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31)
書迷正在閱讀:前任他什么都不好、雙重人格[無限] 美夢APP、撩了暴戾太子后我跑了、重生娛樂圈之晏蓁、打敗那個天之驕子、請多指教、弟弟突然變大了、歿芙蓉(武俠np)、偷走他的心許多年、無路可走,請君入甕(1VS2)
可以,朕答應你了。趙璋把其他臣子打發走,只留了沈嘉下來,說是今晚就把賞賜給他畫出來,免得沈嘉望眼欲穿。 沈嘉再一次光明正大地留宿皇宮,杜總管已經很有經驗了,先弄個替身去本該沈嘉住的地方,然后再把皇上寢宮內外排查一遍,不忠心的奴才都不敢派過去,免得出了差錯。 趙璋的字畫非常好,他們曾經開玩笑說,如果將來和家里鬧翻了,那他起碼還能賣字畫度日,足夠養活沈嘉了。 趙璋今天畫了一幅沈嘉的肖像圖,畫中,沈嘉穿著官服站在金鑾殿上,一手抬起,一手放在背后,一副指點江山的模樣,非常生動形象,哪怕沈嘉見識過現代各種栩栩如生的繪畫技巧,也不得不贊一聲:畫的真好! 趙璋提筆在畫上題了一首詩,正是當初瓊林宴上沈嘉做的那首《登科后》,詩句與畫境意外融合,讓這副畫更加完美了。 字寫的真好,畫的更好!沈嘉又夸贊了一句。 趙璋等畫干了卷起來遞個他,笑著說:便宜你了,好好收藏著,勉強能當個傳家寶。 沈嘉笑話他:誰家的傳家寶會是自己的畫像? 第四十三章 立后大典(上) 冬天是不宜動土的,北方的冬天,土地被凍的很硬,因此蓋房子一事也不是當下就能進行的,何況圣旨傳下去再到經辦也需要時間。 但買糧的事情立馬就能開始,權貴富商的消息本就很靈通,朝會剛結束,長安城內外的豪強們就得到消息了,起初還只是持觀望態度,等官府公布了收購的糧價,大部分家里有屯糧的豪強都愿意出售一部分糧食。 糧食是有保質期的,這幾年他們屯的糧食都沒能賣出去,再不出售也不能吃了,何況官府購糧是用于賑災,給災民吃的糧食也不計較是好是壞,不趁機把陳糧賣了還等何時? 沒過幾天,錦衣衛也傳來了好消息,說是在江浙發現了兩處蒲家的糧倉,糧倉里滿滿的糧食,怕是有上萬石。 這時候大臣們就不得不深思,蒲家屯如此多的糧食是想做什么?難道他們想造反不成?再想想潛逃在外的蒲國公,大家忍不住冒出冷汗。 看來皇上清算蒲家也未必是鳥盡弓藏,想必是得到了蒲家想要造反的證據了,也不知道太后娘娘是否知道這些。 等蒲家在西北的礦山和兵器庫也被發現時,滿朝文武已經認定了蒲家想謀逆的心,紛紛感慨:死有余辜??! 還是沒有發現蒲戰的蹤跡?趙璋皺眉問凌靖云,蒲戰潛逃已經一個月了,如果讓他逃到天涯海角,那以后想逮捕他就更難了。 而且蒲家的產業幾乎都被挖出來了,蒲戰就算逃出去能去哪?拖著一把老骨頭又能做什么? 好幾次得到消息追過去都沒抓到人,臣以為,他身邊至少還有百人護衛,而且每次追捕都遭到死士攔截,錦衣衛損失慘重。凌靖云心里也憋著氣,他帶在身邊的錦衣衛都是心腹,都是他精心培養出來的,結果這個月連著損失了十幾個,他怎么能平靜? 往哪個方向跑了? 最初是往西北的方向,但半途不知道為何改為南下,但沒見到本人,不確定是否中了對方的聲東擊西之計。 趙璋沉默了一會兒,突然站起來朝杜富成吩咐說:讓姚沾帶兩千禁衛軍去小湯山,將皇后與太后接回宮。 杜總管愣了一下,皇上一直有意將太后隔離在小湯山,原本是想等蒲國公伏法后再接太后回來了。 