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470節
“電池供給電力,再發熱……要支持反重力技術,有多復雜?可能嗎?” “這么復雜的體系,即便是能構建出來,電池的輸出功率也不夠??!” “……” 好多人都在不斷的討論著,也都覺得用電池是不靠譜的。 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佛羅里達大學的林文基也參與了討論,他思考著說道,“如果電池功率夠呢?” “什么意思?” 其他人頓時都看了過來。 林文基道,“也許是性能超規格的電池,比如,超導電池?” 一句話點醒了所有人。 從這個飛行器的外觀來分析,以常規了解的技術方向考慮,也只有‘超導電池’為動力才能說的通! 所以…… 種花家不僅僅研制出了反重力飛行器,還已經掌握了超導電池技術? 這也太恐怖了吧! …… 湮滅物理學研究組織,召開了第二次會議。 但參與會議的人都沒什么心情,不管是官員也好,學者也罷,他們都在想著反重力飛行器、超導電池的問題,對于要進行的會議,甚至要進行的研究,都感覺沒什么意思了。 種花家都已經開始造反重力飛行器,都已經掌握超導電池技術了,他們還一起籌集資金,研究什么強湮滅力? 好吧。 兩者似乎沒什么關系。 但即便是在強湮滅力的方向上,也是公認種花家的進度最高,究其原因,還是他們掌握著最高的反重力技術。 即便菲利普的團隊有無新的發現,但王浩的團隊發現不了嗎? 那根本不可能! 王浩的團隊肯定已經發現了,只不過是沒有公開出來而已。 那么王浩為什么不號召建立組織,籌集資金一起研究呢? 有些人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等會議正式開始以后,就牽扯到了籌集資金的問題,代表官員也開始不斷的商談,他們都想拿更少的錢,分享到更高的技術,參與更多的研究…… 但是,顯然是不可能的。 好多人想到了媒體曝光的飛碟,想到了種花家掌握的技術,頓時不由得思考起來——為什么號召成立組織、一起共同研究的不是種花家呢? 種花家一向都是很大方的。 每一次都是誠心邀請他們加入,而不是為了賺錢或者其他什么目的,是不是可以這樣,離開這里去種花家問問,是不是可以拿出同等的條件,讓大家一起參與研究呢? 王浩,比菲利普靠譜多了! 種花家,也比阿邁瑞肯靠譜多了,因為種花家掌握著最高的技術。 現在是他們一起共同出資研究強湮滅力,可湮滅物理學的研究卻沒有王浩的參與,真的能有成果嗎? 第三百一十九章 市場競爭?售價提個幾百倍,利潤就有了! 種花家西部無人區曝光的飛碟影像,短時間就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巨大的震撼。 網絡上、媒體上,甚至是生活中,都有很多人討論著消息,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說法,其中靠譜一些的說法,還是說‘飛碟是種花家實驗的新型飛行器’。 現在反重力技術早已經不是秘密,橫向反重力技術也同樣不是秘密,甚至因為橫向反重力技術已經應用在磁懸浮列車上,知道橫向反重力的人反倒更多一些。 反重力磁懸浮列車已經正式運營。 有些人甚至為了看到新型列車,特別乘坐飛機去親身去體驗。 在反重力磁懸浮列車的終端站點,也有特別的科普標識,對于列車的采用的新型技術進行了簡單的介紹。 其中耗費最多文字介紹的就是橫向反重力技術。 “橫向反重力,是世界最前沿的科技,利用超導技術所制造的橫向反重力區可以減輕設備本身的重量?!?/br> “反重力磁懸浮列車采用了這一技術,在應用超導技術所制造的高磁場,可以推動列車在低速行駛時,以就能懸浮在軌道上方,列車的最高速度……” 其中甚至還包括橫向反重力技術的參數,標準了強度達到百分之八十六。 這是三年前的技術指標了。 誰也不敢說近三年時間里,種花家的技術會不會有提升。 所以種花家能制造的橫向反重力強度,最低也超過百分之八十六的強度。 既然能制造出反重力磁懸浮列車,那么應用在其他領域上,當然也是可以理解的,只不過飛行器是特殊的。 飛行器是脫離地面飛行的,自然就不可能使用地面上的電力設施作為能源供給,關鍵就在于,反重力技術實現本身需要高功率的電力支持。 問題就在這里。 如果新型的飛行器使用的是橫向反重力技術,其電力供給從何而來呢? 毫無疑問,傳統的鋰電池以及其他電視技術,是絕不可能提供支持反重力技術的高電力供給。 