起了小時候抱著自己溫柔低語的母后,記憶褪色,畫像為之重新染上色彩。 這件事商君凜沒告訴任何人,包括沈郁,消息被壓了下來,知道的人也被封口,那一刻,商君凜的心很亂,他似乎找到了安王如此行事的原因,卻情愿沒有找到。 商君凜不是優柔寡斷的性子,直接當著安王的面問了出來,是與不是,安王本人能給出直接答案。 聽到商君凜的話,安王愣了一下,半是感慨道:原來被你發現了啊 你做的這一切都是因為朕的母后?商君凜周身氣壓驟然降低。 沈郁動了動手指,抓住男人袖中的手,無聲安慰。 他也沒想到,會突然聽到這樣的消息,這段時間,因為安王的事,再加上離開京城了幾個月,朝里忙的事特別多,商君凜大半時間都在御書房處理政事,許多時候,等他回玉璋宮,沈郁已經歇下了,早上醒來,男人多半已經去上朝了。 在場的除了他們就是商君凜帶來的隱龍衛,不用擔心消息走漏,這也是商君凜會直接問出來的原因。 安王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道:你應當知道,本王和先帝,都是嫡出,只不過,本王是繼后所出。 先帝是正兒八經的嫡子,只不過生母早逝,繼后是他母后一母同胞的親meimei,進宮后,對先帝視如己出,甚至為了更好地照顧jiejie的孩子對自己親生的孩子不管不問。 本王是真的想不通,為什么本王才是她親生的,卻要處處對先帝忍讓,本王從小到大聽到的最多的話就是:那是你親兄長,你不能與他爭。 為了不讓本王威脅到先帝的位置,她甚至給本王下會影響心智的藥,那是她第一次親手給本王做吃的,卻是為了給本王下藥,多可笑。自那之后,本王斂起了所有光芒,寄情山水,成日往宮外跑,成了所有皇子里最不務正業的一個。父皇知道了一切,承諾說要補償本王,本王不稀罕他的補償,但他千不該萬不該對說出的話出爾反爾! 他做了什么? 本王游歷山水,遇到了隨父歸京的鐘家小姐,回京后,本王向父皇請愿求娶鐘家女,父皇答應了,誰知母后知道后,看中了鐘家的家世,覺得鐘家女更適合成為太子妃,本王等啊等,等到了鐘家女被封為太子妃的消息。 鐘家女便是商君凜的母親,沈郁和商君凜都沒想到,中間還有這樣一段辛密。 本王去找父皇,正好聽到了父皇和母后的對話,話里話外都是怎么做對太子最好,絲毫沒有提起我這個兒子,他們說,太子是兄長,應該比我這個弟弟早娶妻,可當時太子已經有了家世不凡的側妃,本王又去找了太子,太子說他很喜歡鐘家姑娘,說以后會好好對她。 依你這么說,先帝與你母后的關系應該很好才是,為什么最后你母后卻沒得到應有的榮寵?沈郁對皇家事有所了解,清楚記得先帝登基后一年不到,直接將那位太后送到了太廟,終身不得出。 因為他覺得,他母后的死,與她有關,想挑起一個帝王的猜忌多容易,只要給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線索,他自會寧可錯殺也不放過。 這是安王做的第一步,全盤否定別人對先帝的好,讓先帝覺得,所有接近他的人都別有目的,他的猜忌,多疑不止會傷到他自己,更會傷到那些真正愛他的人。 不是說坐上那個位置的人最終都會成為孤家寡人嗎,安王不介意讓他提前嘗嘗孤家寡人的滋味。 那位太后的事為先帝的性情大變埋下了種子。 后宮不斷進新人,你母親心中煩惱,可她是皇后,不能做不得體的事,本王一早就和她說過,帝王心易變,她不信,于是本王做了一個小小的實驗,你父皇果然沒辜負本王的期待,僅憑一些捕風捉影的事,就在心里給你母后定了死罪。 后面的事他們都知道,先皇后被冷落,被其他寵妃打壓,面對先帝的不信任,選擇已死明志,鐘家也因為先帝的陰晴不定全族獲罪,身為先皇后的親子,商君凜被父親懷疑不是自己的親生孩子,被冷落,被放逐。 至于先帝為什么不動手查,沈郁大概能猜到原因,驗證血脈會鬧出大動靜,先帝多半不愿意將這件事大肆宣揚出去,從先皇后死后到現在都無人知道具體原因便可推測出這一點。 淮昱王的事,也有你插手?沈郁想到了安王安插在滿皇宮的人手。 這些人有不少是從先帝在位時就在了,如果說那個時候安王就做了那么多事,皇宮里會有這么多他的人也不足為奇了。 安王:他覺得先帝誤殺了他愛的人,其實那個人一開始就本王讓人假扮了故意接近他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淮昱王恨上先帝,那樣,一些事就不用本王親自去做了。 沈郁:先帝后來性情大變,與你送到宮里的藥有關? 安王:那藥其實對人不會造成多大影響,只是會潛移默化放大一些偏執的想法,誰讓他不肯相信自己的身邊人?誰都懷疑,行事難免會越來越極端。 沈郁:這藥,你有沒有給陛下用過? 這個問題可以說是很猝不及防了,就連商君凜也沒想到,沈郁會突然這么問。 沈郁只是想到了前世的事,前世商君凜會成為世人口中的暴君,行事越發暴戾,會不會和下藥有關? 想一想前世商君凜的處境,可不就是安王口中所說的孤家寡人? 