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376節
他們對視一眼還是有些不明白。 雖然他們知道交流重力實驗的原理,但針對一種全新的材料,專門去做交流重力方向的研究,似乎有些得不償失。 王浩看了兩人一眼,解釋道,“這個研究有兩個用處,都非常重要。一個就是需要依靠交流重力相關的研究,反推‘ca005’的半拓撲微觀形態?!?/br> 何毅問道,“是研究理論?” “對?!?/br> 王浩點頭繼續道,“其實,如果只是反推微觀形態構架,任何一種復雜的導體材料,做相關的研究都是有幫助的?!?/br> “‘ca005’相對復雜,并不是最適合的?!?/br> 其他兩人認真聽著。 “所以第二條才更加重要?!彼苷J真的說道,“我認為,使用‘ca005’為導體材料,會讓交流重力強度獲得大幅提升!” “???” “大幅提升?” 劉云利和何毅頓時都驚住了,他們對于什么理論之類不太理解,卻能夠理解第二條的意思,也就是交流重力場強度的提升。 之前他們所創造的交流重力場強度,最高已經超過百分之四十。 再大大提升…… 五十個點? 六十個點? 他們有點不敢想象了,但心情卻變得非常激動! …… 王浩確定了新的研究內容,但實驗準備工作還需要一段時間。 另外,他們對于交流重力場強的研究已經有經驗了,甚至可以說有著豐富的經驗,而他所做的工作,就只是聽一下實驗數據,指導主要方向而已。 所以工作的內容并不多。 現在困擾微觀形態相關研究,重點還是在于半拓撲的表達上,因為一些代數幾何的表達并不清晰,就需要引入一些拓撲學的內容,來對于缺口波動效能進行解釋。 所謂‘缺口波動效能’,就是半拓撲形態擠壓過程中,從微觀形態缺口擠出來形成交流重力場的效能。 王浩要研究的就是‘形態缺口’,只有解決了缺口波動問題的表達,才能夠直接聯系復雜微觀形態和交流重力場。 如果舉個例子,可以想象一個帶缺口的氣球,需要研究表面缺口具體有多大、是什么樣的形狀,才能夠讓缺口噴出的氣體,速度更快、壓力更大。 因為研究牽扯到了拓撲學和代數幾何,王浩重新‘集合’了比爾卡爾和林伯涵。 他們都有經驗了。 對于‘形態缺口’的表達,王浩是完全沒有頭緒的,他只能解釋自己碰到的問題,“我要對于微觀形態的表達,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br> “這次的研究,我希望能找到一種,依靠代數幾何去表達特殊凸起形態的方式?!?/br> 他做了很深入的解釋。 比爾卡爾和林伯涵一起思考起來,慢慢的都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比爾卡爾道,“這需要把代數幾何和拓撲學聯系在一起,并形成一條有序的、可以正常表達的通路?!?/br> “我也是這么想的?!?/br> 林伯涵道,“想做幾何的拓撲表達,就必須有一條表達的通路?!?/br> “想要實現……” 比爾卡爾思考著,說道,“或許,我們應該先解決霍奇猜想?” 房間里頓時安靜下來。 林伯涵愣住了。 王浩也被比爾卡爾的說法驚住了,先解決霍奇猜想才能解決他的問題? 這個…… “要不,我們試試?”他思考著說了一句。 “……” “……” 第二百六十一章 驚人的發現!王浩:我們可以制造出飛行汽車了! “試試?” “別開玩笑了!” “相對于解決霍奇猜想,還是找一個更容易的方法,才更實際一些……” 這是比爾卡爾的看法。 林伯涵沒有發表自己的看法,但他也覺得解決霍奇猜想難度太高了,根本不是說做到就能做到的。 王浩則是搖頭道,“我只是提個建議,也沒想馬上去解決霍奇猜想問題?!?/br> 他感到有些無奈。 針對解決一個世界頂級猜想的數學問題,他倒是有信心能夠完成,也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畢竟,他可以通過建立任務的方式去收集靈感。 但霍奇猜想的難度級別太高了,肯定是一個s+級難度的研究,完全不比ns方程問題差,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花費一年、兩年時間都很正常。 