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469節
“要么就是增加推進器的數量,要么就是繼續改進,或者去考慮超導電機?!?/br> 王浩道,“首大的竇延教授帶領的團隊,在超導電機上的研發上已經有成果,只不過性能還不太穩定,我準備可以和他們溝通一下,看是否能完善改進?!?/br> “如果有超導電機驅動,還能和我們的冷卻體系結合在一起,動力方面相對比較完善了?!?/br> “另外就是外形,我們也要考慮整個外形,否則靈活性就會受到限制……” 王浩在設計整體改進方面說了很多,最后道,“我們的主方向還是設計的改進和完善,等解決了動力系統的問題,就會重新規劃設計,再申請一臺樣機?!?/br> “其他部分都可以后續再添加?!?/br> 徐保功和航空集團的領導,都聽著不斷的點頭,也期待起了第二臺樣機。 第二臺樣機肯定比第一臺先進、完善的多。 按照現在第一臺樣機的情況來看,第二臺樣機也許就會成為‘標準’,再添加其他部分的設計,相對就比較完善了。 在王浩說完以后,他們也開始討論起來,憧憬的反重力飛行器的應用,“我覺得可以航母上,充當艦載機?!?/br> “當艦載機太浪費了,這個飛行器可以在幾十公里高空長時間航行,就能直接作為預警機?!?/br> “如果完善了武器系統,做殲擊機也可以,只不過太昂貴了……” “確實,成本是個大問題?!?/br> “殲擊機還是要便宜一些的好,反重力飛行器性能再好,畢竟是太貴了,消耗不起……” …… 當一行人不斷熱烈討論的時候,一則短視頻已經被放在視頻app上,并吸引了大量的流量和討論,短時間點擊量就達到幾十萬,并快速升過了百萬。 app視頻推送上,第一眼看到的是有些昏暗的天空。 多云的天氣,看不到藍天白云,而是有些郁郁沉沉,光谷禿禿的地面、遠處的小山,還有一眼望不到頭的公路,讓人的心里自然而然產生一種壓抑。 視頻播放到三秒鐘的時候,天邊的遠處出現了一個小黑點。 小黑點快速的接近,從左側的空中劃過,而后鏡頭被放慢拉近,已經能隱約看到全貌了。 那是一臺…… 飛碟! 從地面的角度來看,飛碟并沒有飛的多高,還能夠通過環境對比,預估出其中心圓盤,大概有近二十米的直徑,龐大的身軀看起來很有震撼力。 視頻中還傳來拍攝者的驚呼,“看!飛碟!” “什么飛碟,想干嘛?” “干個蛋,你看??!我¥%……” 一大堆帶著驚訝和恐懼的怒罵后,就變成了兩個人的驚呼,“還真是飛碟!外星人??!” “絕壁是外星人,我艸了!” “真是!” “別喊了,別說話,別讓它注意到我們……” “小聲點兒,快臥倒,這邊躲……” “……” 后續聲音就聽不太清了,視頻畫面也沒有再繼續拍攝飛碟。 這一則視頻發布出來以后,快速吸引了大量的關注。 視頻看不出任何p圖的痕跡,拍攝者表現出的驚慌也非常真實,再加上標注了明確的時間和地點,看起來就非常的可信。 好多網友都在視頻下方評論,“外星人來攻擊地球了?” “這是p的吧?” “這個應該不是p的!” “是真的?” “看起來,應該是無人區吧?如果真有這么大的飛碟,即便是無人區,也應該有其他人看到吧……” 最后一句話很很快被驗證了。 在互聯網的微薄平臺上,也有了相關的消息,只不過發布的不是完整的視頻,而是幾張張拍攝的照片。 照片拍攝的并不是很清晰,但放大以后也能隱約看到飛碟的輪廓。 如果把照片和視頻放在一起,就能確定他們發的是同一個飛碟。 這則微薄消息也很快爆了。 很快。 “無人區發現外星人飛碟”的消息,就快速登上了網絡熱搜,甚至一時間沖到了榜首的位置,吸引了大量的討論聲。 好多媒體也參與了報道,甚至是一些官方媒體也引用了視頻和圖片,做出了相關的報道。 