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428節
后來,他放棄了。 當放棄一項專注于近一年時間的研究,對個人的打擊還是很大的。 后來邱會安就專注于數論的方法論研究,簡單來說,就是研究‘用什么方法去解決數論問題’。 他在這個方向的研究上倒是有了一點小進展。 王浩對于邱會安在數論方向的發展也是非常期待的,只不過數論是個高難度的方向,想要有成果也是非常困難的。 這天,海倫和陳蒙檬一起找到了王浩。 陳蒙檬走進辦公室,開口道,“王老師,我和海倫有點找不到方向……” “找不到方向?”王浩疑惑問道,“你們找不到方向?不是專注于理論研究嗎?” 海倫和陳蒙檬一起抿抿嘴。 她們都感覺王浩有些不靠譜,在讀博的大部分時間里,兩人都是自己做研究,要么就是加入到保羅菲爾-瓊斯的研究。 但保羅菲爾瓊斯很難說是老師,基本可以說是合作者,他不會針對的去講一些東西。 所以過去的兩年時間,海倫和陳蒙檬全都是依靠努力,完成了好幾個研究。 這個過程是很不容易的。 現在已經在準備博士論文,陳蒙檬就干脆和海倫一起找到了王浩,陳蒙檬翹著小嘴,表現出了明顯的不滿,“王老師,我們平時可從來不打擾你,但是博士論文確實找不到方向?!?/br> “您也知道博士論文有多重要!” “我們不可能拿發表的論文當做博士論文,我和海倫也都希望能夠做一項很好的研究……” 王浩聽到這里已經明白了。 博士論文確實是非常重要的,哪怕能夠發表出sci論文,但博士論文代表了‘方向’,一些博士找工作的時候,都會被問及博士論文的內容,尤其科研性質的工作就更是如此了。 當然,海倫和陳蒙檬是不愁找工作的,他們無論去國內哪一所大學,直接聘任個副教授,都沒有任何問題。 王浩仔細想了下,覺得確實有些疏忽海倫和陳蒙檬了,過去兩年時間里,因為專注于自己的研究,他基本就沒有怎么做過指導。 他有些頭疼的按了按腦門,“好吧,我知道你們的意思了,讓我好好想想?!?/br> 陳蒙檬頓時露出了笑容,還朝著海倫比了個勝利的手勢,她正想離開的時候,就發現海倫并沒有走,而是繼續看著王浩。 “海倫,還有什么事嗎?”王浩帶著疑惑問道。 海倫很認真的點頭,說道,“王老師,還記得五年前嗎?我最初來西海大學的時候?!?/br> “——??” “當時我就說過你是最佳選擇,現在我已經快要博士畢業了,畢業以后,我就不再是學生?!?/br> “那么你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嗎?” 海倫說完眨著大眼睛,直愣愣的看向王浩。 王浩半張著嘴愣住了,他和海倫一直對視著。 好半天。 海倫忽然道,“王老師,我真心希望明年的生日,能收到那份最高貴的禮物!” 王浩的表情僵在了臉上。 海倫說完就離開了辦公室,陳蒙檬帶著迷茫準備跟上去,后來又忍不住回過頭,問道,“王老師,海倫說的是什么禮物?” 王浩扯著嘴角說道,“……可能是他希望博士論文完成的更好?” “是嗎?” 陳蒙檬口氣帶著疑惑,“我怎么感覺說的不是這個?” …… 王浩當然明白海倫的意思,他也感到稍微有些頭疼。 禮物? 基因? 種子? 聽起來好像是有些污??! 問題就在于,王浩可不認為他們老王家的基因有多么好,能趕上隔壁老王…… 咳咳。 從改善基因的角度來講,肯定是海倫才更加的優秀,但從很多方向去考慮,他也不可能娶一個外國的女人。 王浩確實開始考慮女人問題了。 前面幾年時間,大部分時間都放在了研究上,但最近兩年時間,他開始感受到了‘催婚’的壓力。 父母、朋友、同事…… 每個人都是真正的關心他,他個人也覺得應該找個女人,老王家的基因再差,也應該繼續傳承下去。 本質上來說,基因傳承是生命存在的基本追求。 王浩思考著也有些頭疼,他干脆隨意的打開瀏覽器,看了看最新《科學》雜志上的快訊。 