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
陳世文很明顯地愣了一下,臉上露出了個笑容柔聲道:“辛苦你了,不過往后不用做這些,我與祖父和爹娘都商議過了,待回門后家里會再買兩個下人,這些事往后讓下人們去做便可,你看好家里我便安心了?!?/br> 劉玉真松了口氣,她的確沒有想過天天對著灶臺思索柴米油鹽,是以才從劉府的大廚房里挑了個顧廚娘做陪房,她剛剛還在計劃著怎樣讓顧廚娘把兩位妯娌從廚房里排擠出去,好讓她不那么顯眼,陳世文這么一說就兩全其美了。 “既是如此,那這幾日妾身就讓顧廚娘去幫忙吧,她是從京城來的,兩邊的菜肴都做得好,尤其是那用蜜抹過的烤鴨,皮酥rou嫩汁水豐盈,也讓長輩們嘗嘗不一樣的口味?!?/br> 這等小事,陳世文自是點頭,然后就有些相顧無言了。 兩人雖然在婚前見過幾次面,也曾同處一室患難與共,后面劉玉真更是鼓起勇氣上門自薦,但鑒于禮教大防及當時的心境并未說過什么貼心話。所以兩人雖然親密如一體,但相互之間并未有太多了解。 冷場自然不可避免,好在桂枝恰好取了大紅衣裳進來侍候她換上,換好衣裳的劉玉真如同穿上鎧甲,主動問起了慧姐兒和康哥兒。 慧姐兒和康哥兒是陳世文和劉家大姑娘劉玉珠的兩個子女,今年一個五歲一個三歲,劉玉珠以前常帶回劉家來,但她去了之后便沒見過了。昨日人來人往的她蓋著蓋頭只聽到了聲音,沒親近過,今日她便想著在敬茶前先見上一面,熟絡熟絡免得到時出了差錯。 提及一雙兒女,陳世文的臉上露出了一個笑容:“孩子們剛起來,娘和四妹照應著呢,我們也過去吧?!?/br> *********** 敬茶的地方在第一進的正房,也是整個陳宅最寬敞亮堂的地方。 堂屋內,老太爺坐在了上頭,大房和小姑坐在左側,二房和姑太太一家坐在了右側,小孩兒們站在母親身邊,如此便是全家齊全了。其他來認親的親朋們往后坐在了第二排,第三排,老太爺瞧著這人丁興旺的模樣呵呵直笑。 劉玉真跟在陳世文身后,先向陳世文的父母陳禮忠和張氏敬了茶,奉上衣裳鞋襪,陳禮忠連聲道好給了他們一人一個荷包,婆婆張氏則往她手里放了兩支三鳳尾步搖,這讓幾年前聽大jiejie恥笑過這位婆婆吝嗇作風的劉玉真略有些驚訝,但臉上卻是一副羞澀模樣,口稱“母親”。 她這一番動作均被在場的眾人看在眼里,老太爺也暗點著頭,覺得這個新孫媳婦的確是比先頭的懂事,旁的不說表面功夫做好了。陳家從來不指望高門媳婦有多么勤快,本來娶進來就不是干活的,但也不能甩臉子把婆婆當做婆子使喚啊,不像樣! 思及此陳老太爺輕咳了一聲道:“你進了門就是我們陳家的人了,要和文哥兒好好過日子,他有了前程才是你的福氣?!?/br> 劉玉真低著頭,恭敬回道:“是,孫媳謹遵老太爺教誨?!?/br> 老太爺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好好好,你們日子過好了就是孝順了?!?/br> 兩人低聲應是。 給老太爺敬完茶,家里的長輩們便剩下二房和姑太太了,陳老太爺這一房人丁不甚興旺,老一輩只剩下了老太爺,其他的都出了三服。小一輩則是大老爺陳禮忠,二老爺陳禮信,還有姑太太陳桂花。 