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九江王妃欲與九江王和離的事如今鬧的滿城風雨,皇后焉能不知,據傳九江王不但縱容寵害死自己嫡子,為了掩蓋真相,甚至不惜連同王妃一起除去,任誰也無法忍受。只可惜九江王妃母家無人,嫁的又是九江王,除了那幾個無實權的御史,還有誰愿意為她說話?便是自己也只能依著皇上與太后的心意處置罷了。思及此,就有些怏怏的,但又不好說為王妃不平,只得順勢撫了撫額,斜倚到床沿。 景帝將她摟過來,又尋了靠枕放到她背后,輕聲問道可要傳太醫? 皇后勉強笑了笑,搖了搖頭每日都有這么一段,無妨的。 景帝對這些事情不甚了解,便沒在意,只囑咐了一番,又陪著皇后一同用了晚膳,就回了。 皇后用完膳后,卻覺身子不適,宣了陳太醫來診脈,也都是些例話,越發煩躁,蕭衛兒便調了冰糖燕窩給皇后降火,九江王妃的事,她剛聽清歌提及,想來皇后也是為此事煩心,光看九江王妃病著,九江王尚有閑心在宮里調戲宮女,就知其毫無悔改之心,或者是有恃無恐。 皇后攪動著羹勺卻遲遲沒有動口,近來宮中多事,李夫人那邊也只好先放一放,陛下與太后都希望九江王妃與九江王和離一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哪有那么簡單,九江王妃若非報了必死之心,何必和離,既已報了必死之心,還有何畏懼,既然無所畏懼又何必妥協。 明兒九江王妃入宮,我當如何應對? 皇后用極為柔和的目光看著蕭衛兒,卻讓蕭衛兒不知所措,莫名回道我若是九江王妃,就在見完太后之后自盡,涉及太后,任誰都不得不查了。 皇后心中一驚,手中瓷碗啪的掉在地上,碎成幾片,燕窩濺在衣服上,她卻恍若未覺,半晌才回過神來,斥退了進來收拾的宮女。 蕭衛兒一陣后怕,仿佛剛才的話不是出自自己之口,慌忙跪道衛兒胡亂說的,姑母恕罪。 皇后搖了搖頭,就覺暈的厲害,一句話幾乎用盡了所有的力氣你說的很有道理 蘭林殿,景帝執著陳美人的手勾勒出一朵又一朵的梅花,陳美人百媚生嬌,比那畫上的梅花還要美上幾分,一雙丹鳳眼專注盯著手中之筆,更是格外動人,轉眼間已到了最后一朵,陳美人故意頓了一下,景帝也沒點破她的小心思,反而將她的手握的更緊些,偏在此時一個內侍慌慌張張的闖了進來,陳美人嚇了一跳,忍不住向后退了一步,生生毀了一幅好畫。 景帝明顯不悅,那內侍不敢有一刻耽擱,忙稟報道皇后娘娘暈倒了。 景帝眉頭深皺,一時無言,陳美人此時已緩過神來,急道怎么回事?可傳了太醫? 景帝想起之前那一幕,更是放不下心,對著陳美人道朕過去看看。 陳美人點了點頭,又道臣妾隨陛下一起過去。 景帝撫著她的手,眉目間盡是溫柔你身子也不好,就別來回奔波了,朕改日再來看你。 陳美人乖巧應下,只在景帝離開后,撫著肚子,神色晦暗不明。 雖說儀元殿已有了陳太醫,景帝仍不放心,又命人遣了太醫院院正張恒過來,張恒搭著皇后的脈,卻是半響無言,殿內宮婢內侍跪了一地,氣氛凝重的讓人喘不過氣,蕭衛兒跪在最前,一瞬不瞬的盯著張太醫,心中緊張不已,臉上卻不敢有半分顯露。 娘娘胎像本弱,經過一段時間調養,已經漸好,不知為何又有不穩之兆,幸而尚無大礙,微臣再開幾副藥,娘娘按時服用便是,再者,以娘娘如今情況,實在不宜費心勞力,需安心靜養才好。 張恒的聲音一如既往的平穩,蕭衛兒卻知他所說每一句皆是虛言,她自問易地而處自己是絕不能如他那般沉著鎮定,安穩從容。 張恒話音剛落,景帝便遣了所有人出去,只留清歌、清舞與蕭衛兒,畢竟皇后素來信任的也只有她們幾個。 皇后昏倒前,只有蕭衛兒在旁,第一個回話的自然是她,她努力回想著皇后的交代,一字一句道娘娘晚膳前,便不大好,用完膳后,更是不虞,衛兒見娘娘晚膳用的極少,便私下做了娘娘最喜的冰糖燕窩,不想娘娘還未及享用,就暈倒了。 景帝素知皇后極寵蕭衛兒這個侄女,兼蕭衛兒今日才回宮,自不會疑心,便又朝清歌、清舞望去。 清舞朝清歌看了一眼,見她沒有說話的意思,便開口道娘娘近來多有憂思,奴婢卻不知所為何事? 景帝喚了聲清歌,清歌心中一顫,忙跪下回道奴婢亦是不知。見景帝面色冷漠,越發不敢多言。 景帝心情委實不好,但也不至在皇后昏迷時發作她親信女官,他只揮了揮衣袖,就足以讓所有人戰戰兢兢退出大殿。獨自對著皇后,景帝心情有些復雜,這是他曾經獨寵的女人,容貌姣好,性情柔嘉,聰慧過人,然而或許所有女人一旦成了皇后即會變得索然無味,如今的皇后,已經不能牽動他任何的情思,她的一言一行都讓自己有所猜忌,但她是旻兒的母親,就憑這一點,便足以讓自己在意包容。 作者有話要說: rarr;_rarr; 這么高大上的劇情,都沒人留言,這個設定我有點不能接受啊 第16章 風波(下) 皇后醒來第一眼見到的是景帝,到讓她有些意外,自廢太子后,景帝明面上雖沒表現什么,卻始終存了懷疑,所以此次謀算她格外謹慎,應對也更加小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