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好兇猛 第310節
因此晉莊成要暫時摁住晉田等大姓宗族跟楚山眾人的恩怨不提。 不過,晉莊成刻意叮囑晉龍晉與楚山故人保持一定限度、不畏他人非議的聯系,實則意味著他本人還要與楚山保持距離。 這說明晉莊成除了心里天然排斥徐懷這樣的人物,也很清楚,楚山眾人與周鶴、高純年以及顧蕃所代表的整個士臣群體是天然格格不入的。 晉莊成采取模棱兩可的姿態,說白了就是他剛到襄陽根基不穩,很多事情還摸不透,需要觀望一段時間。 “知道了!”晉龍泉原本就需要一個光明正大的借口與鄭屠保持聯系,只是他心里奇怪晉莊成似乎并不知道是何人舉薦他到襄陽任職的,心想應是朱沆正人君子,向景王舉薦晉莊成卻無意居功,因此旁人都不知道這事。 晉龍泉暗感這樣最好,更不會有人懷疑他跟楚山有什么瓜葛、牽涉了。 …… …… “……這處水澤常年有灰鶴、白鶴、黑鶴百余類棲息,附近村民稱之為鶴灘……” 徐懷登上青衣嶺東南麓與南側石門嶺相交的一座山頭上,看到有一座占地頗廣的山湖藏在山后,湖水通過一座三四丈高的矮崖瀑布流泄而出,最終出山匯入吳寨河的一條支流之中。 十數只白鶴在山湖上空翱翔,發出陣陣清吭的唳鳴。 徐忻作為州兵馬都監司所轄的營指揮使、鶴灘巡檢使,率所部州兵駐扎于此負責建筑屯寨,跟徐懷介紹附近的地形。 天雄軍作為正軍,目前職責就是備戰,主要駐守青衣嶺、周橋、羅山等地,但兵馬都監司所轄的十營州兵,在維持一定量的cao訓之余,還要參與屯墾、營造等事。 目前楚山抽不出太多的人手補入鄉司,現在盡可能使州兵駐地與巡檢司結合起來,徐忻等軍將基本上也是軍民事務都要兼顧起來。 鶴灘湖夾于山嶺之間,此時湖域頗廣,水波蕩漾,徐懷不是第一次走進這里,但隨行很多人在登山之前,都很難想象山體并不算有多雄闊、山勢低矮的青衣嶺東南麓深處,竟然藏著一座差不多有近兩千畝的湖泊。 不過,湖床非常淺,等到深秋入冬時節,溪澗少水,大部分湖床就會干涸暴露出來,形成葦草豐茂的灘地,又有鶴群常年棲息于此,遂名鶴灘。 鶴灘湖床非常的淤淺,目前計劃開鑿湖水下泄的瀑口,一方面將其拓寬,加上夏秋豐雨期往下游排泄湖水的規模,同時還要在瀑口低陷處修筑溢流石堰,確保入冬后的枯水季,上游能保證一定規模的蓄水量。 也就是說,盡可能將一座規模較小的鶴灘湖在青衣嶺東南麓深處穩定下來。 然后在鶴灘兩側修建圩堤,這差不多就能從鶴灘湖直接搶出數百畝良田,再加上周邊的山地,至少能安置一二百戶人口;在此新設巡檢司,還能將十數里方圓的十數座大小村寨都管治起來。 溢流石堰以及圩堤的修造,都要等到入冬之后才能進行,但目前除了巡檢司衙門及駐兵營地外,湖口內側的坡地上還正在修筑兩座圍院。 這種圍院以土石為基,依山勢建成圓形、方形或半月形,可容納數十戶人家共同居住。 圍院與目前桐柏山里較為普遍的寨子相比,內部建筑要緊湊得多,規模也要小得多,占用土地少,但同時外墻建得更為堅厚,還會建望樓、箭樓一些附屬建筑,防御力更強,可以抵御小規模虜兵及盜匪的襲擾。 