媒體報道的權重相對就高很多了,也吸引了更多的討論,“我在短視頻平臺看到的,還以為是假的!” “竟然真的有外星人,他們是來攻擊地球的嗎?” “看來人類滅亡近在眼前,最難受的是我竟然還是個單身,而且從來沒有過女盆友……” “末日來了!” “我cao,真飛碟,真ufo!” “……” 國內的輿論甚至引起了一些恐慌,而國外也很快有了相關報道,吸引了大量的關注和討論。 于此同時。 種花家的高層自然也注意到了消息,他們都知道發生了什么,但一時之間也拿不定主意。 讓官方進行辟謠? 這個事情也根本不是謠言,只不過飛碟不是外星人的飛船而已。 公開? 現在去公開消息,怎么都感覺太早了點,但網絡上已經有消息了,而且已經被很多人看到,再想捂住消息也很困難了。 他們也開始商議起解決方案。 …… 阿邁瑞肯,新墨西哥州。 第二次湮滅物理學研究組織會議即將召開,來自國際十幾個反重力實驗組的代表已經到達了洛斯阿拉莫斯。 之前他們都在討論組織成立以后,第一步研究計劃的分配問題。 如果說上了一次會議,他們還帶著對于合作研究的憧憬,而這一次則是則爭取利益而來。 技術利益、金錢利益。 他們參與研究組織,一起進行合作研究,要拿出大筆經費的,每個參與方都想少拿經費、多參與研究,但顯然是不可能的。 有些團隊以及身后的官方背景很可能會大出血。 等到了會議召開的前一天,媒體上忽然有了很多和飛碟有關的報道,他們也注意到了報道的新聞,知道是種花家西部無人區,發現了低空快速飛行的巨大飛碟。 這是杜撰的假消息,還是真實發現? 很多人都在討論。 作為專業從事反重力研究的團隊,他們把曝光的鏡頭畫面拉近,很快就分析得到了結論。 “那不是外星人的飛碟,而是依靠橫向反重力技術,研制出的飛行器!”來自徳國的實驗團隊代表斷言道。 “我們也有橫向反重力技術,只不過強度還不夠高,但我們相信以此研制出的飛行器就是這個樣子?!?/br> “你們來看,飛碟直徑不到二十米,差不多就是反重力設備的大小,下面很明顯有幾個推進器,應該是電力推進器?!?/br> “看這張圖,非常清晰,隱約可以看到艙室,帶透明罩,里面可能是飛行員?!?/br> “大家來看整體的設計,很明顯,上方的倉室脫離橫向反重力覆蓋區域,事情不可能這么巧合?!?/br> “而且,發現地點是種花國西部無人區,那里很適合……” 徳國的實驗團隊代表說了很多,他非常確定飛碟就是人為研發的反重力飛行器,其他人也持有相同的意見。 雖然以往也有一些飛碟的照片,但其中絕大部分都能證明是虛構的,有些則是拍攝的很模糊,很有些誤導的嫌疑。 現在曝光出來的飛碟,實在太過真實了,最清晰的畫面,連上面的一些設備輪廓都能看清楚。 如果不是研制出來的飛行器,難道還真的是外星人的飛碟? 再考慮到種花國擁有最先進的超導和反重力技術,他們已經把橫向反重力技術應用在磁懸浮列車制造上,再研發反重力飛行器似乎也是很正常的。 但問題還是有很多的。 比如,最需要考慮的就是,飛行器是以什么為動力? 專業人員,就是專業人員。 他們在確定飛碟是種花家依靠橫向反重力技術所制造的飛行器,以后馬上就考慮起了技術問題。 如此規模的反重力飛行器,即便使用橫向反重力技術,重量也能夠達到幾噸,一些民用飛機、直升機也能達到這個重量。 現在飛行器上能看到的推進器,正常來講應該是電力推進器,那么這些推進器是怎么運行的呢? 好多人立刻想到了電池。 電池? 開什么國際玩笑! 有些無人機的重量也能夠達到幾噸,但他們的動力來源是噴氣式發動機,也根本不可能采用電力推進器,因為電力推進器是需要電力的。 如此的大的電力,從何而來? 當然歸根究底的問題是,反重力技術本身就需要巨大的電力供給,那么電力是從何而來呢? “難道他們把電池技術嵌入到了反重力體系中?中間的大圓盤內部都是電池?” “但是,電池是會發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