談到飛行器是種花家的新型成果時,話題焦點就到了電力供給問題上,只要解決了電力供給的問題,其他就不再是問題了,好多設計方案都能夠解決飛行問題。 哪怕是使用傳統的飛機設計安上一個航空發動機,因為飛機本身大大的減重,也肯定能提高其性能、載重以及其他指標。 當參與的人越來越多,談論的人越來越多時,就出現了一些比較靠譜的說法。 其中最被認可的還是超級電池技術,也就是超導電池技術,主要是因為飛碟上并沒有看到很明顯的發電設備,而且如此規模的飛行器也不可能進行大規模的發力,那么唯一可行的也只有超級電池。 當然也少不了一些其他的說法,比如有一些人認為,飛行器是采用了核動力支持。 簡單來說,就是在飛行器上安裝了一個小型的核反應堆,核反應堆爆發巨大的能量,進行快速發電作為供給。 這個說法的支持有不少,因為幾十年前熊國就制造核動力飛機,但反駁的聲音也有不少,核動力倒是容易理解,可大型的發電機是要占據很大體積的。 顯然。 公開的飛碟影像上根本就看不到。 還有個說法是種花家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 這當然就更加不靠譜了。 可控核聚變一直都是各個大國所追求的技術,但哪怕是攻克了超導技術,想要控制核聚變反應依舊是問題重重,其中最關鍵的依舊是能量約束問題。 核聚變反應爆發的能量是以指數型上漲的,當核聚變反應發生以后,就會在極短的時間內爆發出驚人的能量。 過去的很多研究,比如,最著名的磁場約束理論,其主要核心就在于約束核聚變反應的能量。 實際上,伴隨著反重力技術的發展,有好多學者都提出,要針對可控核聚變開展大規模的研究。 原因很簡單—— 反重力場就是對核聚變反應的天然約束。 反重力技術對于核聚變反的約束,其原理在于反重立場可以讓粒子產生惰性,簡單來說就是粒子的最高速度被限制了。 當所有參與反應的粒子速度變慢,反應速度自然也跟著變慢。 但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反重力場的強度依舊遠遠不夠。 阿邁瑞肯的核物理專家,布林-約翰遜,他專注于托卡馬克環形(環形磁場約束核聚變反應)的研究,還針對這個問題接受采訪,他指出,“按照王浩的理論,即便反重力場強度高達百分之九十九,但也只能最高降低粒子百分之五十的速度?!?/br> “這種約束還是遠遠不夠的?!?/br> “當反應呈現指數上漲的時候,也許需要降低幾百、上千倍的速度,才能真正約束住能量爆發……” 布林-約翰遜道,“當然,反重力與超導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更好的基礎,讓我們有更多的選擇?!?/br> “超導技術可以支持建立更強大的磁場,而反重力技術可以增加反應時長?!?/br> “所以我們的研究方向,會把反重力技術作為輔助手段……” 從布林-約翰遜的話里就能知道,想要完成可控核聚變的研究,難度究竟有多么高,短時間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很多人的討論終究回到了超級電池技術。 一些媒體的報道中也開始確定,種花家掌握了可使用的超導電池技術。 網絡輿論上也是一片驚嘆之聲,“肯定是超導電池,我能想到的只有這個。我記得前幾個月,種花家宣布攻克了smes技術,并準備建造大型的儲電裝置,現在完成超導電池……” “好像還是遠遠不夠??!” “阿邁瑞肯早就已經有smes技術,結果到現在超導電池想都不敢想!” “種花家擁有最好的超導材料,他們的基礎更好!” “但是,研究速度也太快了吧?” “不管怎么樣,我們只需要等消息就好了,如果真的是超導電池,那就太厲害了,可以想象以后的飛機都可以輕松環繞地球一圈……” “如果應用在其他場景就更強大了,比如說超導電池汽車,那種汽車是不是能從洛杉磯,一直開到夏威夷?哈哈哈……我可以開車去度假了!” “你確定說的不是船?” “不說用在汽車上,用在衛星上空間站勝也很厲害啊,甚至可以以此制造出可登陸火星的航天飛機?” “確定有可能……” 一架航天飛機能夠從地球飛到火星,根本就是不可想象的,但限制其飛行距離的,主要并不是技術,而是能源動力。 如果航天飛機的技術含量足夠高,能夠抵抗宇宙輻射,有再有足夠的動力支持,自然可以航行很遠的距離。 地球到火星,自然不是夢…… 當不斷去暢想的時候,超導電池技術的應用場景實在太多太多,甚至足以讓各領域科技實現大跨越。 于此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