最初是在喻承珍的主持下,在青衣嶺北麓修建了十數座中大型圍院,用來安置在青衣嶺附近落戶、開墾荒山坡谷的民戶,又與東面的青衣嶺營城互為依托。 徐懷這次回到楚山,正式接管信陽等地,除了在師溪河上游增設十一座鄉司,全力推動圍院建設外,同時還對青衣嶺、周橋以及金牛嶺沿線的軍寨建設增加密度。 這也是楚山未來迎接虜兵沖擊的核心防線。 天雄軍俘卒、呂梁山義軍之家小,主要會沿這一條防線軍寨進行安置,然后再進行下一步的建設,確保一年時間內將這一批軍卒及家小上萬口人都融入楚山。 徐懷往東南眺望過去,越過重重山嶺,蒼穹空濛,淮水依著金牛嶺北麓崖山蜿蜒流淌,而淮水以北則是一馬平川的河淮平原。 說起來,桐柏山里可以挖掘的耕地資源還是太有限了。 將新編入楚山的軍卒及家小安置下去,桐柏山里也沒有太多的潛力可以挖掘了。 然而這場劫難,遠非楚山目前一萬五千將卒就能抵擋的。 楚山行營所屬,真正富足的耕地資源,其實在桐柏山之外。 比如說青衣嶺往北、往東的確山、真陽、上蔡以及據師溪河下游兩岸的羅山縣,可耕種的生熟地加起差不多有三四百萬畝,這豈是山多田少的楚山縣、信陽縣所能比的? 然而確山、真陽、上蔡、羅山地處開闊,無險可守,即便城池堅固,守軍意志堅守,但只要敵兵大規模穿插進來,就能很輕易將這幾座城池切割出來進行圍困。 楚山目前就這點精銳人馬,又怎么可能分散去固守這些城池? “吳寨河兩岸的繪測結果如何?”徐忻見徐懷眉頭緊蹙的眺望山外平川,問道。 除了一些核心機密,徐懷計劃在楚山要做的一些事情,不會因為擔心泄密的緣故,就嚴格保密。 他甚至會提前將一些計劃公布下去集思廣益。 目前喻承珍、丁崇正帶著人手,沿吳寨河緊急測量地形,計算能否在依托青衣嶺營地,在吳寨河上游修造一座超大型的圍堰。 修造圍堰是要將吳寨河上游來水截住,在必要時掘開圍堰,能使大水往確山或真陽、上蔡方向洶涌泄去。 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用這座圍堰,震懾虜兵不敢大規模、長期圍困確山、真陽、上蔡三城。 也只有這樣,楚山才能用有限的兵力,真正的將外圍確山、真陽、上蔡等地納入防線之內。 這個計劃,營都指揮一級的將吏都已知曉,這也是徐懷這段時間最關心的事情。 面對徐忻的問題,徐懷搖搖頭,說道:“青衣嶺以東說是一馬平川,但地勢還是有所起伏,測繪工作太繁瑣,一時半會還難有結果!” 這時候有數騎快馬往這邊馳來,到山腳下,周景棄馬爬上來,稟道:“前日赤扈西路軍遣大將翰思巴率兵押送官家、宗室及大臣三千余眾,正式離開汴梁,從青城寨北上了……” “……”徐懷沒有再追問諸多細節,雖說他早就料到會有這一刻,但等到這一日真正到來,也忍不住悠悠一嘆…… 第一百八十六章 勸進 “備馬回周橋!” 得知天宣帝及宗室、王公大臣三千余眾前日就從汴梁西北的青城寨,被赤扈人押送北上,徐懷站在山崖之上半晌無語,臨了吩咐左右中止今日的行程,備馬隨他返回周橋。 此時一條嶄新的驛道,銜接青衣嶺吳寨河東岸以及周橋淮水北岸的渡口;驛道從石門嶺東側通過,也將沿途包括石門嶺巡檢司在內的三處鄉司連接起來。 