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913節
王安石道:“當然是因為看重你的理財手段,那邊稅賦暫時收不上來,無法以戰養戰,導致軍費現在非常緊張,完全得依靠西北地區的稅賦,可此非長久之計,王韶正是看重你在河中府的政績,才讓你前去的,而且我也認為,你是唯一適合的人選。 你在律學上的造詣和你在商業上的手段和遠見,都是那邊急需的,我這此番來,還打算問你,是讓元厚之過去配合你,還是讓韓子華配合你去,你竟然跟我說你拒絕了?!?/br> 毫不夸張地說,當王韶的奏章來到京城,他第一時間就是想到張斐。 完美契合,司法能夠管理當地,張斐的理財手段,又能創造財富,這是熙河之地最為需要的才能。 張斐很是為難道:“我只是拒絕立刻過去,而是先派人過去探探路,等了解清楚當地具體情況,我再過去也不遲,我這貿然過去,可能會得不償失?!?/br> 王安石道:“那邊可是等不了?!?/br> 張斐道:“沒這么嚴重吧?!?/br> 王安石糾結半響,嘆道:“話說回來,這都要怨你?!?/br> 張斐詫異道:“怨我什么?” 王安石道:“打仗肯定是需要軍費支持,熙河軍費,自然就得依靠陜西路的財政,但目前陜西路又被公檢法給把持著,要想在那邊增加軍費,是非常困難的,這非你去不可?!?/br> 雖然王韶表面上是說,鼓勵貿易,來增加軍費,但遠水救不了近火,即便能夠成功,在此之前,也需要西北財政給予支持。 但這必須要面臨公檢法和稅務司,雖然朝廷增稅權是屬于行政權,但是皇帝一般不敢輕易增稅,如果直接開口,不但朝中會遇到激烈的反對,而且也會失去民心,這最好的辦法,就是王安石的新政,拐著彎去收錢,其次,就是跟以前一樣,通過苛捐雜稅,去斂財。 以前這是沒問題的,但現在要在陜西路這么干,就要面臨公檢法的監督,只能是朝廷下旨,直接增稅。 而河中府的公檢法,是張斐一手締造的,這解鈴還須系鈴人,張斐就是最適合的人選。 張斐突然呵呵笑了起來。 王安石瞪著他道:“這事很好笑嗎?” 要不是你將公檢法建設的那么好,我至于這么被動嗎? 還是法家之法好。 “不不不,恕罪,我不是指這事?!睆堨持睋u頭道。 王安石道:“那你是指何事?” 張斐道:“其實之前司馬學士就找過我,他已經算到王學士會走這一步,所以他讓我在這一步卡死你,務求做到,不向西北百姓增稅。我!” “這個老匹夫??!” 王安石聽得是勃然大怒,“前線將士浴血奮戰,他竟然還想著跟我較勁,自古以來,jian臣莫過于此。我與司馬老賊,是勢不兩立?!?/br> 張斐放下擋住唾沫星子的寬袖,又道:“王學士息怒,其實這事要換我,我也會這么做的?!?/br> “你說甚么?”王安石激動道。 張斐道:“就事論事,此事誰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即便我帶著公檢法,也有失敗的風險,人家司馬學士當然不會愿意讓公檢法去冒這險,而且他也擔心,如果出問題,王學士會將責任全部推倒公檢法頭上?!?/br> 王安石瞧他一眼,突然冷靜了下來,“這是他的擔憂,還是你的擔憂?!?/br> 張斐立刻道:“當然是他的擔憂。我現在是非去不可,只是早晚的問題,我擔憂有什么用?!?/br> 王安石道:“你去就行,不用理會那老賊?!?/br> 張斐欲哭無淚道:“但我要沒有他的支持,這情況只會變得更加困難?!?/br> 他的成功,是既少不了王安石的支持,也少不了司馬光的支持,目前他的基本盤可是在保守派那邊的。 這就是為什么,在很多人看來,張斐在河中府取得成功,簡直就是一個奇跡,而原因就在于,王安石、司馬光、皇帝都給他支持。 