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377節
其中包括劉云利、薛常、肖新宇、阮偉平、向乾生、何毅、顏靜…… 等等。 兩個組團隊,總計有二十多個研究員、副研究員。 好多人很早就來了會議室,他們都在討論著即將開始的研究。 劉云利和何毅沒有直接說明,但還是透露出了一些消息,說研究會和原來的提升交流重力強度類似。 正因為如此,很多人都非常的期待。 自從交流重力實驗被正式公開以后,交流重力實驗組是很郁悶,實驗被公開的當天,他們可以說處在了巔峰,然后就快速的下滑,后來都不受關注了。 這主要是因為,大方向的重心投入到了超導相關的研究中,而他們似乎是變成超導材料實驗組的‘材料性態檢測機構’。 本來是很高大上的反重力研究,結果卻淪為了附帶的檢測機構,每個人都感覺非常的郁悶。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 反重力相比有些太過高大上,哪怕是繼續研究提升也不會太大,普通的提升真的只是數字而已。 30%、40%,又有什么區別呢? 總歸是都不能夠應用,而想要提升到應用層面,前提還是超導技術的蓬勃發展,才能支持提供更實用的材料。 超導領域的研究就不一樣了。 當有了能夠應用于工業、超導臨界溫度更高的材料,就可以讓和電有關的科技得到蓬勃發展。 所以研究中心毫無疑問會傾向于超導,大量的經費也投入到超導領域中。 王浩決定重新開啟交流重力的研究,他們自然是感覺非常興奮的。 “王教授說交流重力強度會得到大幅提升……到底會有多大?”何毅和劉云利坐在一起,有些期待的小聲說著。 劉云利搖頭道,“我也不知道,可能超過五十?” “超過五十就太厲害了!”何毅有些期待的說道,“減重一半??!” “五十??!” 劉云利也有點期待,“也許更高?” 在兩人的談論中,王浩走進了會議室,房間里頓時安靜下來。 王浩坐在了主位上,掃視著每一個人,開口道,“這次我們是針對一個新材料,進行交流動力方面的研究?!?/br> “這個新材料很有意思,ca005,你們已經做過它料的檢測?!?/br> “數值非常驚人??!” 其實做檢測的時候,也有人意識到ca005為基礎制造的交流重力場強度很高,但因為沒有達到百分四十的界限,他們也并沒有太過在意。 現在聽到王浩的說法以后,他們意識到這個數據很不一般。 接下來的會議就是做實驗論證。 何毅起了個頭,“我們還是以現有的超導材料布局為基礎,但是要針對的進行一些改進?!?/br> “每一種材料對應最適合的設備布局都不同?!?/br> “我們原來的布局是針對氧化金屬材料,而現在則是針對鐵基復雜化合物,ca005是由八中元素組成,原子個數為……” “其中……” 何毅連續說了很多,大部分都是對于材料的介紹。 之后每個人開始發表意見—— “我認為可以從普通位置導體的寬度上下手,添加一層薄……” “可以直接改變布局,百分之二十標準的布局,或許……” “還可以在整體形狀上做改變?如果材料充足,我們可以奢侈一下,現在的實驗相對簡單了很多,每一次的耗費也大幅下降……” 最后一條是劉云利說的,也是每個人都知道的事情。 最開始做交流重力實驗,每一次都會耗費大量的經費,幾十萬起步是基礎。 現在不同了。 試驗經費大幅減少,一方面是因為材料材料是鄧煥山的實驗組提供的,自然就沒有成本可言。 另外,就是溫度控制的問題。 ca005的超導臨界溫度為93k,使用常規液氮做降溫手段就足夠了,費用自然是大大降低。 現在他們甚至可以把每一次實驗的耗費控制在五萬以下,大部分耗費都是設備、材料布局修正以及電費。 當然人工成本也會算在內,只不過人工成本不是直接費用。 在討論會議上,王浩和其他人不斷的交流意義,也收集了大量的正確想法,然后就以此制定了實驗方式。 實驗準備需要一天時間,而實驗地點就在后排新修建的實驗中心。 第二天,王浩直接參與到了實驗中,他旁觀了整個實驗過程,隨后眼看著檢測指針,指到了超過‘五十’的位置。 “百分之五十二!”何毅帶著激動說出了最終的數值。 何毅和劉云利討論的時候,都覺得‘大幅度’提升會超過百分之五十,但他們完全沒有想到第一次實驗,就能夠把交流重力場強度提升到超過百分之五十的程度。 王浩的反應和想象中的完全不同,他沒有任何的激動,而是微微皺眉道,“有點少??!” “???” “有點少?!?/br> 他搖頭道,“我本來以為能超過六十個點?!?/br> “……” 何毅和劉云利對視一眼,感覺自己實在有些跟不上。 之前最高的交流重力強度,也到不了百分之五十,而現在超過了百分之五十,都可以說是‘質’的突破。 結果卻有些失望? 王浩搖頭道,“實驗結果還是差了一點,我們還需要繼續研究一下?!彼f著皺眉思考著,“肯定有什么地方沒想到!” 這次的實驗準備還是很充分的。 二十多個研究員參與了實驗論證,他們一起討論了近一天時間,分析了設備布局的方方面面。 正常而言,實驗提升肯定是很大的,可結果卻有些不盡如人意。 王浩預計最高能超過百分之七十,而第一次實驗提升是最多的,至少要達到百分之六十的程度。 那么問題在哪里呢? 他很快就想到了關鍵,設備布局論證沒有問題,就肯定是節點的問題。 實驗的材料布局一直采用八節點設計,節點設計的主要目的是‘場力聚集’。 如果沒有節點的設計,場力就會變得分散,覆蓋面積擴大、強度降低,而節點的設計就能夠聚集常理,讓場力覆蓋面積降低、強度增加。 節點設計能夠起到‘場力聚集’的作用,但因為材料特性的不同,也可能會成為強度的限制。 實際上,針對場力聚集分散問題,并沒有真正摸透原理,也只是依靠經驗而已。 在實驗中有可能出現,節點設計錯誤導致反方向的力場互相抵消,而針對力場的問題唯一確定的是—— 連續性。 交流重力場是連續的,換句話說,場內所有位置的強度相同,不會出現磁場那樣,換個位置就不同的情況。 這種連續性也就代表不能夠重復,比如,上下兩層無關的交流重力設備,所釋放的交流重力場是不能疊加的。 王浩找到了主要問題以后,立刻召開了第二次的會議。 在一番討論之后,他決定把八個節點的設計全部去掉,改為所有材料水平螺旋排列設計。 這個方案放在氧化金屬材料上,所帶來的交流重力場強極為微弱,甚至微弱到可以忽略不計、根本檢測不出來的程度。 因為討論會議沒有結果,王浩也只是想試一下看看,積累一下實驗數據。 通過一次次不斷的積累,也可以提供基礎再做分析討論。 所有材料水平螺旋排列的設計,相對原來的布局簡單許多,只需要把材料塑造成水平螺旋的形狀就可以了。 在合作工廠的配合之下,實驗準備只用了兩天時間,等材料全部運送過來以后,實驗就正式開始了。 王浩對實驗沒什么期待,只是想積累一下數據而已,但他也繼續旁觀了實驗。 隨著實驗正式開始,參與實驗的人員開始添加液氮,材料溫度快速的降了下來。 在溫度降低到180k的時候,設備就正式接通了電源,各個檢測裝置也正式開啟,每個人都認真的看著指針。 120k…… 95k…… 93k…… 當溫度下降到93k的時候,設備已經進入到超導狀態,但檢測交流重力場強度的指針,幾乎是動也不動一下。 實驗室的人員頓時都遺憾的嘆了口氣。 指針動也不動…… 這就說明交流重力強度幾乎是測算不出來。 實驗,失敗了! 王浩也稍稍感到失望,他只是想看一下節點消失的影響,結果指針都不動一下,確實說明實驗失敗了。 這次實驗可以說全無收獲。 剛才正準備走開的時候,實驗設備忽然發生了意外,中間一段冷卻導管位置,突然有液氮向上噴了出來。 從周圍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極小的噴泉一樣。 何毅立刻緊張的喊道,“關閉設備!快一點!關閉設備!” 如果噴出來的液氮覆蓋區域擴大,就能會影響到整個設備,一些檢測儀、下方的電子設備都可能會癱瘓。 到時候,損失肯定會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