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370節
他偶爾就和比爾卡爾討論一下半拓撲微觀形態幾何的簡化工作;偶爾關注一下保羅菲爾-瓊斯的研究;偶爾也會去一趟計算組,關心一下元素組合關系的工作進度,等等。 這天是個大日子。 《數學學報》發布了新一期的內容,邱會安的勒讓德猜想證明論證發表出來,頓時引起了國際數學界的熱議。 每一個數論領域猜想的證明,都可以說是一項國際級的數學成果。 這個證明是邱會安完成的,通訊作者的名字則是王浩,自然就有很多人討論起,邱會安究竟是誰…… 然后他們才知道邱會安是王浩的學生,而且還只是一名在讀研究生。 這個消息引起了國內外的輿論熱議,“王浩的研究生學生,竟然已經能完成勒讓德猜想的證明了!” “邱會安,記住這個名字,以后的數論大師!” “不愧王浩的學生,還在讀研就已經證明數論問題了!” “《數學學報》上發表的論文,作為碩士畢業論文?還有什么比這更完美的?” “這篇論文能拿到數學會的鐘家慶數學獎吧?” “別說鐘家慶數學獎了,都足夠拿到國際數學獎項了!” 國內外輿論的熱議,自然也影響到了西海大學。 西海大學嚴復都特別來見了邱會安,代表學校給他頒發了五十萬的獎金,甚至還許諾留校破格安排副教授職位。 “小邱,你可以一邊讀博,一邊擔任學校的副教授,等博士畢業以后,直接轉成正教授! “放心吧,該有的待遇都會有,你不是北疆省人,畢業后學校就給安置費……” “對于人才,大學一定給予最好的照顧……” 很明顯。 在論文正式發表以后,邱會安的身價完全不一樣了。 之前他只是個研究生,即便是王浩帶的研究生,但本質上還只是學生而已,而現在則成了高校爭奪的人才。 嚴復私下里給出了很多許諾,但依舊對于邱會安的去留不放心,還特別去找了王浩詢問。 王浩唯一的表示就是,“邱會安會繼續跟著我讀博?!?/br> 其他就沒有了。 實際上,王浩并不在乎邱會安的去留,有一個天才學生跟著自己一起在西海大學也挺好,但是功成名就離開去其他高校工作,也對他沒什么影響。 學校確實是要發展的,但學校發展并不是留住所有人才,更重要的是能夠源源不斷地培養人才。 …… 很快。 時間又過了一個星期。 王浩正在辦公室里悠閑地喝著咖啡,就聽到報告說有人找了過來,他回憶了一下才想起來,似乎沈城那邊提前聯系過。 他就在辦公室里招待了客人。 來人是沈城航空發動機研究所的研究員曾海玉。 曾海玉的年紀大概五十左右,他見到王浩以后,就主動做了自我介紹,“王教授,你好,我是航空研究所的曾海玉?!?/br> 王浩客套的把曾海玉讓到沙發上,隨后轉身去沖了杯茶水招待。 曾海玉也說起了前來的目的,他們正在設計一款新型的航空發動機,“我們希望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進,設計制造出達到國際頂尖水平的航空發動機?!?/br> “但是,在風扇葉片的增壓效率計算上遇到了問題?!?/br> 曾海玉說著有些苦惱,“計算,實在太復雜了。如果能夠提升計算結果的精準度,我們才能設計出更好的方案,王教授,你也知道,這里面……” 他說著搖了搖頭。 如果將航空發動機比作一個噴氣的氣球,內部壓力越大,氣球飛得自然就越快,為獲得更高的增壓比、產生更大推力,發動機內的空氣通常需要經過多級壓氣機葉片壓縮。 那么,提升風扇葉片的增壓效率至關重要。 但是想要提升風扇葉片的增壓效率,就需要更加合理的設計,而設計就牽扯到復雜的計算。 曾海玉的團隊碰到的問題是,他們有好幾種設計預案,卻沒有辦法確定哪一種更適合,換句話說,就是哪一種方案中,風扇葉片的增壓效率更高。 “這個設計是至關重要的,直接決定了發動機內部的主研方向?!?/br> “現在研究所內部討論不休,就是沒有一個確定的結論。但是我們做過很多次計算,結果……” 他說著都有些尷尬,“每一次結果都不一樣?!?/br> 王浩想了想,皺著眉頭問道,“所以說,你們是有幾種方案,想通過計算知道,哪一種方案的風扇設計增壓更高?” “對?!?/br> 曾海玉確定的點頭。 “我還是有些不明白?!蓖鹾扑伎贾f道,“葉輪機械的風壓牽扯到了流體力學,有的需要代入數值去做近似計算,因為代入數值的差異,也會導致計算結果出現偏差,才會產生,每一次結果的不同,是這樣的,對吧?” 曾海玉繼續點頭,“沒錯,我們連續幾次計算結果都不一樣,根本無法確定哪一種方案更好?!?/br> 王浩頓時疑惑道,“這我就不明白了。既然人工計算會出差錯,為什么你們不用計算機模擬計算呢?” “如果用計算機,代入大量數值做模擬計算,即便偏差范圍更大一些,但數據多,自然就知道哪一種方案更好了吧?” 