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427節
同時,他們也宣布開啟smes裝置縮小的研究。 現在王浩的研究組開啟smes電池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趕上了阿邁瑞肯那邊的進度。 徐保功都非常期待,他認可的點頭道,“王院士,你們的研究做的太好了?!?/br> “如果后續有什么需要,科技部一定會給予全力支持?!?/br> 王浩表示了感謝,并和徐保功一起談著繼續往前走,他是要送專家組離開基地。 潘東走在隊伍的最后面。 現在他已經無話可說了,甚至被打擊的有些自閉,都不知道該怎么去面對其他人。 他最開始以為和王浩是競爭對手,現在才發現自己的終點只是人家研究的起點。 王浩最初的目標就是smes電池,smes電池研發的基礎,則是smes儲電技術。 所以王浩的研究組快速完善smes儲電技術,似乎也就成了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這怎么比,完全比不了??!”潘東長長的嘆了口氣。 他和專家組的其他人一起回了酒店休息。 徐保功還有去其他科研機構參觀考察的計劃,畢竟來一趟西海也不容易,不可能看了下實驗裝置就離開。 潘東就沒有心情繼續跟著專家組了,他很干脆的帶著梁靜葉回去了。 等到了飛機上的時候,潘東嘆氣的和梁靜葉說道,“小梁啊,我已經想好了,你還是來王院士這邊兒工作吧?!?/br> 梁靜葉正要說什么。 潘東揮手打斷了她的話,“其實我知道,你自己也是想來的,咱們的研究組肯定沒希望了,等研究組解散,你最多就只能在電工所掛一個在職博士后,要么就去高校、機構找新工作?!?/br> “與其重新找工作,還不如加入王院士的研究組?!?/br> “我能看得出來,王院士很看好你,很希望你過去,你到西海最少能繼續擔任組長?!?/br> “不管是出于前途還是其他方面,去西海工作都是最好的選擇?!?/br> 潘東說完再嘆了口氣。 梁靜葉也不知該說什么,她對潘東還是很感激的,最少博士階段到現在,她跟著潘東學到了很多東西,心里自然是非常的感激。 正因為如此,王浩提起去西海工作,她并沒有直接同意,知道王浩成立新的研究組,和老師存在直接競爭關系,她也繼續留下來,希望能幫到老師。 現在不一樣了。 她已經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明顯進度和王浩的研究組差距太大,可以說他們已經失去了競爭資格。 她個人前途就成了大問題。 現在加入王浩的研究組才是最好的選擇。 梁靜葉思考著心里還有點小竊喜,一個是因為去王浩的研究組有前途。 另外,想起能和王浩一起工作,她還是非常期待的。 經過幾個小時的接觸,她的內心滿是對王浩的崇拜和敬佩,還有那么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小情緒。 …… 專家組離開了。 王浩的研究組工作還在繼續,他們下一步的實驗計劃,是等裝置充滿五分之一電量后進行放電。 之后還會做相關的強度測試,并花費很多時間等待裝置充滿電,再進行一系列的實驗測試工作。 很明顯。 這個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都需要等待。 研究組相對就比較清閑了,王浩也組織所有人利用閑余時間,開始做初步的電池研究論證。 smes電池,說白了就是smes儲能裝置的縮小版,但其牽扯到的技術是非常復雜的,好多方面的技術也需要改進。 這就像是核電站和航母核動力裝置的區別。 好多國家都可以獨自建造核電站,但全世界擁有完善航母核動力技術的就只有阿邁瑞肯。 核電站的縮小版,可不是航母核動力裝置。 同樣的,只是讓smes儲能裝置按比例縮小,自然也不可能是smes電池。 其中牽扯很多復雜的技術依舊要論證,好多碰到的難關都要一一解決。 這方面其實是不著急的。 王浩就只是讓研究組進行初步的論證,只是大家在一起討論一下,確定一個大方向,說明要攻克哪些關鍵技術。 這個論證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另外,論證也需要很多實際的數據。 smes儲能實驗裝置是跳不過的,他們必須要完善smes技術,在此基礎上得到一系列的數據,才能夠支持進行smes電池的技術論證。 好消息是,研究組的每個人都很配合,而且非常的積極。 現在和最初已經不一樣了,smes儲能實驗裝置明顯非常成功,也讓研究組的很多人轉變了態度。 