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祖國之崛起而穿書 第120節
書迷正在閱讀:縱欲(父女)1v1h、欲鎖、罪案作家、進擊結構師、卻道尋常、我靠主角說臺詞開店暴富(穿越)、用科學打敗魔法(穿越)、我在東宮寫小說(穿越)、霸總嬌妻一米九(穿越)、穿進虐文后渣受為我著迷
正巧,蘇擎點頭的時候,謝雁也看了過來,她輕輕笑了笑,眼睛彎起來,但笑容里,又帶著對問題的疑惑。 長久的默契讓他和方斯聞都看的出來,這是帶著求助的目光。 方斯聞說,“還真有她想不出方法的時候?” “她也不是萬能的,否則不會叫來宋修竹。我們兩做隧道工程,也不是不行?!?/br> 蘇擎說完,又頓了頓,有什么要說,卻又沒開口。 而謝雁捕捉并給了他這個機會,“你有辦法?” “太簡單了,” 蘇擎還沒咽下去的話,順口就說了出來,“宋修竹剛才說了,海面上沒有符合要求的島嶼進行過度?!?/br> “既然沒有符合要求的,我們可以自己造一個符合要求的?!?/br> 他說,“羊山不就是這么弄的嗎?” 人工島。 以人的力量,改變自然。 “太棒了!我們可以按照要求建造需要的島嶼,能完美契合工程的要求,既然人工島是蘇擎提出來的,那么就交給你來負責吧?!?/br> 謝雁的這句話,蘇擎越聽越覺得不對勁。 他問方斯聞,“我是不是被套路了?” 方斯聞嘴角的笑意一閃而逝,“沒有,你很聰明?!?/br> “三城跨海項目,也是三工程項目?!?/br> 謝雁說,“橋,島,隧?!?/br> “這是我認為,最好的方案?!?/br> 她會讓宋修竹來這里,早就已經想好了這個方案。 這項工程,不是跨江大橋,越江隧道。 這是跨海工程,海底隧道! 數年前,他們還是青蔥少年,以各種的專業方案,在全滬城專家的面前,決出了方案設計的一二三名。 如今,他們已經是各自行業最明亮的星星。 這一次,他們要用自己的能力,在世界面前,通過一項超級工程,再次證明自己的能力,再次挑戰創造奇跡! 第75章 此去通途41 三城跨海項目,從提出到今天,終于正式啟動了。 華國的精英工程隊,施工單位,頂級專家們,因為這個超級工程而相遇,相聚。 他們已經準備好開始一段全新的挑戰。 不同于普通的工程,這是一項史無前例的,對華國來說,對世界來說,都從未有過的超級工程。 ——設計者們面對的問題,不僅繁多,還很復雜。 光是跨海橋梁部分,就分成了好幾個橋段。 “第一段,是青城航道,這里,采取跨度為九百三十米的雙塔斜拉橋方案,橋塔h型,頂端設計為三個中國結圖形,象征三城?!?/br> 謝雁將基本的方案和幾人依次展示,“第二段通航橋段,跨度九百多米,設置一個通航橋洞……” “第三段九州航道橋段……” “第四段,淺水區橋段……” “第五段,也是整個工程最困難,最復雜的地段,海底隧道?!?/br> 她看了眼宋修竹。 “以當地的海底地質條件,沒辦法使用盾構技術?!?/br> 他說。 盾構機,這是經常出現在隧洞工程中的一個巨無霸機器。 它就像一個龐大的隧道洞挖掘怪物,能夠穿山越嶺,開通出一個個地下通道。 但是海底,在泥沙下,盾構機不僅很難進行工作,而且挖掘的隧道,也不符合工程要求。 蘇擎抬手,合上資料,“所以,你的方案?” “沉管隧道?!?/br> 宋修竹說。 水下修建隧道和穿山隧道不同,水下獨特的施工環境,意味著工程有了不一樣的困難和限制。 而因為近年來,華國航運的發展,使得水底隧道的需求越來越多,但大多數,都是應對的江河,大海和江河有著很大的區別,也有更多的困難。 宋修竹提出的沉管法,比起其他的盾構法、礦山法等常用方法,更加的復雜,也更加苛刻。 但是,優勢同樣很大。 這種水下隧道新技術,發展到現在不過百年的歷史,比起千年的橋梁技術來說,算是一個嬰兒。 