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1)
書迷正在閱讀:路登(1v1H)、老寡婦生活指南、殺死戀童癖的一百種方式(r18)、我上了我最喜歡的人最恨的人、畫骨寵妃、夾槍帶棍(短篇合集H)、我把反派當主角寵后[穿書]、貍花貓的種田修仙日常、小道觀里全員非人、分手后我走上人生巔峰
芙翠走后,劉嬤嬤又帶著一個中年男子過來。他是劉嬤嬤的侄子劉世山,從前也是在京城的一些商鋪里幫人打下手,掌柜的看他為人勤快也實在,又讓他學著打點店鋪。 前些日子溫知如說想給母親留下的那幾間鋪子找個大掌柜,幫著統一管理下,逢月末看個賬點個貨的,劉嬤嬤就推薦了自己的侄子。 溫知如想著也好,至少是個知根知底的人,他也不指望自己的店鋪能夠改善經營生出個花兒來,只要平平穩穩每年盈利固定就好。劉嬤嬤他是一直信任的,前世自己出嫁后他給了劉嬤嬤銀兩,讓她回家和自己的兒孫一起頤養天年,后來聽到溫府默落,世子爺病逝,自己在王府過的潦倒,劉嬤嬤也是想盡辦法托人送了好些銀子進王府來給他。這樣的忠仆,永遠不會害他。 溫知如大概的打量了那個男子,問了幾個簡單的問題,就答應了將三間店鋪都交予他管理,他吩咐人快馬加鞭的去那幾間店鋪,將掌柜的喊來府里,與這個新聘請的劉大掌柜見個面,告訴他們今后店里的一切大小事宜都和這個劉世山稟報商量。 這一通忙下來又是夕陽西下的時辰。 落英榭的小廚房里生起了灶頭,炊煙裊裊,緩緩的飄出誘人口水的飯菜香。 劉世山是個淳樸的農家漢子,第一次進府拜見溫知如,帶了好些自家媳婦腌制風干的臘rou和特產,劉嬤嬤見自家侄子得了個好差事心里高興,說要親自露兩手,做幾個家鄉的特色小菜給溫知如嘗嘗。 溫知如很少會讓丫鬟在自己院里生火煮飯,并不是怕麻煩,而是落英榭上下幾乎沒有一個精于廚藝的丫頭。劉嬤嬤燒菜的手藝還算不錯,可也就僅限于她家鄉的那幾個小菜。 聞著這滿園的飄香,溫知如思考著是不是該再去賣個有手藝的廚娘來,要不然他自己學著燒菜?好像不太妥 這香氣不僅勾起了溫知如的食欲,連余氏那個四歲的兒子都聞著味道悄悄躲在廚房外偷看。 三四歲的孩子還正是頑皮不懂事的年紀,可這個孩子卻不同,府里的丫鬟都夸他乖巧懂事,他從不會吵鬧打擾到別人,更不會因為一些不順心的事就哇哇大哭,他甚至還會主動問院子里的丫鬟們要不要幫忙。 才不到半個月,這個孩子就贏得了整個落英榭上下的喜歡。 溫知如回房時正遇到了小男孩站在廚房外的一幕,閑兒,過來!他朝著孩子招招手,將他喊到身邊,餓了么?要不要一會一起吃飯? 雖是有些不舍,不過小孩還是搖了搖頭,娘說我們是下人,不可以和主子一起吃飯的。 溫知如看著這張實在是讓人又愛又恨的小臉,心中無限感嘆。他爹就是個薄情寡義的好色之徒,余氏看著也不是個聰明的主,怎么就生了這么個懂事又漂亮的孩子呢? 老天爺一定也是被美色迷惑了,看這一對男女長得俊俏,就沒了原則! 那如果是jiejie邀請你一起吃飯呢? 小男孩抬頭很仔細的看著溫知如,沒頭沒腦的蹦出一句,不是哥哥么? 溫知如: 有時候,孩子太聰明了,大約也不是好事吧! 作者有話要說: 小受受越來越愛錢了嗷嗷嗷~~~~~小閑兒,讓你娘先去送個見面禮。然后再去認親啊~哈哈哈哈 第17章 那日小閑的話語被人當成是無知幼兒的一句戲言,并沒有人當真。 