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景帝從來護短,對親子尤甚,這也是他放任趙顯在封地胡為多年,不治罪的原因,在他看來,只要兒子不涉及謀反,他就可以眼不見為凈,這次要不是這幫御史不依不饒,他都懶得召趙顯回京。男人哪個不好色,那些御史們就能保證自己各個都干凈,真是笑話,還不是因為彈劾權貴能讓他們有成就感,言官向來如此,沽名釣譽。景帝這點倒是像極太后,所以才特地過來尋求安慰。 眼看閑話說的差不多了,景帝干咳了兩聲,太后會意,將屋內所有侍婢都遣了出去。 皇帝和那些言官置什么氣,他們從來都是如此,邀名而已,顯兒不過多納了幾個女人,算什么罪過,王妃也是,往日哀家瞧著是個好的,現在怎變得這般不曉事,當初哀家憐她父親死在戰場上,才將她配給顯兒,否則以她的家世如何做的了皇子正妃。 太后不挑趙顯一絲錯,實不是為了維護他,說到底,太后對孫輩的感情遠不如子輩,趙顯母族低賤,又自幼離京,更不可能得太后喜愛。太后此舉,都是為了景帝,廢太子后,景帝又病了一場,處置趙顯事小,兒子身體事大,她可不想因小廢大。 景帝聽太后這般說法,心里果然妥帖,但他也不是昏庸之人,自然知道九江王妃受了大委屈,趙顯行事也著實過分,便道王妃失了孩子,傷心之下難免有失分寸。 太后故意收了笑容,板著臉道皇帝做得好人,哀家卻是不知體恤。 景帝知太后并不是真的生氣,笑著道好人還得母后來做,趕明兒兒臣宣他們夫妻入宮,母后幫著說和說和,叫王妃認個錯就是了。 同為女人,九江王妃又是太后親自指給九江王,太后心中自然存著幾分憐惜,若容此事鬧下去,趙顯怎么樣不好說,王妃是斷無生理的,再者為了皇家聲譽,此事也不宜鬧大。 九江王妃傷心過度,失了神志也是有的,叫太醫開幾副藥,好生調理便是。至于謀害皇嗣之人,合該千刀萬剮。顯兒嘛,誰都有年少無知的時候,若那些御史還糾纏不休,皇上就派人查查他們的子侄,是否個個干凈。 太后句句都暗合景帝心思,并不僅僅是出于景帝身體的考慮,也她一直以來的習慣,在這一點上,曹太后要比歷史上的大多太后們通透的多。曹太后不是圣人,她也會為母家考慮,但絕不是以一種會與兒子產生隔閡的方式,她甚至不允許母家有人質疑兒子的任何決定,所以平襄侯雖曾任太子太傅,與太子感情良好,但無論景帝封蕭薄嵪為侯,還是廢太子,他都未出言反對。也因此,景帝對太后愈發尊重,敬愛。 太后今日茹素,便沒留景帝用膳,景帝出了長樂宮,略一遲疑,即往儀元殿而去。 第15章 風波(中) 蕭衛兒剛收拾好自己的東西,一進正殿,就見蕭皇后將馮氏送的那兩盒老山參扔到地上,臉上是從未有過的冷漠,而在見到蕭衛兒的那一刻又變的格外慈愛衛兒這幾日在家過的可好?潯兒如何?快過來和姑母說說。 蕭衛兒眼睜睜的看著一個宮女將地上的老山參拾起,從她身邊走過,也不知是何結局,卻是與她無關了。 皇后孕期近五月,胎漸穩,已經可以走動,便攜了蕭衛兒到院子里散步,蕭衛兒只撿著些趣事和皇后說,皇后一一聽著,不時輕笑兩聲,以至后來訓斥蕭衛兒,沒帶護衛就去秋水閣,也沒多么嚴厲。只在蕭衛兒提及馮氏所求時,終是冷下了臉。 在本宮看你爹合該換個夫人,否則將來定會辱沒蕭家門庭。 皇后話說的極重,即使針對的不是蕭衛兒也讓她心中發怵,忍不住要屈身請罪,皇后卻沒有放開她的手,反而輕拍了兩下,柔聲道苦了你了,衛兒。 蕭衛兒瞧著皇后的樣子,不像是生她的氣,心也就定了下來,卻不敢再替馮氏說話。她隱約猜到姑母為何生氣。當年二娘有孕時,姑母賜下兩棵人參,如今姑母有孕,二娘竟回了兩盒人參,容不得姑母不多想。 院中梅花開的極好,蕭衛兒正要折上一支,就見有個內侍進來稟告陛下擺駕儀元殿。忙服侍皇后回去換了衣服,迎接圣駕。 景帝從安樂宮出來,心情已經好了許多,面上也是風淡云清的樣子。 皇后近來臉圓潤了些,穿一身鵝黃繡白玉蘭襦裙,格外嬌俏,景帝抬手示意她免禮,隨即攜著她的手入了內室,蕭衛兒便領著一眾婢女退了出去。 皇后伺候景帝退下披風,欲要親自泡茶,卻被景帝攔了,扶著她在床邊坐了有了身子,就別再cao勞了。 皇后微紅了臉,攥著帕子,半晌才出聲謝陛□□恤,臣妾近來已經好多了。 景帝沉吟片刻,才又開口朕剛從母后那過來,說起年事,母后言皇后有孕不宜cao辦,至于人選,還要皇后費心。 對此皇后早有計較,李夫人因王錳被殺一案,受景帝猜忌,自然不能再插手宮務,陳美人這一胎比自己還要險些,月份又小,也是不成的楊美人與秦美人是宮里老人,又素來穩妥,不若讓她們一同cao辦,太醫說臣妾胎像已穩,也可從旁扶持。 景帝原也是這個意思,只因楊美人與秦美人皆未理過宮務,不甚放心,皇后既是如此說法,便答應下來。 旁的到沒什么,只是九江王妃改日進宮,還需皇后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