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言之誠 第13節
這事前臺不能做主,上報給了主管,主管來了也沒卡著,因為之前警察已經來問過一茬了,公司內部都清楚這件事。她很關切,立刻幫紀詢搜了檔案,馬上得出結果: “是呂丹櫻??!看得出奚蕾和她關系好,她連著找奚蕾找了兩次,第二次還是生前一個月就讓奚蕾幫忙照顧?!?/br> 紀詢突然想起昨天花店店員的話。 ——很年輕,連生了兩個孩子都恢復得特別好。兩人是姐妹淘,小蕾照顧著小西。 他問:“蕾蕾一共照顧了幾個生二胎的孕婦?” 主管都被逗笑了:“奚蕾在這里總共才工作三年,你以為生孩子是出門一趟買水果,想要就要?她照顧了十多個孕婦,攏共就這一個連著生兩胎的?!?/br> 呂丹櫻是小西。 呂丹櫻家中有和唐景龍一樣的咖啡店贈送保溫杯。 線索又串回來了。 他要了呂丹櫻的電話號碼,通過電話號碼添加對方微信,在添加對方微信的時候,他用了和去公司調資料相近的理由:奚蕾被害去世,希望對方能夠來參加葬禮。 驗證申請發出去,一時石沉大海。 紀詢也不著急,找了夏幼晴,讓對方在朋友圈中對著時間尋找呂丹櫻兩個孩子的照片。 沒一會,照片發來。 第一張是個黑發黑眼,典型亞洲人長相的孩子;第二張則是卷發藍眼,明顯混血長相的孩子,再看兩條朋友圈發出的時間,中間僅間隔11個月。 不論從前后兩個孩子長相,還是生孩子的時間來講,都有些怪異之處。 這個時候,驗證忽然被通過。 紀詢切回微信,看見聊天頁面中,系統通知他和呂丹櫻成為好朋友。 下一秒,聊天框彈出消息。 呂丹櫻:“去不了?!?/br> 呂丹櫻:“呂丹櫻死了?!?/br> 第十章 18號一大早,霍染因接到來自實驗室的報告,自昨天紀詢送來的葉片上,他們加急提取到了全新的東西——新的dna以及尼龍纖維。 尼龍纖維上沾了一些白色油漆,痕檢的技術人員推測兇手可能是戴著一雙常見的尼龍防靜電手套來防止自己的指紋留在現場,油漆與案發現場的裝修用材也不相符,想來是兇手在別處蹭到的。 至于dna,來自唐景龍妻子,饒芳潔。 饒芳潔再度被傳喚到警察局。 四十出頭的女人和陽光醫院門口一樣,妝容精致,打扮妥當,盤著腦后發髻的碎鉆發網,耳下綴著寶石耳環,這些閃閃發亮的珠寶的光,全是她成熟且成功的女人魅力。 這回由霍染因親自詢問她。 “警方掌握了全新的證據?!被羧疽?,“如實交代吧?!?/br> “我不明白我需要交代什么?!别埛紳嵶枚苏P挺,神色從容,不像是置身詢問室,更像是參加一個行業內的溝通交流會,而她正發表演講,“該說的上回都已經說了,我確實沖動的給她發sao擾信息,也開車跟蹤她,但是我從頭到尾都沒有正面接觸她,也沒有做更過激的行為——我想在原配面對小三這方面,我已經做得夠好了?!?/br> 剛剛發現奚蕾尸體當夜,警方就通過通訊記錄和小區監控,發現了奚蕾在5、6、7三日被“呼死你”與可疑車輛sao擾。 通過查詢車牌號,定位到饒芳潔,再由此發現了奚蕾與唐景龍的地下情關系。 當時詢問到這對夫妻的不在場證明的時候,兩人拿出了去外地旅游的各種憑證,因此對他們的詢問便暫時中止,警方收集更多的資料——直到此時。 “在上回包括這次,你在供述中都稱,你從未與奚蕾有過正面接觸?!?/br> “對?!?/br> “唐景龍在得知你發現他出軌后,于7號向你道歉,8號時候,你們就出外旅游,打算通過這趟旅游,修補夫妻關系?!?/br> “沒錯?!?