華國目前已有的水底隧道工程,都是內河隧道工程,而世界上正在修建的大型沉管隧道工程有兩個,一個是丹國和瑞國的跨海峽隧道,以及韓國的釜城-巨城海底隧道。 “過幾天,我會去韓國和丹國,還有荷國?!?/br> 海底沉管,不僅在華國是一個技術空白,在世界上,都是極其高級且復雜的技術。 而伶仃洋的海底,除了復雜的海洋環境以外,還有泥沙問題。 這個問題,人工島也將面臨。 在修建地點,有著十幾米的泥沙,這些泥沙不是堅硬的土地,就好像人踩在泥淖沼澤里,根本無法穩住身形,等陷進去了,最后身處的位置甚至不是一開始陷進去的位置。 這樣的環境,讓人工島無法建成,河流,洋流的沖擊,也會讓需要的建島土量,成為一個可怕的天文數字。 而三城跨海工程,需要的不只是一個人工島。 “人工島,需要五座?!?/br> 蘇擎說,“作為橋梁和隧道的連接關鍵點,需要東西至少兩座人工島,除此之外,還有三城口岸需要三個人工島?!?/br> 他在紙上畫了兩個點。 這兩個東西人工島,是最大的麻煩。 為什么在伶仃洋的方案上,沒有一開始就提出人工島,是因為之前沒有修建人工島的前例——不是因為想不到,而是因為太難了。 修島需要的泥沙量非常大,但就算運來了泥沙,但這塊“柔軟”的海底土地也并不堅硬,泥沙傾倒進去,也會滑落到其他地方。 “海底隧道和人工島是一體的工程,” 謝雁說,“沒有隧道,人工島就沒有意義,沒有人工島,隧道就無法和整個工程連成一個整體?!?/br> 橋,島,隧, 缺一不可。 宋修竹說,“如果人工島無法成功,隧道也沒有意義?!?/br> 他意有所指。 但蘇擎并不是一個會輕易被困難打倒的人,相反,他喜歡困難。 “希望人工島修起的時候,沉管隧道不只是一句空談?!?/br> 宋修竹靠在椅子上,回他:“放心?!?/br> “除了上面這些,還有港城、珠城、澳城的三城連接橋段,這些連接橋段以海上高架橋、山體隧道……” 無論是哪一段,單獨拿出來,都是一項重點工程。 而現在,它們要匯聚在一起,共同組成這只海上巨龍的一部分。 開完會,宋修竹就帶著其他工程師飛了國外,去學習和參觀國外的隧洞工程,并且尋找可靠的合作公司。 方斯聞負責實驗相關項目,要達到一百二十年使用壽命,每一項材料都要做到極致,尤其是混凝土。 抵抗海水腐蝕,一百二十年不開裂,這需要更高性能的混凝土材料。 華國各大實驗室,早就在數年前開始了運作,而此刻,他們要加快速度,為這項超級巨龍的誕生,而研制各種高性能建筑材料。 從混凝土,到阻尼材料……必須保證大橋能夠抵抗八級地震、十六級臺風和超強的海上風浪沖擊。 十七級風力,就是風力等級的巔峰。 而在這里,經常出現的臺風和巨浪,要求工程按照最高的標準進行設計——十六級的臺風,幾乎是臺風中的死神了。 而放在謝雁面前的,是數座分段橋梁的設計工作。 所有人都爭分奪秒地為工程運轉起來,他們像是一臺臺精力旺盛的機器,但他們并不是不想休息,而是因為只有這樣的拼勁,才能面對他們面前數十座大山般的難題,才能讓他們看到成功的希望。 橋梁設計工作,在華國最有經驗的團隊分工協作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謝雁去找蘇擎。 助理說他在辦公室里。 現在是早上,太陽剛剛冒出頭,蘇擎的辦公室門沒鎖,窗戶面朝著海邊,她進去的時候,窗簾拉著。 屋子里堆滿了資料,隨便一踩,可能都是一本書。 桌上伏著一個人,還有很多其他東西,像是模型,又像是用光的紙筒。 地上還有紙,一節節的卷在一起,扔在角落。 不是硬紙,而是軟紙。 系統:是我想的太多了嗎?xx,往往是在過度之后…… 謝雁:閉嘴。 系統:嚶嚶嚶,你好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