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477節
“你說這個??!” 王浩恍然道,“我剛才就說了,我們在原有設計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改進和修正?!?/br> “‘一些’改進和修正?” 竇延滿臉都寫著不能理解,他用力的咧了下嘴,不知道該怎么說下去。 這叫‘一些’改進? 他思考著都開始忍不住懷疑,給王浩一個五棱宏光的設計圖,是不是能通過‘一些改進’制造出一臺蘭博基尼? 第三百二十四章 事必躬親,敲定第二臺樣機方案! 首都大學,政務樓門前。 竇延剛從西海市返回,他一只手夾著公文包,行色匆匆的超前走著,半低著頭神態顯得有些落寞。 大學副校長張希勤正從樓門里走出來,轉過頭看到了竇延,用手按了一下眼鏡,才驚訝的喊了一聲,“竇教授!” 竇延聽到喊聲停住腳步,臉上露出個禮貌性的微笑,“張校?!?/br> 張希勤熱情的走過去問道,“還真是你,我剛才遠遠看的就像你。怎么這么快就回來了?我還以為你要在西海待上幾天?!?/br> 竇延擺出個笑臉,沒有說話。 張希勤繼續問道,“去西海怎么樣?見著你們那個設計的樣機了嗎?” 竇延點頭。 “樣機運轉的怎么樣?符合預期嗎?” 竇延很用力的點頭,隨后長長的嘆了口氣。 張希勤眉頭微皺,左右看看竇延感覺有些奇怪,追問道,“怎么回事?竇教授,我看你這個情緒有些不對???” 他說完繼續盯著看。 竇延用力面對面,再次長長嘆了口氣,“一言難盡??!” “怎么了?”張希勤好奇的問道,“心情不好?” 竇延本來是不太想說,但張希勤總是追問,他組織了一下語言,還是說道,“你肯定想象不到,張校,我看到樣機以后那種心情啊……” “這一次去西??吹搅?,我們自己設計的超導電機,完全是出乎意料,那種感覺就像是……” “我這么給你形容吧!” 竇延把公文包放在花壇石墩子上,隨后道,“我現在的心情,就像是我小時候,十歲左右,當時我父母帶著我去了一趟位于悉尼西側的科技館?!?/br> “等從科技館出來以后,我就想著那些東西……好有科技感,好高端!” “滿心都是感嘆??!” 張希勤聽的愣住了,他仔細思考了好半天,還是不理解竇延的話,追問道,“那不是你們的設計嗎?” “是,又不是?!备]延很用力的道,“反正很高端,我想象不到、理解不了。我就像是去看了個高科技展……” “唉~~~” 竇延邊搖頭的說完,也不想再繼續解釋了。 他的心情確實非常復雜。 本來是去看自己團隊設計的超導電機,還想著有問題過去指導一番,結果看到了一個非常高端的產品,不管是性能參數、功率控制以及穩定性,都根本是超乎了想象。 那是自己團隊設計的超導電機? 不! “大概王浩院士來首都大學要設計,不是因為這個設計有多優秀,而是對方偶爾看到了自己的設計?也不想再麻煩,去找其他團隊,看其他設計?” “很可能??!” “應該就是這樣吧……” …… 西海大學,機械自動化實驗室。 超導電機的測試還在繼續,正在進行的是高功率、長時間運轉的測試,看是否會在高強度運行中出現什么問題。 王浩對于超導電機的測試倒是不擔心,因為超導電機的構造相對簡單,其實就可以理解為是在傳統電機的基礎上,使用了大量的超導材料,就會增加一個冷卻體系,再加入個電子控制系統就可以了。 正因為構造相對簡單,測試出現什么問題也不會成為不可跨越的難題。 只要完成了高強度運作的測試,在進行一系列的基礎檢測,超導電機就敲定最終設計,再制造出來就可以了。 現在他們已經可以依靠超導電機的功率參數數據,來支持反重力飛行器的設計了。 在反重力飛行器的設計中,超導電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而且是對整體設計有決定性的一部分,超導電機的功率參數,能直接影響到其他方面的設計。 其實就像是航空發動機直接影響戰斗機設計一樣,發動機是常規飛行器的核心部件,發動機的參數指標直接影響飛機其他部分的設計。 現在也是一樣的,反重力飛行器的核心是超導電池,但超導電機帶動推進器才是飛行器的動力來源。 在確定了動力來源的參數以后,就可以通過計算去確定其他方面的設計。 以此就可以敲定第二臺樣機的整體設計方案了。 實際上,超導電機的研究過程中,其他方向的設計大部分已經完成,缺少的只是確定電機的參數而已。 電機的參數直接影響推進器風扇的設計,推進器風扇的設計直接影響到推進器性能,近而影響到動力系統。 在確定的動力系統后,其他方面的方案都可以敲定下來。 第二臺樣機相比第一臺主要方向還是增加靈活性、安全穩定性,另外還需要考慮增大內部空間以及軍事方向的需求。 