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32)
書迷正在閱讀:前任他什么都不好、雙重人格[無限] 美夢APP、撩了暴戾太子后我跑了、重生娛樂圈之晏蓁、打敗那個天之驕子、請多指教、弟弟突然變大了、歿芙蓉(武俠np)、偷走他的心許多年、無路可走,請君入甕(1VS2)
李侍郎點點頭:目前當然是這樣,他才剛冒頭,未來的路還長著呢,好在皇上給你賜了婚,否則光是你的婚事就是一道坎,再有你獻上的那種表格,目前各衙門都想學,一時之間肯定還要拉攏你的,這段時間,就屬你最風光了。 不敢不敢,我尋思著是該低調些,多事之秋,我已經遭過一次難了,再來一次,怕是小命都不保了。 大家知道他說的是那次夜襲的事件,李侍郎當然知道闖入沈府的不是什么小毛賊,點點頭也沒多說,畢竟事關皇上,大家心里都有譜,不會到外頭胡言亂語。 這頓飯吃的還算和諧,李侍郎嘴巴有點毒,但心腸不壞,沈嘉又有意修復兩人的關系,多敬了幾杯酒,最后也得到了他的諒解,對他客氣了許多。 期間作陪的還有曲翰林的三個兒子,他大兒子年紀已經很大了,人有些憨厚,不大說話,看起來很普通,二兒子也三十歲左右的年紀,有些傲慢,據說這個年紀了還在不停的考試,目前還是舉人身份,對沈嘉愛答不理,但對李侍郎卑躬屈膝,連曲翰林都看不下去,半途就把人支開了。 三兒子年紀比沈嘉小一些,長的機靈可愛,沈嘉第一眼的印象就很好,他活潑愛笑,笑起來還有兩個酒窩,沈嘉腐眼看人基,怎么看都覺得他是同道中人。 飯后,沈嘉送上了給曲翰林和李侍郎的禮物,他給前者送的是一幅字畫,前朝某知名畫家的真跡,算是送到了曲翰林的心坎上。 太貴重了,如此貴重我不敢收。曲翰林雖然滿心喜歡,但實在不好意思收下。 沈嘉塞回去給他,解釋說:曲大人也知道我受寵,這樣的東西皇上賞賜了我不少,這并不是最貴重的,您安下收下,我那兒還有不少古畫和古籍,您平日沒事可以上我家參觀參觀。 既然是皇上賞賜的那我就更不能收了,哪有將御賜之物轉贈給別人的?你可別犯了忌諱。 并不是通過官方賞賜下來的,是皇上私下給的,您不必擔心,道理我都懂得。 李侍郎也勸他收下,瞪了一眼沈嘉,才說:這小子如今如日中天,一幅畫算什么?你看著吧,之后給他送禮的人多了去了。 沈嘉送給李侍郎的禮物是一座純金打造的貔貅,貔貅這東西本就有招財的意思,李侍郎很是喜歡,雖然東西很俗,但他就是俗人,才不喜歡什么看不懂的字畫和古籍。 兩邊都對禮物很滿意,沈嘉也就安心了,辭別曲翰林回到家,看到趙璋正坐在他的房間里看書,那本書還是沈嘉淘到的一本話本,故事相當艷奇。 回來了。趙璋頭也不抬地說。 什么時候來的?因為趙璋每次來都走密道,沈嘉便不讓下人進自己的院子,唯一能進的何彥又跟著他出門了,因此趙璋每次來的時候都是冷冷清清的,連杯熱茶都沒有。 趙璋聞到了他身上的酒味,放下書本抬頭看他,這么快就有人宴請你了?誰這么大的面子??? 沈嘉三言兩語把事情告訴趙璋,這也沒什么不能說的,曲大人真好,可惜他年紀大了,也沒什么上進心。 趙璋對曲翰林不熟,之前甚至都沒聽說過,一個平平無奇的翰林學士而已,不過既然對沈嘉有恩,那他也會給他幾分關照。 既然你說他沒什么上進心,那朕也不給他升官了,他那幾個孩子如果有能干的,之后朕給個機會讓他們入仕可好? 