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468節
各個反重力團隊也很清楚,那種級別的發現代表了什么,只要做進一步的研究,就很可能有新的發現。 新的發現很可能代表新的科技。 這和粒子對撞的研究是不一樣的,粒子對撞的研究,目的是完善粒子標準模型,是量子物理、微觀物理的研究。 如果去聯系現實科技,最多就是制造量子計算機,發展量子科技。 但是量子技術存在很多的問題,現在已經不少的量子計算機,但短時間內根本無法普及使用。 另外,從根本上來說,量子科技的發展和粒子對撞研究也沒有什么直接關聯,相關的理論,即便沒有粒子對撞的研究,也是足夠支持量子技術發展的。 反重力、強湮滅力的研究就不一樣了。 反重力是能夠直接使用的技術,而強湮滅力也同樣有效果,比如,可以直接讓物質發生磁化反應。 這只是最初的發現。 當一個物理現象被發現的時候,后續十幾年肯定會是一個強勁的爆發期,就會有很多新現象被發現。 那么未來強湮滅力的研究,很可能會和人類科技直接掛鉤。 現在強湮滅力聯系到了高磁場,搞清楚兩者之間的關系,并通過實驗發現新的物理現象,甚至可以聯想應用強湮滅力技術。 當菲利普開口說會公開研究發現的具體數據,自然就吸引了所有團隊,讓他們對于會議都很期待了。 那些感到不滿的團隊代表,也只能壓下心頭的不滿,同時也期待會議的召開。 會議上。 菲利普-羅雷爾說到做到,上來就公開了實驗發現的具體數據,讓所有人對于他們的發現有一個更加直觀的了解。 他們為此做了很充分的準備,還建立了強湮滅力薄層變換的形態模型,引起了會場的大量的討論。 菲利普-羅雷爾能想到的,其他人當然也能想到。 “看看這個形態變化模型,如果再增強磁場強度,或者疊加力場強度,凸起的那個部位會不會噴發出來?” “也許能像是發射什么東西一樣,把強湮滅力場擠出來?” “到時候,會發生什么?” “那是一個力場,并不是物質,即便是噴發出來,也不會造成影響吧?” “很難說啊……” “這種全新的物理,我覺得也只能找王浩來解釋了……” “……” 當所有人都無法預估的時候,好多人又想到了王浩,只可惜,王浩沒有被邀請參加會議,甚至團隊一個代表都沒有。 在眾人討論之后,有一名洛斯阿拉莫斯的官員,就站出來說起合作研究的方向。 “我們要成立國際研究組織,一起合作進行研究?!?/br> “顯然,大家都應該明白,我們希望看到新的物理現象,就必須要建造大型的設備,疊加力場設備、高磁場設備……” “所以我們要共同合作!” 菲利普-羅雷爾的想法,就是朝著歐洲核子組織看齊,建立一個類似的國際研究組織,強湮滅力方向的研究,絕對是新的物理研究,成立國際組織也理所當然。 但是,問題還是有的。 既然是大家一起進行研究,那么相關的技術就不應該再保密,肯定要公開出來才可以,否則還怎么建立‘更高的疊加力場’? 這方面,菲利普-羅雷爾也和負責的官員討論了一下,決定為新組織提供反重力技術,并共享一定程度的反重力技術。 簡單來說,標準就是百分之五十。 他們會把制造百分之五十反重力場的技術拿出來,就能讓每一個加入組織的團隊,都能夠擁有相關的技術。 這就是收買人心的手段。 但同時,也牽扯到很大的利益,因為他們所公開的反重力技術,使用的是阿邁瑞肯asc公司生產的超導材料,換一種材料就無法制造相應的力場,一定程度上等于是拓展市場。 等很多團隊都了解了技術以后,他們巴不得更多的團隊了解,甚至希望能直接公開出去。 這樣就會有更多的反重力研究,甚至會有一些公司,希望依靠相關的技術,來實現一些科技想法。 到時候,asc公司肯定會擁有更大的市場,也就能獲得更高的利潤。 …… 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菲利普團隊,牽頭組織的反重力會議舉辦的非常成功。 利用公開技術來收買人心,順便為打開超導材料市場做準備,制定了一個明確的研發方向,讓參與的團隊都希望加入進來。 他們在會議上也起草了組織的框架,并做了一系列工作準備,還確定了第二次會議會在一個月后進行。 到時候,就會明確一些問題,比如每個團隊出多少資金、大型設備在哪里建立、實驗要怎么樣參與等等。 等會議結束以后,好多媒體也進行了報道。 當輿論紛紛的時候,給人的感覺好像是在反重力以及強湮滅力研究領域上,新的“湮滅物理學組織”才是最有權威的,他們擁有最多的參與團隊,自然擁有數量最多的科研人員,也制定出了明確的方向和目標。 王浩的團隊一時間被遺忘掉了。 