/br> “那么請你解釋一下,”霍染因冷冷說,“你的dna,為什么會出現在奚蕾家中?!?/br> 一記重錘錘蒙了女人,饒芳潔脫口而出:“這不可能!” “不可能,什么不可能,不可能查出你的dna?”譚鳴九立時接上,他的語速突然變快,快得讓人根本反應不過來,“饒女士,聽過一句話沒有?人會說謊,證據可不會說謊!” “她死的時候我在外地!” “現在交通這么發達,幾百公里的距離,開車四五個小時而已,在外地可不是免死金牌,起意殺人于是特意安排一場旅游以制造不在場證明,也完全說得通吧?”譚鳴九說。 “我沒有殺人,我根本沒有和奚蕾有直接的接觸,我的dna在奚蕾家中,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洛卡爾物質交換定律——”饒芳潔狼狽又大聲。 “呦呵?!弊T鳴九笑道,“知識分子,還知道洛卡爾物質交換定律。也就是說這個dna,你認為是你老公攜帶著到奚蕾家中不慎落下的是吧?那么問題大了!” “沾染dna的介質,是奚蕾在你們夫妻一同旅游之后購買的,你的dna,是怎么以唐景龍為中轉,跨越數個城市距離,飛到奚蕾家中?”霍染因十指交握,身體前壓,“在這場旅游之中,你和你丈夫,每時每刻寸步不離嗎?要知道唐景龍的不在場證明除了那幾張只有個別節點的發票,大部分可都是由你作保的!” 一種茫然定格在饒芳潔臉上。 詢問者的內心防御已被擊穿。 霍染因加上最后一塊石頭:“包庇罪在刑法上最高判幾年?” “十年?!弊T鳴九和霍染因一唱一和,“人生苦來短,能有幾十年。饒女士,我們的同事已經到達舟市,正和當地警方合作調查你們的行蹤,兩個小時候就能把你們沿途的監控查個一清二楚。你有身份有地位還有個孩子,模樣美麗風華正茂,到底怎么做,可要想清楚了?!?/br> “……我美麗嗎?”饒芳潔忽然說。 她抬手撩了撩鬢角。 她當然美麗。她的面龐如同桃心,烏發如云,膚白如雪,她恰在果實褪去青澀徹底成熟的年紀,饒是果皮遮擋得再嚴實,也遮不去自芯子里透出的招蜂引蝶的芬芳甜蜜。 她沖霍染因嫵媚一笑: “警官,你也見過奚蕾了。你想和奚蕾上床,還是和我上床?” 譚鳴九一口茶水嗆在喉嚨里。 他都不敢窺探霍染因的神色,用力拍著桌子呵斥道:“這是你瞎說鬼話的地方嗎?再亂來先拘留你三天讓你清醒清醒!” “別急?!别埛紳嵞樕系男θ葑兊美涞?,“要交代總得從頭交代吧,我沒有說謊,唐景龍向我道歉,和我出去旅游。但這趟旅游并沒有那么甜蜜,我們中途又吵架了?!?/br> “旅游的地點是你挑的?”霍染因問。 “……不,是唐景龍挑的?!?/br> “吵架是幾號?” “11號早上?!?/br> “還有呢,接著說?!?/br> “吵架之后我和唐景龍分開。我去酒吧買醉,和不認識的男人在酒店里胡搞一天一夜。唐景龍喜歡奚蕾是他沒有眼光,而我,我美麗啊,多的是人想和我春風一度。那人的電話號碼我留著,如果需要,你們可以找他求證。至于唐景龍,我不知道?!别埛紳嵰粴庹f完,突然問,“口供保密嗎?” 但不等霍染因和譚鳴九開口,她又諷刺一笑,如勾月的眉梢輕輕挑起。 “算了,不保密也無所謂。這些破事最終會傳遍鄰居朋友的耳朵,他們會在背后極盡所能的議論你。而你嘛,大概也不會離婚,假裝不知道嘍,日子總得過下去?!?/br> 這趟詢問敲出了全新的內容,最關鍵的奚蕾死亡的11日,唐景龍和饒芳潔根本不在一起!霍染因幾乎肯定唐景龍的殺人嫌疑。 然而兩個小時之后,前往舟市的文漾漾傳回消息,11日晚6時23分,舟市一個電梯監控拍到唐景龍進出畫面。