溫姌并沒有再來過落英榭,日子又恢復了往日的安靜與無聊。 溫知如很想再出府游玩,可這種翻墻的事情總不能三天兩頭的發生,尤其是父親已經知道了他男裝出府的事情,雖然沒有過多的追究,但自己總該識趣的安分點。 錢氏找個了借口回娘家,將溫知如的意思轉告給了錢林墨,詢問他的意見。 錢林墨倒沒有對溫知如的那個建議有過多的評論,反而是對溫彥豐的冷漠態度大發牢sao。 我說你嫁去溫家也十幾年了,又生了嫡長子,怎么到現在還混的不如一個死人! 哥?你這話什么意思?沈如昕可是錢氏最提不得的忌諱,好端端的錢林墨怎么又說起那個女人來。 哼!錢林墨十分不屑的冷笑,溫彥豐元配娘家的那個沈家三公子沈亦灼前些日子得了個狀元你知道吧? 聽說過一些。 你以為那個狀元是沈亦灼靠真憑實學得來的?殿試之前,皇上心里屬意的明明就是那個一甲三名的探花薛駿。 那皇上為何圣意有變?說出這句話的錢氏立即就覺得自己的問題挺多余的。 當今天下能左右皇帝圣意的能有幾個人? 沈家三公子,除了他還有誰會為了沈家去違背圣心。 到底,他最看重的始終只有沈如昕那個女人。 錢氏緊握著拳頭,那指甲幾乎要在手心掐出血來。 錢林墨一副哀其不爭的樣子搖著頭,你??!少把你親娘的那些個毛病帶去溫府,有功夫在后院與那些姑娘、姨娘爭些有的沒的,還是多放點心思在你自己相公身上吧! 還以為她扶正做了溫府夫人又給他生了唯一的長子,不僅能給錢家帶來些利益,也能為自己的仕途添一分助力,卻沒想到這個首輔大人真是半點面子都不給,連說句客道話敷衍了事都不愿意,拒絕的這么干脆,說到底還不是因為錢氏的出身。 錢氏抿著嘴,暗暗咬了牙。 她不是沒看出錢林墨眼底對自己的輕視,可畢竟他如今是錢府的當家。溫彥豐還年輕,膝下也只有溫知旭一個兒子,不用說京城,全國上下都不知道有多少人家盼著把自己的女兒送進溫府,哪怕是個姨娘。自己能不能坐穩溫夫人的位置,還是要看娘家人的地位,她現在得罪不起錢林墨。 我知道,溫彥豐那邊我會留心的,不過哥哥,我剛才和你說的那件事,你思量下來,覺得是否真的可行? 可行如何,不可行又如何?難道我要眼看著到手的三品官落到別人頭上?這個侍郎我是勢在必得!錢林墨說的斬釘截鐵,眼中盡是掩飾不住的狠辣。 那你可想到了合適的人選? 最適合在皇上面前親口提出繼任工部右侍郎人選的,自然是現任的工部尚書,武安侯爺盛存善。 可是武安侯他他怎么愿意幫我們呢? 當今朝廷權勢最盛的兩派,當屬溫彥豐與瑞王爺,幾乎每人都占據了半壁江山,不過還是有不少朝廷官員一直保持中間的立場,這些朝臣們也都是有深厚的家底權勢,才可以在如此激烈的黨派之爭中明哲保身。 例如,她曾想結為親家的懷遠大將軍夏侯延,他手握重兵、戰功赫赫,沒人敢動得了他。 另一個有分量的就是錢林墨口中的武安侯,盛家。 盛家在祖上也是幫著□□皇帝打過江山的,盛存善的父親和祖父亦是武將出身,到了他這一代,雖是卸去了兵權,可在朝中的大小官員,有不少都曾經是盛家父子的學生,盛存善在朝中的人脈,不容小覷。 這樣一個人,這么多年來都不愿意牽扯進這些黨派的權利爭奪中,他怎么會愿意出手幫助溫彥豐的大舅子? 難道你還有更好的人選么?錢林墨已經有點不耐煩,我在工部這些年,要與武安侯說上句話還不難,朝廷疏通的事,我會去想辦法,這些日子你只管注意溫彥豐那邊的動靜,要是能說動他松口,自然是事半功倍的。 