比如,劉明坤。 因為王浩在設計論證工作中表現出的獨裁態度,好多細節的敲定也并不做解釋,讓劉明坤心里對王浩很有意見。 現在就完全不一樣了。 劉明坤提起王浩就豎起大拇指,還和其他人說道,“你們沒發現嗎?我們在設計論證的時候,王院士參與了每一個部分,而且都是一手敲定了設計方案?!?/br> “他為什么這么做呢?告訴你們吧,很多方面,他甚至都不屑于解釋?!?/br> “那些對他來說太簡單了,可能在他的想法里,那些根本不需要解釋,是一看就懂的?!?/br> “很明顯,咱們都不是天才,最少智商上……沒有達到王院士的理解,所以才會對他產生誤解?!?/br> 其他人聽到劉明坤的說法都表示同意。 王浩是誰? 那可是公認的世界第一的數學家、物理學家。 說王浩的智商世界第一,根本沒有人會去反駁,他們不能理解王浩也是很正常的。 相比王浩,他們就都是普通人而已! 差距太大! 研究組的成員不只是對于王浩的態度有所轉變,他們在工作中頗有一種用心學習、理解的風氣。 現在整個研究組正在重新審視設計的原稿,針對負責的每一個部分設計進行理解。 他們需要時間來理解這些內容。 只有對設計完全理解,通透,知道為什么這樣設計,知道設計會造成什么結果,后續出現故障或其他情況時,才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修改。 這是很重要的工作。 如果能完全理解設計每一部分的原理和功效,后續的研究就能夠針對提出一些好的建議。 第二則是為未來考慮。 現在他們研究的smes技術,未來很可能會用來制造大型的儲電裝置。 毫無疑問。 如果開啟了大型smes儲電工程項目,研究組中的很多人,大概率會參與到項目中。 到時候,他們連設計原理都搞不懂,還怎么去幫忙項目實現呢?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讓王浩一個人來做吧? 他們知道,哪怕敲定了smes儲電工程項目,王浩也是不可能參與的,因為他參與應用方向的工作,根本就是大材小用,研究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 一個星期后,有個好消息傳來。 梁靜葉確定加入王浩研究組。 來的不只是梁靜葉,還有潘東團隊的很多人,因為他們組的研究被確定暫停了。 當研究被確定暫停,研究組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潘中的團隊里有三分之一的成員,都決定來西海加入王浩的研究組。 三分之一,聽起來并不多,實際上已經很多了,主要還是因為異地工作。 異地工作,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 一些中年人有家庭、孩子的牽絆,再考慮到自己的能力有限,即便是有很好的工作機會,也可能會直接拒絕掉。 所以確定前來的,要么是年輕人,要么是一些真心追求科研,或者不被生活所牽絆的人。 王浩對于一大群新人的帶來還是很期待的。 不管到了任何時候,研究組擴張肯定是好消息,他巴不得更多的人參與論證工作。 smes研究組的工作步入了正軌。 王浩的工作就相對輕松很多了,因為大部分時間都需要等待,他只需要參加一些設計論證的小會議,就沒有其他事情可做了。 當相對清閑下來以后,王浩也關心了一下自己帶的學生。 現在他的學生只剩下四個——海倫、陳蒙檬、邱會安以及丁志強。 四個人都在讀博。 海倫、陳蒙檬、邱會安,都已經在準備博士論文。 丁志強主要還是參與超導材料實驗室計算組的工作,同時也在糾結研究方向的選擇問題。 和其他大部分數學博士不同,丁志強的主修方向有兩個,一個是偏微分方程,另一個是代數幾何。 王浩都能感受到丁志強在偏微分方程上的天賦,但丁志強似乎更喜歡代數幾何,他在計算組的工作得到了一致認可,還發表了兩篇代數幾何方向的sci論文。 不過幾個博士學生中,發表論文最多的是海倫,她專注于湮滅理論的研究,個人已經發表過五篇sci,其中有兩篇和陳蒙檬一起合作,刊登在頂級學術期刊。 陳蒙檬自然也有兩篇頂刊掛名,個人也發表了一篇量子物理方向的sci研究論文。 現在來說,鐘家慶數學獎起步的邱會安,讀博表現反倒是最差的,過去兩年時間,他沒有發表過任何一篇論文。 這主要還是方向問題。 或許是受到了王浩的影響,邱會安最初選擇的方向是黎曼猜想,他當然不是想要證明黎曼猜想,只是希望研究能有一點點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