因為沒什么特別想看的內容,他就只是隨意的瀏覽一下。 忽然。 一則快訊映入眼簾,“貝利爾教授率領團隊,使用一種新型的光譜分析手段,測定了vro-53超新星的質量?!?/br> “……光譜測定分析表明,vro-53超新星,暗物質存在的比例,超過百分之九十……” “這成為暗物質存在的有力證據!” 暗物質? 王浩不由得撇了撇嘴,搖頭道,“總是說暗物質、暗物質,但也沒什么特別的證據,依舊是天文學的那一套說辭?!?/br> 這時候,系統消息忽然響了起來。 【任務二,靈感值+16?!?/br> 王浩愣了一下,馬上查看起很長時間都沒有增加靈感值的任務。 【任務二】 【任務二:尋找增大空間擠壓的現象(難度:s)?!?/br> 【靈感值:41?!?/br> “41點了?一口氣增加了16點?” 他感到非常驚訝,“所以說,增大空間擠壓的現象,竟然會和暗物質存在關聯?” 第二百九十二章 《科學》雜志:竟然有兩篇結論完全沖突的投稿? ‘任務二’已經停滯了很長時間。 任務能建立本身,就說明增大空間擠壓的現象是存在的。 王浩一直希望能夠找到增大空間擠壓的現象,因為這種現象肯定是非常震撼的發現,最差也會對于人類了解宇宙非常的重要,也許還能夠大大提升科學理論以及技術的發展。 所以王浩一直都希望能夠在反重力實驗中找到靈感。 當持續做反重力實驗都沒有任何發現以后,他還重點關注了粒子對撞實驗,不只是查看粒子對撞實驗的成果,還去分析研究實驗過程中的數據。 既然空間擠壓現象,也就是湮滅力增強的現象存在,正常來說,存在于粒子對撞實驗中的可能性非常大,因為粒子對撞實驗就是微觀粒子的反應,其中肯定會包含很多的奧秘。 很可惜。 從中并沒有任何的收獲。 后來王浩就干脆選擇暫時放棄,不去做針對性的研究,保持一顆隨遇而安的心態。 現在就有了發現…… 天文學研究? 暗物質? 王浩甚至都沒有考慮過天文學,也沒有考慮過暗物質的問題,他一直都覺得暗物質、反物質,這些存在于理論中的內容,只需要基于湮滅理論去做論證就好了。 現在湮滅理論已經發展起來,很多理論物理方向的學者都會做湮滅理論的研究。 這種情況不止出現在國外,國內也是如此。 好多物理系的博士,只要從事理論研究,很大一部分都會去研究湮滅理論。 大量物理方向的學者參與到研究,也讓湮滅理論得到了巨大的發展。 正因為如此,每一個理論物理方向,都有不少人在研究。 暗物質,也是如此。 暗物質概念的提出,是在上個世紀30年代,當時加州理工大學的天文學家茨威基在研究星系團時發現了奇怪的現象—— 外圍星系相對于星系團中心的運動速度似乎太快了。 茨威基的同事史密斯用當時世界上最好的望遠鏡收集了星系團中成員星系的速度。 利用引力理論,天文學家可以通過星系的運動速度推斷星系團的總質量,星系的運動速度越快,說明束縛它們的引力場越強大,也就意味著星系團的總質量越大。 茨威基通過星系速度推斷出星系團質量顯得太大了,要比星系的質量多出幾百倍。 茨威基很快將星系團中隱藏的物質命名為“暗物質”。 當時由于缺乏其它的獨立觀測證據,在之后的三十年里,暗物質的概念不時被人提起,卻又沒有人認真對待。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的發展,各種天文探測技術,也讓天文學有了更多的發現。 三十年后,阿邁瑞肯卡內基研究所的兩名研究員,一起研究一個漩渦星系,并詳細的調查了臨近星系的旋轉曲線。 他們所做的研究表明,臨近的漩渦星系中至少包含比可見物質多六倍的暗物質。 在這之后,好多天文學的研究都提到了暗物質的概念,最直接的證據就是通過光譜探測分析得到的星系質量,和通過研究萬有引力導致的星球、星系運動軌跡,計算后所得出的數據存在巨大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