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他富可敵國 第196節
依照五皇子一貫做人的準則,那便是只要愿意給大皇子添堵,那就是他五皇子的朋友。 這不,剛一下朝,秦灝在和厲王一脈的其他幾個朝臣交換了一番信息后,便緊趕慢趕地上前,向幾人好好倒了一番謝。 “殿下言重了,臣等不過是實話實說罷了?!?/br> 溫家幾人沒想到五皇子竟然是為了這件事叫住他們。 回話的同時,心中也有所疑惑: 就依照五殿下與厲王府的關系,厲王妃做事應當不會對五殿下有所隱瞞。 怎么看五殿下現在的表現,好似是對溫家此時的立場全然不知? 但很快,溫家幾父子便發現他們是想多了。 “話雖然是這么說,但是看到他吃癟本殿就高興,恰好本殿一會兒還要去一趟厲王府,可以將這事兒給三皇嫂說說,讓皇嫂也高興高興?!?/br> 說完后,秦灝又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看向了溫清衍: “四公子可要與本殿同去?” 這樣的表現與語氣,明顯是知道溫府與厲王府的關系的。 對于秦灝的邀請,溫清衍在思索片刻后,還是搖了搖頭拒絕了: “昨日招標之事才剛結束,近來戶部還有需要雜事需要處理,下官便不去厲王府叨擾殿下了?!?/br> 最主要的是,從這些日子的共事之中,溫清衍能夠很明顯的感覺到,厲王妃殿下是真的非常不愿意插手六部之事。 沒有什么難以解決的事,溫清衍自然是不好再將戶部的事拿去麻煩顧硯書的。 對于溫清衍的這個回答,五皇子雖然有些失望,卻也沒有多說什么: “既然如此,那本殿便自己去好了,以后有機會一起喝酒??!” 說完,秦灝便向幾人擺了擺手,轉身離去了。 那風風火火的模樣,一看便知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和厲王妃分享今日大皇子吃癟的盛況去了。 而這邊溫家的父子幾人,經過五皇子的這么一打岔,也知道這里并不是談話之地。 互相交換了一個眼神后,便將心頭的想法壓下,各自去做各自的事兒去了。 五皇子因為大皇子吃癟之事興高采烈,大皇子那邊就不是那么好過了。 皇帝今日的這番動作如此明顯,就連溫家的幾父子都說皇上心急了些許,作為受影響最大的當事人之一,大皇子又何嘗沒有感覺到這一點? 這不,今日剛下朝,大皇子便直接來到貴妃宮中,同貴妃好生抱怨了一通: “父皇近日對兒臣是越來越不耐煩了,今日竟然還讓兒臣也去發明一些新鮮的物件出來,兒臣要是有這個本事,還能等到今日?” “母妃一直讓兒臣隱忍,這隱忍來隱忍去,有什么成效嗎?” “看看最近父皇的動作,就差沒有想立三皇帝為儲君這句話寫在臉上了!” “既然心中屬意三皇弟,那干脆不如下明旨好了!” …… “行了!” 眼見著大皇子越說越不像樣子,貴妃連忙出聲打斷。 原本貴妃還想再訓斥幾句,但在看到大皇子滿臉頹廢的模樣,到底還是軟下了心腸,低聲安慰著: “我兒大可不必如此想,現在皇上還未下明旨,便代表你有希望,咱們再努努力便是?!?/br> 然而這樣的話,卻沒有給大皇子絲毫安慰。 甚至不知道是哪個字眼挑動了大皇子現在本就敏感的神經,讓其直接將炮火對準了貴妃: “努力?母妃還要兒臣如何努力?兒臣還要如何努力?” “上次母妃說做幾件漂亮的差事便好了!兒臣也依著母妃的意思做了,紹城之事兒臣做的還不夠好嗎?結果呢?” “后來母妃溢州之事母妃還信誓旦旦與兒臣說,這次的事兒父皇定然會交由兒臣去辦,屆時將差事辦的漂亮一些,總沒錯?!?/br> “結果父皇連插手都不讓兒臣插手,就因為那個什么水泥,直接將這事兒交給三皇弟去做了!” “現在朝中誰不知道,三皇弟深受父皇倚重?說來說去,還是母妃給三皇弟選了個好王妃!” …… 越說,大皇子的臉色越難看。 特別是在說到顧硯書之后,大皇子對貴妃是沒了一點好臉色。 縱觀這大半年來大皇子府栽的跟頭,哪一個與顧硯書沒有關系?哪一個背后沒有顧硯書的手筆? 再看看近來秦戮春風得意,哪一次不是因為顧硯書? 越想,大皇子越覺得是這么回事兒。 若不是貴妃精挑細選給三皇弟選了這么一個能干的王妃,他今日的處境何至于如此困難? 原本還能稍稍穩住心中的情緒的貴妃此時在被自己的兒子指著鼻子好一通斥責后,臉色也難看了起來: “夠了!