好,我知道了 前兩天,桂氏跑來自己這邊提出條件要自己幫她女兒去朝安郡主的生辰宴,自己本還有些愛理不理,這么看來,她確實要有些動作了。早點除去圍在溫彥豐身邊的那些禍患,別讓他老惦記著那個死了的女人,這溫府才真的算是她當家。 ***************************************************************************** 七月的頭一天。 溫知如照例去給老夫人請安,錢氏和桂姨娘突然提出想在七夕燈會的那日帶著府上的姑娘們去游船河。 七月初七,鵲橋會。在大錦朝,七夕節也算是個熱鬧的大日子。 街市上不僅會掛出格式漂亮的花燈,還有各類琳瑯滿目的小攤販。 在那一天,姑娘們不僅僅會望月穿針求得一個心靈手巧,還會有些春心萌動的姑娘買一盞小的荷花燈,默默的許下一個嫁的如意郎君的心愿,而后讓那荷花燈順水漂流。 很多達官貴人也想湊一湊這樣的熱鬧,又不喜歡街市上人來人往的喧囂吵鬧,大多就會包上一艘大船,帶著一家女眷與丫鬟婆子一起,邊游河看景,邊享受美食美酒。 溫老夫人近日身體不錯,也有了些精神,聽得錢氏和桂氏說起這幾年七夕節熱鬧的景象竟也是動了心,想著坐在船上既不用走路也不用擔心人潮涌動會傷了自己,便說也想去看一看,吩咐馮嬤嬤幫著一起籌備。 溫知如看著錢氏和桂氏這一通熱絡的張羅心里更是疑惑,錢氏何時會這么好心,愿意出錢出力帶著那幾個她最看不上的姨娘庶女出門游玩了?這是受了什么刺激突然也轉了性子么?還是為了挽回他爹的心也準備做一回賢妻,博得一份好感了? 不過,不管是出于何種目的,溫府的姑娘們對于這個消息還是很高興的。一個個都忙著趕制起了新的衣衫首飾,想著那天怎么也不能被別的姑娘比下去。 這其中大約只有溫知如一個人悠閑自在,好像根本就對這件事漠不關心似的。 芙翠跟在溫知如身邊,卻是急得不行,小姐,七夕的燈會可沒剩幾日了,還有之后郡主的生辰宴,您不趕緊做幾身新衣裳可是來不及了呀! 和夫人還有桂姨娘一起游船河有什么意思?更不用說還有知嬿、知姒和溫姌那幾個丫頭。好不容易清凈幾日,這是要我趕著去看人臉色被人數落么? 不是還有梅姨娘和二小姐么?她們兩個從前待小姐您也是極好的! 芙翠口中的極好,不過就是從前錢氏和桂氏作踐自己的時候她們從未參與其中,偶爾也會送些衣裳糕點過來,梅姨娘一直謹小慎微,知道錢氏不待見自己,必然也不敢和自己走的太近。倒是溫媛,看到自己被人欺負還會出言勸說幾句,不過她人微言輕,沒有人在意罷了! 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多,人多口雜,鬧得我心煩。 可是小姐,您天天說呆在府里悶的不行,難得可以出門的機會 芙翠勸說的話還未說完,芙笙突然急匆匆的走了進來,手上提著個盒子,一臉神秘。 溫知如看看她,示意芙翠把門窗都關上,再去門口看著別讓人隨意接近,這才問道,是不是我讓你去詢問的事,有了眉目? 是,我都按照小姐的吩咐去細細查問了。夫人這些年確實一直有送燕窩或是其他補品給府里的姨娘,是時候是三五日,有時十天半個月才一次,并沒有定數,不過每逢老爺去哪個姨娘院里之后的兩三日內,夫人就一定會送燕窩過去。