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現代化建設 第164節
現在還無人知道,科舉在一個人的人生中,將重要到什么程度。 這時,張榜的地方突然傳來一陣喧鬧。 莫少珩皺了皺眉,這是發生了什么? “我們過去看看?!?/br> 科舉是由他主導,自然不能出意外。 走過去,果然有人鬧事,而且人還不少。 說來也好笑,引火線是趙景澄。 趙景澄擠進去看榜,“哎呀,前三甲居然沒有朱氏的神童朱辛梓?!?/br> “快快快,今天就用我撰寫的那篇文章,神童落淚縣試當場?!?/br> 結果旁邊的朱辛梓,臉黑得跟鍋底一樣。 趙景澄縮了縮脖子,“我這不是沒看到你在場?!?/br> 不然他也不這么嚷嚷啊。 有些理虧,說道,“要不改成范慎寫的那篇,寒門子弟,勇奪榜首?” 眾人這才發現,榜首之人,竟然是寒門季李。 季李這人愛讀書,有些文名,涼京的人也是知道的,只是沒有想到,在眾多貴族參與的情況下,竟然奪了榜首。 貴族什么時候被一個寒門踩在腳下過。 朱辛梓和一些名次不佳,甚至落榜的貴族就鬧了起來。 “他一個寒門憑什么就能得到榜首?” “考試的內容,常識和律法題,和我讀書人有何關系,為何要考這樣的題來排名次?” 莫少珩過來的時候,看到的就是這一幕。 趙景澄正懵逼呢,他不就為了寫個新聞稿?問他這些問題,他怎么知道? 腰桿一叉,欺負到他頭上來了,也不看看他是誰。 正準備說話,這時莫少珩的聲音傳來。 “第一個問題,為何寒門季李排在榜首?” 莫少珩指向季李的名字,“因為這次涼京縣試考卷的六個部分,唯有季李一人,獲得六個甲上的評分?!?/br> “六個甲上,排在第一有何不可?” “考卷是采用的糊名制,也就是說在評分的時候,評卷官并不知道所評考卷屬于何人?!?/br> “公平公正,皆憑本事?!?/br> “再說,季李出生寒門,就算要偏心也偏心不到他頭上?!?/br> 眾人:“……” 這才發現,還有這樣的制度。 也就是說,所有人當真只能完全靠本事。 莫少珩繼續道,“還是說,你們覺得,得給貴族一些優待?” “但貴族這么多,這優待給誰好?” 眾人張了張嘴,“……” 好像也是,這優待未必就能落到他們身上,與其如此,還不如公平公正。 莫少珩說了一句,“科舉不問出身,若是不服這一條,可以不走科舉這條路,我北涼雙規并行,還有貴族推舉制度等著你們,你們可比寒門多一條出路,有什么值得抱怨的?!?/br> “既然選擇了科舉,那么一切就以成績為準?!?/br> 這就是科舉的意義嗎? 眾人似乎對科舉有多了一些了解。 寒門的人更是激動無比,公平公正,不問出身,他們缺的就是這樣一個機會啊。 而且寒門季李獲得涼京縣考榜首,他們竟然有種榮辱與共的感覺。 讓所有人看一看,他們寒門也不缺會讀書的人。 莫少珩也看到了眾人的表情,也看到了旁邊的季李。 季李是第一個在他圖書館辦理會員卡的寒門子弟,他還有一點印象。 說道,“不過也莫要驕傲自滿,現在也僅僅是縣試,我北涼每一個縣也都有一個縣試榜首?!?/br> “若能在之后的郡試洲試京試中,均奪得榜首,那才是我北涼第一寒門?!?/br> 咕嚕! 不知道多少人吞了一口口水。 北涼……第一寒門? 季李趕緊拱了拱手。 莫少珩雖然這么說,其實對這個季李也是有些驚訝的,縣試六個甲上,不說其他縣沒有,但絕對算得上是名列前茅了。 莫少珩又看向朱辛梓等鬧事的人,“科舉規則如此,若是你們有什么不滿,可向六部反應,若你們真說得有理,六部自然會斟酌?!?/br> “所以莫要自持貴族身份,在這里鬧事,科舉是朝廷頒布的法令,相信你們也不想落得個違抗朝廷法令的罪名?!?/br> 眾人:“……” 軟硬兼施啊。 但莫少珩的確說得有理,這是北涼法令,考試沒考好,在這鬧也沒用。 莫少珩繼續道,“至于你問為何要考常識題和律法題?” “我也可以給你一個合理的說法?!?/br> “科舉選仕,不是選讀書人?!?/br> “朝廷不會管讀書人看什么書?!?/br> “但,要在北涼為官,就得熟悉我北涼的情況,這些最簡單的常識還是需要了解的?!?/br> “至于律法?當官者不知法,如何讓百姓守法?如何以法治百姓?” “我北涼很多地方慌亂,皆是因為地方官員,憑個人喜好治理,讓百姓心中無憑,哪怕有怨也不知道如何申,有法不知道如何依法?!?/br> “讀書人需明理,為官者需知法,才能庇佑一方,造福一方?!?/br> “才能讓循規蹈矩的守法者得到他們該有的保障,才能讓那些無視王法之輩再不猖狂?!?/br> “北涼,需要是一個法治的北涼,官員依法治國,百姓尊法守法?!?/br> “這樣的北涼才能真正脫離混亂,開創出屬于自己的盛世?!?/br> 眾人:“……” 哪怕和莫少珩一起來的幾個官員,都有些驚訝地看向莫少珩。 依法治國,開創盛世! 咕嚕,莫少珩每次總能讓人心情澎湃。 明知道哪可能這么容易,但依舊被莫少珩口中的美好所沉迷得不可自拔。 莫少珩繼續道,“所以,可明白科舉選仕,為何必考常識和律法了?” 都說百無一用是書生,狗屁,那得看讀書人讀的什么書,學的是什么東西。 一片鴉雀無聲。 原來科舉的目的,是為選仕,開創屬于北涼的盛世啊。 一場小意外就此落幕。 而朝廷上,各縣通過縣試的結果也陸陸續續傳回了朝廷。 考題之難,讓朝廷上的官員也吞了一口口水。 就算他們下場參考,都未必考得贏別人。 但,通過的人數,居然如此之多。 圣人也驚訝了好久,心里突然道,原來我北涼真有這么多人才啊。 下次郡試,題再出難一點。 讓天下人都知道,治理北涼的官員,都是些怎樣的棟梁,沒有比他們更會治理的了。 心氣都高了不少。 科舉的風吹得比想象的還要猛烈。 北涼也將迎來屬于它最大的改變。 千帆競流,一個“競”字,能讓整個北涼動起來。 而此時,烏衣巷子。 莫少珩正準備改造出來一個員工食堂出來。 一是,小貨郎們一天到頭都在吃包子,雖然這些小貨郎滿足得不得了,一天吃包子都能吃出無限的幸福感來。 但在莫少珩看來卻不行,都還是些孩子,營養太不均衡了。 他又剛好賺了點錢。 改出來一個個員工餐廳給這些小貨郎改善一下生活。 二是,他的產業現在變成了三條街,員工多了不少。 也需要這么一個員工餐廳了。 莫少珩要改員工餐廳的事情,很快就傳開了。 “聽說是專門給那些小貨郎,還有三條街的掌柜小伙計等吃飯的地方?!?/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