這就是個概率問題。 比如,方案一和方案二做對比,代入數值2,方案一的數值更高,代入數值2,方案二的數值更高。 那么一個個去計算代入數值,自然很難得出哪一個方案更好的結論。 如果用計算機模擬,一口氣代入‘1-10000’的數字,其中方案一更好的有8000種,方案二更好的有2000種,自然方案一就會成為最好的選擇。 曾海玉聽的有點想吐血,他張了張嘴不知道該怎么說,看向王浩甚至有種‘何不食rou糜’的神態。 我們都快要餓死了,你問我們為什么不吃rou? 計算機模擬計算? 他們就連做人工計算,都廢了很大的力氣,要是能有高端的計算機模擬cao作,還用費時費力的去手動計算? 第二百五十七章 確定新粒子,國際震動!愛德華-威騰:原來保羅是叛徒! “葉輪機械的風壓問題上,我們一直都針對方案進行手動計算?!?/br> “我們也想利用計算機進行模擬計算,但是根本沒有模擬系統啊,葉輪機械風壓的計算是個復雜問題,國際上很早就有模擬系統,但是我們還沒有……” “所以暫時只能手動進行計算!” 曾海玉發現王浩確實不知道,硬著頭皮進行了解釋。他們當然知道模擬做大批量計算更好,但根本沒有對應的系統,就是沒有相關的軟件。 這種軟件涉及到非常復雜的數學問題,想要進行開發難度是非常高的,可不止是口頭說說就能做出來。 曾海玉的解釋讓王浩明白過來,他發現自己想的有點簡單了。 王浩大體知道葉輪機械的風壓計算是怎么回事,主要的計算難度還是在流體力學的近似計算上,但就像是航天局擁有火箭模擬系統,他下意識覺得航空發動機領域的研究,也會有類似的模擬計算系統。 兩種系統看似不是一個問題,實際上,牽扯的主要難度都在于復雜方程計算上。 航空發動機制造的主要問題在于研究歷史比較短暫,國內是在三十年前,才正式開始航空發動機的研究。 當時的研究方法是,大量借鑒國外發動機的經驗,甚至說,只要能夠仿造出來就是成功,根本沒有設計方案問題可言。 研究真正牽扯到設計方案還是在近十年。 當國內自研的航空發動機性能穩定,并能夠裝配到高端戰斗機上,才真正進入到自研更高端發動機的階段。 當到了自研高端發動機的階段,就沒辦法再去借鑒國外方案,才會有全新的‘構造設計方案’一說。 這是個快速轉變的過程,附帶的體系自然就會不完善。 葉輪機械的風壓計算牽扯到非常復雜的數學問題,可不是容易依靠計算機模擬計算的,航空發動機研究所方面,連模擬計算系統的開發都還處在論證階段。 所以針對幾種全新的設計方案,現階段只能采用手動計算的方式進行對比。 其實還是自研高端發動機,時間太過短暫的問題。 國際上擁有壟斷地位的航空發動機公司,研究航空發動機的歷史可以追溯上百年,自然擁有成套的專業體系,早在三十多年前就擁有了專業的模擬計算系統,就是專門為研究航空發動機而開發出來的。 國內則是研究的時間太短,一些體系就沒有能夠跟上來。 王浩認真的想了想,說道,“你們的幾種方案想要確定哪一種更好,最好的方式還是帶入大量數值去計算?!?/br> “當然也有另外一種方法,就是做解集函數推導對比,難度就實在太高了?!?/br> “我也不知道是否能分析出來……” 他說著搖搖頭。 這個回答讓曾海玉有些失望,研究所為幾種方案爭論不休,而他們做計算卻無法得出確定的結論。 現在就連數學第一人的王浩都沒有辦法? “不過……” 王浩的話音一個轉折,繼續道,“如果是做一套模擬計算系統出來,我覺得可以認真的研究一下?!?/br> “這種系統對于你們的研究應該很有幫助吧?” 曾海玉都聽愣了,他下意識的反問一句,“真的?” 他說完自覺失言,馬上道,“王教授,我不是質疑你,但實在太驚喜了,要是能有一個模擬系統,我們就可以多想幾種方案去計算,以后就也不會有這方面的煩惱了?!?/br> “葉輪機械的風壓計算實在是太重要了,有了模擬系統的幫助,航空發動機的研究最少能夠縮短三年以上!” 曾海玉說的一點都不為過,甚至還有些保守了。 航空發動機的研究有三大難關,一個就是提高發動機內部的增壓比,第二就是增強材料的耐高溫能力,最后就是解決內部部件的承力問題。 提高發動機內部的增壓比是排名第一位的,而想提高增壓比就是提升內部風扇葉片的增壓效率,風扇的設計是至關重要的。 如果能夠有一套完整的模擬系統,對于前期的方案設計以及后期的試驗都是非常重要的,就會大大縮短發動機研發時間。 一般來說,頂尖發動機的研發時間都是以年來計算的,一款最先進的發動機,用十年能夠研發出來,速度已經很快了。 有了完整的模擬系統的幫助,前期設計加上后期的實驗,研發速度提升三年是一點都不夸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