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388節
“你看最新的研究了嗎?弱化霍奇猜想!” “什么?”高振明聽的一愣。 博士生簡單解釋道,“弱化霍奇猜想??!半拓撲的代數表達,王浩院士和卡切爾-比爾卡爾的最新研究!” “他們的研究聯系了半拓撲和代數幾何,似乎是弄出個通用公式,只要是半拓撲形態,都可以利用通用公式,來分析出對應的代數表達……” “??” 高振明驚訝的張大了嘴,他聽到王浩談起過這個研究。 但是,這么快? 從院士增選會議到現在,也只有不到兩個月吧? 這就完成了? 可是…… 高振明低頭看向自己要申請的項目——一種半拓撲形態的代數表達? 別人都已經研究出所有半拓撲形態代數表達的通用公式,他去研究某一種半拓撲形態…… 還有什么意義! 高振明一時間都不知道該做出什么反應。 王浩直接把路推平了。 我他媽……無路可走了??! 第二百六十八章 重大突破,真正的反重力航空技術! 半拓撲形態的代數表達,也就是弱化霍奇猜想的研究,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熱議,但最開始的議論并不是研究本身,而是《數學新進展》直接把論文刊載在網站上。 這明顯是不同尋常的cao作。 《數學新進展》可是國際數學四大頂級雜志之一,他們對于論文的審核是非常嚴格的,主網站每一次更新都銜接新一期期刊內容,從未發生過針對性的刊載一篇論文。 明顯是違反常規的cao作,和論文的作者和內容也是分不開的。 當很多學者關注到內容本身的時候,也明白《數學新進展》為什么這么做。 一個是因為作者是王浩。 其他合作者也有卡切爾-比爾卡爾,代數幾何領域的頂級學者,以及其他兩位有點小名氣的學者。 另外,就是論文內容了。 霍奇猜想問題。 這個問題可以說是千禧年七大數學問題中最低調、最默默無聞,也最不受關注的一個了。 霍奇猜想之所以不受關注,是因為它是一個純數學的問題,而且牽扯到兩大冷門學科,代數幾何和拓撲學。 普通人根本無法理解霍奇猜想的內容,相對于其他數學學科來說,代數幾何、拓撲學都屬于數學類的‘小眾’,專業從事相關研究的數學家數量并不多。 另外,霍奇猜想也不像黎曼猜想那樣是數論的內容,并且‘綁架’了以黎曼猜想為基礎的上千個數學推論,并且和素數分布直接相關。 等等。 正因為霍奇猜想的冷門、低調,再加上難度高的嚇人,過去的幾十年時間都沒有任何的進展,甚至說,想找一篇相關的非專業‘民科研究’都很不容易。 現在王浩的研究組發表的成果,則是和霍奇猜想直接相關,是半拓撲關聯代數幾何的內容,可以被認為是‘弱化霍奇猜想’,也讓不少人對內容感到震驚。 “霍奇猜想?” “哪怕是‘弱化’的,就真能完成嗎?” “我仔細研究過半拓撲構架,感覺和拓撲一樣,還是無法直接和代數表達關聯上……” “竟然能研究出一個通用公式,實在太了不起了吧?” “這一篇論文的難度極高,想要看懂實在很不容易?!?/br> “王浩加比爾卡爾……應該沒問題吧?不說王浩,比爾卡爾可是代數幾何領域數一數二的人物?!?/br> “更重要的是,研究能關聯超導理論機制,可不僅僅是數學研究,對于推動半拓撲微觀形態,也就是超導機制很有用處……” 很多人都想到了半拓撲微觀形態的問題。 半拓撲微觀形態,可以直接理解為超導材料和元素組成的關聯機制。 在王浩的研究組公布了相關成果以后,全世界很多的代數幾何專家以及實驗組都加入了研究中,但利用已有的成果做計算時,相對容易的就是雙元素組合的計算。 如果進一步進行三元素組合的分析計算,難度就會以指數級別提升,甚至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個研究組敢確定,某一種三元素組合的對應效能。 現在的新成果則是以代數方式來表達半拓撲結構,等于是對于半拓撲微觀形態表達的簡化,必然會繼續簡化半拓撲微觀形態相關的計算。 那么再去分析三元素組合,相對就會容易一些。 這就是理論的作用。 當然,研究對于超導機制的推進作用遠不止計算這么簡單,最重要的是可以根據研究去判斷,哪一種元素組合所形成的材料,超導臨界溫度相對更低。 很多人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頓時也反應到了輿論上,“這是對于超導理論機制的巨大推進!” “元素組合的計算被簡化了,難度肯定會相應降低,就能夠促進超導材料的研究?!?