這也是青衣嶺-周橋-羅山防線的西段部分,驛道從北往南約六十余里路程——防線的東段部分,從周橋沿淮河南岸直抵師溪河口東岸的羅山城,但這一段淮水走勢隨金牛嶺的山勢呈n字形迂回,總長逾兩百里。 這虧得徐懷將羅山以東璜川、淮川、光山等光州地區交由荊湖北路都部署司所轄的宣威軍接手。 荊湖北路位于大越腹地,長期以來駐泊禁軍規模,與京西南路相當,僅有三廂宣威軍禁旅七千余眾駐守江陵府、黃州等地。 不過,在赤扈人南侵之后,荊湖北路就緊急從州縣征調兵馬,宣威軍及江陵府軍在景王南下襄陽之時,集結規模就超過兩萬。 赤扈人再次南侵時,荊湖北路經略安撫使劉獻都已經做好率部北上勤王的準備。 奈何朝中議和派到最后時刻還指望能與赤扈人劃河而治,擔心召集勤王兵馬會激怒赤扈人,破壞乞和,臨時傳檄江陵(荊州),嚴令劉獻不得擅自出兵北上。 劉獻雖為士臣,但與顧蕃一樣,都有在邊州任事的履歷,對兵務還算熟稔,并非完全不識兵之人,才得以出任一路之經略安撫使主持軍政事務。 景王南下襄陽之后,宣威軍合并南陽府軍擴編至兩萬人眾,劉獻則親率一萬兵馬進駐光州。 與楚山行營虛外守內之策不同,劉獻親率主力直接渡淮,駐守淮河北岸的淮川城;在抵達淮川之后,劉獻進一步從南逃難民征募健勇,在短短一個月內,使得在光州境內的宣威軍兵馬規模到達兩萬。 荊湖北路除了照前例向襄陽上繳一百萬貫錢糧外,其他糧秣錢賦皆可自支。 而荊湖北路在合并隨、郢等州縣之后,計有一府十州,領七十余縣,人丁超過六百萬眾,又占據富庶的江漢平原,可以說是財大氣粗。 不要說宣威軍擴編到三萬人了,就算擴編到五萬、八萬乃至十萬,荊湖北路也都承受得住。 這是楚山此時遠遠所不及的。 楚山目前除了直轄兩縣外,每年僅能從襄陽額外獲得五十萬貫軍資。 眼下左右驍勝軍、左右宣武軍每年撥付的軍資補給,初定都是一百五十萬貫。 而陜西、河洛兩地除了所轄之域,錢糧完全自留度支外,每年初定還將從川峽四路征調六百萬貫錢糧彌補不足。 雖說魯王趙觀還沒有正式答應擁立景王趙湍登基,但其部主力兵馬在葛伯奕、韓時良、葛鈺等將的率領下,也從青州、齊州往徐州、壽春(壽州)一帶轉移;隨之是不計其數的民眾攜兒帶女搶渡淮河往南逃亡。 與后世受黃河奪淮入侵的淮南不同,此時的淮南東路、淮南西路也是堪比荊湖、江東的富庶之地。 倘若魯王一系能在徐州、壽春站穩腳,以淮南之錢糧養十萬兵馬也是沒有問題的。 相比較前朝,大越立朝一百多年以來,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區得到極大的發展。 長江兩岸的農耕已經成體系的發展成一年兩熟甚至三熟制,畝產量是北方的三倍甚至更高;南方絲織、棉織業發達,造船業及沿海制鹽業獨樹一幟,制陶瓷器與銅鐵金銀在內的金屬冶煉全面超越北方;以杭州、泉州為中心的海外貿易也如火如荼;川峽四路的井鹽、蜀錦名聞天下,成都府早已發展成僅次于汴梁的超大型城池。 單純從錢糧、丁戶來說,大越在河淮形勢糜爛之后,猶有足夠的軍事潛力挖掘出來去抗衡赤扈人。 赤扈人消化河東、河北等地需要時間,后續還需要優先解決側翼陜西兵馬的威脅,不得不在汴梁立偽帝李汲暫攝汴梁降臣降卒,控制糜爛不堪的河淮地區。 