其主要難度還在于超導電池和反重力體系的平衡,以及飛行器冷卻體系的穩定。 飛行器的冷卻體是至關重要的,不管是反重力體系、超導電池的維持還是超導電機的運作,都離不開了冷卻體系的支持。 所以針對飛行器的冷卻體系,他們已經拿出了好幾種方案。 王浩最終選擇的是安全性最高的方案,即便是增加額外的重量也沒關系,保證安全性能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設計方案還需要考慮其他部分的需求。 比如,雷達與電子對抗系統。 普通的飛機安裝雷達系統已經足夠,反重力飛行器則必須要擁有電子對抗系統,其目的不是為了進行電子戰,而是僅僅出于安全性考慮。 反重力飛行器的優勢有三點,一點是高空作戰,能在四萬米以上高空飛行,第二點則是靈活性,比普通戰機更加靈活的性能,能讓飛行器輕松躲避來襲導彈,最后一點就是高掛彈量了。 最后一點暫且不說。 想要體現出高空作戰以及靈活性的優勢,就必須擁有優秀的雷達,通訊系統也不能被干擾。 再兇猛的野獸失去了眼睛,也只能淪為其他獵食者的食物。 當敵方面對高空具有靈活性作戰能力的反重力飛行器時,常規的防空不起作用,反導導彈又能被輕易躲避,必然就會采用電子戰作戰的方式,簡單來說,就是利用電子戰平臺,對于反重力飛行器的雷達進行干擾。 如果反重力飛行器失去了‘眼睛’,不能提前檢測到來襲導彈,就會處在一種非常危險的境地。 所以飛行器必須要擁有對抗電子作戰的能力。 電子對抗系統,可不是簡單安裝個雷達就可以的,而是要安裝一整套設備,占用大量的空間。 反重力飛行器的設計上也需要預留出固定方向、固定大小的空間,還需要考慮飛行器本身對于電子信號的干擾問題,不止需要和相關研究機構進行溝通,還需要很詳細的進行論證了。 這些都是有難度的地方。 當然了,即便是第二臺樣機的設計上存在各種問題,迎來好多新的挑戰,但反重力飛行器研究組的每個人都感到很興奮,因為他們已經完成了第一臺樣機,好多真正有難度的問題都已經得到解決。 現在面對的一切問題,再怎么也比不上‘無法跨越’的超導電池。 國際上已經有好多國家、企業,都組織團隊研究反重力飛行器,他們面對的大問題只有一個,就是反重力系統的電力支持。 相對于電力支持的問題來說,其他都根本不是問題。 所以每個人都很期待。 他們投入了百分百精力參與到設計研究工作中,針對每一個部分不斷的去思考討論,也很快連續敲定了一些方案,設計工作進展的非常順利。 在每個人都努力投入到工作中的時候,王浩你和其他人一樣,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工作中。 他比其他人的工作還要忙。 其他人就只是去想解決方法,去想新的設計方案,而他需要不斷召開會議,去敲門每一個細節上的設計。 在第二臺飛行器的設計上,王浩都可以用事必躬親來形容,細化到每一個部件的小細節,都要放在面前過一下眼。 其他人都對于王浩非常的敬佩,他們自認為計算有能力也做不到這種程度。 反重力飛行器的內部是非常復雜的,即便是一些小的部件,方向和形狀上的設計,都是需要詳細進行討論的。 有些人也不理解為什么王浩會把工作細致到如此程度。 但也是沒有辦法的。 這就是最終設計敲定以后,測試沒有大問題的重要原因。 針對一個復雜的飛行器來說,往往測試花費的時間要遠遠大于設計和制造,因為測試中發現一個小問題,想要解決都不容易。 這些小問題有可能只是一個小的螺絲釘引起的,但想要找出引發問題的螺絲釘,就非常非常困難了。 為了測試中盡量避免類似的問題,王浩就只能事必躬親,一些小的設計問題也要參與一下,才能夠確定不出問題。 王浩的工作不只是敲定設計方案,他還有一項專門的工作,就是對于飛行器的外形進行設計。 外形,不是外觀,是要確定飛行器外殼以及凸出在外部分的形狀。 王浩并不是外形的設計師,但他是流體力學、復雜方程領域的頂尖學者,只單說復雜方程,甚至可以用‘世界第一’來形容,因為他解決了ns方程問題。 飛行器的外形直接關系到飛行時受到的空氣阻力。 王浩需要做的就是設計出最小空氣阻力的外形,因為一些設備的需求,外形不可能是‘理想化’的,就必須在需求和理想數值之間尋找平衡。 反重力飛行器在外形設計上,主要還是考慮橫向空氣阻力的問題。 即便是在起飛加速階段,考慮的也是橫向空氣阻力,只要是加速起飛,就必然像是普通飛機一樣,斜側著進行快速爬升,而不是測試中采用徑直向上升空模式。 原因很簡單,徑直向上升空的速度就不可能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