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387節
王浩是特殊的那一個。 不管研究到底有多么的深入,難度究竟有多么高,也只有他自己才能從頭到尾把所有內容都弄明白,所以他才是最核心的人物。 在林伯涵提出了有效想法后,幾人就開始進行了下一步的研究,他們已經找到了明確方向,研究的過程中也紛紛發表看法,“我們是以特例的表達,展開做整個半拓撲表達內容的研究,就必須要給所有的特例表達做總結?!?/br> “特例表達涵蓋的范圍越多越好?!?/br> “分析需要詳細的邏輯分析,所研究出的方法,也肯定有邏輯分析內容……” “難度很高,我認為也可以從半拓撲和拓撲的區別上入手……” “……” 每個人都在發表著自己的看法,也耐心的做補充研究。 他們所研究的是半拓撲表達的通用公式。 通用公式是總結起來肯定是非常復雜的,而符合通用公式的半拓撲結構就可以通過求解和分析,找出其去對應的代數表達方法。 就像是林伯涵說的,并不是所有半拓撲結構都可以找出對應的代數表達。 如果不符合通用公式,就無法做出準確的表達,就只能通過更復雜的分析,找出起‘近似表達’,或者以其他方式來表達了。 這其實和偏微分方程的求解很相似,能夠求解的偏微分方程都是特例,他們就找出一種方法來驗證偏微分方程是否能夠求出實解。 如果不能夠直接求解,就只能通過其他方法求出近似解。 …… 在已經確定有了大方向以后,剩下的工作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半拓撲微觀形態四人組,花費了整整一個月時間,都悶在辦公室里做研究。 每天就是苦思冥想,一起討論著后續內容。 一個月后,他們終于完成了通用公式的內容。 通用公式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公式,而是包含四組方程,以及多數值代入式函數分析的內容。 說起來非常的復雜,真正理解通用公式也很復雜。 如果是用通用公式去分析半拓撲問題,也同樣很是復雜,但通用公式卻能夠解決一些原來不能解決的問題。 某些半拓撲表達問題,獨自就可以成為一項高難度的研究,而有了通用公式以后,只要把相關的數值代入其中,就可以直接找出對應的代數表達形式,或者是確定無法做代數表達,只能求取近似表達。 這就是解決了半拓撲代數表達問題,聯系了代數幾何和半拓撲之間的關系。 在完成了研究以后,每一個人的臉上都露出了激動的神色,他們自然知道研究是有多么的重大,影響力也會非常的大。 “這個研究抵得上一個菲爾茲獎,因為會推進超導機制,甚至會拿到一個諾貝爾獎!” “如果再加上之前半拓撲微觀形態的研究,我感覺諾貝爾獎已經近在眼前了?!?/br> “是我們四個人一起,還是分開獲獎?” “很難說啊……” “王浩和卡切爾肯定不能再拿菲爾茲了,我們兩個單獨……也很難,但是諾貝爾可以幾個人一起,也許有機會!” “我也這么想……” 羅大勇是最后才補充了一句,要說四人組中最激動的,還是他和林伯涵兩個人。 王浩和比爾卡爾都可以說是功成名就,早就已經是菲爾茲獲得者,名聲響徹了全世界。 他們兩個則相對‘默默無聞’,即便是參加到重大研究,也被認為是‘只有一點貢獻’。 雖然事實確實如此,但他們還是希望獲得世界級的榮譽。 在聽著幾人談論的時候,王浩笑道,“放心吧,以半拓撲微觀形態相關的研究拿到諾貝爾,我們肯定一起?!?/br> “我們是一起合作研究的,諾貝爾獎委員會還把獎項分開發放嗎?發兩個?” “也對?!?/br> “沒問題了?!?/br> “我都激動的快哭了……” 羅大勇和林伯涵都非常激動,他們想想自己有機會能拿到諾貝爾,心情怎么都平靜不下來。 另一邊。 王浩就不管他們心情怎么激動了,他直接聯系了《數學新進展》的主編布魯斯-普利策,問了一下發表成果的問題。 因為注意到《數學新進展》才發布了新一期內容,下一期最少還要等一個月,他就直接發了個郵件問道,“布魯斯,我的團隊有了新成果,能直接在網站發表出來嗎?” 對面。 布魯斯-普利策才剛剛到工作時間,他打開了郵箱,就看到了王浩發過來的消息,疑惑問道,“直接在網站發表?