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1020節
然而,當初趙頊是三令五申,禁止與西夏交易鹽,如今涌入這么大一波西夏鹽,消息傳到京城,也是朝野震驚啊。 那些積極反對熙河開邊的大臣,也趁機上奏彈劾王韶,表明這都是王韶搞的鬼,謀取私利。 趙頊也趕緊召開樞要會議,商議此事。 “熙河開邊,是自太宗以后,我朝最大規模的一次領土收復,新邊防有些疏漏,也在情理之中,反倒是彈劾王宣撫使的人,陛下真應該問問他們,到底是何居心?” 王安石是極其憤慨道。 趙頊立刻點頭道:“雖然朕是再三嚴禁與西夏交易鹽,但這種情況是極為特殊,王宣撫使功不可沒,這是不容置疑的,朕也不會聽信那些讒言的?!?/br> 蔣之奇問道:“那流入境內私鹽,又該如何處理?這么多私鹽,導致解鹽賣不出去,將會嚴重影響財政收入?!?/br> 趙頊問道:“為何當地官府不嚴查?” 司馬光立刻站出來道:“因為最近邊州都在鬧鹽慌,百姓無法購買到鹽,熙州便以當初那場私鹽判例為準,將鹽視作救命良藥,不予追查?!?/br> 趙頊又問道:“為何邊州會鬧鹽慌?” 蔣之奇立刻道:“這都是鹽債惹的禍,當初河中府發放鹽債,寅吃卯糧,以至于那些鈔商、鹽商都知道,今年肯定會缺鹽的,故此才引發邊州鹽慌?!?/br> “一派胡言?!?/br> 王安石怒斥道:“每年鹽就那么多,不管官府是否寅吃卯糧,百姓應該都不會缺鹽。這都是因為那些鹽商故意以鹽債為由,捂住手里鹽不賣,等著漲價,此乃人禍?!?/br> 他對于這些商人,一直以來就非常仇視,他新政中很多條例,都是在打擊這些大富商。 蔣之奇據理以爭道:“那也是鹽債給了他們這個機會?!?/br> 王安石笑道:“那他們現在就是自食其果?!?/br> 蔣之奇道:“但是長期發放鹽債的,可是不行的??!” “為何不行?!?/br> 王安石道:“此番熙河戰事,全都是西北財政支付,且沒有傷及西北民力,此番壯舉,亙古未有之?!?/br> 說到這里,他瞧了一眼司馬光。 司馬光頓時尷尬不語。 由于此事,導致西北各州的消息都傳到京城來,也包括對于熙河的后勤支持,確實是沒有損耗西北民力。 他們都覺得不可思議。 可是在開邊之時,司馬光他們都非常顧慮,如今又增加一個戰場,會嚴重損害西北民力。 又聽王安石道:“這里面可也有一份鹽債的功勞,若當時從京城運送糧草過去,你們可知,這將會耗費多少人力物力嗎?同時這些錢本應該就是國庫撥的,如今國庫也應該為西北財政承擔部分負擔,算起來,國庫也節省不少損耗?!?/br> 這么大的戰役,本就不應該西北財政一力承擔,但由于事出突然,朝廷也是手忙腳亂,錢幾乎都是西北出得,只是說朝廷將原本該支付給朝廷的錢,全部撥給熙河。 趙頊點點頭道:“王學士言之有理??!” 蔣之奇被王安石一番嘴炮,直接打蒙了,連連疾呼道:“你這說得不對,鹽債就是寅吃卯糧,如果朝廷只是負責該給的錢,河中府財政到時應該也是負擔不起的?!?/br> 王安石傲然道:“這就是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發放鹽債所得之錢,部分用于裁軍費用,還有部分則是用于發展水利,發展民生,使得河中府稅收是年年在漲,所得之錢,遠勝于鹽債的利息,自然就會有富余?!?/br> 趙頊驚喜道:“是嗎?” 王安石不語,看向呂公著。 呂公著立刻站出來,道:“啟稟陛下,河中府財政確實在年年增長,尤其是去年,較比三年前,已經增長三倍有余,只不過全部用于熙河戰事,未有進入國庫罷了?!?