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頁
書迷正在閱讀:[綜]劇透諸天萬界、Alpha她直接火葬場、長公主A天天靠親我續命、沉淪(nph)、調教世界第一公主殿下、掌心天鵝(骨科nph)、烏鴉飛過、傾城絕色(古言1V1 HE)、蝶與蝶、諸天大佬(穿越)
“……好吧?!?/br> 莊稼漢遲疑半晌,終是點了點頭,抬起手,遙遙指向最遠處的那一片濃綠田地。 “你們跟俺來吧,”他道,“那兒就是白丫頭她家的佃田了?!?/br> 作者有話要說: 明曇:擱這兒搞笑呢?談不談戀愛是你一個人說了算的? 不守信作者還是更了,求你們夸夸我嗚嗚嗚哇肝要沒了?。?! 第45章 綠意盎然的田野里, 種的果然是莊稼漢方才所說的黃麻。那些深綠的葉片層層疊疊,緊挨在一塊兒,既厚實又寬大, 鋪滿了所有空隙,顯得分外茂密。 明曇等人跟著莊稼漢一路走過來, 看了半個莊頭的蔫耷麥穗, 此時見到如此繁茂的一大片植株, 再與先前的所見對比,都忍不住嘖嘖稱奇。 “大叔, ”明曇問, “皇莊的田地適合用來栽種黃麻這件事,可是那位白姑娘自己發現的?” “對,都是白丫頭一塊兒田一個種子, 慢慢試出來的!”莊稼漢點了點頭,至今想起來仍是嘆服,“她當年才十二三歲, 就敢瞞著劉扒皮在自家的佃田里搗鼓, 還真種出了一番名堂, 實在是既膽大又心細??!” 明曇眼珠一轉,若有所思地“哦”了聲,蹲下。身來,摸摸黃麻寬厚的葉子, 心中自有了一番計較。 那一廂,莊稼漢仍在滔滔不絕地夸贊:“……后來,白丫頭不光種了黃麻,還在更東邊栽了不少茶樹,長勢也很不錯。她為了給她爹醫病, 經常自己下地,采了新茶出去賣,聽說也掙了不少銀子呢!” “茶樹?” 明曇把這個關鍵詞重復了一遍,沉吟片刻。 雖然皇莊周邊的許多村鎮都在種糧,但春州本地,卻也的確是以種茶而聞名…… 明曇皺皺眉,定定地盯著黃麻根部的土壤看了會兒,忽然伸出手去,捻起一點,湊到眼前仔細端詳。 土壤的顏色較深,大體呈現黑褐色;質地疏松,不易被搓揉成塊…… 再加上無法栽種小麥,卻能種黃麻與茶樹,基本可以斷定是PH值較低的酸性土壤了。 嚯。怪不得她這皇莊荒涼成這樣呢,原來問題直接就出在根源吶。 明曇心中暗暗嗤笑一聲,拍了拍手,站起身來,轉頭正準備再多問兩句,卻忽聽眾人身后傳來了一個清脆的嗓音,語氣中滿是茫然。 “苗阿叔?” 明曇怔了怔,轉頭看去,只見一個背著背簍的年輕姑娘正站在那邊,疑惑地歪了歪頭,眼神中暗藏幾分警惕,沖莊稼漢道:“這幾位是……?” “噢!白丫頭回來了??!”莊稼漢拍手笑道,“這是我方才遇到的幾位貴人,有事想找你聊聊,所以阿叔就把他們帶過來啦!” 他一邊說著,一邊湊到年輕姑娘耳邊,沖明曇揚了揚下巴,壓低聲音道:“丫頭,你瞧那位貴人,恐怕是春州城里大戶人家的千金,正在找會種田的能人……我記得你上次說過,白老哥的病不是又嚴重了嗎?可要抓住機會,好好和人家聊聊??!” 聽苗阿叔提起父親,又看明曇等人皆是氣度不凡,年輕姑娘的神情登時略有松動。 她抿了抿唇,解下背簍,向前走了兩步,朝眾人頷首道:“民女白露,敢問這位小姐貴姓?” “白姑娘,”明曇顯然不曾料到對方竟如此年輕,雖有些驚訝,但態度卻沒有半分輕慢,穩重道,“免貴姓林?!?/br> “……”林漱容看了她一眼,見后者臉都沒紅一下,于是只好默默收回了目光。 公主這睜眼說瞎話的本事,真是愈發爐火純青了。 而一旁的白露則并未注意到林漱容古怪的眼神,只點點頭,矮身朝明曇微微一福,“林小姐?!?/br> “白姑娘是有真本事在身的人,不必如此多禮?!?/br> 明曇友善地笑了笑,伸手指向一旁的黃麻,“我剛才聽大叔說過,這些都是你種的嗎?” “正是民女?!?/br> 白露爽快地點了點頭,承認道:“家父久病在床,皇莊的劉總管又不肯支銀讓我們看診……因此,民女心憂之下,這才沒有種莊規上要求的小麥,而是種了黃麻和茶葉,拿到城里去賣錢,方能請得起郎中來為家父診治?!?/br> 她存了為人辦事的心,說話倒是十分實誠,也不用明曇多問,自己便將違規栽種其他作物的緣由交代了個清清楚楚。 “原來如此,白姑娘真是大孝之人?!?/br> 身為皇莊的主人,明曇倒沒在乎對方的行徑,而是直接預備進入主題:“實不相瞞,我請大叔帶路前來尋訪,的確是有事想要問一問你的意思?!?/br> “林小姐但說無妨?!卑茁额h首道。 “其實,我家的田地也如外面的那幾塊田一般,種的麥谷幾乎顆粒無收,”明曇道,“然而不巧,家中無人擅長農事,拖了這么久也不知原因出在何處……所以,無奈之下,我才想來找一位有經驗的農人,幫著查探一番,找出癥結,以便日后改進……” “和皇莊外面的田地情況相似?”白露挑了挑眉,“那多半也是土質的問題了?!?/br> 她比了一個“請”的手勢,含笑道:“若您愿意的話,不妨再將更詳細的情況告知于民女,我們到院內詳談?” 明曇略略偏過頭,不動聲色地和林漱容對視一眼,笑道:“好?!?/br> 她沖跟隨而來的侍衛們比了個手勢,讓他們留在外面,自己則同林漱容跟上了白露的腳步,穿過最外層的籬笆與矮墻,來到了佃農所居的院落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