陳禮信已過世多年,其妻戚氏白白胖胖的,聲音爽朗瞧著很有些精明,喝了茶后給了她兩個金戒指。 至于姑太太陳桂花,嫁到鎮上如今家里開了個小酒樓,也是穿金戴銀的富態得很。她的大女兒嫁到了隔壁縣有孕在身這次沒有來,剩下的二兒一女都尚未成親。 嫡親的長輩們拜完,便是張家五位舅舅四位舅母,還有一位舅母在家侍候老太太并沒有來。舅家認完之后便輪到了隔房的長輩們,按照輩分一個個的拜過。 原本是要跪下磕頭的,但陳世文如今有舉人功名在身,見官都可不拜,劉玉真身為舉人娘子在這鄉下地方也沒幾人能受她的禮。 所以除了陳老太爺這個祖父和陳老大夫婦之外,二人一個作揖一個福身,長輩們也不太敢和一身氣派,風姿卓然的兩人嘮嗑,這拜見親戚長輩的程序很快走完了。 劉玉真送出去了兩大箱子的衣裳鞋襪,收回來小半箱子的荷包、銀簪子、銀角子甚至還有銅板和大紅麻布。 長輩的拜完剩下的小輩們都一一見過,陳家老大,也就是陳世文的嫡親兄長陳世誠今年不過二十六歲,老實忠厚的模樣但瞧著比陳世文老多了,身高也矮一些,穿著一襲藍色綢緞長袍,呵呵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 大嫂小張氏,是大太太張氏的娘家侄女,陳世文表姐,和陳世誠成親七八年了但至今只有一個芙姐兒,今年七歲。 小張氏很是拘謹,劉玉真遞出去的茶還沒到呢就伸長手來接了,一下子喝了一大口險些嗆到,連忙忍住給了她一對銀步搖。 芙姐兒也很拘謹,膽子不大今早上一直被小張氏拴在身邊一步都沒放開,瞧見了劉玉真小聲地喊了句:“三嬸嬸?!?/br> 陳家老二陳世方是二房獨子,年二十五,其妻是鎮上吳秀才的孫女吳氏,如今在吳秀才的書塾里讀書,隨了其母戚氏,略有些白胖。 二嫂吳氏瞧著是個聰明的婦人,戴了一副銀頭面和一雙銀手鐲,脆生生地喊她三弟妹,和大嫂小張氏一樣給了她一對銀步搖。其獨子宇哥兒和慧姐兒差不多大,調皮搗蛋到處跑來跑去,摔了也不哭,自個兒爬起來。 另外還有一個小姑陳荷花,今年十四歲尚未定下人家,長相清秀笑得很是靦腆。 芙姐兒、慧姐兒、宇哥兒、康哥兒這四個孩子便是陳家的曾孫輩了。 慧姐兒和康哥兒由張氏帶在身邊,劉玉真是認得這兩個孩子的,在他們小時候劉玉珠經常帶孩子回劉家,她一回來作為姐妹的劉玉真依禮就要去看看,一來二去見得多了對這兩個孩子特別是年紀大些的慧姐兒并不陌生。 但今日,他們看到她卻很是排斥,不肯開口喊一聲娘,慧姐兒已經知事了,撅著嘴一聲不出,而康哥兒則一個勁地躲在婆婆張氏身后,說急了竟然賴在地上打滾。 當時陳世文的臉就鐵青的了,正要開口訓斥卻被劉玉真攔住了,她蹲下身子問慧姐兒,只說著府里的老太太和外祖母們都想著慧姐兒,小時候她還在老太太院子里抱過她,問她還記不記得老太太和外祖母。 大jiejie去時慧姐兒已經知事了,聞言遲疑著點頭。 劉玉真松了口氣,笑著摟過了她,說改日帶她去見見老太太和外祖母,然后給了她一套蟲草模樣的首飾和一對荷包,再讓桂枝端了絨花來。 慧姐兒三歲多劉玉珠便去了,此后便長在鄉下祖母的身邊,日常瞧著的無非是紅頭繩,灰布包頭,連那銀簪子都不多見,何等見過這么精巧的首飾?