他只是順著比爾卡爾的話說了一句而已。 針對霍奇猜想的問題,他其實也沒有多大興趣,霍奇猜想關聯的是代數幾何和拓撲學,而他對于兩者研究都不深入,同時興趣也很難說有多大。 現在他要解決的是‘形態缺口’的表達問題,而不是非要去解決霍奇猜想問題。 單單只是找一種拓撲幾何表達方式,卻花費大量時間精力攻克霍奇猜想,聽起來似乎和愚公移山沒什么兩樣。 王浩問道,“必須要解決霍奇猜想嗎?還有,解決了霍奇猜想的問題,就一定能夠解決表達問題?” 比爾卡爾認真思考起來。 林伯涵皺眉道,“如果不要求太嚴謹,表達也能找到方法?!?/br> 比爾卡爾則是反駁道,“數學,當然要嚴謹?!?/br> “那不一定?!?/br> 王浩聽了林伯涵的話,感覺眼前一亮,他說道,“我要解決的表達問題是聯系應用,也就是超導的機制,而不是要做什么證明?!?/br> “我們可以假設霍奇猜想是正確的,就可以繼續研究?” 他說著都覺得很對。 因為他要完成的是應用問題、理論問題,而不是數學問題,理論上的研究是可以做一些假設的。 只要在應用上能夠有幫助,做假設根本就沒有關系。 比爾卡爾思考著點了點頭,“如果不需要做嚴謹的數學證明,確實可以這樣做,但霍奇猜想是為了解決h對象表達的一類問題,而不是針對的數理邏輯?!?/br> 林伯涵思考著說道,“假設所有的h對象都能以一種純粹代數的方式由幾何對象構建起來,我們可以去尋找其中的特例,去做拓展研究……” “特定代數簇……” 他們開始認真的分析起來。 王浩最開始的想法是進入了死胡同。 數學研究需要的是嚴謹,但他們的研究是為了超導機制,是半拓撲微觀形態的內容,而不是要去證明什么數學定理。 自然,就不需要完全確定的前置條件。 霍奇猜想關聯代數幾何和拓撲學,內容對普通人來說是很難理解的,它說的是,通過在簇上運用微積分所創造了一類對象(h對象),能以一種代數的方式,由“能用代數描述的對象”建造起來。 簡單而不準確的理解,就是‘某一類和拓撲關聯的幾何,可以用代數描述出來’。 想證明解決一類問題,自然難度是非常非常高的,但可以假設霍奇猜想成立,就可以針對特定代數簇問題進行研究。 這樣就繞過了霍奇猜想。 當真正投入研究以后,王浩還是發現難度非常的高,即便是繞過了霍奇猜想,但問題本來就擺在那里,他們只能建立特定的拓撲幾何,去關聯代數方程的表達。 這樣慢慢的展開,想要覆蓋‘缺口表達’的需求,自然是很不容易的。 王浩和林伯涵、比爾卡爾連續論證了三天時間,他們分別都有一些收獲,但看著系統任務可憐的‘2’點靈感值,他還是決定慢慢的做研究。 一口吃不了胖子! 現在研究也只是剛剛開始,想完成s級難度的任務,靈感比努力重要太多了。 理論研究可能獲得靈感,同樣的,實驗研究也能夠帶來靈感。 …… 超導材料實驗組那邊已經提供了足夠大型實驗所需的‘ca005’。 通過實驗室手段制備的‘ca005’,耗費的經費自然是非常驚人的,好在‘ca005’是固體金屬材料,倒是可以連續的使用,而不是一次實驗就會損耗掉。 王浩特別叮囑鄧煥山要繼續制備,“材料的量還是不夠,我們后續需要更多的材料,必須要再制備三倍以上?!?/br> “三倍?”鄧煥山用力咧咧嘴。 這一部分材料都是通過實驗室手段制備,花費的經費已經超過一千萬,而且實驗室的人手,幾乎都在做材料制備工作。 現在還要再制備更多的材料,耗費的時間、精力、成本都是非常高的。 鄧煥山都感覺很奢侈,但是王浩有了要求,他也只能答應下來。 在基礎材料準備好以后,王浩就去了物理實驗室。 現在的物理實驗室已經完全不同,新修建了一座大型的實驗中心,里面添置了好多高端的設備。 物理實驗室的名稱,也變更為‘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很直白的說明,他們就是做反重力、交流重力的研究。 王浩到來的這天,實驗室匯聚了很多人,兩個研究組的核心人員都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