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清歡 第220節
書迷正在閱讀:[黑籃]和紫原敦的小甜餅、此世之毒、盛世暖婚:億萬前妻不好惹、[綜漫]在高危世界創業奔小康、超凡大航海、[咒回同人]社畜戀愛法則、[綜漫]我的飼主是最強、[綜漫]原來前任都是大佬、[綜漫]家養咒靈離家出走啦、[綜漫同]十代目每天都在受驚嚇
圍觀的京城士庶,望著平易親切的吳知府,和風姿卓絕的曾舍人,胸中熱意涌動。 大宋國運昌隆,官家一代明君,朝堂才會有吳知府和曾舍人這樣的良善賢臣,民間才會有姚坊長這樣的義商層出不窮哪! 眾人均覺得,身逢如此盛世,目睹這般感人的畫面,臘月里的西北風,都暖了三分。 不到未中時分,幾百套拜帖、名刺,五六十個簡版緙絲香囊,外加一沓佛像畫,售賣一空。 學坊的賬房先生,現場清算,將收入一分為二。 抵扣紙張墨色和絲線成本的銅錢,送去鄰街開有學坊專戶的柜坊里存了。 逾兩百貫的盈余,由吳知府留下的府衙胥吏,畫押交接,點兩個廂軍,運去開封府戶曹入賬。 姚歡從蝦行行副、樊樓少東家韓三郎處,約略曉得,去歲開封的商稅,是三十萬貫。 義賣幾個時辰,反哺國朝的銅錢,接近年度商稅的千分之一了。 這還沒算上曾緯“貢獻”的那三百貫。 再是看不上前男友的為人,也不要和他的錢過不去嘛。 他姓渣,他的錢又不姓渣。 曾緯這位官家的“大秘”兜里的錢,要么是國庫里出的,要么是官家賞的,用之于萬民,才是個給他積德的去處。 并且,曾舍人一簽字畫押,后頭又來了幾位一瞧就是體面有錢的男客官和富家娘子,也定下三四幅丹青、五六件緙絲。 計劃了兩個月的慈善義賣,真的圓滿收官,姚歡覺得,自己凍得像冰滴壺一樣的身體里,好像有朵開封市花大牡丹,嗖地一聲,國色天香地綻放開來。 一旁的惠民藥所前,幾個藥粥鍋灶也熄火了。 邵清叮囑值守的醫士與雜役,敞著大門,日落后若有乞兒要進來廳中墻角避寒過夜,不得驅趕。 交待妥當后,邵清走到姚歡身邊,執起她粗糙冰涼的手,揉搓片刻,暖一暖,噙了嘴角,輕聲道:“我很惦記今晚,你山頭里的那頓大宴?!?/br> …… 藝徒坊的飯堂里,二十來張八仙桌上,碗碟琳瑯。 端王趙佶每月給的伙房銀錢管夠,簡王趙似每月還送不少rou食和瓜菜米面來,故而今日這頓團年飯,葷素裕足。 當家硬菜,當然還是羊rou。 寒冬時節,學坊也不像衙門和宮廷那樣,燒得起炭盆,熱氣騰騰的大鍋燴羊rou,正是凍得嘴唇發紫、饑腸轆轆的男女學徒們,最需要的。 簡王送來的羊,那可都是皇家御苑里精心喂養的,清水煮一煮,都是湯汁濃白、香氣撲鼻,沒有半分羊sao味。 民諺又云,冬吃蘿卜夏吃姜。此季的蘿卜又糯又甜,與浸軟的黃豆一起,投入羊rou中同煮,裝盆時撒一把芫荽,咕嘟嘟冒著熱氣上桌。 姚歡一聲“趁熱快吃”的令下,少年男女們再不遲疑,人人舉筷分勺,嚼rou喝湯,舌尖歡愉,紅塵暖意,莫過于此。 迅速地墊饑熱身后,孩子們狼吞虎咽的節奏,稍稍慢了些,能夠細品桌上的其他年菜。 中原凜冬,很少有新鮮的綠葉菜,臘月里的素味,除了蘿卜豆腐外,主要是干菜和茄瓜。 今日的兩件素味菜,都是邵清向姚歡建議的做法。 那道蒸菜梗,乃用蒔蘿子、陳皮、枸杞剁碎,撒在盤中碼放齊整的粗壯干菜梗上,大火蒸熟,出鍋時淋兩勺米醋,熬一勺花椒油澆上。 那道茄瓜,則新奇得多,乃是邵清從太府寺一位南方同僚處學得的。 將豆腐過水,汆得更韌一些,和瓠子一道切丁,拌上蒜汁、雞油、米酒。 