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節
書迷正在閱讀:背刺太子后我死遁了、后宮生存指南[清穿]、我的兩個頂流親兒子終于和好了、保命要從娃娃抓起、特種歲月之彈道無聲、經營無限流副本的第一步、神諭殘卷、龍在天涯、渣“攻”求生指南、炮灰人夫攻的賢惠日常
“只不過這些真相都為人隱藏了?!?/br> 嬴政臉色很是難看。 嵇恒心中暗暗輕嘆一聲。 他過去其實也沒有想到那些冕官、日者會這么膽大包天,但只從知曉西漢末年劉歆的做法后,他也是當即就明白了,這些陰陽家、觀察天象的,其實很早就摸清了天象的規律,甚至還總結出了一定的出現規律,只是他們是不會告訴王迪的。 越是對天文學在行的人,越會對皇帝保守秘密。 因為他們要靠這些天象變化去嚇?;实?。 看,你又失德了。 看,這是上天在警示你呢。 這些人掌握著天象的最終解釋權,因而表面提心吊膽的去稟告皇帝,但內心其實一直在得意竊喜,甚至還能很嚴肅的批評皇帝,這豈不快哉? 西漢末年的劉歆,都能大致算出日食月食得規律,秦只比西漢末早一兩百年,大秦的這些陰陽家又豈會摸不透天象的規律?只是借著天象自重罷了。 現在天下雖也迷信鬼神,也相信什么上天警示、占卜預言、讖緯之學,但畢竟還沒有經過漢朝‘白虎觀會議’影響,也沒有徹底相信天人感應,世人還能懷疑天象,還能對天象各抒己見,若是任由這股君權神授、天人感應的風潮繼續,早晚有一天,秦會變成跟后世朝代一樣。 真到了那時,就徹底無力回天了。 也沒有辦法改變了。 因為觀念早已深入人心,也早已為世人接受,而在漢朝‘白虎觀會議’之后,讖緯之學便深深的影響著華夏,這種影響即便是到了現代,依舊存在,甚至一直有死灰復燃的跡象。 這不是嵇恒想見到的。 他也不希望天下再走回‘老路’。 “所以這天象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嬴政問道。 嵇恒輕笑一聲,搖頭道:“真相真的重要嗎?若是僅你一人知曉,又能改變什么呢?人云亦云,假話說的多了,很多人都會信以為真,你知道了真相,但秦二世,秦三世呢?只要不把這舊思想的土壤給鏟除掉,這讖緯之學依舊會吞噬掉大秦?!?/br> “這就是你等我的目的?!辟庺璧目粗?。 嵇恒笑著點了點頭。 第260章 勝天半子?! “是,但又不全是?!憋阖撌侄?,神色變的嚴肅。 他轉過身,緩緩道:“我的確對天下日漸風行的‘君權神授’‘天人感應’這一套思想體系不滿,也非是不滿,只是有些認為太過狹隘,誠然,在這套體系之下,自然而然的凝成了一個名為‘道統’東西?!?/br> “名為道統,實則是君臣父子一套?!?/br> “這對于帝王而言,是一種很好的馭民之術?!?/br> “也能更好的駕馭臣民?!?/br> “而且有了這個道統,很多事情都能得到解釋,如果天下人維護這個道統,那就是太平盛世,如果不維護,那就意味著亂世將至?!?/br> “但如果當真如此,那銀惑守心之下,自意味著亂世將至?!?/br> “然事實當真如此嗎?” “非也?!?/br> “熒惑不過是滿天星辰中的一顆罷了,天上懸星無數,每時每刻都有其變化,若天下當真有所謂的神靈存在,還會因此降下預告,那天下又豈會陷入長久的戰亂?” “熒惑守心只是一次尋常的天象運動?!?/br> “大秦如果繼續放任這股思想蔓延,早晚有一日會深受其害,自然的規律理應正常的看待,而非是妖魔神靈化?!?/br> “而且……” “天下已走了一兩百年歧路了?!?/br> 聞言。 嬴政眼中露出一抹異色,他詫異道:“你所說的歧路,這又是指的什么?” 嵇恒用手點了點自己的太陽xue,感慨道:“思想?!?/br> “而今天下,大多人都聽聞過‘諸子百家’、‘百家爭鳴’,然又有多少人知曉集百家大成者的存在?” 嵇恒淡淡道:“思想是人有別于天地的東西?!?/br> “三代以來,思想是不斷進化的,也不斷有新的思潮涌現,最終促成了影響深遠的諸子百家,但就當世看來,諸子百家的思想并沒有得到繼承,更沒有因此發揚,反而是陷入到互相攻訐,各自為戰的狹隘局面?!?/br> “但最初百家并非如此?!?/br> 說到這。 嵇恒忍不住感慨一聲,輕嘆道:“或許這也跟成王敗寇有關吧,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并未讓齊國變得強大,因而為世人所擯棄,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br> “齊國?”嬴政眼中露出一抹疑色。 隨即。 他似想到了什么,有些不確定道:“你說的是當年齊威王擴建的稷下學宮?” 嵇恒點了點頭,道:“經歷春秋戰國數百年的跌宕殺伐,百家孕育而生,其中最為耀眼的當屬于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但若是將這些學說融為一體,創造出的集大成者會是怎樣的思想呢?” “天下其實有過答案?!?/br> “一百多年前,齊威王招募天下學室,擴建稷下學宮,使其成為了當時天下最為矚目的高等學府,誠然齊威王擴建學宮的目的,是為了招納更多與齊國貴族沒有聯系的學者,但更重要的目的其實是想讓他們創建一門全新的思想學派?!?/br> “用以指導齊國完成變法革新?!?