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67)
書迷正在閱讀:cao她止渴(1V1,H)、我的戀人讓我san值狂掉、男歡女愛(高干,高H)、寵妻不膩:顧少,超給力、嫁雙生、在林先生心上開一槍、【架空民國NP】暗娼、薄荷糖(h)、迫嫁王妃【短篇高h】、被迫還俗后(1v1,SC)
沈魚莫名相信沈橋的眼光,既然他覺得楊嬸子可以,那就可以。 就算看走眼也沒關系,他賠的起。 這么一想,沈魚心就敞亮了,笑嘻嘻跟沈橋拱手:那就先謝謝大橋哥哥,為我cao勞一段時間啦。 沈橋揚唇輕笑:小魚弟弟客氣了。 沈魚:怎么覺得怪怪的。 既然決定要開分店,沈魚立刻行動起來了。 先勘探新店地址,開店,肯定要考慮人流量。 這個他跟沈橋討論過,因為沈橋對這個城市,比沈魚熟悉 沈魚穿越過來,基本上就在廠區這一塊兒轉悠,去市區一般就是為了買東西,然后就是跟陳美麗去看了一回電影。 可買東西去百貨商店,去菜市場。 這兩個地方人流量都大,可也都不合適。 百貨商店國營老建筑,附近都是啥,郵局、派出所、銀行、新華書店之類的。 人再多也沒用,他買不到房子,都是公家的房子,他再有錢也買不到。 菜市場那邊,是因為環境比較差,后世的菜市場都很少有一眼看去干凈整潔的,這會兒就更別提了。 沈橋就不一樣了,他之前到處跑,幾乎把這個城市都逛了個遍。 以他記憶力,去過的地方大致什么情況,都能回憶起來。 最后他給沈魚提供了幾個地點,要么附近有工廠醫院學校等聚集,要么本身就屬于商業區。 平時沈魚沒空,就沈橋先去那幾個地點打聽,問到有房源了,等沈魚放假了再一起去看。 也算他們運氣好,遇見了之前沈魚寫過感謝信的人。 就是那次沈魚和陳美麗出來看電影,被流浪漢堵了,差點兒打斷腿,然后理發店的老大爺去喊了幾個路人來幫忙。 后來沈魚給他們都寫了感謝信,還有錦旗,一起給人家寄廠里,寄街道辦去了。 可讓這些人好好出了一回風頭,都是普通人,過了小半輩子,哪經過這一遭,還有錦旗! 太長臉,太有排面了。 所以這些人就記著沈魚了,路上遇見,特別熱情的邀請沈魚去家里做客。 后來聽說沈魚要找房子買,人家住這一片,可不就熟悉得很。 四下一打聽,就給他尋摸了好幾處。 巧不巧的,最后沈魚看中最合適的一個店子,竟然就在他當初被堵住的那條街上。 位置好啊,附近有個印刷廠,隔一條街就是百貨大樓電影院等等,可以說在市中心的位置。 坐電影院前面那一站的公交車,二十來分鐘就是師專,學生們有點時間,要么來書店,要么來電影院,或者去郵局寄信,逛百貨商店,反正要來這一片兒。 所以這條街陸陸續續開起來不少商店,可怎么說呢?偏偏這條街位置怪,從前面百貨商店那過來,得繞一個拐角,一般人不往這走。 再加上這條街原本的商家,不知道是不會攬客人,還是咋回事,反正生意很一般。 愿意開店的,都是想賺錢的,錢沒賺到,有些心急的,一聽有人打聽房子,就想賣了。 他們這是商鋪,可以賣貴一點兒,拿了錢,換個地兒,再買一套房。 說不定還能住樓房,住新房,還能有點兒余錢。 反正就是一轉手,只有賺沒有虧。 打著這個主意,愿意賣鋪子的人還真不少。 沈魚去看過一圈,房型差不離,這邊的房子比老店的新一些,面積差不多,都是四五十平的樣子。 買房子這種事,一天兩天肯定沒辦法談好,價格方便沈魚愿意稍微讓步,但也沒有當冤大頭,任人家喊價的道理。 他要上學,這事是沈橋幫著跑的。 一開始沈魚只打算買一個店,開一個麻辣燙分店。 后來聽沈橋跟他講和幾個房主交談扯皮的經過,沈魚心里升起一個念頭:要不然,都買了吧? 沈橋:? 沈魚越想越覺得這個想法很可以,在他前世,如果在論壇上發個帖子,回到幾十年前,你必須要做的事有哪些? 里頭買房肯定會是重復率最高的詞匯之一,反正不管會不會投資,買房肯定不虧。 這可是省會城市市中心的房子,以后不管拆遷還是自用,價格只會漲不會跌。 現在他手里有錢,他算了一下,開一個分店,刨除買店鋪的費用,其他大頭分別是店里的裝修、桌椅板凳等用具、廚房里的灶臺鍋碗瓢盆等等。 這些加起來,算個兩千塊了不得了。 那他還有兩萬,不花難道放銀行貶值嗎? 對,我要買房,把那些房子都買了。 