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126節
丁宗權是武鋼的技術顧問,也負責一些合作研發項目,合金實驗室的項目,就是最受重視的一個,他問起了項目進展,“我看了你們上次報上來的數據,研發很順利??!” 陳建林笑道,“我們很重視武鋼的項目,最多再過一年,研發就能達到預期?!?/br> “這就好、這就好?!?/br> 丁宗權欣慰道,“這個項目關系很大,如果能盡快完成,明年武鋼這邊,還有高端的鋼材項目,你們也可以準備一下,我這邊不能提前透露,但最少也是五千萬以上的大項目?!?/br> “不過,你們也要重視啊?!?/br> 丁宗權話音一轉提醒道,“我肯定傾向于你們,但也沒有完全的把握,你們有個最大的競爭對手,西京交通大學的金屬實驗室?!?/br> “彭輝?”陳建林用力扯了扯嘴角,語氣明顯有些不屑。 丁宗權道,“你可不要小看彭輝,他的實驗室剛完成了超抗壓合金材料研究……” “這個我知道,抗拉1490,也沒什么?!?/br> “沒什么?”丁宗權笑笑道,“你的消息落后了。那可不是1490,具體數據已經上升到了重大機密的程度,我知道,但不能說,明白嗎?” “重大機密?”陳建林猛地皺起了眉頭。 “對?!?/br> 丁宗權似乎聽出陳建林的情緒不對,馬上勸解了一句,“我知道你和彭輝是老對手了,你也不用太激動。具體我也不能和你多說,反正,你們就好好做項目,這個項目完成的漂亮,下一個項目才有機會?!?/br> 他說完掛斷了電話。 聽到電話里‘嘟嘟’的響聲,陳建林表情完全凝住了,他把電話放在了桌上,眼神直直的坐下來,嘴里一直念叨著,“重大機密、重大機密……” “也就是說,最低也超過1600?可能還要高!怎么可能???彭輝?那家伙?” “不可能……” “不行,必須確認一下!”陳建林猛地坐了起來,開始打電話找關系打聽更準確的消息。 第一百一十四章 隨遇而安,慢慢想,所以我就想通了! 陳建林的關系網確實很龐大,他以和老朋友閑聊的名義,連續打了好多個電話,最后從航空研究院的一個老專家挖出了消息。 “常規手段制造的鈦合金,抗拉強度超過1700?!?/br> 這是老專家簡單的介紹,再詳細的就不多說了。 但是,一句話足夠讓陳建林了解情況了,鈦合金抗拉強度超過了1700,足以說明彭輝團隊完成的研究,已經完全超越了國際先進水平,也怪不得會列入重大機密行列。 這種級別的研究,足以讓鈦合金的研發技術,加速一般的推進發展。 好多相關的研究都會因此而受益。 陳建林只感覺不可思議,他所知道的彭輝,絕對沒有這么高的水平,但對方確實研究出來了。 “難道是運氣好?”陳建林實在是想不通,但他也沒有心情關心這個了。 他放下電話以后,坐在椅子上想了很久。 彭輝的團隊完成如此重大的成果,只要做項目結算就肯定會牽扯到同類項目。 雖然他們的項目資金來源都不一樣,但不管是航空集團的航空材料院,還是自然科學基金,都可以歸在‘國家資金’范疇內,重大項目審查的時候,數據是會被調去做參照的。 哪怕他們的項目已經終止暫停,但也已經耗費了1500萬的經費,即便是沒有完成的項目,數據也是有參考意義的。 到時候,項目數據問題一定會被發現,剩下的就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陳建林深吸幾口氣冷靜的思考著,他發現實驗室自從爆出數據問題,再到學校解聘了王浩,一切就都不順利了。 王浩去了西海大學以后,憑借自身的能力連續完成大成果,甚至是世界級的成果,名氣和影響力越來越大,也導致事情被爆出來以后,學校迫于輿論不得不進行調查。 他犧牲了一個周曉龍,才把事情壓了下去。 結果現在老對手又完成了重大成果,迫使‘超抗壓合金材料’的研究項目,數據問題肯定會被發現。 現在,怎么辦? 陳建林知道已經到了危機時刻,必須變得更加的冷靜,他梳理了‘超抗壓合金材料’項目的問題,隨后想到了事情的關鍵之處。 數據! 實驗數據并非全部胡亂編寫,若是全部都胡亂編寫,最開始就被人看出來了。 他們是兩個項目同時進行的,包括超抗壓合金材料,包括武鋼的項目,只不過主要做武鋼的項目,超抗壓合金材料是‘共享’武鋼項目的數據。 換句話說,實驗數據很大一部分是武鋼項目的數據,正因為如此表面才看不出問題。 如果‘超抗壓合金材料’的項目被發現問題,也可以‘實話實話’是弄錯了數據,做研究的過程中把兩個項目的數據弄混了。 這肯定是巨大的科研失誤,會成為帶隊做項目的巨大污點,但并不牽扯到法律責任。 科研工作者不需要為科研失誤擔負法律責任。 