不過心里就算有疑惑杜總管也不會問,迅速派人將姚統領找來,當天就清點好人手出發了。 凌靖云驚訝地問:皇上覺得蒲戰是去小湯山找太后了? 不無可能,如果他先去找了母后,惡人先告狀,母后說不定不會聽朕的解釋了,何況朕確實是有意將她困在小湯山。 可是那邊禁衛軍也有三千人,他未必能上得了山吧? 別小看他,誰知道禁衛軍里沒有他的人,就算沒有,只要舍得下功夫,威逼利誘總能收買一兩個,你也帶人過去看看,務必保護太后和皇后的安全。 是。凌靖云也立即清點人馬一起去,同時,一則消息傳出宮外,說是皇上與太后因為蒲家的事情鬧了矛盾,太后娘娘被皇上軟禁在小湯山,至今不肯接回來。 大晉崇尚孝道,誰家要是傳出有不孝子,那是要被天下人唾棄的,皇上再如何英明,如果背上個武逆長輩的罪名,那一世英名就毀了。 凌靖云剛聽到消息,就立馬與姚沾商議,幾千禁衛軍與錦衣衛出動,聲勢浩大,打出了去接太后的旗號,并且也公告了立后大典的消息。 趙璋原本就是打算將立后大典定在蒲家事情了結后,如果不是蒲戰脫逃,原本立后大典已經開始舉行了。 趁此機會,趙璋命禮部開始籌辦立后大典事宜,他不知道蒲戰還有多少底牌,但如果他不甘心蒲家滅亡,想找機會報復自己,那立后大典就是很好的機會。 而今年的冬祭,他讓兩位親王代替自己主持大典,一切很順利,顯然,蒲戰要么已經不在長安,要么就是事先收到消息知道自己沒去。 也因為此事,替他主持祭典的北陳王和河陽王認認真真地把事情辦妥當了,得到了一片贊譽,趙璋有心培養他們,祭典結束后就把二人分去太常寺和理潘院任職,二人感恩戴德,欣然上任。 太后和皇后要回宮了,最受影響的人應該是沈嘉,他和趙璋的感情正漸入佳境,兩人好的蜜里調油,有機會就會留宿在宮里,就算沒機會,趙璋也會去沈府過夜,兩人除了不能光明正大,其余與正常夫妻沒什么不一樣。 朕立后一事你有什么想法嗎?這天晚上,趙璋來到沈府,對沈嘉說話時都有些底氣不足。 雖然兩人心里都明白這個皇后只是立給別人看的,但終歸是名正言順的正妻,沈嘉心里會不舒服也是正常的。 沈嘉看了他一眼,沒有發表什么感性的言論,各自的心情對方心知肚明,等他明年成親,他就不信趙璋能平靜得了。 別問我這個,我不想說,不過等她們回宮,微臣就不能在宮里留宿了,皇上最好也別來沈府。 趙璋皺了皺眉,坐到他對面,沉聲問:你什么意思?她們在與不在有什么關系?朕難道還會護不住你? 皇上如今難道最要緊的不是解決蒲家的問題嗎?太后娘娘回宮后必然是要訓斥你的,您確定還有空兒女情長?不是沈嘉小看趙璋,任何人在親生母親和正義面前都會不知道怎么抉擇的,母親再如何,那也是生養自己的人。 在這個檔口,沈嘉可不敢趕上去湊熱鬧,否則他一定會成為太后和皇上爭議的突破口,最可能發生的就是太后拿他和趙璋談條件,他可不想成為他們母子爭議的犧牲品。 沈嘉確實愛趙璋,對這段感情也很看重,但這不代表他的人生中只有愛情,如果太后要拿他開刀,以他的自尊心,肯定是不會繼續和趙璋在一起的。 趙璋臉色有些難看,卻也明白沈嘉所說的有道理,沈嘉不是個胡攪蠻纏的人,他理智沉穩,有著與年齡不符的老成和心機,如果連他都這么想,那說明事情確實有些難辦。 臣建議您,回宮后先把身邊的人梳理一遍,太后當了幾十年的后宮之主,后宮里真的有什么事能瞞過她的眼睛嗎?