沈橋: 他就很想不明白,為什么沈魚對房子有那么大興趣,在他看來,那些房子都沒有自家現在住的這個好,價格竟然還那么貴。 不過他也理解,商鋪嘛,是會比住房價格高一些。 我要都買了。沈魚又重復了一遍。 現在用不上,不代表以后用不上,說不定他買完房,就再開店了呢。 都在一條街上,肯定不能再賣麻辣燙了,但他可以開別的店,之前還想著升級沈記,開火鍋店呢。 好,我去談。 雖然想不明白,但沈橋還是愿意滿足沈魚的愿望,他想都買,那就都買了吧。 其實他私底下研究過蓋房子,遺憾發現,他就算研發出新材料也沒用。 首先,他得有塊地。 這個國家,土地都是國有的,他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 他得買一塊地,然后才能在上面蓋房子。 可正常情況下,土地并不好買,而且價格很貴,除非是特別荒僻的地方。 那種地方,他蓋了房子有什么用,都不好意思送給沈魚。 這時候沈橋就很懷念自己曾經擁有的兩個小星球,一個是他父母留下的遺產,一個是他自己買的,都是很適合旅游度假的地方,上面有各式各樣各種風格的好看建筑,他愿意都送給沈魚。 沈橋去買房子,沈魚就先把桌椅什么的訂單給下了。 還是之前那家家具廠,那廠子雖然小,也不如興城這個家具廠有名氣,但手藝著實不差。 老店的那批桌椅,就很結實耐用,也沒有毛刺刮痕什么的。 沈魚自己要求的款式,結實耐用就夠了,所以這回又給下了個訂單,那廠子高高興興接了,還把運輸費給免了,指望下次還能從沈魚這拉點兒生意。 合作愉快,沈魚自然愿意繼續跟他們合作。 這邊桌椅都開始做了,招收新員工的事也得提上日程。 到時候老店這邊得招兩個,新店那邊得招四個。 要開分店的事兒,沈魚決定之后就跟余嬸子和周嬸子提過,也找余嬸子談過,說希望她去分店任店長。 雖然離家遠了,到時候肯定沒現在方便,但余嬸子沒有二話,一副可以為事業隨時付出的樣子,事業心暴漲。 她現在可是家里掙錢的主力,家里人恨不得家里啥事都不讓她cao心,就專心當她的店長就成。 沈魚當然不會讓好員工吃虧,從打算開分店起,就在考慮這個問題了。 現在有第一個分店,說不定就有第二個第三個,店長管賬,他分身乏術,現在又沒有可靠的監督手段,難道只能靠店長的良心? 這并不是長久之計。 思來想去,沈魚想了個路子,給店長分紅吧。 第66章 分紅分的當然不是所有店子的生意,分的是分店。 比如即將要開的這個分店,在建橋路,就是建橋路分店。 余嬸子入股過去當建橋路分店的店長,那她的工資就跟建橋路分店的收益掛鉤,分店越賺錢,她的收益也越多。 當然,他這個老板還是拿大頭,但一旦可以分紅,就從打工仔升級成了真正的管理者,身份有了徹底的轉變,歸屬感增強,自然而然會為自己謀求利益,努力經營好店鋪。 這樣一來,雖然沈魚需要給店長多出一些工資,但自己能省很多心力。 而且店長努力增加營業額,盈利越多她工資越高,光明正大靠自己能力提升工資,有多大能力使多大勁兒。 沈魚跟余嬸子談這個話題的時候,沒有直接說以后就給你分店分紅。 他給了余嬸子兩個選擇,一是還是拿工資,原先的八十塊錢,給她加到一百二,相當于提升了百分之五十的工資。 不過這工資也不是白加的,調余嬸子去新店開荒,人生地不熟,一切從頭開始,肯定不如在老店輕松。 而且新店離家遠,坐公交車過去,也得四十分鐘以上,加起來就是一個多小時。 從公交車站回家,還得走十幾分鐘,每天光上下班,就得兩個小時在路上。 這可不是后世城市城市規模日益擴大的時候,這會兒上班的,真是就近。 因為有正職的,要么是機關單位的,要么是工廠工人,或者醫生老師這一類。 不管是哪種情況,單位一般都分房子,那些職工樓家屬院,都離上班的地方比較近,通勤時間短。 新店如果想跟老店一樣,晚上也開門做生意,那下班時間就比較晚了。 到時候回家的公交車都沒了,別的員工還能就近招工,輪晚班。 余嬸子和楊嬸子一個店長,一個后勤總管,輪都沒得輪。 住的地方,沈魚可以安排,那一條街上他買的不止一套房,騰一套出來當職工宿舍一點兒問題都沒有。 可這樣一來,這兩位嬸子就只能周末的時候回家,這個問題沈魚也提前跟她們說清楚了。 這方面余嬸子和楊嬸子都表示沒問題,余嬸子家三個娃,大龍上班,二鳳讀高中,住宿,就小虎還在讀初中。 