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127節
王浩道,“你在這個問題上就沒有其他想法嗎?比如擴大范圍,多項式問題怎么解決?” “嗯?!?/br> 羅大勇仔細思考了一下,很干脆點頭道,“你說的也對,我以前有個想法是……” 他仔細說起來。 絕大部分時候都是羅大勇在講、王浩在聽,偶爾也會開口說上幾句自己的理解。 這一討論就又是很久的時間,討論結束后就開始分別思考、分別做起了研究。 周一的時間,他們是這樣度過的,到了周二還是一樣,他們就是不斷做著研究,偶爾有什么想法,就一起討論一下。 辦公室里的人,都覺得兩人像是著了魔。 張志強就小聲吐槽道,“做這種研究,不用這么拼吧。這可不是花時間就能做出來的?!?/br> “羅大勇發瘋也就算了,王浩也跟著一起發瘋?!?/br> 朱萍跟著看過去,滿是不在意的說道,“王浩就算不和羅大勇一起發瘋,也整天在學習、整天在寫論文……” “也對!” 張志強想了想確實是這樣,不由再次感嘆高校教師的‘內卷’。 他感覺自己已經夠努力了,結果卻發現比自己年紀小、更天才的人,還要比自己更加努力。 這到底是個什么世道??! 周三早上。 張志強發現王浩沒有再繼續研究圖同構問題,而是坐在那里研究著期末的試卷,他輕嘆了口氣笑說道,“我還以為你又要繼續想羅大勇的那個問題?!?/br> “沒有?!?/br> 王浩解釋道,“前兩天太累了,我想通了,做這種研究就是要隨遇而安,悶頭的去想也很難有結果?!?/br> “這樣就對了?!?/br> 張志強坐下來認可的點頭道,“復雜性理論,np的研究問題,即便只是一個小的分支問題,都可以說是世界級的難題?!?/br> “這種問題悶頭研究也很難有結果,要我說,羅大勇就是想不開,死擰死擰的……” 話說一半頓時停住了。 羅大勇正從門口走進來,淡淡的看了張志強一眼,不在意的繼續坐在窗前思考。 “哈哈?!?/br> 張志強尷尬的笑了笑。 王浩似乎是踐行了他所說的,并沒有再去想圖同構問題,也沒有和羅大勇討論,就只是整理著教案,也順帶整理下學生的平時成績表,看起來真的就是準備‘隨遇而安’。 九點五十,王浩去上了《非線性泛函分析》課,也是學期的最后一節課。 他離開辦公室以后,張志強再次勸說起羅大勇,“羅大勇,你就別犟了,你那個研究肯定不行?!?/br> “圖同構有多難,你也知道,如果對這個感興趣,可以以后再研究???” “來實驗室和我一起研究幾何信號傳輸,應用類的研究想有成果很容易……哇啦哇啦~~” 張志強連續說了一大堆,他確實是好心想拉羅大勇一起做研究,有成果發表幾篇sci,羅大勇留??隙ň蜎]問題了。 可惜,就像是朱萍的評價,羅大勇不是那種聽勸的人,他做研究就是一根筋到底。 “謝謝,不用?!?/br> “王浩都說了,隨遇而安,不要刻意去追求,你早上聽見我和他說了吧?做研究,尤其是高難度的研究,就要有這種心態,你總是悶頭去想,很難……” 張志強又是一通勸,最后也沒有能說通羅大勇,他就感覺好心不被接受,心里也有點生氣,干脆坐下來也不說話了。 十二點,王浩回來了。 張志強馬上湊過去小聲說道,“王浩,你也幫著勸幾句,朱萍也讓我勸一下。你看看,羅大勇,他就是死擰的研究那個復雜性理論問題?!?/br> “勸什么?”王浩有些不理解。 張志強理所當然的說道,“讓他暫時放棄,和我一起做研究???他那個研究肯定完不成?!?/br> 那邊朱萍也側耳聽過來。 “啊……” 王浩摸了摸下巴,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這個不用吧?我和羅大勇一起研究了三天,已經知道關鍵了?!?/br> “那個關鍵,剛才我想通了?!?/br> “研究的問題,應該是已經完成了?!?/br> 張志強頓時有些迷茫,他呆呆的問道,“你早上不是還說隨遇而安,不著急,慢慢的想嗎?” “是啊,隨遇而安,慢慢想,這種放松的心態是對的,所以我在給學生講課的時候,忽然一下子就想明白了?!?/br> 第一百一十五章 名人的特權以及航空材料院的邀請 在聽了王浩說的話以后,張志強瞪著他看了很久,還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卻完全不知道該表達什么。 