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祖國之崛起而穿書 第119節
書迷正在閱讀:縱欲(父女)1v1h、欲鎖、罪案作家、進擊結構師、卻道尋常、我靠主角說臺詞開店暴富(穿越)、用科學打敗魔法(穿越)、我在東宮寫小說(穿越)、霸總嬌妻一米九(穿越)、穿進虐文后渣受為我著迷
“東海和相關跨海工程的技術,都可以借鑒,比如正在建造的杭城灣大橋?!?/br> “的確,” 謝雁將自己的想法一點點展現出來,而這第一個想法,就讓在座的所有人,都意識到了一點。 這不是一個照搬國內其他跨海大橋技術的新跨海大橋,也不是一個簡單的兩倍東海大橋的概念,而是再一次的突破。 好不夸張的說,他們不是在修一座橋——是在挑戰不可能,是在創造奇跡! ——“百年壽命是標準,我們要做的使用壽命,為120年?!?/br> 這就是謝雁說出的第一句,讓所有人都從激動,變為深思的話。 一百二十年! 一百年往上在繼續提高工程壽命,已經不必百年以下,東??梢砸淮涡詮奈迨晏嵘揭话倌?,除了科研者們對防腐技術,混凝土材料的研究以外,還有一個原因—— 世界上大多數大跨徑橋梁,大多數頂尖的橋梁專家,無論是給本國設計,還是給華國設計橋梁,都是按照一百年壽命來設計的。 華國之前的大多數橋梁不能做到一百年壽命,不是因為從世界橋梁技術、材料學等領域上來說不可以做到,而是因為暫時沒有掌握相關的技術。 現在,這些技術難關被一個個攻破。 東海的暴露試驗站至今都還在運作。 百年壽命,華國從摸索入門,到熟練掌握,只是時間問題。 然而,一百二十年的使用壽命,是遠超世界標準的! 這意味著,他們要去挑戰的技術難題,比百年技術難題還要多,還要大! 難嗎? 在座的所有科研工作者,工程設計師,都對這個困難有著清晰的概念。 但他們隨后的念頭,卻是興奮。 所謂科學,就是永遠在探索,永遠在挑戰,永遠在了解未知,在尋找規律,在創造奇跡的路上! 橋梁工程、材料學和其他領域的科學技術也是一樣。 一百二十年,如果成功了,這將是載入世界橋梁歷史的一頁! 介紹完基本的項目情況,謝雁開始了第二個話題。 ——他們將要面臨的難題。 防腐、材料、防震、防撞、防風、通航…… 這些都是老問題了。 從進入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十幾年,沒有人比謝雁三人更了解華國近年來高速路的發展。 從一開始的主干線規劃,到后來,跨過湖泊群,跨過西南復雜山脈,以及從主干線上延伸出來的其他分支高速路。 三城跨海項目建成后,也將納入這條龐大而復雜的華國交通網絡,成為華國南部最重要的高速路之一。 “建橋,這里坐著的三十多個人里,至少超過一半都是橋梁專家,” 謝雁說,“我對大家的實力充滿了信心,但三城跨海項目,不止需要橋梁?!?/br> “什么意思?” “橋和路原本就是一家,無論是修路還是修橋,我們都沒問題?!?/br> 謝雁把資料往后進行播放,“這里不是遠離陸地的外海,伶仃洋分為內外伶仃洋,四周島嶼眾多,海岸線蜿蜒,形成一個類似海灣的存在?!?/br> “而無論是哪一側,都有著大量的港口和機場?!?/br> 謝雁說的情況,他們也明白了。 “的確,如果港口眾多,附近的航線不能受到太多干擾,如果我們在海上修橋,就會導致最重要的幾條經濟航道被封閉?!?/br> 在東海修橋的時候,航道問題就是其中一個難題。 而東海的海上橋段只有二十多公里,三城跨海項目,卻足足有四五十公里! 東海,是連接陸地和島嶼深水港的一條生命線,從滬城延伸出去,穿過外海的風浪,落入其中,而港口就在這條線的重點。 伶仃洋不同,從兩地連一條線,兩頭連著兩座城市,如果把伶仃洋北邊的海岸線比作歐一張彎曲的弓體,那么大橋就是弓弦,它會封死海灣航線。 讓船舶航行,受到極大的影響。 “不止如此,” 方斯聞提出,“滬城的跨江大橋之所以不讓橋墩落在江里,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航道問題,另一個是河床泥沙問題?!?/br> “對,如果三城跨海大橋的橋墩——按照這個長度來看,必然會落在海里,無數個橋墩,連接起來就是一張弓弦,而從這里入海的河流會形成沖擊平原,‘弓弦’攔住這些泥沙,久而久之,會有更大的問題!” 華國兩大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是華國極其重要的工業和經濟圈。 