當然沒有人會真正忘記王浩,每個人都知道王浩的團隊,也就是種花家掌握著最頂尖的反重力技術,相關研究也一直是領先的。 所以一些國際輿論談起王浩,談起反重力技術的時候,甚至在高呼,“‘湮滅物理學組織’正式成立后,肯定快快速發展,并在相關研究上取得一系列的突破的?!?/br> “到時候,就能在超導以及反重力領域,無論是理論還是技術,都能夠實現彎道超車……” 彎道超車? 王浩看到媒體報道的用詞,都忍不住撇起了嘴角。 這個詞以前都是種花家使用的。 現在則變成了國際成立組織,一起來對他和他的團隊進行彎道超車,就感覺他似乎成了反派大boss,眾多的‘英雄人物’組團一起,努力想要擊敗他這個boss。 王浩也只是關注一下新聞,就沒有再繼續關注了,因為他暫時還不知道該怎么解決間歇性問題,沒有找到方向的情況下,再怎么研究也沒有意義。 所以他還是把精力投入到反重力飛行器研究上。 漢實工業制造的主軸已經運過來了。 漢實工業方面在制造完成以后,對于主軸進行了一系列的檢測,檢測的人員拿到數據以后都感到非常的激動。 主軸的性能已經遠遠超出預期,有些參數還超出了國際上公開的最高標準。 等主軸運送過來以后,王浩看到了一些檢測參數,也終于放下擔憂,有了高強度、高精度的主軸支持,他們就可以把之前討論的設計,真正應用起來。 一個月后。 反重力飛行器進行了大改造,內部好多的部件都連續進行了檢測,飛行機運送到了實驗地點,準備進行第一次高速試飛實驗。 這次實驗是非常重要的,科技部以及航空集團,都派出領導過來觀看實驗。 因為飛行器要進行高速飛行,還有一些轉彎、控制之類的cao作,離開距離也會超過一百公里。 為了保證安全性,就不能完全的電子cao控了。 有一個年輕的飛行員被派了過來,還經過了為期一周的訓練,其實飛行器并沒有復雜的cao作,大部分還是地面控制,飛行員上去只是應對突發情況。 這次的試飛實驗就只是讓飛行器高速飛行,旋轉一圈以后再返回降落。 另外,飛行器安裝了一些必要的保證,比如座椅上有彈射功能,能讓飛行員的危險的情況下,彈出控制艙并打開降落傘。 當然不管怎么保證,肯定還是存在一些危險性的。 很快。 在所有人的目光下,飛行器啟動后緩緩的上升,一直到了百米高空,就開始慢慢的超前加速。 飛行器的加速是很快的,只是在地面看來并不快。 地面控制室也不斷的做報告,“高度130米,速度110?!?/br> “高度133米,速度243?!?/br> “高度180米,速度319?!?/br> “……” 最終飛行器提速到了650公里每小時,差不多達到了極限速度,主要還是因為電力推進器的性能太差。 當然,最高速度并不是測試的重點,想要提高速度和加速度,方法也是有很多的,最簡單的就是增加電力推進器的性能或數量。 現在的實驗測試就是讓飛行器高速運行,再返回減速并安全的降落。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飛行以后,很快飛行器又回到了視野中,不少人遠遠的看到飛行器都輕呼了一口氣。 到此可以說實驗測試成功了。 后續降落已經測試過很多次,基本上不會出現什么問題。 第三百一十八章 看!飛碟!飛行器被曝光,種花家竟然掌握了超導電池技術! 反重力飛行器的高速飛行實驗測試大獲成果。 一切都在計劃之內。 中途的穩定性測試沒有發生問題,只是表現出的動力方面仍有些不足,但也是預料之內的。 等測試全部結束以后,飛行器被重新運回了實驗基地,王浩和徐保功以及航空集團的人員一起乘車返回。 在回去的路上,他們也談起了飛行器的研發和測試等問題。 徐保功和王浩坐在一起,也問道,“你們這個飛行器可是要在明年十月展示的,壓力很大啊,現在下一步要做什么?” 飛行器的方向有很多,包括動力系統,軟控制系統,平衡系統,也包括一些附帶的方向,比如說雷達電子系統,攜帶的武器裝置,等等。 雖然還沒有確定反重力飛行器的應用方向,但第一步肯定是朝著軍事方向發展的,就必然會考慮攜帶武器,也就是安裝掛彈架、增添武器軟控制,安裝必要的電子對抗系統,以及添加隱形能力等等。 王浩搖頭說道,“暫時還沒有考慮這些,現在完成了高速飛行測試,但性能上還有很大的缺失?!?/br> “我們的主要方向還是放在動力系統上?!?/br> “我們下一步還是要在動力上設計改進一些,并對于整體的設計重新進行審視?!?/br> “動力方面來,主要問題還是出在電力推進器上?!?/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