區別就在于是否故意,主觀意志的判定很重要,只要不被看出是‘故意’,就只是工作失誤而已。 丁宗權有句話說對了,他們必須要好好做武鋼的項目,只有這樣才能夠輔助證明,并非是故意弄混數據,只不過是因為精力都投入到武鋼的項目,沒有太在意‘超抗壓合金’項目,畢竟后者的研究不一定有成果。 一切,就都能解釋通了。 “武鋼的項目必須要做好,最好年后就有成果!”陳建林從頭到尾的仔細想了一遍,重新打起精神認真研究起項目。 毫無疑問。 陳建林是非常有水平的,否則也不可能做到這一步,他完成過好幾個合金材料的重大項目,個人資歷都足夠支持參加院士增選。 當重新打起精神認真做項目,一個個事情馬上都交代下去,合金實驗室上下也運作起來。 合金實驗室有七個研究員,周曉龍離開以后,也剩下六個研究員,但權利最大、地位最高的,就是實驗室的支柱陳建林。 以前的時候,周曉龍和馬文鈞是‘三巨頭之二’,實際上,只是因為他們被陳建林看重。 現在周曉龍被東港大學解聘,陳建林被牽連‘記過處分’,馬文鈞個人不受影響,但實驗室里的地位也不是那么穩固了。 不過馬文鈞是實驗室的數據分析專家,大項目還是必須要用到他。 陳建林還是很倚重馬文鈞。 他找到了馬文鈞,并沒有說起彭輝團隊的成果,而是當做什么事情都沒有發生,重點強調了武鋼項目要做好。 “年后,我們就可以開始計劃好的實驗?!?/br> “年前這段時間,準備工作一定要做好?!标惤峙闹R文鈞的肩膀,滿心誠懇的說道,“馬教授,現在沒了曉龍,你負責所有數據相關的工作,就辛苦一些吧?!?/br> 馬文鈞并不知道彭輝團隊研究的消息,但是,他對于陳建林突然認真做項目還是感到很疑惑。 武鋼的項目確實有認真在做,但是項目有一半的經費都是‘虛報’的,剩下的經費也能出一些成果,想出大成果就不容易了。 到時候,經費不夠怎么辦? 馬文鈞感覺有點不對勁,他對陳建林是有了解的,知道對方可以說已經意志消沉,早就失去了十年前的銳氣,怎么就突然這么積極了? 難道里面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他滿心疑惑卻沒有表現出來,而是非常認真的點了點頭,“放心吧,數據工作上肯定沒問題?!?/br> 他又和陳建林說了幾句,隨后臉上帶笑轉身離開。 眼神里,閃爍出一抹亮光。 …… 周一。 西海大學,綜合樓辦公室。 王浩和羅大勇湊在一起,不斷談著復雜性理論研究問題。 在飯店餐桌上的時候,羅大勇只是做了針對圖同構問題研究的介紹,他在復雜性理論問題上,已經研究了超過三年時間了,其他方向也有很多的想法。 王浩決定和羅大勇一起完成研究,還很鄭重的問了羅大勇,“我們合作吧!” “這個問題一起研究,我相信應該很快就能有結果?!?/br> 他說的非常有信心。 實際上,王浩希望能參與到研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發現大概是因為就相關性,羅大勇的研究,對他的研究有促進作用。 在聽了羅大勇對于研究的講解以后,‘任務三’靈感值就提升了‘2點’。 這可是s級難度的研究。 到現在就連講一堂課,都很難有1點靈感值提升,和羅大勇探討一下問題,就能夠提升靈感值,讓自己對于研究有更深入的了解,實在是太有誘惑力了。 羅大勇同意了。 他覺得和王浩一起研究收獲很大,兩人一起努力也許就真的能解決問題,而不是很長時間沒有進展。 在圖同構問題的研究中,他已經在同一個地方卡了幾個月時間。 在確定和羅大勇一起研究以后,王浩也試著在任務系統里建立了研發項目—— 【任務一】 【研發項目名稱:復雜性理論圖同構問題(難度:a)?!?/br> 【靈感值:74(96)?!?/br> (提示:此項目為共享項目,結算獎勵以靈感差值計算。) “共享項目?” “靈感值‘74(96)’?”王浩仔細研究一下才知道了具體規則。 ‘圖同構問題’是羅大勇的研究,而且已經有了不小的進展,具體進展程度,可以用靈感值括號里的數字去理解。 96,確實相當了不起。 括號前面顯示的‘74’,則是他所知道內容對應的靈感值。 換句話說,羅大勇還沒有把所有的‘靈感’都告訴他,或者也可以理解為,羅大勇也不知道很多研究想法就是靈感,會成為解決問題的方向。 “96點啊,羅大勇說的果然沒錯,他只是差一點就能完成了,真的只是臨門一腳而已?!?/br> 王浩不由得滿心感嘆,他看著陷入沉思中的羅大勇,說道,“要不,我們再討論一下?” “討論什么?”羅大勇有些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