沈嘉脫了外套換上家里穿的常服才坐到他身邊,笑著說:這是我自己的人情,我來還就是了,怎么敢勞動你出手,大材小用了。 他把那本書丟到桌子上,語氣平靜地說:不是說最近不要來了么?太后那邊可有消息傳來? 大概還有三日就到長安了,凌靖云在小湯山附近發現了可疑人物,于是中途耽擱了兩日,最后姚沾護送著太后他們回程,凌靖云留在了當地繼續追蹤,看來朕沒想岔,蒲戰確實是想去找太后。 可是找太后有什么用呢?難道太后聽說了他的遭遇會為了他對付你嗎?你可是親生兒子,孰輕孰重難道不是一目了然? 如果他不是為了勸服太后,而是為了拿她當人質呢? 好處呢?挾持太后與造反無異,罪加一等,他總不能帶著太后逃命吧? 誰知道呢。趙璋心里有些煩躁,也有些不安,隨著太后回來的日子越來越近,這種感覺越明顯,他盯著沈嘉看了一會兒,突然起身抱著他去床上。 喂,時候不早了,你 閉嘴,朕知道什么時候該回宮! 你輕點 真是嬌氣 房間里逐漸升溫,光影晃動,何彥進來過一次,卻在聽到某種不和諧的聲音時立即熘了出去,然后守著院子不敢走開,雖然家里的下人平日就不會來這里,但萬一呢,他家少爺惹上了皇上這個大麻煩,真是太想不開了。 第四十五章 立后大典(三) 沈嘉這幾天確實極受追捧,每天到戶部來向他學習表格的官員都很多,這些人里有的確實是想向他學習如何制表,有一部分純碎是跟風,也有借著這個名義來巴結沈嘉的。 沈嘉一視同仁,將他們的需求記錄下來,準備整理一下,同種類型的就一起教,否則他就是有分身術也忙不過來。 戶部每天人來人往,馮丘貴看到沈嘉如此受追捧,心里還是有點小妒忌的。 他的隨從隨口說了句:沈大人年紀輕輕就備受矚目,最近朝廷里最受歡迎的就是他了,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能往上升了。 馮丘貴看了隨從一眼,明白他的潛臺詞,寧侍郎過兩年就要退了,到時候空出個侍郎之位肯定有大把的人要搶,他也不例外。 馮丘貴在戶部多年,升到郎中這個位置用了十年,坐在這個位置也七八年了,沈嘉才來多久呢? 論資歷也該輪到他上了,可是沈嘉有皇上的寵信,又做出了這么個受歡迎的表格,功績卓卓,只要皇上一句話,他照樣能越過自己往上升。 這都是命??!馮丘貴嘆息道。 隨從卻不這么認為,大人,還有兩年時間呢,誰知道這段時間里會發生什么,風頭過盛也不是什么好事。 馮丘貴看著被一群人圍著的沈嘉,嘴角勾了勾,他當然明白做人為官該低調時就不能如此高調,沈嘉現在看著風光,可一旦失了圣寵,有他哭的時候。 第二天上朝,皇上百忙之中也提到了制表的事情,這表格朕也看了,確實不錯,尤其看數字特別快,要找數字也非常方便,既然是沈愛卿發明的,就交由你負責推廣此事,希望明年此時,朕可以看到百官都用表格來匯報數據。 沈嘉義不容辭,但他也提出意見說:啟稟皇上,臣有一想法,不知可行否? 說說看。 臣可以將如何制表寫一份教材出來,刊印出來后下發到各地,其中可以將平時常用的表格統一格式,這樣傳上來的表格也會是一樣的,方便各衙門做統計,當然,此事臣一個人完成不了,需要各衙門集思廣益,也可以先從要緊的地方著手改,只要大家習慣了看表制表,以后自己就能根據需求舉一反三。 大臣們看沈嘉的眼神都帶著復雜的情緒,一個五品郎中就已經想管各衙門的事了,將來入閣,怕是要一人掌控朝野,這樣的人當真可怕,不得不防。 