還是那蜻蜓蝴蝶的模樣,絨花也是栩栩如生,頓時便移不開眼睛,劉玉真笑著從中挑了兩支插在她的雙丫髻中。 至于康哥兒,被大人們哄起來,劉玉真擔心他再鬧沒有靠近,不遠不近地站著給了他一套文房四寶,玩具是沒有的,這個時候也不適合。小男孩胖嘟嘟的,躲在張氏的身后,悄悄探出頭來瞧她。 第6章 同窗及回禮 認過了家里人后,陳世文領著她到前院見過了還沒走的兩位明山書院同窗好友,兩位秀才都是從外縣來的,路途遙遠吃過早膳后便要啟程了,不然便趕不上留宿的地方。 一個姓封是官宦之后,家中有長輩在外做官,留著短須一副斯文模樣。一個姓劉是隔壁縣城的,瞧著比陳世文小一兩歲,鄉紳出身,面容猶有稚氣,算是書香門第。 兩位秀才都是和善人,劉玉真與他們相互見過禮,他們分別給了家里準備的布料、頭面首飾做見面禮,不很貴重但實用細致。 見過兩位秀才回來后那些村里的親眷們都回去了,一大家子和十幾位舅家的親戚移步到飯廳分男女坐下,段嬤嬤見狀指揮著顧廚娘幾個把碗筷擺好,熱騰騰的粥水、巴掌大的菜rou包子、黃橙橙的蛋餅、清爽可口的小菜及醬菜擺了一桌子,每個小孩子跟前還擺了一碗蛋羹。 老太爺率先端起了碗,劉家講究食不言寢不語,所以劉家日常的飯桌上都是比較安靜的,如果不是長輩們開口沒什么人說話。但陳家卻不一樣,農家出身沒什么時間坐著喝茶聊天,有什么事情經常在飯桌上就說了,嘰嘰喳喳的熱鬧得很。 劉玉真給張氏夾了兩筷子菜她就笑呵呵地讓她坐下了,姑太太陳桂花羨慕道:“大嫂你可真有福氣,文哥兒媳婦家世好、廚藝好還這么孝順,你以后可有福了!” 戚氏也佯做酸溜溜的道:“大嫂一直很有福氣,文哥兒出息又孝順,娶的兩個兒媳婦啊也孝順得很!” 張氏笑得合不攏嘴,滿屋子都聽到了她的笑聲。 劉玉真是新媳婦不好說話,只顧微低著頭羞紅了臉,小張氏也拘謹地沒有開口,幾位舅母只顧著埋頭吃菜,一時間大房竟然沒人接過話頭。 在這個時候二房的吳氏笑盈盈地站了起來,伸筷子從擺成花一樣的碟子里夾了一塊蛋餅放到戚氏的碗里,笑道:“瞧我竟忘了侍奉娘用膳了,真真是該打,娘您嘗嘗這個蛋餅,也夸一夸我?!?/br> 戚氏的臉色擺不下去了,也笑出了后槽牙,道:“瞧瞧瞧瞧,這股子醋勁村頭都聞到了,竟讓人天天夸呢?!?/br> 一時,眾人都笑了起來。 ************* 吃過早膳之后,孩子們由長輩領走了,新婚夫婦二人回到房內得到了一點私人時間。陳世文柔聲道:“今天累壞了吧,孩子們我讓娘幫忙照看了,你先歇一歇,我去送送封兄及劉兄?!?/br> 劉玉真昨晚沒有怎么睡,今早起得又早,早膳時都是強撐著的,的確很需要靜靜地歇一歇,不由得露出了一個笑容:“妾身知道了,晚些時候再去給爹娘問安?!?/br> 陳世文轉身離去,桂枝很有眼力見地過來扶著她到塌上坐下,端來一疊豆團一疊白糖糕和一盞杏仁茶道:“姑娘您累壞了吧,顧廚娘剛做的糕點,剛才二太太和姑太太老是拿您打趣,我瞧著您都沒吃什么?!?/br> 劉玉真端過溫熱可口的杏仁茶喝了一大口,又吃了幾塊糕點墊了墊肚子,道:“這糕點可還有?你剛才也聽到了,姑爺的同窗要回去了,若這糕點還有便裝幾匣子給他們帶上?!?/br> “另外我剛讓你備下的表禮可妥當了,先去太太那問問她回了沒有,若是沒有便一并送去,封秀才有個剛留頭的女兒,取了那適合小孩兒的頭面加上。