這也給大越沿淮河一線組織防御、cao練新軍贏得喘息之際。 然而大越最終能否在淮河一線,與赤扈人形成制衡,還需要時間的考驗。 徐懷回到周橋,荊湖北路經略安撫使劉獻派來的使者也剛剛趕到。 劉獻在淮川也已得知赤扈人派兵馬押送天宣帝北上的消息,他要與從壽春返回的武威公趙翼,前來周橋與徐懷商議勸進之事。 顧蕃率京西南路將吏于襄陽城北碼頭跪迎景王,已經算是為景王在襄陽登基鋪平最后一塊木板。 包括徐懷在內,諸行營主將、諸路監司近兩個月來都紛紛上表,勸景王登基繼統,及早以大越新君的名義統領抵御胡虜、收復中原大業,卻不為景王所納。 此時天宣帝及嬪妃、帝姬、宗室子弟、王公大臣等三千余眾被赤扈人押送,離開汴梁渡河北上,很顯然是徐懷他們再次上表勸進的時機。 而為社稷計,景王也不應該再拒絕眾臣勸立。 劉獻作為荊湖北路經略安撫使,趙翼作為景王、魯王之外、碩果僅存的男性宗室成員,地位自然是在徐懷之上的。 真要商議勸進之事,也應該是徐懷趕往淮川面見劉獻、趙翼。 現在劉獻遣使趕來周橋,說他要與趙翼來周橋找徐懷商議勸進之事,徐懷也知道劉獻、趙翼實際是要來周橋與他會合,然后一道趕往襄陽,直接面見景王勸進。 送走劉獻的使者,徐懷也將史軫、王舉、徐武磧、蘇老常等人招來商議事情,除了準備出行事宜,勸進表也得在周橋提前草擬好。 草擬勸進表是史軫他們的拿手活,但史軫還要留在周橋主持諸多政務,徐懷不提前將勸進表準備好,他帶著一隊親衛趕到襄陽,卻是要抓瞎了。 荊湖北路經略安撫使劉獻、武威公趙翼次日午時就抵達周橋。 周橋北岸此時已經修筑碼頭及一座簡易軍寨。 照舊制,劉獻、武威公趙翼等人物出行隨扈儀從不得超過三十四人,徐懷地位不及劉獻、武威公趙翼,隨行儀從不得超過十七人。 不過,現在是特殊時期,赤扈騎兵機動力極強,兩次南侵都是迂回作戰,長驅直入。 因此景王趙湍在襄陽就定下新規,行營主將及諸路監司有統兵之職的經略使、兵馬都部署、都總管級人物,即便前往襄陽,都可以帶上全部的親兵精銳,以便必要時手里還有一部精銳隨時可以調用。 劉獻雖然地位比徐懷高,所領兵馬比楚山多,但荊湖嚴重缺乏軍馬。 其從渡淮河到周橋的千余親兵精銳,鎧甲雖說鮮亮,但胯下戰馬實在不成什么樣子。 而荊湖兵又不擅騎射,護送劉獻、趙翼前往襄陽的千余親衛精銳,整體而言,軍容甚至還遠不如西軍所編騎兵嚴整。 徐懷地位比劉獻不如,但這次也是正式從現有的諸部人馬里挑選一千精銳騎兵組建親衛營,以王舉為親兵都指揮使,牛二、史琥、王章、烏敕海、仲季堂、史雄、王峻等人為將,戰力之強,堪比赤扈人本族精銳,豈是其他部騎兵能比的? 雖說楚山的騾馬資源也沒有那么寬裕,但親兵營也是保證每名將卒一匹戰騎一匹駝馬的配備。 除了親兵營是騎兵編制外,天雄軍此時所編六廂人馬,也都各編一營三百騎兵,作為諸廂所獨立掌握的機動戰力,以確保每一廂人馬都要在在開曠地域與敵軍獨立作戰的能力。 劉獻抵達周橋后,看到楚山軍容是滿心羨慕,在周橋短暫停留用宴時,多番提及要出資從楚山收購一批戰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