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清歡 第137節
書迷正在閱讀:[黑籃]和紫原敦的小甜餅、此世之毒、盛世暖婚:億萬前妻不好惹、[綜漫]在高危世界創業奔小康、超凡大航海、[咒回同人]社畜戀愛法則、[綜漫]我的飼主是最強、[綜漫]原來前任都是大佬、[綜漫]家養咒靈離家出走啦、[綜漫同]十代目每天都在受驚嚇
煮熟的豆子經歷初步發酵、長出菌絲后,人們將新鮮的汁水淋漓的西瓜瓤拌入豆醬中,再撒入鹽、姜、酒、茱萸油、花椒末,繼續密封暴曬在盛夏的日頭下。 高甜度的西瓜汁,既有助于防止酸腐氣,又刺激了黃豆的進一步發酵,還令豆醬的色澤赤紅光亮。 待到如今這初秋時分,四處的醬缸解除封印,開封城大街小巷便飄散著一股清甜交融著咸香的西瓜豆醬味兒。 姚歡與沈馥之,帶著美團和小玥兒,將小龍蝦煮熟剝殼,碩壯的蝦身剁成rou碎,與西瓜豆醬拌勻,用作餡料。 又取了發面皮子搟成薄餅,刷了豆醬蝦rou餡,撒上芝麻,于浮屋臺階下向著大街處設火桶,讓美團和小玥兒現烤現賣。 一張胡餅費不了多少蝦rou,烤制后卻是面香、芝麻香、醬香、蝦rou香具備。 薄薄的一只餅,能解饞,但不占腸胃,正適合逛浮屋夜市的游人買來嘗鮮、認識認識這叫作“鰲蝦”的新美食,還不影響他們繼續去品嘗別家的招牌菜肴點心。 至于浮屋里頭那些景觀餐位售賣的小龍蝦,姚歡走的則是“會席套餐”路線。 第242章 雅俗共賞小龍蝦(下) 姚歡租下這間浮屋后,布局上與左鄰右舍的食肆不同,盡是隔間。 迎面的三個隔間與左右的兩個隔間,俱能觀賞汴河上百舸游弋和對岸樓宇錯落的景致。 浮屋靠近大門臺階的這邊,則不像其他商戶那般非要在螺螄殼里擠下張飯桌,而是干脆奢侈地空了出來,布置花草盆景,中有一架楠木箏。 前來友情出場的樂師徐好好,一襲水藍襦裙、淺青半臂,指落弦動,神情專注地彈奏著《海青拿天鵝》 箏聲琮琮里,姚歡與沈馥之,穿梭于臨水包房間上菜。 姚歡為小龍蝦會席,設計了八道菜。 因在此世,奇數為不祥,會席上菜的道數,必是偶數。 第一道為蝦末瓠羹,仿照時人愛飲的蛤蜊瓠羹,將瓠瓜與火腿切絲,豆腐與小龍蝦身子切丁,煮后撒一些芫荽末子,成為一道暖胃熱身的餐前湯。 第二道,便是方才給那贊揚姨父詞好的錦衣青年所嘗的果味蝦球。 姚歡今夏進宮做咖啡時,與童貫用石花菜汁和乳酪研發出了宋代版本的提拉米蘇后,就想到,石花菜汁可以作為食用凝膠,開發一些造型菜。 后世曾有一道風靡大江南北的造型冷菜——櫻桃鵝肝球,乃用櫻桃茸與吉利丁片混煮后裹上鵝肝泥。 目下這個季節,新鮮櫻桃已落市,枇杷的顏色過于寡淡,姚歡便用了紅彤彤的林檎果泥與石花菜汁蒸煮后,趁熱包入剁碎的鴨肝與小龍蝦rou。待冷卻后,rou餡外的果泥就定了型,雖說不到可以當乒乓球兒打的程度,用簽子叉起來卻是毫無問題。關鍵是入口涼滑,咸甜適度,比之普通蜜餞多了一份葷鮮,比之普通冷菜多了一份清甜。 蔬菜蝦湯暖和了腸胃,果味蝦球刺激了味蕾。 接下來的第三道與第四道,乃是佐酒的梅子糟鹵小龍蝦和橙皮醋齏蝦rou鲊。 會席之宴,一大功能就是把酒言歡,故而菜肴的開發方向,不全然為了快速喂飽肚子。 事先從明月樓沽來的陳釀,清冽醇香,與糟味和鲊味的水產rou類的一同食用,酒氣將蝦rou的甜腥更帶出了些,而蝦rou的綿柔又中和了酒意的微嗆。 佐酒小菜上過后,就是三道大菜——茶香龍蝦球、八寶葫蘆鴨子釀栗子蝦、踏雪尋梅。 茶香小龍蝦的靈感,來自姚歡前世在包郵區最喜歡的菜——龍井蝦仁或者碧螺春蝦仁。 將小龍蝦去頭,背脊剪開,再捏著三瓣蝦尾中間的那一瓣,輕輕一拉。 只要小龍蝦是活殺的,這般拉扯,就能將蝦身里的泥腸子囫圇著拉出,留得清爽的蝦身。 京城茶葉產品豐盛,做菜用的茶葉,取茶行最末等的片茶即可。 片茶泡一出水,留茶汁,取軟葉,入油鍋炸脆撈出。 