劉秀才剛新婚,家中又無長輩,給他的料子都挑顏色鮮亮的?!?/br> 桂枝端著盤子站在她身前回道:“姑娘您放心,早晨聽聞兩位秀才要啟程,段嬤嬤便吩咐了收拾回禮,她老人家正盯著呢,我待會便去傳話。另外顧廚娘的點心做得很多,加上一些咱們從家里帶來的糕餅湊夠了八個大匣子,一并加到回禮里去了?!?/br> “只是顧廚娘說陳家廚房空空,適合做點心的材料和用具都沒有,總不能每回都做這幾樣,請您示下?!?/br> 劉玉真揉了揉額角,懨懨地吩咐道:“這些讓她寫個單子來,莊子上沒有就到外頭買。另外你給她兩個銀角子治席酒,讓嬤嬤和她去找錢家的打聽打聽,這家里頭幾位女眷的性情,打聽好了再來回我?!?/br> “我先歇一歇,春杏可回來了?你讓她去外頭守著,姑爺回來了再來喊我?!?/br> 桂枝看她滿臉倦色,連忙把塌上的小桌子搬開,伺候她躺下,再取了件斗篷蓋住身子,悄悄地退了出去。 短暫地歇了半個時辰,劉玉真沒見陳世文回來,又聽說村中許多婦人來瞧新娘子便收拾著更衣到了正房。 這些村婦們雖然穿著自己最體面的衣裳,但大半都比不上陳家女眷,更別說劉府的了。談吐見識也無太多可取之處,只會贊著她的綢緞刺繡衣裳,瞧著她的頭面首飾,有些都挪不開眼,有些膽大的婦人還問她頭上紅燦燦的頭面哪兒買的多少銀錢…… 劉玉真笑得臉都僵了,但又不好多說什么,正在此時,段嬤嬤笑盈盈地走了進來,道:“給各位老太太、太太、奶奶們請安,老奴是三奶奶身邊的嬤嬤,剛我們三爺有事找三奶奶商議,便派了老奴來請,向各位告罪了?!?/br> 鄉下婦人們哪被稱過太太、奶奶的,一下子便愣住了,有反應快的不由笑道:“這是我們舉人老爺找他娘子呢,舉人娘子快去吧哈哈哈?!?/br> 一陣哄笑。 劉玉真連忙站起身子,向諸位長輩嬸娘及妯娌們告罪離去,一走出堂屋便松了口氣,問道:“夫君找我何事?” 段嬤嬤也有些疑惑道:“姑爺未曾說,不過先前姑爺從老太爺處回來,聽說您在陪太太們待客,于是便吩咐老奴將您喊回來?!蹦┝诵÷曆a充道:“瞧那神色不像是大事?!?/br> 劉玉真定了定神,從西側的小院門回到了后院,穿過蒼翠的竹林回到了西廂房。西廂房前頭,和后院正房相隔的地方幽幽地生長著幾株牡丹,如今正是晚秋時節,牡丹花期已過,那花枝張牙舞爪地生長著。 “我瞧著這牡丹沒有府里園子里的長得好?!眲⒂裾骐S口問道。 “可不是,”段嬤嬤解釋道:“家里的牡丹院有十幾個下人侍弄呢,這院子里的我瞧著有一兩年沒修剪了,這牡丹花想要養得好,冬日里的修剪施肥必不可少,不然第二年就沒法看了?!?/br> 劉玉真提起裙擺拾級而上,道:“那到了冬天嬤嬤你吩咐下去,讓人來修剪,我記得我的陪房里有個精通花木的小廝?” “對,李三先頭是在梅園伺候的,他老子娘大半輩子都在園子里度過,對這些個花花草草的最擅長不過,回頭我便吩咐下去?!倍螊邒呤疽夤鹬κ卦陂T邊,自己跟著劉玉真走進屋子,半響轉身出門去了耳房。 屋子里沒有旁人,陳世文脫了鞋盤坐在窗邊的榻上,桌上放了一卷書冊,沒翻開幾頁。 劉玉真的腳步微不可見地停了一會兒,復又起步走近,笑道:“夫君,您讓段嬤嬤尋我回來,可是有事?” 