/br> “三倍?” 不少大臣頓時震驚不已。 一府財政增長三倍,這真是未有過得事??! 呂公著又解釋道:“這其中有一半,是因為裁軍導致財政的支出變少?!?/br> 這節流的好處,已經漸漸體現出來。 要不是打仗,河中府的財政,一定亮瞎所有人得狗眼,可惜全部給熙河開邊送去,一分錢都沒有入國庫,也就沒有引發多少人關注。 王安石立刻道:“當初裁軍的費用,主要就是依靠鹽債?!?/br> 司馬光立刻站出來,“這里面公檢法也是功不可沒?!?/br> 王安石呵呵兩聲道:“我又沒否認這一點?!?/br> 趙頊哈哈笑道:“好??!好??!河中府如此成功,也足以證明朕當初的選擇并沒有錯?!?/br> 都開始爭著邀功了。 王安石又道:“至于那些私鹽,根本無須小題大做,陛下當初禁止與西夏交易鹽,乃是為求削弱西夏的財政,如今這些鹽都已經入境,西夏該得的錢已經得了,再去追究又有什么意義。反正如今那邊是以收入算稅,販賣私鹽者,也得交稅??!” 趙頊點點頭道:“說得不錯,咱們收復河湟五州,就是讓西夏賺點錢,也無關緊要,但還是要督促王宣撫使,一定要看好邊境,莫要再出現這種疏漏?!?/br> 這可是朕的買賣,任何人都不得染指。 第七百一十五章 時間在我們這邊 即便是富弼他們都沒有想到,這是有人在幕后策劃的,對于邊境的情況,他們也了解一些,常年禁止西夏鹽,導致西夏權貴,手握大量的鹽,正愁沒有地方賣,南邊突然出現一個這么大的缺口,肯定會引來不少人走私。 這是十分正常的,當然也是怪不得王韶,在那種環境下,誰還會想著去防私鹽,故此對于趙頊的態度,大家也不覺意外。 相比起開邊那么多疆土,區區私鹽就真心不值得一提。 不過,對于私鹽入境之后的情況,以及西北地區狀況,倒是引起他們的興趣。 政事堂。 “范景仁想到引用這個判例,還真是令人眼前一亮??!” 文彥博撫須笑道。 司馬光問道:“文公此話從何講起?” 文彥博道:“方才在殿里,王介甫有一番話說得很對,此番鹽慌,皆因鹽商的貪婪而生,而他們卻因此承擔后果。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這個判例,沒有這個判例的話,即便熙河網開一面,各州官府還是能夠下令禁止的?!?/br> 這在他看來,是一個很經典的案例,官府竟然用判例來打擊了囤積居奇,這在以前是未有過的,以前都是采取行政手段。 呂公著道:“文公的意思,官府借此判例,打擊那些囤積居奇的商人?” 文彥博道:“至少我認為這比制置二府條例司目前正在籌備的市易法要好得多?!?/br> 司馬光道:“我也不贊同那市易法,但是這個判例,只能應用一些特殊貨物,必須是人離不開的,且是不替代的。單說麥子,可能都無法使用,不吃麥子,可以吃大米,這個判例還是慎用?!?/br> 呂公著點點頭道:“君實說得不錯,其實當時在很多人看來,那場官司,只是張三的巧辨,無法令人心服口服,這回景仁兄也可能只是找個借口,而并非是真心認同這個判例?!?/br> 文彥博道:“我只是說,利用律法去管制物價,是要勝于市易法,我們可以效仿這個判例,擬定的新的律法?!?/br> 富弼搖搖頭道:“如果可以用律法來限制的話,就不會出現常平倉法,也不見得就比市易法更加好用。 限制的價格過低,商人可以不賣,不賣亦不犯法,如果沒有這一批私鹽冒出來,那些鹽商就贏了?!?/br> 呂公著點點頭道:“富公說得是,而且王介甫的市易法,其中部分理念,也是來源于常平倉法,官府直接參與交易,購入一些滯銷的貨物,待此貨物價格過高時,再放出。 