徐首輔站出來說:皇上,臣覺得不妥,表格看似方便,可畢竟是新事物,要全國官衙學會同一種表格太費事了,給底下的官員增加了不少負擔,若是遇到學不會的,說不定還會耽誤了日常公務。 趙璋淡淡地問了一句:衙署里難道還有不識字的官嗎?沈愛卿給朕看過幾張樣表,都是非常精簡容易的,若是有誰學不會,讓他回家養老去吧。 徐首輔低頭,眼神閃過一絲銳利,他并非真心要反駁沈嘉,不過是試探一下皇上對沈嘉有多看重,由此也看得出,沈嘉平時沒少在皇上下功夫,竟然連樣表都給皇上看過了。 沈嘉還不敢得罪徐首輔,朝他解釋說:首輔大人請放心,臣說要傳給各地的表格并不會太多,主要還是為了方便統計數據用的,同樣的格式做起統計只需要在同個位置做加減法,可以提高衙門的效率,長久來看,是會省許多時間的,雖然學習一樣新事物需要花時間,但也是為了長遠考慮。 沈嘉第一份做出來的表格是朝會簽到表,每天的朝會是有記錄內容的,加附一份簽到表,以后查閱起來可以避免不少麻煩。 不少官員看過后就知道,沈嘉說的沒錯,大部分的表格只是改變了平時記錄內容的格式,并不復雜,就算是數據表也是平時大家做熟的,換一種記錄格式而已,大家很容易學會,并且覺得比以往的格式更容易記憶。 表格一事沈愛卿全權負責,五品以下官員隨便調用,既然你說要編寫教材,那也不差這一時半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準備再著手辦不遲,眼下有另外一件事交由你去做。 沈嘉雖然詫異,他事先沒聽趙璋提過讓他辦其他差事,但面上不顯,乖巧地應道:請皇上吩咐。 買糧一事正在進行,這些糧食買下后會陸續運到北五省,朕看過你上次做的糧食庫存表,對此有些疑惑,便由你替朕巡視北五省的糧倉,若是有地方敢瞞報、虛報,弄虛作假,一律嚴懲不貸。 滿朝嘩然,皇上竟然將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由一個二十歲的年輕官員,太荒唐了吧? 周尚書第一個站出來反駁,沈嘉是他戶部的人,若是辦不好丟的也是戶部的臉,皇上,沈郎中雖然有過人之處,但要作為天使巡視各地,未免太年輕了些,他名聲還不顯,到了地方怕壓制不住地方官員,臣以為還是找個經驗閱歷更充足的老臣好。 臣附議,沈郎中確實很出色,但由他當主使還是缺了些火候,不如讓沈郎中跟著去歷練一番。其他大臣紛紛站出來附和,這倒不是針對沈嘉,而是覺得沈嘉過分年輕了些,怕他壓不住地方的地頭蛇。 趙璋想了想,點頭說:各位愛卿言之有理,那就由翰林院秦掌院做主使,沈嘉做副使,禁衛軍副統領李德昌領三百禁衛軍隨行,切勿保證各位大人的安全,朕再賜尚方寶劍一把,允欽差大使先斬后奏的權利。 秦掌院站出來領命,因為他女兒從宮里出來的事情,他最近一直很低調,深怕成為別人攻訐的對象,尤其是魏昭儀一躍成為皇后后,同僚們對他深表同情,關系好的還只是安慰他,關系不好的就是冷嘲熱諷了,連帶著他女兒也受不住這種嘲諷,去了江南外祖家避風頭。 他以為自己的仕途大概不會順利了,沒想到皇上居然還會任命他為欽差大使,雖然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是給沈嘉鋪路的,但這又如何,總比一直被皇上冷待強。 臣一定幸不辱命!秦掌院欣喜地保證。 