說著,她將提來的那個盒子在溫知如面前打開,昨日夫人又燉了燕窩送去梅姨娘院里,正巧梅姨娘這兩天身子不爽沒有胃口,就賞給了身邊的大丫鬟習秋,我悄悄問她要了一些。 其實這些事他本想是讓芙翠去打聽的,畢竟她在溫府多年自然是對這后院的事情了解的更深些,可她性子活潑外露,是個藏不住心事和秘密的人,相比之下芙笙就顯得穩重圓滑。 那日他聽聞錢氏有給后院姨娘送燕窩的習慣就覺得可疑,說是效仿他親娘照顧府苑上下,可府里那么些年,一直都沒有再添子嗣。即便是說他爹從不貪戀女色,可每個月也總會有那么幾次留宿在各個姨娘院里,不可能沒有半點動靜。 他也是在王府大宅里住過的人,正室姨娘直接為了子嗣的事情有多少見不得人的腌臜手段他也不是沒見過。 怎么看,都覺得這個錢氏有問題。 你不要聲張,習秋那邊也千萬別讓她提起你,拿著這東西悄悄出府,找個大夫看看能不能瞧出來里面都放了些什么 作者有話要說: 作者要劇透的說,你們一定會猜錯的?。。。。。。。。?!哈哈哈哈哈 下面要七夕看燈會了呢~~又可以粗門完了呢~ 第18章 芙笙送出府去查證的燕窩沒兩日就有了結果,而這個結果卻實在出乎溫知如的預料。 你說那碗燕窩是上等貨,并沒有參雜任何有損身子的藥材? 是啊,奴婢找了京城最好的醫館內的大夫問了,大夫也說,滋陰益氣,補血養生是最好的。 這實在不像是她的為人??!溫知如百思不得其解,喃喃自語。 錢氏平日里連府里不受重視的姨娘小姐們的份例都要克扣一二,又怎么會大方的拿燕窩這種名貴貨送給別人吃。 小姐,您是說什么不像?芙笙不解的問道,小姐您要查夫人送的燕窩,是不是懷疑夫人她要害 死丫頭,瞎嚼什么舌根!小命不想要啦?芙笙話到口邊,正被進屋的劉嬤嬤逮個正著,厲聲數落起來,就是平日里姑娘太慣著你們了,說話越來越沒把門的,回頭告訴夫人,好好收收你們的筋骨! 劉嬤嬤向來是個嘴硬心軟的,從前對小丫鬟們管教還算嚴厲,如今年紀大了越發心慈起來,所以她這番訓斥的話語,到了芙笙的耳朵里壓根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她只是 頑皮的吐了吐舌頭,朝著溫知如身邊躲了躲。 劉嬤嬤氣得額上的皺紋又深了幾分,轉頭勸起溫知如來:我說姑娘,你可萬不能在這么縱容這幾個小丫頭了,這還哪里有當下人的樣兒?傳出去還以為溫府就是這么沒規矩的地方,這可怎么是好! 溫知如看著這兩個人,只是覺得有些好笑,不過芙笙剛才那幾句話也確實有些不妥,雖然此刻屋里沒有外人,可萬一被有心的人聽了去,還不知道要鬧出多大的風波來。 嬤嬤別氣,小丫頭年紀小不懂事,嬤嬤別和她們一般見識,以后我好好說說她們就是。 唉~劉嬤嬤無奈的嘆了口氣,姑娘你就是太好說話了,慣得幾個丫頭越來越沒大沒小的。 芙笙看溫知如也沒有幫著劉嬤嬤教訓自己的意思,更是膽大了些,嬤嬤,那是小姐疼我們,所以不擺小姐架子,我們也待小姐好,才有什么說什么的! 芙笙!溫知如搖搖頭,你可別跟芙翠呆久了也學了她那臭毛病,有點心事都藏不住,嬤嬤教訓你的可沒錯,有些話就算是爛在肚子里也不能說、不能問,該讓你知道的我自然不會瞞你。你性子比芙翠沉穩些,往后還有好多事我要派你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