現在你知道說是本宮的不是了?當初這事兒不還是你提出來的嗎?” 給厲王選一個男妃之事,一開始的確是大皇子的主意。 厲王克妻也好,婚事困難也罷,但到底是皇子。 皇子怎么可能愁婚配之事? 就算是有八字作為掩護,給厲王找一男妃之事目的到底是過于明顯了一些。 貴妃能夠在后宮之中爬到如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也不是一個蠢貨。 故而當初大皇子在提出這個建議之后,貴妃想也不想便否決了。 畢竟皇上不喜歡過于功利的人,冒著被皇上斥責的風險做這么一件事,得不償失。 但大皇子到底是貴妃的親子,大皇子對此事堅持,貴妃又如何能夠拗得過? 最后大皇子說的多了,貴妃只能點頭答應在皇上面前提一提此事。 后來發生的事兒便有些出乎貴妃的意料了。 給厲王選男妃之事,皇上答應得極為痛快,痛快地一度讓貴妃懷疑皇上是否有什么其他的目的。 但開弓沒有回頭箭,既然已經開了口,皇上也答應了,即便是看不懂皇上的想法,貴妃也只能按照最開始的計劃進行。 選定顧硯書之后,貴妃甚至還同大皇子提過,大皇子對于顧小公子這個人選也是贊不絕口。 現在出了事兒,發現這顧小公子遠不像是當初他們所看到的那么簡單,大皇子便將所有的責任推到貴妃身上,這讓貴妃如何能夠忍受? “即便是兒臣提出的,這事兒不也是母妃親自cao持的嗎?” 大皇子像是沒有看出貴妃此時的滿腔怒火一般,自顧自地開始甩鍋。 這番態度,無疑是在火上澆油,直把貴妃氣得說不出話來: “你的意思是,是在怪本宮沒將這件事辦好?好!那以后你的事兒本宮再也不管了行了吧?” “兒臣也不需要母妃再來給兒臣添亂!” 大皇子說完,便直接拂袖而去,看也沒再看一眼臉色難看的貴妃。 坐在一旁一直沒有開口的四皇子,此時終于忍不住,抬手給貴妃倒了一杯茶,勸慰道: “母妃消消氣,大皇兄只是一時間被氣昏了頭,口不擇言罷了?!?/br> “本宮不喝!” 貴妃想也不想便抬手,一把將四皇子遞過來的茶杯拂開: “口不擇言便能這樣與本宮說話?本宮做這一切都是為了誰?” 想到這里,貴妃心里便有些郁結,看著坐在一旁的四子,頓時便忍不住心中的情緒,開始抱怨了起來。 先是說到了她在這后宮中的不容易。 當初皇上并非是先皇最喜愛的皇子,貴妃貴為國公府嫡女,自然不可能嫁給當初還是皇子的皇上。 誰料后來皇上會成為笑到最后的人? 國公府見勢不妙,便將貴妃送進了宮中參加選秀。 貴妃出身不俗,按理來說就是做皇后也使得。 然而彼時皇上已經封了當初在潛邸時的皇子妃為皇后,貴妃即便身份高貴,也只得到個嬪位。 這也就罷了,偏偏那坐在中宮之位上的,還是一個小門小戶的庶女,放在以前,連給貴妃提裙擺的資格都沒有! 現在貴妃卻要向她請安行禮,這讓從小便心高氣傲的貴妃又怎么肯服氣? 但是不服氣又如何? 在這皇宮之中,又不是他們寧國公府可以做主的。 很長一段時間里,貴妃都因為此事郁郁寡歡。 后來好不容易熬到元后死了,貴妃原本以為屬于她的時代來了,誰知道讓貴妃難受的事才剛剛開始。 這個時候,貴妃才明白了一個道理: 一個活人,是永遠也爭不過死人的。 皇上寧肯中宮懸空,也不愿意將其他人立為皇后,為著這事兒,貴妃沒少生氣。 直到懷上大皇子之后,貴妃才勉強接受了這個事實。 聽從了家中父兄的勸說,明白在這后宮之中,誰當皇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誰能生下皇子并且將皇子養大。 登時,貴妃便將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放在了肚子里的孩子身上。 最后,貴妃果然得償所愿,生下了皇上的第一個兒子,也就是現在的大皇子。 因為大皇子的出現,貴妃在后宮中很是風光了一段時間。 同樣也是因為這段風光,讓貴妃對大皇子格外上心,同時也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了大皇子身上。 對于大皇子,貴妃可以說是盡心盡力。 從小的飲食起居,再到大皇子長大之后的精心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