/br> “而在齊威王有意的號召下,像儒家的孟子、荀子,陰陽家的鄒忌等都曾進入過稷下學宮,而在稷下學宮存世的百來年間,最終形成了以道家思想為中心,并且又融合了陰陽家、兵家、縱橫家、墨家、儒家、法家等學派,凝成了一門名為‘黃老之學’的思想?!?/br> “眼下的黃老之學被歸為了道家?!?/br> “然黃老學說的出現,其實是集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br> “只是令人有些惋惜的是,齊國后續內部叛亂不斷,貴族關系錯綜復雜,所以這門集百家之所長凝聚出來的思想,并沒有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僅僅相當于提出了一個總綱,便草草夭折了,這門學說對齊國日后的革新,也沒有起到什么關鍵作用?!?/br> “因而越發為人忽略?!?/br> “而到了后續,隨著齊國內部叛亂不斷加劇,越來越多學者遠離齊國,這門‘黃老之學’徹底為人忽視,也徹底夭折?!?/br> “但在我看來,這門學說才是天下今后的正道?!?/br> “只是隨著百家凋零,百家內部傾軋、內斗嚴峻,這門學說已很難為世人重視,然就我看來,這門學說其實是最適合大秦的道路?!?/br> “也是最適合當今天下的思想?!?/br> 嵇恒目光澄澈。 他并沒有說假,黃老學說的確是最適合大秦的思想,至少歷史證明了黃老學說是真的有用,漢朝的劉邦啟用黃老學說,最終打造出了一個大漢帝國,但也正因為黃老學說只有一個總綱,并沒有進一步的得到發展,隨著君權神授、天人感應的思想深入人心,漸漸被儒家給排擠出了天下。 最終再也沒有回到朝堂。 而且隨著日后天人感應思想對天下的影響加深,原本還有所追求的儒家、道家、也漸漸變成了所謂的儒教、道家,徹底失去了原本的求真務實,也不再信奉子不語怪力亂神。 “黃老學說……”嬴政輕語著。 他對這門學說沒有多少聽聞,而且也不值得聽聞。 正如嵇恒所說,齊威王想用這門學說來革新齊國,但最終齊國變法并不徹底,甚至還越發羸弱,因而又有多少人會在意稷下學宮創建出的所謂集百家大成的學說? 嬴政搖頭,沉聲道:“就像你說的,這門學說并不完整,齊國也最終為秦吞并,如此學說又豈能為秦所用?” 嵇恒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他坦然道:“就目前而言,黃老學說充其量只有三門書籍,分別是《黃帝四經》、《管子》、《列子》,但這并不意味著黃老學說不能更進一步,而且就我知曉的,黃老學說其實有更進一步,只是這些書籍最終淹沒在了浩瀚歷史煙云中?!?/br> 嬴政冷笑一聲,淡漠道:“既然被淹沒了,那便說明無用?!?/br> “朕知道你很推崇這門學說,過去更是沒少用《管子》《列子》教育扶蘇,但天下之重,豈能這么輕易草率?而且還是一門不全的學說,就算朕正如你所想,大肆宣揚這些思想,然沒有后續的學說,注定會被世人摒棄?!?/br> “朕豈會因你一人之私念,而置大秦生死于不顧?!?/br> “你沒有這個資格?。?!” 聞言。 嵇恒也不由苦笑一聲。 他又何嘗不知自己有些異想天開了。 只是…… 事實并非如此。 黃老學說并非沒有后續。 甚至黃老學說的后續還得到了后世認可,只是最終成為了曇花一現,在儒家徹底壟斷天下思想的情況下,那門接續之作,被歷代統治者視為了禁書。 沉吟良久。 嵇恒輕嘆一聲,緩緩道:“《天瑞》開篇言:有生不生,有化不化,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br> “這句話的意思是,有生滅的事物不能不生滅,有變化的事物不能不變化,能夠產生事物的就能脫離生滅,能夠讓事物變化的就能不變化?!?/br> “或許這么聽著有些玄乎拗口?!?/br> “簡而言之?!?/br> “這個世界總是處在一個莫名的規則之中,就像是白天黑夜,四季更迭的循環一樣,作為人是不知道這種規則為何會出現,也不知道這種規則的最終意義,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世界因為這種規則而存在,也因為這個規則而變化?!?/br> “而這個規則被稱為‘道’!” “夫有形者生于無形,則天地安從生?” “在當時諸子看來,這種規則是如何創造萬物的呢,諸子認為有四個階段,分別是無氣、氣始、形始、質始?!?/br> “至于其中的過程并不重要?!?/br> “重要的是人因天地規則而生,也根據天地規則而演變?!?/br> “天地之間有其自然的規則?!?/br> “熒惑守心就跟白天黑夜、四季更迭一樣,其實只是天象的一種循環,只不過這次循環時,出現在了秦統治天下的時刻,然無論是不是秦,熒惑守心都會出現,不會隨朝代更迭,人心變化而改變?!?/br> “天自然無為?。?!” “天地都是沒有生命特征的實體,宇宙間的運動變化和萬事萬物的生成,也不是天空所為,而是無為的結果?!?/br> “至于天地萬物,實則是由一種特殊的‘炁’構成,這‘炁’是一種物質因素,分為陰氣和陽氣,有形和無形,生命的誕生是因為炁聚,生命的消亡也是因為炁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