但弊病也是非常明顯,就是官府直接參與得話,那是不可能做虧本的買賣,這交易中,必然存在強弱關系,其中定會發生不公之事?!?/br> 富弼道:“說到這強弱關系,之前立法會已經頒布契約原則,這或許能夠給予市易法一定的限制?!?/br> 文彥博搖搖頭道:“事在人為,法不一定管得住,我還是認為應該阻止制置二府條例司頒布市易法?!?/br> 司馬光直點頭道:“我贊成?!?/br> 富弼笑道:“那也能阻止得了??!” 正當他們在探討物價之時,整個事件的最大贏家,也就是那兩個幕后主使者,趙頊與張斐,正在開皇宮開慶功宴。 這是他們布下幾年的局,不然的話,也不可能在這么短的時日內,拿出這么多私鹽來,如今終于發揮了作用,并且是賺得盆滿缽滿。 必須喝上幾杯,好生慶祝一番。 “這一關可算是過去了?!?/br> 一杯酒下肚,趙頊是興奮之余,又心有余悸:“這兩年來,只要朕想起此事,心里難免還有些擔憂的?!?/br> 這種事要是讓別人知道,那可真是太尷尬了,今后皇帝的禁令,還能被人尊重嗎?是要付出很大的政治成本,而且他也投入了不少錢,這心里能不虛嗎。 張斐笑道:“陛下,這種事風險肯定是有的,但有道是,富貴險中求,這番買賣做下來,關于鹽的差價先不說,光運途損耗就節省了近三十萬貫?!?/br> 正是因為成本夠高,故此收獲也不小。 “有這么多嗎?” 趙頊驚喜道。 張斐點點頭道:“之前河中府偷偷將解鹽運去熙河附近的州縣置換糧食,然后再將糧食直接運送到熙河地區,這里面就減少了一大筆損耗,畢竟運糧食的損耗比運送鹽的損耗要多不少。 而如今這一筆鹽利又是直接存入熙河解庫鋪,約兩百八十萬貫,是足以支撐熙河地區一年多的消耗,如果沒有這一筆錢的話,到時朝廷又得從各地調集糧草運送過去,這又是一筆巨大的損耗??!” 趙頊點點頭:“原來如此?!?/br> 這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這損耗其實是占大頭的,如果能夠節省損耗,那就能夠減少大半開支。 張斐又道:“哦,我也已經在想辦法,將這些錢,慢慢送回到陛下的金庫?!?/br> “是是嗎?” 趙頊有些不好意思。 說是慶祝,其實也是在算賬,這走私的本錢,可全都是皇帝自己掏的腰包,這錢還得收回來??! 張斐點點頭,神情嚴肅道:“首先是陛下投入的本錢。我們已經將最為優質的青鹽,秘密運送到京城、大名府等地,等到將這些青鹽出售給那些達官顯貴,所得利益,將會存入馬家解庫鋪,然后再轉入陛下的府庫。 而之所以這么做,乃是為求節省運輸成本,到時能夠將部分利益,直接給予那些販賣者,作為他們的辛苦費,如果只是將錢運過來,要支付不菲的押送費用?!?/br> 趙頊只是稍稍點頭,似乎在期待什么。 做買賣不能只回本錢??! 那算什么買賣。 得有利潤??! 張斐又道:“而那兩百八十萬貫的純利潤,其中一百六十萬貫,已經算作熙河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的軍費。 但是這一筆錢,本應是朝廷從各地調度過去的,那么到時朝廷從各地調度的錢,也將會存入馬家解庫鋪,而這些錢糧都不會運送到熙河地區,而是會返還到京城,熙河解庫鋪那邊直接支付就是。這其中省去的運輸費和損耗,大概是十萬貫左右,這錢也將算作陛下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