它們在享受著河流入海帶來的交通便利和經濟發展優勢時,也面臨著河流帶來的問題。 泥沙。 滬城要花費數年的時間,大量的金錢和人力,去整治入??诘哪嗌?,珠江三角洲沒有道理,反而幫泥沙在這里進行堆積。 “不僅如此,” 這些問題,謝雁早就已經調查清楚了,“為了不影響航線,東海的做法是在必要的地段做通航橋孔,這要求橋梁的高度必須很高,足以讓規定噸位的船舶順利通過?!?/br> 蘇擎翻開資料,落在附近機場和港口分布相關那幾頁,“但是,伶仃洋附近有機場,港城也是,船舶通航不能受影響,飛機的航線也不能收到干擾,他們肯定給了限高標準吧?!?/br> “對,” 謝雁說,“橋面太低,船舶無法通過,橋面太高,會影響飛機航線?!?/br> “所以,我們要找到一個方法,在這幾個區域既能完成工程要求的通車高速路建設,又能不影響船舶和飛機?!?/br> “太高不行,太低不行,找一個中間值?” “不行,我看了一下資料和限高要求,上百米的橋塔才能不影響航道,但必然會影響飛行航線?!?/br> “以這里的條件,找不到一個中間值?!?/br> 有人已經開始用筆在桌上計算起來。 會議室里議論紛紛,大家各自討論著。 謝雁等著他們的結果,而其他人埋頭測算,翻看數據。 唯有幾個人,并不著急,只是在看資料。 比如蘇擎。 他放下手里的打印資料,轉起了筆。 方斯聞見他放松地靠在椅背上,邊轉筆,邊輕輕地笑。 方斯聞說,“你有辦法了?” “不是我有辦法了,” 蘇擎斂去笑意,靠近方斯聞,壓低聲音,“是某人有辦法了?!?/br> 剛才在門口是在沒有必要如此驕傲。 原來,那小子也不過是個工具人。 “不行,” 最后,以幾個專家的最終定論為答案,“初步計算,沒法找到這樣一個平衡高度,怪不得伶仃洋之前一直沒有動工,原來是沒法動工?!?/br> 謝雁點頭,她切換下一張資料圖,“我找了很多種方法,但是沒有一種方法可以達到機場和港口給我們提出的要求?!?/br> “那么換個思路,既然水面上做不到,那么水下呢?” 水下通道?! “比起水下橋梁,水下通道,它還有個更被人熟悉的名字?!?/br> 一直沒開口的宋修竹,此刻說出的第一句話,就讓眾人的思維豁然打開。 他看向謝雁,“這就是你的方法?跨海隧道?!?/br> 宋修竹點頭,“這可不比修橋簡單?!?/br> 他沒說完的話,還有半句——在伶仃洋的海底修跨海隧道,甚至,比橋段工程更難! 一個人很容易產生慣性思維,當他總是用數學方法去解題時,題目簡單,可以輕而易舉地完成,題目困難,或許要廢一番力氣,而當數學方法無法解決問題時,他會懊惱,會焦慮,會著急。 但他忘了,或許這道題,換一種思路,就能變得無比簡單。 數學思路的確萬用,但不是所有的問題,數學思路都是最有效,且必然能解出答案的方法。 有些題,用數學是無解的。 既然空中不讓走,為什么不選擇更加寬闊的海底呢? 海底隧道,不會干擾船舶航行,更和飛機搭不上關系,甚至可以減少橋墩,避免泥沙堆積。 “我知道,” 宋修竹是聰明人,她只需要在這里把三城項目的情況一說,他就能明白自己被邀請來的含義,“隧道工程,就像是題目的另一種解法,過程會很難,但是我相信,比如無解的橋梁工程,它更有突破的希望?!?/br> “除了你能想到的問題以外,還有另一個問題,” 宋修竹說,“根據你剛才的介紹,要將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橋結合起來,那么隧道和大橋結合的地點怎么辦?數十公里的海面上沒有任何符合條件的島嶼,如何讓一輛正在空中,在數十層樓高的橋面上通行的車,進入深不可測的大海底部的隧道?” 謝雁也看著他,露出為難的神情,“的確,宋先生提出的這個問題,我也一直沒有找到解決的辦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方法?” “我原本以為,精通隧道工程的宋修竹,會直接替我包攬下這個難題,” 謝雁搖頭,“看來,我還是想的太簡單了?!?/br> 他等著看她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可她打了個太極,把問題拋了回來。 短暫的討論依然沒有結果。 方斯聞說,“她找了宋修竹,證明宋修竹的確是這個領域的優秀專家?!?/br> 蘇擎看了眼宋修竹:“我也能修隧道?!?/br> 方斯聞:“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