法醫推定,奚蕾死亡時間在11日晚9-11時。舟市距離寧市一個半小時飛機,五個小時高鐵,八個小時私家車,當天沒有唐景龍乘坐高鐵飛機的記錄,而選擇私家車的話,唐景龍趕不上奚蕾被害。 奚蕾死亡之際,唐景龍確實身處外地,沒有作案時間。 唐景龍不是殺人兇手。 霍染因非常失望。 失望的也不止霍染因一個人,碰頭開會的時候,各個線索消息一匯總,二支里趴下了八成的人。一半是失望,一半是累的。 刑偵界有個成例,按照時間將案子分成三種。第一種,熱案,剛發生72小時的案子,這也是一個案子最容易偵破的時間;第二種,溫案,三天到一個月內的案子;第三種,冷案,超過了一個月,案子再想破,難度就直線攀升了。 今天是奚蕾死亡后的第七天,距離尸體被發現也有五天了。 要知道,除了葉片上的一點饒芳潔dna,包括捂死奚蕾的枕巾和現場做過的復原所推測的兇手可能碰觸的物品上都只有大量的唐景龍的痕跡,如今,集中力量調查的嫌疑人最后證明其清白,不吝一場馬拉松以為馬上要跑到終點,卻發現跑岔了道,又繞回半中間?,F在他們要面對的是一個在第一案發現場無比心細,沒有留下任何生物物證的嫌疑犯,勢必消耗大量人力物力,重新走訪摸排查找鎖定嫌疑人。 “調整方向?!倍潭處追昼姾?,霍染因重新開口,布置任務,“奚蕾的房子中出現饒芳潔的dna,不排除饒芳潔殺人,以防萬一讓身在舟市的文漾漾繼續調查饒芳潔的行動軌跡;著重盤查這對夫妻的人際關系、資金流動、消費記錄,考慮買兇殺人的可能……再對比花店的線索看是否有交集。無論兇手是誰,既然現場出現了饒芳潔的dna,他至少曾出現在饒芳潔身旁?!?/br> * 警方那頭的調查碰了壁,轉了頭。 紀詢這里倒還算順利,呂丹櫻死了,就要辦葬禮,葬禮的時間也巧,這個月21號。 再過兩天23號,則是奚蕾的葬禮。 一連幾天時間,紀詢先去了呂丹櫻的葬禮,又去了奚蕾的葬禮。 奚蕾的葬禮設在鄉下,一個距離寧市不遠的鄉村,如果不是親自來到了這里,很難相信也就四個小時左右的車程,已經來到一個沒有學校,沒有醫院,連生活用水都有困難的地方。 靈堂被安置在家中。 到處都鬧哄哄的,村子里的人估計都來了,三三兩兩擠在小院中央,閑聊著生活瑣事,工作煩惱,也包括棺材里頭的人。 人死了反而熱鬧。 紀詢沒有湊熱鬧,他送夏幼晴進去以后,就呆在外頭院子的角落。 這個角落能看見院子的前門后門,還正對著三層小樓的墻外樓梯,無論誰要進出行動,他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咚咚咚的聲響傳來。 自樓上跑下來的一群年輕男孩子。 打頭的面相與奚蕾有三分相似,是奚蕾的弟弟。他個頭比奚蕾高很多,175左右,一身普通便宜的運動服,穿著卻是一雙大熱yeezy boost 350,發售價1200,被黃牛炒到12000。 他的手上拿著手機。 手機是apple 6s plus,去年九月發售,售價6888。 這兩樣都是全新的,這兩天買的吧。 紀詢短暫評估后,收回目光,外頭傳來車子熄火的聲音,不一會,敞開的院門搬進一塊刻好了字的石碑,那是奚蕾的墓碑。 墓碑不小,除了雋刻名字的主體外,周圍還有圍欄圍護。 起碼30000塊,不便宜。 和靈堂周圍的簡陋格格不入,不像是同一個人的手筆。 紀詢想。 來自旁邊的議論再次驗證他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