茄瓜剖開,將上頭的餡料塞入,短簽子扎了封口,在雞蛋面粉糊中打個滾,排在笊籬中,于油鍋里炸了。茄瓜膨大,形似鳥雀,表面金黃,瓜rou白嫩,咬到里頭的雞油豆腐餡兒,則仿佛吃到真實的家禽rou一般。 故而,這道炸茄子,又叫“鵪鶉茄” 團年飯的主食,是“吊鹵湯餅” 湯餅無甚稀奇,就是煮面片兒。 花團錦簇的,乃是那一碗碗面澆頭。 澆頭里最受歡迎的,便是邵清教學徒坊廚娘做的“海祗陸神”鹵。 南方來的各種魚鲞,泡發后,先加姜絲蒸至半熟,再和豬肚、豬心,或者羊肝、羊腸煮成濃稠的鹵汁,撒一把因耐寒屬性而長得水靈青嫩的冬韭末子,連汁帶料,熱騰騰澆在面片上。 這頓團年飯,菜食品類不多,但從師傅到學徒,再到也被姚歡邀請上桌的雜役們,都吃得心滿意足。 姚歡喜歡這樣最是輕松與實惠的場面,沒有后世企業年會上那種不停抬屁股起身、各桌敬酒的套路,更沒有非得逼人喝醉甚至喝吐的“酒桌文化” 過了酉末,筵席散場。 杜甌茶將夫婦二人送往學坊大門口的路上,向姚歡道:“今日吾坊應是在京城多少打響了幾分名聲。甌茶有個籌劃,自認乃是趁熱打鐵,又關涉學坊的長遠之計,說與姚娘子與邵提舉聽聽?!?/br> 第362章 瓊林宴(上) 一個月后,大宋元符二年的正月十五。 魏夫人定了樊樓最高層的半層朝西樓面,請自己的幾個兒媳,以及她們的名媛手帕交們,邊用晚膳,邊俯瞰金碧相映、錦繡交輝的京城燈會。 每年上元節,自皇宮的“宣德門”往南,整條御街兩側,都搭著展覽日月燈、馬騎燈、琉璃燈、火鐵燈等各式彩燈的山棚。 入夜亮燈之前,每處棚子邊,還有雜耍班子表演諸樣絕技。 如此景致,自樊樓的位置居高臨下地欣賞,最是妙不可言。 景觀位素來炙手可熱,沒有官身的富戶,便是捧著百兩黃金提前兩月去商量,樊樓也不敢答應。 而一出手就包下半層,這樣的排場,此城此地,也只有既是宰相嫡妻、又與向太后交好的魏夫人,能辦到了。 四兒媳蔡氏,聽到這消息,當即開懷起來。過了初五,她就興致勃勃地打發仆人去發請帖,周知圈中的貴臣千金們,好教她們明白,自己的娘家暫時疲軟,婆家的勢焰,卻是旺得很。 曾緯打心底感激母親。 大過節的,蔡氏有個適合顯擺的去處,與一幫同樣虛榮的貴婦們鐘鳴鼎食、如在云端地享樂一回,便不會來煩他鬧他。 申正時分,滿懷輕松的曾緯,踏進端王府時,恰見高俅與一個面容白皙、身姿窈窕的女子迎面而來。 曾緯認識這姑娘。 她姓杜,從前侍奉端王烹茶的伶俐婢子,后來被端王派去藝徒坊,做了姚歡的跟班。 嗯,長得不錯,氣品更佳,有林下風致。 看起來,性子也和靜。 不像姚歡,當初瞧著活潑俏麗不忸怩,猶如踏青時見到的野花一般可愛,未料得竟是蓬尖銳的野蒺藜。 曾緯本還要再打量杜甌茶幾眼,一想到臘八節那日的狼狽晦氣,這姑娘也旁觀了,他的興致,便驀地頹敗下來。 高俅雙頰一聳,細眼堆笑,疾步上來,向曾緯行禮:“四郎,新來的良駒,在后院場子里,我陪你過去?!?/br> 又轉頭對杜甌茶道:“你回去與姚娘子說,靜待佳音?!?/br> 杜甌茶面色淡然地應一聲,向曾緯屈膝,福禮告退。 曾緯隨著高俅往馬場走,一面問高俅:“你讓姚氏等的,什么佳音?” 高俅忙軟著聲兒解釋:“想著四郎不愛聽我提她,所以方才未即刻報與四郎知。姚娘子她,來請端王出面,與禮部徐侍郎說說,瓊林宴上,能否給藝徒坊的孩子們,些許亮相的機會?!?/br> 曾緯皺眉:“她要作甚?” 高俅的一臉馬屁笑中,竟隱約透出幾分正色的敬意:“她想送藝徒坊的優等生徒,進國子學或者太學?!?