他默默的回到了座位上。 在點亮了電腦屏幕以后,再搜索頁面打上了四個字——隨遇而安。 搜索頁面的解釋是,‘不論處于什么環境,都能夠安然自得,感到滿足?!?/br> 張志強仔細思考起了文學問題,“這個詞用在解決研究難題上,意思是不主動的去想,遇到特別的時機想到問題的時候,就順勢的去想一想,解決不解決問題不重要?!?/br> “那么,這個過程怎么也要一兩年吧,往少處說也要幾個月?再少,也要十天半個月吧?” “課前還說隨遇而安,課后就想通了……” 朱萍默默的走過來,盯著張志強的屏幕,似乎是完全理解他的感受,還把一只手搭在了他的肩膀上。 張志強回頭滿臉憂傷。 兩人對視一眼,不約而同的長嘆了口氣,“唉!” 張志強哀嘆完畢以后,再看向羅大勇的表情,再沒有了什么‘怒其不爭’,而是滿眼的羨慕和嫉妒。 那可是圖同構問題,np問題之一??! np完全問題,也就是“np=p?”,是千禧年七大數學猜想之一,而且是位列第一的超級難題。 這個問題非常復雜。 p問題很容易理解,就是一些計算確定的問題,比如加減乘除可以按照公式推,只要計算就能夠得到結果。 但是,有些問題是無法按部就班的計算出來的。 比如,尋找大質數,沒有任何一個公式可以一步步推導出下一個大質數。 這種問題是無法通過計算得到答案的,只能間接性的‘猜’來得到結果。 比如,7是質數,下一個質數是哪一個?可以驗算8、9、10,都不是質數驗算11,發現了質數。 這就是非確定性問題,它不能夠通過計算得到結果,而是需要一個個的去驗證。 這種以窮舉法來得到答案的問題,就是完全多項式問題,一個個的檢驗下去,就可以得到最終的結果。 但是,這樣算法的復雜程度是指數關系,數字大到一定地步,很快就無法進行運算了。 有科學家發現,類似的完全多項式非確定性問題,都可以轉換為一類叫做‘滿足性問題’的邏輯運算問題。 既然這類問題的所有可能答案,都可以在多項式時間內計算,那么是否這類問題存在一個確定性算法,可以在多項式時間內,直接算出或是搜尋出正確的答案呢? 這就是著名的“np=p?”猜想。 以上尋找質數的例子,就只是最簡單的np問題。 實際上,np問題覆蓋的領域非常大,是復雜性理論的重要方向,羅大勇研究的“圖同構問題”,就是經典np問題之一。 “圖同構問題”,說的是復雜網絡對比計算。 比如,兩側各有八個點,點位分布是不一樣的,八個點每一個都和其他最少一個點相連。 因為點位的分布是不一樣的,各個點位連接一致,畫出圖形也會有很大不同。 那么怎么證明兩個圖形是完全一致的呢? 這就是圖同構問題,證明兩個復雜網絡的一致性。 之前羅大勇研究了幾年時間,已經找到了方向,并且想到了解決方法,缺少的就是‘靈光一閃’的臨門一腳。 好多研究都會被限制在‘這一腳’。 有些人運氣不錯,突然想到了就解決了難題,有些人運氣不好,一輩子也沒有辦法跨過去。 王浩上了一堂課,得到了一些靈感,他找到了一種“邁出第一步的方法”。 在回到了綜合樓辦公室以后,王浩就開始和羅大勇說了起來,即便是非常重大的研究,他們也沒有去找個隱秘的環境。 主要是因為自信。 第一個自信就是辦公室里的人的人品不錯,不會做什么偷竊成果、提前發表的事情。 第二,包括張志強在內,根本不可能聽明白內容。 或許也是因為講解的課程是《非線性泛函分析》,王浩找到的方法是從整個系統的分析入手。 從整個系統的分析展開,在慢慢聯系到各個點位,接下來就連接上了羅大勇的研究。 說起來很簡單,實際上是非常復雜的。 羅大勇的水平還很不錯,王浩只是講了一個開頭,他似乎就有些理解了,后面再聽了一小段,眼睛都已經亮的發光。 “我明白了!” “原來是這樣,這么簡單??!王浩,你真是個天才,太天才了,這個方法實在太巧妙了?!?/br> “我以前從來沒有朝這個方向想過?!?/br> 羅大勇激動的擁抱住了王浩,他注意到王浩的不在意,激動的說著,“或許對你來說不算什么,但對我來說,這可是幾年的成果啊?!?/br> “謝謝你,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