陳世文示意她坐下,柔聲道:“沒什么大事,只是聽說來了好些嬸娘,擔心你應付不過來,便讓人喊你回來歇歇?!?/br> 劉玉真有些驚喜,臉上露出了一個甜美的笑容。嫁到陳家這條路雖然是她無奈之下的選擇,對于其中的艱難也有些準備,但今天這種鄉下三姑六婆七嘴八舌的,還真有些不適應。 不得不說陳世文不愧是考中舉人的古代成功人士啊,員工激勵做得好,她這么一說頓時讓她覺得剛剛那干坐著的付出有了回報。 這老板還是不錯的。 陳世文并不知道新娶的小娘子腹誹他是個“老板”,他正斟酌著接下來的話應該怎么說,“此外,”他猶豫了一下,道:“我與祖父、爹娘商議了一番,往后家里的事情都還是由娘來打理……” 劉玉真愣住了,腦海中想起了早上回禮一事頓時解釋道:“可是早上我吩咐人給您的兩位同窗回禮一事?其實我是想起了以前家里頭給劉府那邊的節禮,二嬸每每都是要說的,所以我才……” 劉家富、陳家貧,所以一直以來劉家的當家二太太都不大瞧得上陳家,嘲諷陳家送過去的年節禮物已經是劉家的保留節目了??梢妰杉业募揖巢罹?,從中也可以看出陳家當家太太送禮是多么的經年如一,不知變通。 所以今天一聽說兩位秀才要走,劉玉真的腦海中就浮現出他們回到家里后一拆禮盒——三瓜裂棗的連路費都及不上,那得多損陳世文的個人形象??! 所以才急急吩咐了桂枝去加禮,但現在陳世文這么一說,難不成還錯了?那可不行,她是把陳世文當老板看待的,cao持家務是為了給他幫忙,不是為了添亂,所以前傾了身子問道:“可是有什么不妥?” “你別誤會,”陳世文探過身子握住了她的手,笑望著她道:“你今早上做得很好,封兄和劉兄都是我的至交好友,你給他們備的回禮很妥帖?!?/br> “只是這樣讓我想起了之前的人情往來,玉珠不愛理會這些,向來都是由身邊的嬤嬤做主的,娘又沒有準備過,難免有些疏漏?!?/br> “我想了想,往后我們這房的人情往來便都交給你吧?!彼f了個冊子過來,笑道:“我這里有一本冊子,上頭這些年來與師長、同窗走禮的記載以及我中秀才和舉人時收到的賀儀?!?/br> “除此之外還有兩百兩銀子,往后家里的事就勞煩娘子打理了?!标愂牢牡溃骸爸劣谄渌挠H戚,尚未分家還是由娘管著為好,親近的你再添一份也就是了。 ” “你既嫁了我,我自是信你的,”陳世文緊握著她的手,聲音沉穩而柔和,“自那日后我便知你是一個好姑娘,良善、明理,你我夫妻一體,我也沒什么可瞞著你的,這家里的事你慢慢的也就明白了?!?/br> 第7章 功名利祿 劉玉真明白了,就是表面上得把婆婆擺出來,小事不管,大事問問瞧著不要出錯。原來如此,她還以為是責怪她早上的舉動呢,頓時松了口氣,爽快道:“妾身明白了?!?/br> 她翻看了那本冊子細看,這里頭記載的果然是各處經年的禮單,從他中秀才那一年起,到今年成為了舉人老爺,許多人都給他送過禮。 陳世文換了個位置,坐在她身邊給她解釋:“縣令、主簿等家里若有帖子來你便去看一看,他們知道我往后不在家里,你自去也是可以的。若是不想去便拿了我的帖子讓人送份禮去,不必怎么準備,尋常備幾色點心,大些的喜事再去我書房取一副丹青便可?!?/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