趙頊只需要對付當地勢力。 王安石算是聽明白了,“他提了什么條件?” 張斐道:“很簡單,他表示王學士必須要接受他們的建議,在熙河地區未有徹底穩定之前,必須保證不再對外興兵?!?/br> “他做夢!” 王安石怒哼道:“消滅西夏,收復舊土,這就是我王安石的主張,我不可能答應他?!?/br> 張斐勸說道:“但他也沒有否定這個主張,只是說在熙河安定之前,不能再對外用兵?!?/br> 王安石道:“可如今士氣高昂,若是這么做,只會令我軍喪失斗志?!?/br> 張斐道:“維持士氣,在于能夠及時論功行賞,而不是在于繼續東征西討?!?/br> 王安石一愣,問道:“所以你也贊成?” 張斐點點頭道:“因為我現在也不知道,能否解決熙河軍費問題,如果能夠解決,那熙河地區很快就會穩定,政事堂就可以制定下一步計劃,如果不能解決,那我們是否應該先想到解決軍費之法,才對外用兵?” 王安石覺得也有道理,問道:“那你打算怎么做?” 張斐立刻將自己的計劃,告知王安石,先成立貿易重鎮,避開那些大酋長,提供公檢法的土壤,然后輻射周邊。 王安石道:“這只是推行公檢法,軍費問題該如何解決?” 張斐問道:“如今那地方收得上稅嗎?” 王安石嘆道:“要是收得上,也就沒有這回事?!?/br> 那些大酋長主動投降,沒問你要錢就算好了,還向他們征稅,那人家投降的意義何在,肯定反了呀。 張斐道:“既然收不上稅來,就只能依靠王學士的理財理念,咱們靠提舉常平司和馬家解庫鋪去賺取軍費?!?/br> 王安石神情立刻緩和了幾分,這話聽著舒心,又問道:“這能賺多少?” 張斐道:“一切?!?/br> “一切?” 王安石頓時來了精神,“如何賺取一切?” 張斐道:“從買賣上來講,我方軍隊就是當地最大的客戶,軍方的采購,會是當地最大的訂單,我們就能憑借這一點,去影響整個熙河的局勢。 同時,吐蕃、西夏非常需要我們大宋的商品,只要我們能夠壟斷這些商品,那我們不但能夠賺取豐厚得利潤,同時又是最大的賣家?!?/br> 王安石質疑道:“可我們憑什么去壟斷?” 張斐笑道:“我之前不是說了么,利用馬家解庫鋪去壟斷,只要軍方通過馬家解庫鋪去采購,馬家解庫鋪很快就能夠做到壟斷。 到時我們買誰的商品,誰就發財,我們賣給誰商品,誰就發財,只要拿捏好這一點,跟他們建立起穩定的利益往來,那我們就能夠支配他們。 此外,反正我們也收不上稅,不如在當地宣布五年或者十年,免除一切稅賦,如此就能立刻收獲大量的民心,當地百姓負擔減輕,也必然會投身于貿易,貿易就需要公檢法,對于漢人如此,對于吐蕃人、羌人亦是如此,屆時公檢法能夠控住住當地,再慢慢削弱那些大酋長,等到他們勢力衰弱后,我們就能夠全面建設公檢法和稅務司?!?/br> 王安石思量少許,道:“但這計劃只適用于你,你親自去,我才能放心?!?/br> 張斐道:“正是因為如此,我才不選擇立刻前去,因為我若去了,一旦失敗,就無緩和的余地,他們若是失敗,我還有一個機會。另外,我若出問題,孟知院他們必然會將責任全部給我,王學士到時是救我,還是不救?!?/br> 王安石聽得眉頭一皺。 這還真是個問題,張斐是代表公檢法去的,而此次開邊代表著革新派的核心利益,一旦有閃失,革新派一定會推倒公檢法頭上,那肯定是往死里整張斐,到時王安石是幫,還是不幫。 思量少許,王安石又問道:“那你是舉薦何人前去?” 張斐如實告之。 “范老匹夫?” 王安石勃然大怒,“你讓那老匹夫去,這不是成心給王韶添堵嗎?” 張斐趕忙解釋道:“這不是我要求的,是司馬學士要求的,作為條件之一?!?/br> 這鍋司馬光也愿意背,畢竟這能讓王安石生氣??! 