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476節
自從讀博以后,邱會安一直不急不慢,沒有著急去完成博士論文,而是耐心的做自己的研究。 王浩倒是持有無所謂的態度,他還是希望自己的學生,能拿出更好的成果,而不是拿出一點小研究,拼湊一篇論文去畢業。 他對邱會安還是很期待的。 這天王浩正在實驗室二樓走著,正巧到了學生工作間的門口,就聽到了里面傳來談話聲。 那是丁志強抱怨的聲音,“真希望能快點畢業啊,我的論文到現在都沒完成?!?/br> “為什么?”邱會安有些不理解。 “我本來已經完成了?!倍≈緩娬f著語調都散發著郁悶的氣息,“但給傅老師看的時候,他說作為王老師的學生,應該完成更有含金量的論文……” 邱會安搖頭道,“我是問你為什么急著畢業?!?/br> “???” 丁志強一時間有些想不通,“急著畢業,不正常嗎?” “你缺錢?” “這個……倒沒有?!倍≈緩娭皇莻€博士生,但研究生期間就開始在計算組工作,個人還是很有水平的,每個月能拿到的補貼、獎金都超過兩萬,即便是畢業正式工作,也不一定能拿這么多。 邱會安道,“我倒是覺得讀博的過程也是享受?!?/br> 他解釋道,“你仔細想一想,我們所有時間都可以用來做自己的研究。如果等畢業以后進入工作,可就不一定了,好多事情都會找上來?!?/br> 丁志強思考著點點頭。 等博士畢業參加工作以后,生活就肯定會變得不一樣,即便只是當個講師,也會有很多事情找上門。 比如,講課就會占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現在他們沒有教學或者其他方面的工作,就可以一心的做直接的研究,還能拿到比正常薪資更高的補貼,仔細想一下,確實還是很不錯的。 王浩站在門口聽著,也不由得點了點頭,不管是對于丁志強也好,對于邱會安也好,讀博確實是很輕松的。 這種能完全專注于研究的環境,確實是人生中很少有的。 如果博士畢業以后,就肯定要參加工作,必定就會有很多事情找上門。 當然也和個人心態有關。 邱會安是那種很專注的人,自然會享受做研究的過程,換做其他人也許就不一樣了,可能會覺得畢業后更加輕松。 王浩不由得想到自己讀博的過程,記憶中跟著潘衛國老師一起,一心做偏微分方程的研究…… 似乎確實是很不錯的回憶! “讀博的過程很重要,如果能享受過程,對人生也會是一種提升……” 王浩感嘆著忽然凝住眉頭,口中不斷念叨著一個詞,“過程、過程、過程……” “過程,也許比結果更重要?” “更重大?” 他站在原地動也不動,努力抓住的這一絲的靈感。 他想到了‘疊加力場邊緣強湮滅力的間歇性問題’,同時想到了幾年前研究半拓撲體系,獲得的最重要靈感。 那是芝加哥大學的超導實驗組,發表在《科學》雜志的實驗研究內容,他們發現了一種碳、氫、硫的混合材料,高壓環境下實現了室溫的轉變溫度。 更重要的是,他們觀察到二十攝氏度,沒有實現超導轉變溫度時所制造出來的反重力強度,要高于十五攝氏度,實現超導轉變的情況。 簡單來說,還沒有進入超導狀態時,所制造出來的反重力場強更高。 那就可以用‘半拓撲體系’來解釋,也就是混合氣體通電時,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形態,沒有拓撲的強壓環境下,單側缺口結構應對湮滅力的反應更大。 這個實驗發現當時就引起了國際震動,而王浩則從中找到了靈感,通過計算完善了半拓撲體系的數學構造。 現在王浩則是想到了間歇性問題的關鍵,既然交流電方向不斷改變,引起了導體內微觀形態不斷被拓撲,從而導致制造的反重力場邊緣出現了間歇性問題。 那么不進入超導狀態,不就可以了? 在沒有進入超導狀態的情況下,自然不存在‘微觀形態被拓撲’的問題,也就不會存在間歇性問題。 以此來制造的反重力場,肯定是恒定而連續的,制造的疊加力場邊緣也會是連續的,也就解決了場力間歇性問題。 “有道理??!” “只要不進入超導狀態,自然就不存在場力間歇性問題?!?/br> “所以,只要找到一種材料,可以在沒有超導轉變之前,就能夠制造出反重力場,問題就能迎刃而解?!?/br> “到時候,就可以制造出強湮滅力場!” 王浩思考著眼前一亮,馬上轉身朝著外面走去,他要去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確定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 “我們要做材料的基礎研究,反重力的基礎實驗!” “要找到一種材料,可以在沒有進入超導狀態前,就能制造出反重力場!” “這對于強湮滅力的研究至關重要!” “……” 王浩說明的研究方向,讓好多人感到驚訝和詫異。 在他們看來,反重力場本來就是超導狀態制造出來的,又怎么能在未實現超導狀態時,就制造出反重力場? 