今日你們準備一番,明日就啟程,事態緊急,到了地方務必小心行事,每日讓人呈送奏報回來。 沈嘉雖然領了這差事,可是心里卻有些不贊同,隆冬時節,北五省大雪紛紛,連長安昨夜也開始下雪了,路上難行的很,說不定還與遇到大雪封路的情況,這一去恐怕三個月也回不了,趙璋這安排怎么看都有些詭異。 不過這件事確實也應該有人去做,他在整理數據時就發現了有些地方的糧食收支有異常,也跟皇帝匯報過此事,也許皇帝是覺得他熟悉這些數據,所以才交給他做。 要在古代的深冬遠行,絕對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沈嘉要不是已經和趙璋和好如初,都要懷疑他故意折騰自己了。 因為第二天就要出發,沈嘉原以為當天晚上趙璋肯定會來沈府找他,兩人重新在一起后還沒有分開過這么長的時間,依依不舍是難免的,結果他等到子時過了,密道那邊依舊沒有動靜。 雖然沈嘉也可以從密道過去找趙璋,但他一次也沒走過,他站在密道出口那徘徊了許久,最后也沒用鑰匙打開開關,他心想:既然趙璋不來,那自己也沒什么好說的。 他氣唿唿地上床睡覺,這一夜輾轉反側都沒怎么睡熟,因為第二天要出發,也免去了早朝,沈嘉難得睡了個懶覺,起床后一邊洗漱一邊看何彥檢查行禮。 何彥也是要跟著他去的,除了他還有鐘叔以及趙璋送給他的幾名護衛。 趙璋后來不知道從哪挑了八個護衛給他,武功是否高強不知道,但都挺忠心的,也聽話的很,沈嘉決定留兩個在家里看家,其余的都帶上路。 你們的行李都收拾好了嗎?棉衣一定要厚,每人再買一件厚斗篷,這一路本少爺可以坐車,他們可是要騎馬的,護膝和手套都要多備一副。 少爺放心吧,昨天您列的單子管家都去買來的,后來宮里又送了一車行李來,都是外出用得上也好用的,我都給收拾好了。 沈嘉除了官服還帶了四五套平常穿的衣服,這個時期的衣服保暖性肯定是不如現代的,兩件皮毛大衣,兩件厚棉衣,鞋子也是他之前交代做的真皮雪地靴,本想送趙璋一雙的,這會兒也來不及做了。 時間太緊了,否則還得做些干糧路上吃才好,這一路大雪茫茫的,連野味都打不著,萬一遇不上城鎮,吃食都不好弄。 少爺擔心這些做什么?那禁衛軍不都帶著輜重么,還怕缺了糧食?不過咱們以前路上用的那些鍋爐,我都帶上了,至少咱們不怕沒熱湯喝。 沈嘉低頭整理了一下腰帶,再把厚披風裹上,帽子圍巾手套一樣一樣穿戴好,裹的像一頭熊,這才敢踏出大門。 他與秦掌院約好了在北城門口匯合,李德昌領著三百禁衛軍先來接他,然后護送他出城。 作者閑話:小標題取錯了,上中下寫完我還沒寫到立后大典,失誤失誤! 第四十六章 立后大典(四) 秦掌院已經先一步抵達了,看到沈府的馬車在一隊禁衛軍的護送下緩緩駛來,悄悄嘆了口氣。 老爺,您不高興嗎?隨從低聲問道。 倒也不是,不過是有些唏噓罷了,沈嘉升遷的速度太快了,這個年輕人再過幾年連本官也要仰望他了。 不會吧,雖說他現在是五品郎中,可他是狀元出身,就算一步升到五品也不算稀奇,但要繼續往上升哪有那么容易,尤其四品往上,每一步都走的艱難,他又是如此年紀,皇上就算要破格提拔也會慎重考慮的。 閱歷是差了些,但只要這一趟差事辦得好,閱歷也就有了,難得的是他不驕不躁,不卑不亢,這樣的年輕人誰不喜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