你的意思是,網絡直接發表,期刊內容跟隨下一期一起發表?” 王浩收到了郵件,只回了一個單詞,“對?!?/br> 布魯斯-普利策看到回復消息,頓時忍不住扯了扯嘴角。 現在國際學術界公認王浩的研究成果并不需要進行審稿,但《數學新進展》是數學界的四大頂級期刊之一,總不能為了一篇研究內容,就直接不顧規則,直接讓后臺發表在期刊主網站上吧? 王浩是把他們當成了隨便預上傳的arxiv? 布魯斯-普利策有些為難的回了一條消息,“最好還是跟著下一期一起發表,直接發表在網站上,已經超出了我的權限?!?/br> 王浩回道,“如果和霍奇猜想以及半拓撲微觀形態的表達有關呢?” 普利策收到了郵件,盯著上面的內容有些不敢相信。 霍奇猜想? 半拓撲微觀形態的表達? 這兩個研究內容,只說一個都足以震驚世界。 他猶豫著回了一句,“最受關注的數學以及物理理論問題,當然沒問題?!?/br> “ok!” 王浩回了消息以后,就把內容傳到了《數學新進展》的投稿后臺,他還在上傳信息中,特別標注了一句‘三天內即時發表,否則投稿作廢’。 如果布魯斯-普利策不遵守約定,《數學新進展》不能馬上發表出來,他就準備直接投稿給其他期刊,至于一稿多投的問題,有郵件的對話信息,再加上上傳過程中附帶的留言信息,鬧到法院也沒有任何問題。 布魯斯-普利策很快就收到了王浩的投稿,看到附帶信息標注的內容,他頓時臉色有些發黑。 這是不信任他??! 但他很快就沒心情想什么信任不信任了,因為他看到了論文的標題。 半拓撲的代數表達(弱化霍奇猜想) ——通用公式以及分析原理。 “還真和霍奇猜想有關?弱化霍奇猜想?” “半拓撲的表達……” “應該和半拓撲微觀形態的簡化直接相關吧?作者有王浩,還有卡切爾-比爾卡爾,兩個菲爾茲獲得者?!?/br> “還有……” “其他兩個人?!?/br> 普利策直接忽略了‘其他兩個名字’,趕緊向上一級‘期刊董事會’申請‘臨時網站發表’。 他和王浩說的是事實。 即便作為《數學新進展》的主編,他也沒有權限破壞規則,去讓網站直接‘臨時發表’。 那需要期刊最高級的董事會通過才可以。 當然了。 如此重大的研究成果,再加上王浩以及比爾卡爾的名字,臨時發表根本沒有任何問題。 董事會成員只要腦子沒問題,肯定會快速通過! …… 首都大學。 在正式成為科學院院士以后,高振明的生活輕松愉快,他被各種贊譽聲包圍,個人地位顯著提升。 院士,就是不一樣的。 受重視程度不一樣、待遇不一樣,他成為了首都大學的‘定海神針級’人物,走到哪里都會受到尊敬,學校里一些重量級決策會議,都會邀請他來參與。 同時,壓力也來了。 外界的輿論壓力還是不小的,因為和王浩一起評上了院士,好多人都關注到了高振明,并認為他是代數幾何的學術帶頭人。 代數幾何的院士是很不簡單的,不簡單的地方在于,高振明是第一個純粹的代數幾何院士。 之前也有代數幾何領域的院士,但他們都不是純粹研究代數幾何,還包含了其他方向的研究,代數幾何也只是領域之一而已。 他們個人的重量級研究成果,也都不是代數幾何方向。 所以高振明評上院士是很不一般的,而代數幾和學科地位的提升也讓高振明成為了焦點人物,好多人都期待他能夠在半拓撲微觀形態簡化工作上做出成果。 這才是代數幾何在理論以及應用領域的最重要方向。 這就逼迫高振明不得不做類似領域的研究了,否則下一去參加數學會議,肯定有其他人問題這方面的研究。 哪怕只是為了有一個學術方向的話題,他都必須要申請一個相關領域的項目。 《一種半拓撲形態的代數表達》。 高振明再次研究了半拓撲微觀形態的內容,隨后寫了一個項目申請的標題。 他思考著繼續寫了下去。 這個方向是確定的,只是‘一種’上有區別,具體研究哪一種半拓撲形態的代數表達,他還是要仔細思考一番。 在苦思冥想了一整天以后,高振明完成了兩頁的內容,他準備先提交一個簡單的申請報道,申請通過以后再仔細的研究。 院士,有個好處是,申請項目變得容易了許多。 院士是學術帶頭人,申請一般的項目自然沒什么問題,只是一個院士頭銜,申請個百萬經費,真是非常簡單輕松。 當高振明正思考著要提交項目的時候,手下一個博士生忽然走進來,喊道,“高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