王安石是咬牙切齒道:“那司馬老賊自私自利慣了,我都懶得說了。但你可得為大局著想,他們兩個互不配合,如何能夠取得成功?!?/br> 張斐趕緊道:“王學士息怒,且聽我解釋,我知道王學士和范老先生的矛盾,但是王學士相信我,在檢察院的范老先生,是絕對會秉公處理的,絕不會故意給王宣撫使制造麻煩?!?/br> 王安石哼道:“秉公處理,也是可以夾帶私心的,而且你要明白,打仗這回事,可不一定能做到完全遵守律法,事急從權,你難道不懂嗎?” 張斐差點就哭了,“我就是知道這一點,我才不敢立刻過去的,我去的話,至少表面上我也得表現的大公無私,如果真的出問題,我又包庇不了,那我怎么辦。但如果他們之間出現矛盾,那我再去調解的話,反而更令人信服。 而且,這也是設立貿易重鎮的原因之一,只要王宣撫使不去那邊,范老先生也就管不著,到時所賺的錢,會直接從馬家解庫鋪直接轉給軍隊?!?/br> 王安石當然不愿意,范鎮就是他給趕走的,如今又啟用他,這不是屈尊求和嗎?道:“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嗎?” 張斐道:“這是最好的辦法,而且,我也覺得這很公平,因為司馬學士他們也將為此承擔風險?!?/br> 王安石思考了很久,越想越氣,瞪著張斐道:“這都怪你小子?!?/br> 張斐反問道:“難道王學士已經做好今日就收復熙河五州的準備?” 王安石眨了眨眼,他當然沒有做好準備,誰能想到這么順利,聽著是爽,但是一下子多出這么大一塊地,管理成本可想而知,所以王韶才會這么著急。 “好吧,我暫時答應那老賊的條件?!?/br> 王安石十分不甘地妥協了。 根據史書記載,此時他已經將保守派勢力全部驅趕出去,他在中央能夠做到乾坤獨斷,但如今保守派勢力非常強大,且與皇帝的利息,也息息相關,到底青州那邊,皇帝都已經拍板了,只能做出一定的妥協,否則的話,他們將面臨很大的困難。 王安石走后,許遵父女才從后院出來。 “怎么樣?” 許芷倩是迫不及待地問道。 張斐將他全盤計劃說了出來。 許芷倩對于這種戰略,不太懂,只是看向父親。 許遵沉吟少許,稍稍點頭,“其實這樣也好,到底京東東路這邊的問題都尚未解決,若你在這時候趕去那邊,這邊有失,反而會得不償失?!?/br> 張斐點點頭道:“我也是這么考慮的?!?/br> 還記得張斐離開河中府后,王安石和司馬光立刻就斗得你死我活,原本此事,肯定又會引發兩派的一番惡斗。 出于政治考慮,保守派一定會反對到底,但不是真的要制止前線戰事,他們也制止不了,畢竟這關系皇帝的權威。 他們只是先表明態度,將丑話說在前頭,告訴皇帝,財政不足,可能無法支撐熙河開邊,到時西北出問題,你就要全權負責。 這將會給趙頊帶來成噸的壓力。 如今張斐回來了,雙方都可以通過張斐,來知曉對方的態度,而張斐又是其中的關鍵人物,他表明態度暫時不會去,雙方都得做出相應的調整。 這反而給了他們相互妥協的一個契機。 制置二府條例司。 呂惠卿道:“學生以為,除非張三親自前去,否則的話,那就不需要公檢法去,司馬學士舉薦的人,定會給王宣撫使添亂,到時得不償失?!?/br> 他們完全不信任保守派,對張斐也都有保留,但是目前來說,張斐還是在維護他們的利益,并沒有背叛的行為,關鍵王韶點名要在當地建設公檢法,那么在對方的陣營中,也只有張斐可值得信賴。 王安石嘆道:“但是目前來說,我們尚且需要對方的支持,否則的話,陜西路是難以給予熙河全力支持?!?/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