/br> “這可不僅僅是數學成果,也重大的物理成果!” “半拓撲的表達被破解,意義非常重大……” “不愧是王浩,不愧是比爾卡爾,不愧是……” “羅大勇和林伯涵,他們也是研究組的成員,只不過相對來說默默無聞,但他們的名字很快會響徹世界!” “或許我們更應該關注這兩個不知名人物……” “一個是拓撲學專家,另一個是復雜性問題專家,他們在研究中也有很大貢獻……” 好多學者都在談論著研究成果的時候,實際上,沒有學者能判斷研究是否正確。 這需要國際頂級的機構進行確認。 國際頂級的研究機構,想要對成果進行確認也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研究內容牽扯到非常高深的代數幾何、拓撲學、邏輯理論等問題,其基礎也是非常有難度的半拓撲理論。 幾門學科加在一起,絕對不是一個學者能夠理解的。 想要確認研究成果,需要組成一個頂級學者的團隊,其中必須包含頂級的拓撲學專家、代數幾何專家以及復雜問題專家。 即便找到相關的專家,湊在一起進行研究,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因為內容的理解是很不容易的,而驗證也相對很復雜。 因為研究意義非常的重大,好多機構也確實很感興趣。 比如,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在成果發布的第三天,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就宣布成立專門的小組對半拓撲代數表達的研究進行審核,“我們都很清楚,《數學新進展》并沒有對論文進行審核?!?/br> “這無關‘王浩’個人的學術影響力,主要是因為研究的難度太高,論文內容太深奧?!?/br> “即便我們組織了七人小組,最少也需要一個月以上,才能夠完全弄明白?!?/br> “一個月,是基礎?!?/br> “當看到這篇研究的時候,我感到非常驚訝,因為像是這種研究,我認為最少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時間的合作研究,才能完成?!?/br> “但是,顯然,不可能,半拓撲理論的歷史也只有短短一年,現在的研究,是短時間完成的?!?/br> “這是非常驚人的,讓我感到很不可思議,我無法想象究竟是怎么完成的……” 很多學者同樣感覺不可思議。 其中還有一些代數幾何領域的頂尖學者非常的郁悶。 哪怕是在學術界,同樣有成功和失敗。 當面對半拓撲微觀形態的研究時,代數幾何學者就分成了兩派,一派走的是應用計算方向,他們加入了相關的研究組、實驗組,聯系半拓撲微觀形態理論,去對于元素組成進行計算分析。 另一派則是理論派,能夠從事理論研究的都是代數幾何領域的頂尖人物。 就像是高振明一樣,許多頂級的代數幾何專家,都去做微觀形態表達的簡化工作,而半拓撲表達更是其中的關鍵。 好多代數幾何頂級專家都有以此為方向來做研究。 現在成果發不出來以后,他們就和高振明一樣,都發現自己的努力付之東流。 當別人已經有了成果的時候,他們的研究就變成了無用功,就像是解決一個數學問題,當其他人已經解出了答案,再繼續研究也失去了意義。 他們的心里都有同樣的感覺—— “王浩和比爾卡爾的研究,竟然直接涵蓋了半拓撲體系?!?/br> “這簡直就是……不講武德??!” …… 當國際數學物理界議論紛紛的時候,王浩并沒有太關注發表的成果,在他看來,弱化霍奇猜想的研究,就只是研究出了一個‘表達工具’。 有了表達工具以后,就能夠對于‘缺口問題’進行表達。 這也促進了ca005半拓撲微觀形態的研究。 在有了工具的基礎上,繼續研究相關的內容,理論問題就可以直接走通了。 那么接下來欠缺的只是實驗數據支持。 王浩特別關注了一下ca005的制造問題,得知ca005已經實現了標準制造。 雖然還無法快速大規模的生產,但八成以上的步驟都可以進行標準簡化,還有一些環節則是要在實驗室進行。 實驗室進行的環節,也是限制生產速度的關鍵因素。 “現在已經制造了三噸?!编嚐ㄉ秸f了一個數字,“制造出來的材料已經運到了工廠里,按照你們的要求,塑造出對應的形態?!?/br> “王院士,不用著急,后續生產速度會越來越快,現在每三天大概就能生產一噸左右?!?/br> 這個數字讓王浩滿意了,但實驗還是要等時間。 不管是材料的生產,還是工廠按照要求進行的塑形、運輸、裝配,都是需要時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