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頁
世家更不得了,本就是當地名門望族,田地隱戶樣樣沒少,本族出的進士多,朝堂上有人,田地在家族進士們的照料下不用交稅,各大世家相互聯姻,盤亙在朝堂上,最后還豢養私兵。 你說圣人能忍嗎? 當然能忍了,不然能忍到現在? 孟家就是這樣的存在。 整個承安府,除了林家,就是她孟家一手遮天。 如果不是木析另辟蹊徑,乘其不備打下了基礎,朝廷借機斷她左右手,孟林兩家的存在,朝廷不能拿她們如何。 哪怕北林的總兵是朝廷的人,也不能輕易動手,因為不是同一個民族,輕易間派兵鎮壓,那就不是一個適得其反能形容的了,這是直接逼反。 雖然文嶺州是朝廷直轄,但圣人給了木析最大范圍的權利,她手底下文嶺的官員任免,她有最大的任免權,其次才是吏部。 木析在錦衣衛考察過趙縣丞后,直接把她提到了知縣的位置。 現在她手底下是五個縣,五個縣的知縣她都看過了,可以確認的是其中至少兩個知縣是孟同知的人。 至少是孟同知同一條船上,絕對下不來的人。 這些人過不了多久,就會被木析找到機會收拾的,好一點的調走,倒霉一點的進去吃國家飯,運氣一般的要就給小鞋子穿。 剩下幾個都是墻頭草,風往哪吹往哪倒,現在是木析勢大,那就聽她的,但是孟同知強硬要求她們的時候,她們也不會拒絕。 木析就笑了,她看起來就像那么好說話的人? 木析直接派下去的原趙縣丞,現在的趙知縣倒是她的人,說啥干啥。 但這位完全是靠著木析的,底子太薄,有時候還要木析反過來給她撐腰,說實話,木析后面看到她來就想跑。 因為又是來哭訴的。 她現在了解當初孟同知看到她的心情,確實非常不耐煩,畢竟她也很忙,沒那么多功夫天天處理知縣之間那點破事。 后來木析找了個機會,把第一個帶頭給她造麻煩的知縣調離了文嶺州。 剩下的幾個就安靜下來了,木析想著,至少能安靜下來幾個月吧? 她確實是很忙的。 原文嶺縣的成功模式,并不能適用于如今的文嶺州,首先她做不到用手里頭的銀子建新城鎮,安置完整個州的流民山民。 這是不可能的。 其次她也不可能真的只照顧山民流民,只讓這些人吃到政策福利。 之前只是一個小窮縣,沒人關注,現在是直轄州,可以說整個朝堂的目光都匯聚在這里,她不可能再像之前一樣隨心所欲。 她只能把開荒權給其他的隱戶山民,根據之前的經驗,最快的安置好其他隱戶,提高文嶺州的糧食產量。 等那些隱戶山民有了田,有了宅基地,有了糧食,自然而然的自己就會建成房子。 木析唯一的要求就是建成房子之前,要符合官府的要求去建房,因為要官府去合理規劃城鎮。 文嶺州內隱戶數量的減少,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地勢力。 木析不敢說讓隱戶從此消失,因為隨著一個朝廷走向末期,那個時候成為隱戶是無資產的百姓唯一的生存方式。 某種意義上,那個時候的隱戶是合理存在的。 但至少在現在這個時候,隱戶的存在是不合理的。 這個朝廷,目前來說是年輕且健康的,在任的圣人也清醒能干,算是一代明主。 這個時候出現這種規模數量的隱戶,是真的不合理。 木析想讓這些人走向明處,想讓他們擁有立身之本,她不敢說以后長遠來看這一定是一件好事,但目前來看百利而無一害。 她能保證,那些因為她走到明處的百姓,她活著的時候,她們的將來只會比過去更好。 目前文嶺藥材供應基地,孟同知拿不到任何好處,也沒辦法安.插.進去自己的人。 而拿著這個聚寶盆,木析有底氣讓任何的敵對勢力化敵為友,當然,除了孟家,因為她們的胃口實在太大了。 木析不可能讓自己辛辛苦苦打造出來的大好局面,成為孟家發家致富的工具。 孟同知再次看到她,笑吟吟的拱手道:“恭喜知州大人了?!?/br> 木析淺笑回禮。 現在她的手底下有三個副官,也就是州同知,相當于副知州,文嶺州的州同知定正六品。 孟同知、胡同知、許同知每人手底下分管一州內一部分事宜,算是為知州分擔公務。 馬判官,本定從七品,文嶺州內定正七品官員,與同知分管州內督糧、捕盜、水利諸事。 第63章 馬判官 醫藥署被木析把持的緊緊的。 從選人,到用人,到每一個流程,都絕不給任何人多余的念想。 孟同知幾次三番想安.插.人手進去未果,之后碰到木析,周身的氣壓就越來越低。 孟同知皮笑rou不笑的道:“大人不覺得吃相太難看了嗎?自己吃rou,湯都不給大家喝上一口?!?/br> 一旁州衙的幾位屬官也豎起耳朵,偷偷關注知州大人跟孟同知的交鋒。 感情上,她們對木析這位一手把文嶺扶起來的知州極為敬佩,好感度不低。 但這不影響她們對醫藥署利益的眼饞。 實話實說,她們對木析一點好處都不肯讓出頗有微詞,要不是眼看著知州勢大,又確實抓不住知州的把柄,她們鐵定是想把知州壓下去,共享醫藥署的利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