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但現在說木析只是會科舉,不會實干的吏部官員閉嘴了。 承安府作為寧朝第一個少數民族居多的府,其實哪怕偏遠,府內的情況朝廷都是非常清楚的。 但是少數民族都排外,直接派手段強硬的官員過去,往往適得其反,所以只能不斷派一些小官員過去,希望能掌控到承安府。 木析一開始只是吏部布置下的棋子之一,想的也是讓她在那里呆個十年八年的,到時候協同上面的官員慢慢潛移默化的瓦解地方勢力。 她們沒有想到,木析另辟蹊徑,反倒間接達成了一部分目的。 第62章 文嶺州 二十三歲的正五品官員。 什么概念呢?一般州的知州只是從五品,孟西州的知州都只是正五品官員。 放到現代都很驚人了,當然知州不能直接算市一把手,但勉強算個市長。二十三歲的市長放現代都少見,你更別說是在講究排資論輩的古代了。 吏部考評文嶺縣過后,直接給了個上上的評價,不僅僅是木析拿到了政績,她直屬上司,孟西州真正的一把手也拿到了政績。 那位知州是吏部花費心思才從朝廷安.插.過去的人,給予很大的希望,但是最后還是沒能掌控住孟西州,直接坐了八.九年的冷板凳。 這次拿到政績,她第一個想法就是憑著政績往上活動關系,去其他的地方,哪怕是去清水衙門明升暗降也比在這鬼地方強多了。 她心里頭明朗得很,文嶺縣現在來看確實是個好地方,在接手文嶺以后能拿的政績更多。 但是這個桃子可不是這么好摘的,這地方本地的百姓就沒一個是吃素的,木析能壓得住本地百姓,不代表以后接手文嶺縣的人也可以。 而且她也不想再領教孟家的手段了,反正這位木知縣這樣厲害,朝廷又希望內陸的官員能掌控住承安府,無論是出于無人可用,還是這位知縣太能干,她們都只會重用木析,而不是把這位能人一手拋開,浪費她開創的大好局面,把她丟到其他地方。 知州愿意騰開位置,吏部的大佬只會滿意于她識相,而不會做其他感想。 如她所料,她活動關系時,簡直輕松的不可思議。 要不是前面九年她想方設法也沒辦法走動這個關系,她可能真的以為承安府這么好離開了。 最后她離開前,還感慨的拍了拍木析,意味深長的對她道:“恭喜你?!?/br> 木析心里若有所感,但明面上只是笑著恭喜對方也升官了。 另一位拿到政績好處的就是楊世芳。 這位被圣人親自赦免,恢復了舉人官身,破格升任了新成立的醫藥署正七品主事,還有前幾年成立的農務署從六品左院判。 好家伙,木析都只能說這家伙升官太快了。 不過楊世芳的才能,在農務署擔任三把手是真真正正的合適,技術官員跟像木析這樣的實干官員升遷的方式不一樣,這不能一概而論。 木析在文嶺縣呆了半年,沈實都已經回到京城了,她已經因為手下無人被迫學會了斷案子了,吏部的消息終于傳來。 不過跟木析猜想中的直接擔任孟西州知州不一樣,朝廷直接把文嶺縣升級了。 因為文嶺縣的面積,人口,耕地跟上交的糧稅,已經不比其他普通州低了,所以最后朝廷決定把文嶺縣升級為州,正式更名為文嶺州,直接被朝廷直轄,木析也從正七品,從五品的官員正式升任為正五品知州。 原孟西州則被打散,部分靠文嶺縣太近,甚至適合被劃分到文嶺藥材供應基地的縣,直接被分進了文嶺州,還有一些會受到文嶺州影響的縣也直接分到了文嶺州。 其他的縣則被周圍的州瓜分掉了。 原孟西州的官員,部分并入了文嶺州,部分則被打散分到了其他地區。 朝廷這一波cao.作.直接把木析給震驚到了。 好家伙,她現在是知道朝廷看承安這些地方官員是有多不爽了。 這一出手,直接斷了孟同知的大半黨羽跟左右手。 人家辛辛苦苦經營了這么多年的底子,算是被朝廷這一手釜底抽薪抽得七七八八。 而且還讓木析沉默的是劃分給她們的縣,不少都是應該只有她才知道的,對文嶺未來發展有好處的縣。 看起來朝廷在這里的消息,起碼圣人在這里的消息真的很靈通啊…… 本來她以為是自己升任孟西州知州,還想著怎么從孟同知手里拿下這幾個縣的管轄權,結果直接變成了孟同知要從她手里分權。 是的,孟同知并沒有被分走。 朝廷有自己的考量,這些不是木析要去考慮的。 目前擺在木析眼前的是,怎么跟孟同知爭權。 目前局面比木析以為的,要從孟同知手里爭權要好的多。 因為是孟西并入文嶺,不是她升任孟西州知州,文嶺州的核心是原來的文嶺縣,這里木析短短三年打下來的基礎,怕是比孟家數十年在整個承安打下的基礎要牢靠的多。 這里是木析的主場。 但必須要知道的一點是,孟家是養著私兵的。 這一點,木析知道,朝廷也知道,甚至圣人都知道。 不僅僅孟家有私兵,寧朝大大小小的世家,多多少少都有。 龐大的大姓宗族,手底下田地眾多,隱戶不計其數,既是當地望族,又跟官吏相互勾結,這只是宗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