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書迷正在閱讀:和頂流營業后我紅了、快穿之女配要逆襲gl、七年、影后的巔峰對決、[歷史劇同人]狹路相逢、永不投降的反派女配[快穿]、[紅樓]放妾有子、重生后我和死對頭好上了、[綜漫]吸引咒術最強只需要一朵煙花、今天吃到名偵探了嗎[綜英美]
瑪麗不奇怪席恩能做到取保候審,令她有點不解的是那封匿名信。 鉆石號游輪行程的后四天, 因為解開了芬妮之死的謎團, 大海上的生活變得平淡起來。 算是給平淡生活找點樂趣, 當時也研究過席恩會窺覬曲譜的理由, 但并不是所有事一定都能找到正確答案。 直到抵達紐約港的那一刻, 仍然未曾發現曲譜藏著秘密。 哪怕現在看到匿名信中提到「4,#」,再結合曲譜,依舊可以確定地說它們不代表任何已知相關秘鑰。 起碼,瑪麗認為曲譜沒有暗藏密碼。 船長波頓也給遠在倫敦的作曲者法拉去了電報。得到回信,法拉根本不認識席恩。 換言之,鯨魚商席恩很可能是理解錯誤了暗語。 他要找一樣藏在游輪上的東西, 自行解讀的藏匿方式與真相有著天壤之別。 這一組暗語真的藏了秘密嗎?秘密真的在波頓船長的游輪上嗎? 即便想要全船搜查也遲了, 匿名信寄來的前一天下午「鉆石號」返航倫敦。 那就不著急找,反正船也已經開走。 瑪麗自認安分守己, 對于未知秘密沒有掘地三尺原地找到答案的好奇心。 沒有選擇乘坐以貨運為主與舒適毫無關聯的火車, 而是選擇了包了一輛馬車不急不緩地駛向波士頓。 波士頓, 19世紀美國的重要城市之一。 簡單概括,它是美國距離歐洲最近的重要港口之一。從50年代后,是從海貿城市向工業制造城市轉型。 一路行至波士頓,多見服裝制造與機械工業的工廠。 另外,還有一些不同的風景,此處匯聚了不少知名大學,比如哈佛、MIT、波士頓大學、塔夫茨等等。 也許,等有了閑情逸致可以逛一逛19世紀的大學校園。 在此之前,瑪麗是要選定一處新房,作為「馬克·明頓」在美國的新家。 曾經編造的倫敦失憶客,是該有后續劇情了。 之前,年輕的明頓先生從棺材中醒來,盡管順利與另兩位被害者一起制伏兇犯,逃出了殘忍的活埋樹林,但他弄丟了自己的記憶。 明頓只能憑著一些身體殘余習慣,推測自己也許來自美國,并且與家人關系淡薄,前往歐洲是為了在讀大學進行一次游學。 現在可以書接上回。 當明頓賺了一點‘小’錢錢,決定回美國尋找記憶。 抵達紐約后,他的腦中冒出零星記憶碎片,應該在波士頓生活過一段時間。 于是繼續尋找自己的過去。 波士頓卻沒能給他更多好消息,并非沒有新發現,而是想起了一些遺憾的事。 原來,明頓先生是一位孤兒,少年時隨著教父在波士頓生活過幾年。 后來,兩人從南到北一路在美國游歷著。令人遺憾的是前幾年南北戰爭爆發,教父被戰火牽連不幸身亡,只留下了明頓一個。 明頓獨自在美國生活了一年,他還是決定換一處新環境生活。 那就前往歐洲,誰能想到抵達倫敦后就遭遇綁架被活埋,還把自己的記憶搞丟了。 失憶后,明頓對倫敦沒有任何熟悉感,更是確定他沒有任何掛念的親人朋友。 很好理解,因為明頓此前從未去過19世紀的倫敦,他也確實沒有任何在世的親人了。 當重回波士頓,明頓想起了那些往事。 決定在此處買一套房子,可能不會久住,但也算是給他與教父留一個家。 瑪麗決定以一幅油畫為結尾,將此故事畫上圓滿句號。 她在美國停留期間會畫一幅教父明頓的肖像畫,保存在波士頓的住所中,也是對于過去的紀念。 買房,需要找律師。 經歷了芬妮小姐之死,足以證明一位靠譜的律師有多重要。 離開倫敦前,瑪麗就請厄爾森律師推薦了幾位他認為靠譜的美國律師朋友。 雖然無法保證好律師推薦的朋友也同樣出色牢靠,但或多或少也是提供了某些選擇。 “明頓先生,您想要購置一套小別墅,以舒適安全為主。我想有這樣幾處選擇?!?/br> 房產經理人提供了一些資料,有性價比較高但有小小瑕疵的房源,也有沒有其他毛病唯獨售價高的樓盤。 “謝謝?!?/br> 瑪麗收下了資料,接下來會實地考察一番,然后把亂七八糟的手續委托給新找的律師斯普林辦理。 看房,不是一天能完成的事。 中間可以穿插一些娛樂活動,比如去某間教堂的停尸間瞧一瞧鯨魚商席恩的尸體。 是自殺。 波士頓警方給出了尸檢結果,這主要是給席恩的債主們一個交代。 捕鯨業沒落了,席恩人到中年面臨產業轉型,即便做起了鯨魚須的生意,但終究無法和一二十年前的鯨魚油火爆需求相比。 不難理解。 當年鯨魚油是剛需,家家戶戶都需要點燈,而現在漸漸被石油取代。 但鯨魚須多用在雨傘、女士塑型衣內架中。近年來,不少醫學學會開始抨擊女性塑型衣的弊端。 如此一來,鯨魚須的銷售額無法與曾經鼎盛期的鯨魚油相提并論。 斯普林律師,他是瑪麗新找的律師。當下說到,“席恩有一個壞習慣?!?/br> 這位正如波士頓的一批商業大亨那般,對近二十年紐約火熱興起的金融市場并不太感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