/br> 曾緯嗤之以鼻:“荒唐,折騰著掙了幾分御前賞識和市井虛名,就癡心妄想起來。她那坊里,出來不是工匠就是歌女,兩學那是什么地方,三教九流阿狗阿貓的,也能進?” 高俅稍作遲疑,終于還是詳述道:“呃……姚娘子初五帶著沈、張兩位先生來給端王拜年時,說了一嘴,醫樂百工之人,在唐時被視作賤職,如今因了端王向官家建言,國子學已有了醫科,端王不妨再以紹述先帝改制遺業為契機,勸官家和朝廷更為廣納賢才一些。國子學和太學,還可以開算學、營造學、書學、畫學、音律學?!?/br> 曾緯聽到最后,終于駐足,抹去了眼中那抹刻薄譏諷之意。 他凝神稍作思量,盯著高俅笑道:“她還挺聰明的,對如何能取悅官家和端王,琢磨得透徹。也是,販賣胡豆和鰲蝦,終究不是體面之事,她一個女流之輩,竟是想往士林混吶?!?/br> 高俅如應聲蟲般連連稱是,心中卻已暗喟一回:四郎,難怪你與她有情無緣,你兩個,看著真不是一路人。 曾緯既開口,就要問個細致,遂又道:“所以,端王答應為歡……為姚氏牽線了?徐侍郎,唔,是蔡京從前提攜上來的吧,此人對向太后的心思更是看得透,巴結端王巴結得緊,有一年元日朝會,由端王獻上江山錦繡圖,就是這徐侍郎想出來的點子?!?/br> 高俅點頭道:“徐侍郎也算是個茶癡,常送茶餅來與端王品鑒,杜甌茶沒去藝徒坊當差的時候,為徐侍郎點過幾次茶,頗得青眼。端王回頭與徐侍郎提個話頭,再由杜甌茶去接洽,順溜著呢?!?/br> 曾緯佯作漫不經心道:“哦,這個杜姑娘,看著不錯。但端王對她,沒什么寵幸計議吧?若有,也不會讓她去府外拋頭露面,是不是?” 高俅何等機靈,權貴中討前程的人,從來都是打起十二分精神,琢磨著對方的言下之意。 高俅斟酌著,湊近曾緯近前,小聲道:“四郎,甌茶此女,自端王出宮開府,便是跟著梁都知,四郎若相中這般品貌的姑娘,我另行幫你留意著,可成?” 曾緯瞥一眼高俅,淡淡地嘆氣:“蔡攸的妹子,真以為我不敢往宅子里再進婦人?得治治她?!?/br> 他心里則在思量,那杜甌茶,原來是定給了梁師成的,怪不得如此清秀佳人,端王不在意放去府外。 梁師成……對了,張玉妍幾年前就告訴過自己,將這小內侍收作干兒子了。 曾緯心頭忽地一動。 回頭得問問張玉妍,杜甌茶,若是自己人,就有意思咯。 說話間已到了端王府的馬苑,高俅帶著獻寶的口氣,指向一匹正繞圈奔馳在開闊沙地上的烏棗色駿馬。 “四郎,端王說了,你在京城最熱鬧的地界,一擲三百貫,實也是給他在朝堂上下抬一抬好名聲,不能讓你白出這大一筆錢。喏,那匹黑如意,是我歲末去北邊挑的頭馬,端王說,送給四郎了?!?/br> 曾緯也懶得假客氣,笑道:“唷,那我還賺回來起碼兩百貫?!?/br> …… 自唐以來,有“科舉四宴”——鹿鳴宴、瓊林宴、鷹揚宴、會武宴。 新科舉子,在地州府要為他們舉行鹿鳴宴,因在開宴時須吟唱《詩經》中的“鹿鳴”而得名。 新科進士,參加的是瓊林宴。鹿鳴宴起于唐代,瓊林宴則起于宋代。 鷹揚宴是武科鄉試放榜后,考官與武舉參加的宴會。 武人們若能更上層樓,于武科殿試中榜上有名,則可參加兵部舉行的會武宴。 在崇文盛世的大宋,璀璨名臣皆為進士出身,瓊林宴,自是成為天下文士向往的赫然顯貴的起點。 第363章 瓊林宴(下) 瓊林苑,位于汴京城西,在順天門外大街的南邊,與北邊的金明池對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