何毅、向乾生、顏靜等人都明白過來,因為他們曾經做過這個研究,甚至更深入一步,是去找一種材料,能在臨近超導狀態時,制造的反重力場強度更高。 后來國外有團隊有了發現,王浩也以此完成了半拓撲體系的構架,研究就沒有繼續下去。 “這個研究竟然和強湮滅力有關?”何毅聽著感到有些不可思議。 王浩很確定的點頭,“沒錯,這能幫助我們解決間歇性問題?!?/br> “現在的要求并不高,只是制造出反重力場,也不要求強度更高。我們可以用最基礎的設備,多測試一些材料?!?/br> “明白了?!?/br> 何毅、向乾生等人一起點頭,他們都知道該怎么做了。 …… 王浩確定下來的新方向,想要拿出成果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但研究只是對各種材料進行測試,使用的也只是最基礎的反重力設備,要做的就是不斷的進行實驗。 每個人都知道該怎么做,需要的也只是時間而已。 現在只需要等結果就好了。 王浩只是說明了方向,并沒有第一時間插手到實驗中。 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開放式超導電動機的設計完成,各個定制的部件被運送到了西海大學的機械自動化實驗室。 之所以運送到機械自動化實驗室,主要是因為實驗室有完善的測試設備,等測試全部完成確定可以長時間穩定運行,電動機才會被運送到反重力飛行器的實驗基地。 超導電動機的組裝并不算復雜,只用了一天時間就完成了,隨后就準備進行整體的測試。 測試工作大部分還是由反重力飛行器組的人完成。 啟動、轉速檢測、功率輸出控制、最大轉速,好多項的測試工作,一步步的慢慢進行著,大量數據被記錄,電機也在測試中,不斷被修正完善。 每當發現一個問題,王浩馬上就組織相關人員著手解決。 這樣的工作持續了一個多星期,電動機已經能夠正常運行,并可以穩定控制轉速、輸出功率。 下一步就是進入到‘持續運轉檢測’,就是讓電機進行長時間運轉,看是否會出現什么問題。 王浩想起了開放式超導電機的設計人——首都大學的竇延教授。 之前在首都大學和竇延教授談開放式電機問題時,竇延就很感興趣的表示,希望等電機制造出來以后,能過來看一下實物,畢竟是他自己的設計,還是想能親眼見到,依靠設計制造出的電機。 現在電機大部分測試完成,王浩還是覺得決定邀請竇延過來看看。 竇延知道了消息以后,感到非常的驚訝,他沒有想到這么快就依靠自己的設計制造出了成品,甚至還進行了一定的測試。 他和王浩通電話的時候,只是聽了幾句就決定買機票來西海。 第二天,竇延就來了。 竇延是自己一個人來的,因為擔心牽扯保密性問題,他就干脆一個人上路,想到自己所涉及的開放式超導電機,已經被制造出了成品,就感到非常的激動和興奮。 他實在有些迫不及待。 等到了西海市以后,他馬不停蹄的來到西海大學,找到了機械自動化實驗室,就見到了正走出來的王浩。 王浩知道竇延要過來,只是沒有想到速度這么快,他還是熱情的和竇延握手,“竇教授,一路辛苦了!” 竇延輕輕點頭,馬上問道,“王院士,別介意我來的快,實在是忍不住啊?!?/br> “我完全沒想到,你們這么快就制造出了成品,還進入到測試中,我是真想看看??!” 竇延的團隊沒有充足的經費,開放式超導電機只能存在于設計中。 現在成品被制造出來,也等于自己的研究轉化為實物,心里確實感到非常的激動,王浩看到他這個樣子,也干脆不再寒暄,而是帶著他一起進了實驗室,直接去裝配間見到了正在測試中的超導電機。 竇延朝著電機走過去,還圍著轉了好幾圈,仔細的看了好半天,扭過頭疑惑道,“王院士,這是我們設計的電機?” “對啊?!?/br> 王浩肯定的點頭,“就是你們的設計。我們只是在原有設計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改進和修正?!?/br> 竇延這才了然的點頭,隨后問道,“能不能給我一份測試報告?不牽扯保密吧?” “竇教授,你是設計人,當然沒問題?!蓖鹾瞥赃呉粨]手,有個工作人員就遞上了一份測試參數報告。 竇延是超導電機的專業人士,他馬上關注到最主要的幾個數據—— 最大轉速,比最初增強了三倍多; 穩定性測試持續四個小時,散熱系統曲線偏離在可控范圍內; 功率控制一直很穩定,輸出抗壓測試比設計的最高強度,還要高出三倍…… 竇延臉上的表情,從凝重變成了迷茫,他掃了一眼測試數據,又扭過頭仔細看了下,和自己設計印象中完全不同的電機,旋即滿臉不解的問向王浩,“王院士,你確定這是我們團隊設計的開放式超導電機?” “對???”王浩肯定的點頭。 竇延依舊非常不解,他耐心的解釋問道,“可是,這臺電機,不管是外觀,還是整體參數、性能以及其他指標,都和我們的設計有很大差別,準確的說,是提升了好幾倍,而且還能保證控制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