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
不過這個消息,由于沒有到三年一次的考察期,上面并不知道,連孟西州都沒有多少人知道。 外界對此唯一知道的就是,文嶺縣堂堂一縣知縣,居然縣衙出面行商賈之事,當時還有御史參木析,不過圣人只道,文嶺縣此事她是知情的,也經過了她的同意后,御史就沉默了。 畢竟圣人親自要保下來的人,她們哪里參得動?圣人當了這么多年的皇帝,她什么脾氣她們還不了解嗎? 文嶺縣就這么悄悄發展起來了。 隨著文嶺縣一起出名的,就是“文嶺藥材”,目前市面上唯一穩定的藥材供應商,竟然是文嶺縣這一個縣。 幾乎什么樣的藥材,她們都能種植,因為文嶺縣幾乎是什么樣的地形氣候,自然環境都有,大部分藥材所需的特殊環境,她們文嶺都能找到。 穩定的供應貨源,藥材的品質品相,文嶺也有專業的鑒定級別,甚至本地人還發現了好幾種只有她們文嶺本縣才有的藥材,藥性溫和,可以中和在很多藥方上,需求量也不低。 短短幾年,竟然到了部分中醫藥材的行業標準是文嶺縣定下來的,定價也是看文嶺這邊的定價。 先前只是周期短,用量大的藥材價格跟標準受到影響。 因為木析不可能在前期種植那些周期長的藥材,那些七八年才能看到收益的藥材,在前期來看種植起來實在是不劃算。 所以前期都是根據市場需求,看看她們文嶺適合種植什么藥材,還有她們掌握了哪些藥材的種植方法,由醫藥署了解藥物習性后再種植的。 可能說官府替百姓擔了所有風險,百姓只管種,什么都不需要管。 到了后面,幾乎市面上所有的藥材都受到了文嶺縣標準跟價格的影響。 甚至到了上供給圣人使用的藥材,太醫都說這是“文嶺特供”品相的藥材。 當時圣人沉默了一會兒,問道:“什么文嶺特供?哪個小國給朕特供藥材的?” 那太醫語塞半天才把這個烏龍解釋清楚。 “文嶺特供”不是特供給圣人的藥材,而是指這種藥材的品相百年難見一株,是所有藥材品相最佳的一個檔次。 每一次出了“文嶺特供”,賣出去的價格都比普通的藥材翻上個四五倍不止。 至于是不是“文嶺特供”,文嶺縣都有一套嚴格的標準,甚至很多連一些大夫都摸不清楚為什么要有這樣的標準。 但是后面的事實證明,確實是“文嶺特供”的藥材最好用,藥性最佳。 圣人意味不明的笑了一下,輕聲自言自語道:“好一個文嶺縣,好一個木攏溪啊……” 等文嶺的藥材出名后,已經是三年一次的官員考評了。 木析上奏,希望圣人能單獨劃分出一個部門來管文嶺的醫藥署,不能只讓知縣單獨管理。 因為文嶺的藥材生意,再過上幾年,已經夠得上鹽鐵官營的暴利了,而且藥材可以說關乎整個寧朝,下到普通老百姓,上到官員乃至皇室的身體安全。 所以管理人員一定要慎重。 木析很清楚,以后哪怕有其他的藥材種植地,也不會對文嶺形成太大的威脅,因為文嶺的地理條件實在優越的過分,也因為官方政策影響,以及藥材種植行業的門檻其實很高,一般地方很難形成規?;姆N植基地。 這樣一來,文嶺縣的藥材供應基地,將來就是一個暴利的地方,其他在任的官員不一定能經受得住誘惑。 將管理權上移,嚴格把控住藥材的出關標準,還有當地百姓種植藥材的收購價格,只要這些方面把控住了,文嶺縣的藥材供應基地才不會是曇花一現,或者淪為地方官員牟利斂財的工具。 圣人思考過后,決定等木析離任后再拿走文嶺縣對文嶺藥材供應基地的管轄權。 不過這段時間可以先成立朝廷直轄的醫藥署,比太醫院低兩個級別,醫藥署的一把手目前暫定正五品院使,目前由木析兼任。 木析真正實任的是正七品知縣,但身上還有個從五品的州知縣,現在又兼任一個正五品醫藥署的院使,加上醫藥署勉強算是她一手創立,算起來不過分…… 當然不是這么算的了。 不過這個流程走的不過分,因為朝廷三年一次的考評,木析這次的成績真的很亮眼。 本是降級擔任知縣,說起來都是貶謫去的最窮,最亂的縣,最后經過她治理,短短三年,縣內人口往上翻了足足七八倍,一個小小的縣,上交的糧稅居然沒比一些富庶的州低到哪里去。 整個承安府,一個文嶺縣就交了承安府五分之一的糧稅,你說過分不過分? 在不看GDP,不看招商引資的古代,看的政績就是人口數量,交納的糧稅,看的是文治,縣內的讀書人如何如何。 除了最后一個,木析拿出手的政績實在亮眼,亮眼到了哪怕想拿年齡跟資歷說事,壓一壓木析的朝廷老固執都指摘不出什么。 因為本來三年前,木析就已經是變相貶謫了,不只是許老想歷練木析,也是吏部的大佬想壓一壓木析。 木析被“貶謫”到文嶺,是多方妥協的結果,到文嶺縣是許老的妥協,升兩級貶謫則是其他吏部官員的妥協,最后圣人給了一封跟地方總兵的信,則是圣人的妥協跟保障。 她們都一致認為,太年輕的官員成不了什么事,先壓了一壓木析沒什么問題,哪怕壓個七八上十年也不是什么大問題,畢竟十年后木析在官場仍然算年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