不過翻年小虎都十四了,這個年紀的男娃,早就不需要大人照看。 況且,余嬸子表示,現在家里日子好過了,打算把大龍奶奶從鄉下接過來。 以前她們家條件不好,老人也不愿意來,覺得給他們添負擔。 現在她要是在外頭上班,把老人接過來,一是家里有個長輩能撐住事兒,二是老人年紀大了,想孩子。 楊嬸子那邊就更簡單了,丈夫一直在家,孩子有人照看,只要能掙錢回去,就是對那個家最大的幫助。 余嬸子聽說沈魚要給她漲工資,而且一漲就是四十,當然十分欣喜。 不過她現在歷練出來了,沒有急著答應,沉穩地問:第二種選擇呢? 不設基礎工資,給你分紅。沈魚解釋道:你擔任店長期間,每個月分店凈利潤的百分之一,就是你的工資。 這個比例是沈魚根據總店收益得來的,總店現在一個月凈收益在一萬五左右。 分店剛開業,具體什么情況還不知道,有可能不如總店,但是也有可能比總店生意更好。 因為分店在市中心,以人流量論,其實總店是比不過的。 總店雖然離機械廠近,可價格決定了周邊的人不會天天去吃,偶爾打個牙祭。 但分店就不一樣了,全城的人都有可能去附近,去百貨商店買東西也好,去郵局寄信也罷,只要經過,就是潛在客戶群。 分店只要能達到總店的收益水平,那余嬸子作為店長,一個月就有一百五,比沈魚給出的固定工資高三十。 余嬸子當了那么久總店店長,心里有一筆賬,大致清楚總店有多賺錢。 那些錢每天從手上過,不是不羨慕,可她腦子清醒,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 現在她家能有這樣的好生活,多虧了沈魚,她不能做忘恩負義的事。 有時候看見那么多錢,眼紅,她就想人家銀行的員工。 每天經手的錢比她還多,怎么就能克己奉公,她比人家品德差還是咋滴。 這樣一想,好勝心強的余嬸子就啥念頭都沒了。 現在沈魚跟她說,給她分紅。 聽起來百分之一好像沒多少,可余嬸子粗略一算,不由倒吸一口涼氣。 只要不比總店生意差太多,她的工資就只有漲沒有掉,只看漲多漲少。 要是能跟總店一個水平,一個月就是一百五,差點兒翻倍的漲,一年就是一千八! 要是分店生意好,這不是沒有可能,總店生意就越來越好。 如果生意好,一個月再多一些,每多一千,她就多十塊! 至于分店會不會沒生意,余嬸子完全沒考慮這個問題。 不可能的,怎么會呢?她在沈記也干了一段時間了,每天客人都很多,尤其是飯點兒,爆滿。 換到市中心去,總不能客人的味覺就換掉了吧,她們做的好吃,怎么會沒人來呢? 這筆帳算得余嬸子心跳加速,嗓音發顫:我、我選第二種。 沈魚挑眉笑了:決定了? 余嬸子用力點頭:是,我要試試。 她的努力將決定她的工資,付出不再是固定的收益,每一份努力都有可能收獲更多,這讓她斗志滿滿。 楊嬸子那邊也沒什么問題,她從一個普通服務員,一躍成為分店后勤管理,相當于升職了。 當然,工資也相應增加了,暫時沒給她分成,總店這邊的周嬸子也還沒給。 不過楊嬸子的工資,從之前的三十提升到了六十。 不管是她,還是她家人都十分高興。 除了總店安排過去的兩個管理人員,還要再招幾個店員。 這次沈魚沒再招人介紹,直接貼得招工告示。 以后他可能還會開分店或者繼續擴大規模,總不能每一次都招工都找人介紹,不說人家有沒有那么多靠譜的人介紹給他。 都是熟人介紹來的,以后管理方面也會出問題。 前期是因為他店子小底子薄,需要人品好可信度高的人,才找了熟人幫忙。 總店這邊新招了兩個人,一個跟王萍差不多大的年輕女孩,一個三十多歲的婦女。 他們店招人沒別的要求,就勤勞肯干手腳麻利就行了。 分店那邊,分店那邊招了四個,三個住附近,還有一個是看到招工告示跑過來應聘的年輕女孩。 這姑娘十八九歲,圓臉大眼,說話帶著幾分鄉音,應該不是本地人。 但她力氣十分大,裝了幾十斤底湯的大桶,搬來搬去,一點兒都不見費力,余嬸子就讓她留下了。 這些新招的員工,都先拉到總店做員工培訓。 要干的活沒什么好叫的,看一看練一練就會了,很容易上手。 重點要培訓的是沈魚當初培訓第一批員工時定下的店規,比如工服要保證整潔干凈,不能把指頭插進客人碗里,處理食材前必須洗干凈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