安王:陛下不像先帝那般對本王不設防,本王可做不到這點,若是你,倒是能輕易成功。 沈郁:所以說,你只是做不到,而不是不打算做? 安王:何必深究?結果不都一樣嗎?父子一場,總不能區別對待。 不一樣,沈郁心道,當然不一樣,不過安王的話已經給了他回答,一旦有機會,他一定會對商君凜下手。 商君凜還沒忘記來這里的另一個目的,開口道:你手里為什么會有阿郁母親的東西? 本王巡視封地的時候,遇到了一位被人追殺的女子,看到女子手里的皇家信物,便將人救了回去,說起來,本王可是貴君母親的救命恩人,那些東西是你母親給本王的報酬。 養好傷后,安王將人帶到了京城,當然,救人不是白救的,沈郁母親將從族地帶出的東西給了安王做報酬,里面就有一本來自姬家的醫書。 你用醫書里的方法制出了控制先帝的藥?所以這件事是因為自己的母親而起的嗎? 你可以這么想。安王的語氣里充滿惡意。 沈郁穩了穩心神:你這么做,是想讓我和陛下步先帝后塵? 本王可什么都沒做,只是 物歸原主罷了。 既然如此,當初你為什么要送那株花進宮?既然和他母親有接觸,想來應該知道花的作用,卻什么都不說直接將花送到宮里,怎么看也不對勁。 送花進宮的時候,本王還以為陛下不會讓花出現在你面前呢,本王這個侄子,對屬于自己的人或物,占有欲再強不過,你是他認定的人,他一定不會愿意別人送的東西占據你太多心神,而這花想要結果,必須得由姬家血脈親自照料,哪想到,這花兜兜轉轉還是被你養著了。 這一點,脫離了安王的安排,讓他不得不重新調整計劃。 所以你想對花動手腳?先是命宮人在花房放有致幻作用的藥物,一計不成又想直接用火毀掉花?前者是為了讓我們對花心生警惕,達到讓我遠離花的目的,再極端點,說不定花會被盛怒之下的陛下直接毀掉,后者更簡單明了,就是為了直接毀掉花。 沈郁的思路越來越清晰,安王先是將能治愈他的花送到他們手里,然后制造意外將花毀掉,最后再告訴他們真相。 而你這么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陛下嘗一嘗看見希望后跌入深淵的絕望,現在看來,你注定要失望了。 本王是失敗了,但本王也沒完全失敗。 沈郁知道他指的是什么,有前世記憶在,他到底沒辦法做到完全不在意。 別多想,阿郁,商君凜安撫地親了親沈郁額頭,這些事和你無關,別放在心上。 第246章 沈郁雙手環住商君凜的腰,靠在他肩膀上,沒有說話。 他不知道該說什么,明知一些事這一世沒有發生,也知道如果他無法忘懷便是如了安王的意,他可以不在意其他一切,唯獨關于商君凜的,他不能不在意。 前世的事是他心中最大的秘密,他曾借越王的夢告訴過商君凜其中一部分,更多的,卻沒有細說。 就算安王真的給朕下了藥,那也和阿郁沒關系,是我自己輕信他人,再說了,安王并沒有得手,阿郁到底在在意什么?回宮的路上商君凜就發現了沈郁的不對勁。 如果沒有我母親帶來的醫書,先帝不會 商君凜托起沈郁的臉,對上他略顯茫然的眸子,聲音鎮定有力:不論有沒有那本醫書,以安王的性子,都不會讓先帝好過,那是他們的恩怨,和帶來醫書的阿郁母親沒有任何關系。 嗯沈郁輕輕應了一聲。 商君凜手指落在沈郁臉側,緩緩摩挲,另一只手向下,將人擁進懷里,帶著安撫意味的吻落下,沈郁緩緩閉上眼。 第二日醒來時,商君凜已經去上朝了,慕汐端來熱水伺候沈郁洗漱,她是前段時間和方均方大人一起回京的,沈郁和商君凜去姬氏族地的時候沒有帶上她,這段時間行宮發生了不少事,她擔憂沈郁的處境,直到見到人安然無恙才松了口氣。 我和陛下離開后,行宮那邊發生了什么?沈郁邊理衣袖邊問。 天氣轉涼,沈郁已經換上了偏厚的衣服,他體內的戒引被拔除后,由娘胎里帶來的不足之癥沒了壓制,比常人畏寒。 開始的幾天和往常沒兩樣,第十天開始,有一些陌生面孔開始出現,后來出現的次數越來越頻繁,一個月的時候,行宮附近出現了大量不明勢力,行宮兵力不夠,沒有貿然動作,又過了幾日,行宮被這些人圍了起來,行宮里的人嚴陣以待,奴婢還以為會打起來,結果在那些人剛準備有所動作的時候,又來了不少兵馬,將那些人制住。 沈郁知道,最后出現的,是商君凜的人,雖然商君凜在姬氏族地,但沒斷了和外界的聯系,他們安排這一出本就是為了引魚上鉤。 控制住在行宮附近出沒的勢力后,沒有聲張,而是繼續讓那些人給安王回信,說計劃順利進行。 收拾好自己,顧太醫也到了,沈郁身體的恢復情況良好,為他把完脈后,顧太醫道:臣已經與吳太醫商議好了為貴君治療的方法,再過七日,便可開始。 因為參與了治療,吳太醫也過來了,顧太醫把脈結束,他也為沈郁把了一次脈。 商君凜下朝回來,兩位太醫還沒離開,兩人正在與沈郁說一些治療時的注意事項。 他們需要根據沈郁的身體情況對藥方進行最后調整,確保無誤后方可給沈郁用上,因此,對沈郁的身體情況越了解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