我想,等她回來用不了多久就該知道我們的事情了,到時候沈嘉從來都知道,父母親人才是同性戀最難邁過的坎,親人與愛人該怎么選,這是哪怕過了一千年也很難解決的問題。 沒有這個問題橫在面前時,他覺得什么都好,和趙璋在一起的任何一刻都是開心滿足的,但一遇到現實問題,就免不了有些氣餒,他們真的能相守一生嗎? 趙璋用力抱了他一下,語氣有些狠戾,你別想用任何借口離開朕,就算太后知道了又如何?她還能將我們的關系宣揚出去?她也沒有權利處置前朝的官員! 沈嘉聽出他的決心,心里是甜蜜的,男朋友愿意為了他和家里人抗爭,那至少說明他沒看錯人,至于結果,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小湯山離長安不近,一來一回少說要十天,接太后回宮陣勢極大,光是打包行李恐怕就不是一天時間能做好的,所以禁衛軍與錦衣衛一去好幾天都沒消息傳來,也讓朝廷上下的氣氛都緊張起來。 事關太后安危,滿朝文武都不敢有絲毫僥幸心理,而且大家知道最近皇上心情沉重,平時別說干壞事,就連說話的聲音都笑了,每天朝會上吵的不可開交的大臣們也收起了鋒芒,變得好說話了許多。 沈嘉也發現了最近身邊的大人們脾氣都收斂了許多,連吏部李侍郎看到他都會對他點個頭,說兩句寒暄的話,這位莫名其妙對他抱有敵意的侍郎大人之前看到他不諷刺他幾句就不錯了。 他私下找曲翰林打聽過,曲翰林告訴他:之前因為蒲世子的事,我曾找過李侍郎,說了你調任的事情,那會兒我也沒把握,所以沒告訴你,只是覺得有必要先遞個話,畢竟空缺也不是時時都有的,結果對方很上心,沒多久就告訴我南邊有個通判的空缺,雖然你資歷尚淺,但如果有人引薦也不是補不了這個缺。 他告訴我這個消息的時候蒲世子已經死了,我覺得與其外放不如留在長安,而且彼時你是皇上看重的臣子,前途無量,因此就回絕了他,他大概覺得你反復無常不講信用吧,你放心,這都是我的錯,我這就找他說理去。 沈嘉沒想到會是這個原因,他更沒想到曲翰林對他的事情那么上心,竟然早就為自己奔走過了,如果他和李侍郎感情一般,那這個人情就算作廢了,都是因為他的緣故,沈嘉心里有些歉意。 既然是因為我的事情,那我與大人一同去見李侍郎吧,也與他說清楚,再有,這么好的機會就這么浪費了,李侍郎心里肯定不痛快的。 沈嘉又問道:不知李侍郎喜歡什么? 既然是要去賠罪的,那肯定得帶上禮物,曲翰林想了想,說:李侍郎此人愛財如命,但他還算是個好官,并非濫用職權貪污受賄,你心里有數就好。 沈嘉表示明白,愛財與貪財是不同的概念,李侍郎能得曲翰林看重,想必人品上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心里已經想好要送什么禮物了。 第四十四章 立后大典(中) 當天晚上,沈嘉就跟著曲大人回了家,這個節骨眼上,朝臣們請客聚餐都盡量不往外跑,怎么的也是家里安全些,據說城里的青樓妓館最近生意都慘淡了許多。 家里飯菜簡陋,沈大人別見怪,將就著吃一頓。曲翰林看著面前俊逸的年輕人心里也頗為感慨,想幾個月前,這個年輕人還是他手底下的一名小官,如今卻已經是五品官了,比自己還高半級,而他才僅僅二十歲。 沈嘉忙道:曲大人太客氣了,您對沈嘉恩義情重,沈嘉到長安這一年多,您就與沈嘉的長輩似的,如果曲大人不嫌棄,以后就把沈嘉當小輩對待即可。 那可不敢,如今滿朝誰不知道沈大人是皇上跟前的大紅人,將來我還要靠你幫襯一二呢,你可別嫌我煩。