將小龍蝦倒入鍋中帶了茶香的余油里燜熟,半勺細鹽一勺越酒,再添入方才留好的茶葉水,收汁。 八寶葫蘆鴨釀小龍蝦,用的也是事先處理干凈的去頭、去腸的蝦身。 只是為了避免一吃就飽,以及讓出鴨腔內的空間,姚歡與姨母舍棄了葫蘆鴨傳統的塞糯米紅棗的做法,而是抹刷醬汁抱腌鴨身后,將小龍蝦球與新打下的栗子,一同從剪掉了鴨屁股的洞里灌入鴨身,再塞入漢蔥卷、姜片和茱萸果,先往鴨身上刷一層飴糖汁,于油鍋中將鴨子略炸,逼出皮下的脂肪,復上籠蒸熟。 吃的時候剪開紅亮油潤的鴨腹后,露出酥糯的栗子和彈嫩的小龍蝦球,兼之鴨rou軟爛,多種香味復合,味道濃郁,正壓得一口好酒。 三道大菜的前兩道,或者油濃,或者醬赤,到了第三道,叫作“踏雪尋梅”的,色面卻是驀地清爽起來。 碩大的海盆中,蝦球擺成梅花朵朵。野蕈剁成顆粒,焯水后用小麻油拌了,穿插碼放在蝦球下,做成褐色枝干的模樣。 海盆先上竹屜用大火蒸。另一廂將雞蛋黃和雞蛋清分離,待蝦球蒸至變紅時,趁著蒸汽澆下。 要想蒸熟的雞蛋清不起空洞,有個訣竅,是在打散雞蛋清后,用細目網眼竹篩來回篩幾遍,令蛋清液表面不再有泡沫。淋到盤中時也要輕巧,徐徐而下,蛋清凝結后就能平滑如雪地。 湯羹、冷盆、熱菜一一登場又落幕,最后的主食,乃是一碗咸菜酸筍茱萸蝌蚪粉。 濕面糊從漏勺穿過,落入煮開的咸菜酸筍湯中,面糊經過孔洞時因有些阻力,會自然形成細細的“尾巴”猶如小蝌蚪,故而這道面疙瘩被開封人稱為“蝌蚪粉” 小龍蝦是高蛋白食物,客人們又喝了酒,一碗酸辣的素粉,最是消食醒酒。 最重要的是,方才分離雞蛋清后剩下的蛋黃,正好攤成薄片、再切絲,鋪成在酸辣粉上,仿如后世紫菜縐紗小餛飩里點綴的蛋皮絲一般,好看好吃。 且說蘇頌在蔡熒文和一眾太學學子的簇擁下,吃完整道會席,大為贊譽。 他笑呵呵隊趙明誠道:“八道美饌,如八仙過海,各擅勝場。明誠,去將門外架子上供人題詩作詞的素縑扯一幅來,老夫要寫一篇《醉鰲蝦賦》” 老相公吃喝得高興,在素縑上揮毫潑墨。 蔡熒文邊看邊吩咐周圍學子,蘇公好文章,你們默誦下來,傳于太學學堂。 姚歡忙得腳不沾地,本想擠過去看看,亦不得空。 她剛剛為先前那陌路捧場的錦衣青年包房里端去酸筍蝌蚪粉,一出來,卻教李清照拉住。 李清照好奇地問:“姚娘子,這鰲蝦前頭為何要加‘助農’二字?” 姚歡遂將自己在開封縣的所見所歷說了。 “喔,我明白了,這助農,既是助的農田,亦是助的農人?!?/br> 姚歡點頭:“只愿那些荒地水畦,都仍能變回良田。只盼那些流民,都仍能做回農人?!?/br> 少女李清照的眼中,仿佛落了星子,一閃一閃的,又如清晨的河面,浮起一層暢想的清霧。 她再問了姚歡一番桑蝦稻田的情形,忽地莞爾一笑,往門外走去。 姚歡探頭一看,見她也從題詩架邊拾了一枝筆,又問美團討了賣小龍蝦燒餅時踮腳的小凳子。 李清照二話不說站到那凳子上,纖纖皓腕如暗夜游龍般,瀟灑舞動,開始在素縑上寫字。 外頭往來的吃瓜群眾,見這么個還沒及笄的小姑娘,身量未足,揮筆之間卻有一股天然的自信豪邁之氣,一時稀罕得很,紛紛聚過來。 看熱鬧的人圍了三四圈的時候,李清照也寫完了。 她笑靨里盛著一絲得意,向雙肩系著袢膊、一身油污的姚歡道:“小妹聽了姚娘子所述田園風光,想來比金明池林苑更有野趣,一時起興,作這首小令贈與娘子?!?/br> 她話音未落,人群里卻已響起另一個清脆婉轉的少女之聲,恰是來念李清照的新詞。 “嘗記桑田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挽陶甌,禊祭稻花深處。爭入,爭入,驚起鰲蝦無數?!?/br> 第243章 皇后送的廣告 姚歡一時之間訝異萬分。 歷史上,大約在兩三年后的元符初年,李清照憑借一首《如夢令》名滿京城,就連太學那些不可一世的男性學子,讀后亦贊嘆不已。 “嘗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br> 這首后世黃口小兒都會背誦的如夢令,竟在今夜的浮屋美食節上,從李清照筆下,改頭換面,以變奏版本的方式,于此世展現在人們眼前。 姚歡實在忍不住好奇心,盯著素縑上的句子,向李清照道,自己也曾聽過一首類似的《如夢令》 李清照將姚歡背誦的“驚起一灘鷗鷺”聽了,認真品咂品咂,展眉笑道:“咦,姚娘子這幾句,倒是可以和我的詞,互為姊妹篇。我的是漠漠水田,你的是琮琮溪灘。我的是春時祓禊,你的是夏來泛舟。我的是掬水,你的是酌酒。我的是青袍將軍大鰲蝦,你的是白衣翩翩鷺仙子。不過,兩首小令皆為無塵無絆的田園暮色,仿如陶淵明的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有趣,有趣!” 姚歡見她說得真摯,清秀的小臉上盡現赤子之色,遂確信,原來藕花、爭渡、鷗鷺那個版本的如夢令,在自己穿來的這個時空,就因為小龍蝦的出現,再也不會署名“李清照”了…… 時空,有許多平行的嗎? 歷史,有許多可能性嗎? 蝴蝶的翅膀輕輕一扇動,萬里之外真能發生山呼海嘯的變化嗎? 她初來乍到時不想改變歷史。因為,缺乏真正普泛的思想啟蒙與平權斗爭,缺乏全面的制度重建基礎,只靠荒誕夢境般的打怪升級,就要改變歷史,她覺得太難了吧? 然而經歷了救下李師師、竊聽謀害福慶公主的陰謀、急救哮喘病發的遼使和天子欲收后宮等事件,加之今夜看到李清照所題的小龍蝦版本的《如夢令》姚歡又不免陷入迷思之網。 或許,雖然自己撼動不了波瀾壯闊的大歷史,但不少具體的人,卻因這個時空多了她姚歡這樣一個不速之客,而命運有所改變。 過去的一年多是這樣,將來還會有這樣的情形發生嗎? “姚娘子,生意興??!” 一聲清脆的招呼打斷了李、姚二人的對話。 正是方才念李清照的小龍蝦詞的年輕女子。 “陳娘子!” 姚歡看清來人乃孟皇后的貼身侍女陳迎兒,忙上前福禮。 去年宮中的“挪椅子”事件里,陳迎兒是最早被劉貴妃訓斥的中宮女使。 當時,靠了后世史料知識的金手指,姚歡當機立斷、一把接住了險些摔倒的劉貴妃,最感謝她的,恰恰是皇后宮里這些女使宮婢。否則,若貴妃真的一屁股摔在了地上,在場的奴婢們,自是比孟皇后,更加吃不了兜著走。 前幾日,陳迎兒奉皇后之命,去過竹林街給姚歡送了兩件裁造院金秋新做的帕子。那日,姚歡想到趙煦應是瞞著皇后在劉貴妃閣子里的舉動,還略感別扭。倒是陳迎兒自自然然地傳了孟皇后的話,說是既然姚娘子仍覺得宮外自在些,皇后自會開釋開釋官家,姚娘子也莫擔驚受怕。 此刻,一身常服的陳迎兒,卻并不準備低調似地,又將嗓子亮開了些,向姚歡道:“姚娘子,我回宮稟過圣人(宋時對皇后的稱呼)她得知你要在浮屋開市幾天,特命我來瞧瞧,問你定些吃食,還要給你送一扇‘歡門’?!?/br> 所謂“歡門”乃是酒樓正店門口扎著彩綢、吸引客人的漂亮棚子。 隨著陳迎兒的指令,呼啦啦上來四五個青葛短衫的漢子。 固定石墩子、扎竹竿、鋪掛彩綢,行云流水般,幾人片刻間就搭起了一座像模像樣的歡門。 這還沒完,仆役們竟還抱出一捆黃澄澄的稻穗,往歡門上綁去。 陳迎兒朗聲道:“圣人聽說,姚娘子所販售的這些蝦子,竟是能與桑、稻供養,甚為欣喜。民獻糧、帛、rou,官控鹽、茶、酒,兩相若都蓬蓬勃勃,國朝必是一派欣欣向榮。圣人在宮中有一片養蠶養稻的內苑,這稻谷便是今歲剛成熟的早稻,圣人命我拿來,點綴在姚娘子這歡門上?!?/br> 孟皇后賞的這般大排場,經了伶牙俐齒的貼身女使慷慨陳詞一番,當真又將姚歡這處買賣拔到了新高度。 周遭圍著看熱鬧的人,登時多了幾圈兒。 姚歡這頭還在與聞聲而出的姨母沈馥之應酬陳迎兒,那頭,已有官人娘子向門口賣小龍蝦燒餅的美團與小玥兒打聽。 “你家這浮屋食肆,做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