曲翰林打趣道。 曲夫人親自給他們送上酒,她是個溫和賢良的女人,據說是曲大人的青梅竹馬,兩人自幼訂婚,后來曲大人高中狀元后也曾被人搶婚,卻義無反顧地拒絕了,最終娶了自己的未婚妻,他一輩子碌碌無為,也許也與這件事有關。 人的事業總不會一帆風順的,但假如開頭順利,一般都能一沖而上,曲翰林開頭就受了阻饒,等挨過了那些年,后來自己也看淡了,甘愿陪著書本過一輩子。 大人言重了,如有有難處,請一定要告知,說句托大的話,我在皇上面前確實還有幾分臉面,曲大人千萬別客氣,趁著我還得寵能用的關系先用上,否則將來萬一被皇上厭棄了,可就幫不上您了。 哈哈這小子真會開玩笑,哪有人這么看待自己和皇上的關系的?曲大人搖頭笑道:你啊,年紀輕,又是如此運勢,輕狂些也是正常的,但遇到官場上那些大臣們就得謙虛些了,有些人未必看得慣你這樣,官場上的爾虞我詐不是你能想象的,可別斷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大人教訓的是,我會注意的。兩人說了幾句話,管家就來通知說李侍郎到了,兩人一起出門迎接,李侍郎看到沈嘉在場皺了皺眉,但也沒說出什么難聽的話。 快,李侍郎請入座,就等你了。曲翰林顯然和李侍郎關系不錯,說話間并沒有太大的拘束。 哼,這次又有什么事請我幫忙?事先聲明,要是沈大人的忙,我可不敢幫了。李侍郎氣唿唿地說。 沈嘉尷尬地笑著,曲翰林忙給他解釋事情的經過,誠心賠罪說:當初是我太心急了,以為這件事很嚴重,替他擔心,才找到你,沒想到事情圓滿解決了,沈嘉還升了官,也就暫時沒了外放的心思,你一把年紀了,怎么還跟一個小輩生氣,太沒氣量了。 原來如此,讓蒲坤鵬那渣滓盯上確實沒好下場,想當初張薔也是我看好的一個后生,與我家還沾親帶故,沒想到哎,也怪我沒照看好他。李侍郎悶了一口酒,心情沉重起來。 沈嘉還不知道他和那位張主事還有這樣的淵源,趕緊勸道:好在法網恢恢疏而不漏,蒲坤鵬也得到報應了,李大人不必自責,這樣的禍事有時候自己都未必知道。 曲翰林也跟著安慰他:是啊,要不是事后你告訴我,我還不知道你與張薔還有關系呢,可見啊,在官場上,人不可太低調,人善被人欺,換做是今日,就算蒲坤鵬還活著,蒲家還沒散,他也不敢輕易動沈嘉了。 李侍郎瞥了沈嘉一眼,這個年輕人太耀眼也太高調了,有些人喜歡他,因為他年輕有活力,且能力不錯,有些人卻不喜歡這樣太過張揚的年輕后生。 李侍郎大概是后一種,他覺得沈嘉升遷的太快了,他的每一步都是皇上提攜上去的,吏部只是得個消息備個案,這對掌管官員升遷的衙門來說就是特例,而正常人都不會喜歡這種特例。 你也謹慎著些,你雖是皇上寵臣,但寵臣到最后未必有好下場的,朝中看你不順眼的人大有人在,何況你如今身上打著皇上的烙印,黨派之間必定要拉攏你,拉攏不成就該除掉你了。 沈嘉對這種事是有預料的,他也知道平時對他越好的人未必是好心,像李侍郎這樣明擺著給他臉色看的反而不一定會對他使壞。 他舉起酒杯,朝李侍郎敬了一杯酒:多謝大人提醒,我會注意的。 曲翰林打圓場說:你也別嚇年輕人,這官場的那點事大家心里明白,但要防備可無從防起啊,誰知道是誰在背后算計自己呢?沈嘉年輕,目前又得寵,那些人要下手也要掂量掂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