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481節
沈一貫卻搖頭,沒有附和叔父的話。 果不其然,五天后就傳來了陜西的新消息。 陜西兵備道魏允文聽到了王二用起義的消息,立刻帶領陜西新軍前往平叛。 用了火槍和火炮的陜西新軍,只用了一天時間就攻破了澄城縣,王二用被驅趕出了縣城老巢。 緊接著魏允文又派遣火槍兵清鄉,王二用被手下的叛徒出賣,被圍困在澄城縣邊上的小山上。 最后王二用被身邊的親衛出賣,被割下腦袋獻給明廷,魏允文將他的腦袋傳到陜西諸縣示眾。 這一場本應該轟轟烈烈的起義,卻只用了不到十天就徹底撲滅。 沈明臣也是目瞪口呆,他的侄子沈一貫說道: “歷史都是螺旋上升的,所謂道高一尺?!?/br> “若是以前的明廷,遇到王二用這樣的肯定要耗費大量的財力物力才能撲滅,可是現在不同了?!?/br> “火槍和火炮,不僅僅增加了我們東南的勢力,也增強了明廷這些反動統治者的實力,只有刀槍的起義軍,根本抵抗不了裝備了先進武器的新軍?!?/br> 沈明臣意志闌珊的說道:“這么說,我們東南反而讓明廷更強大了?” 沈一貫點頭說道:“大都督前幾天的文章,已經談到了‘技術擴散’?!?/br> “別說火槍和火炮這種早就已經出現的事物,就算是望遠鏡這種東西,明廷也開始仿制了?!?/br> “有些東西的原理說起來并不復雜,只是沒有人將這些東西想到用在戰爭之上?!?/br> “想要阻止技術擴散,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br> “大都督已經說了,先發研究的勢力,往往需要投入更大的財力和武力,才能研究出可以使用的產品?!?/br> “而后發的勢力只需要簡單模仿,找準了方向專項投入,就能夠追趕上先發的勢力?!?/br> “想要保證領先,只有不斷的研究發展,不斷的推進改革才行?!?/br> “明廷是第一個吃到我們東南技術擴散福利的勢力,緊接著周圍的國家也會吃到,我們東南不能停下腳步,只有不斷向前才能保持領先?!?/br> 沈明臣嘆息說道:“你的意思是,以后再也沒有陳勝吳廣了?這世界變得好生無趣??!” 沈一貫卻冷冷的說道:“叔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切都是螺旋上升的?!?/br> “明廷反動派的勢力在加強,進步力量也在加強,反動高壓下積累的是更強大的反抗力量,而那是要比王二用這種起義更強大的力量?!?/br> 沈明臣疑惑的問道:“你說的這力量到底在何處?” 沈一貫難得露出笑容說道:“在印刷廠里,在工坊中,在新軍基層中?!?/br> 沈一貫說道:“叔父,我已經給大都督寫信了,請他加強對明廷新工坊的滲透,有組織、有技術、識字能使用新式武器的雇工,這些才是將來領導反抗明廷的關鍵力量?!?/br> 第436章 當世文宗的威力 不過沈明臣叔侄卻等到了京師情報站的站長陸二上門。 自從張居正上臺執政以來,進一步加強了對輿論的控制。 張居正取締了除了明廷官方發行的所有報紙,不僅僅是印刷其他報紙是重罪,就連販賣這些報紙也加重了處罰。 雖然在遠離京畿的其他地區,這條禁令依然和廢紙差不多,但是在京師城中,這條禁令還是有威力的。 張居正執政以來,也吸取了高拱“為政過寬”的教訓,張居正總結高拱下臺的經驗,就是他對京師控制太松懈了。 他親自處理順天府的事務,將京師劃分為很多個小區域,設立治安所和捕快廳,專門負責這些街道的治安工作。 雖然也有大量的街頭混混進入了治安所和捕快廳,但卻確實加強了對京師的控制。 禁報令實行以來,確實對《京師新報》的發行造成了不小的麻煩,這個月光是京師情報站就出面撈了七次報童了,為了安全起見,陸二決定讓旗下的報童組織暫停販賣《京師新報》,等到風聲松一點再說。 《京師新報》的發行遇到了困難,陸二向上級建議,將《京師新報》的編輯部和印刷廠撤往天津。 今天陸二帶來了東南內閣的調令。 “什么?讓我們返回東南?” 沈明臣驚訝的看著陸二,這段在京師的經歷讓他很滿意,東南給他的薪水又高,他原本靠著書店掩飾,在京師也是如魚得水。 如果不是公車上書那件事連累到了他明面上的身份,沈明臣還可以一邊做書商一邊做編輯。 現在讓他撤回東南,沈明臣反而有些舍不得了。 陸二點頭說道:“內閣已經下令,編輯部和印刷廠撤往天津,以后《京師新報》改為一周發行一份合集,采用更隱蔽的訂閱投遞的方式?!?/br> “不過這些事情和沈主編也已經沒有關系了,現在陸某可是要恭喜二位高升了?!?/br> 聽到自己升官了,沈明臣心情好了很多,他雖然舍不得在京師的工作,但帶著這一次的功勞返回南京,也能在東南官場中占據一席之地了。 陸二對著沈明臣說道:“禮部下新設的新聞版權司,沈主編被內閣廷推通過,擔任新聞版權司的主司了?!?/br> 沈明臣也是一喜,他也關注了東南的官制改革,六部下諸司也是相當重要的職位了,而且新聞版權司是管理東南報刊發行和版權保護的部門,可以說是個相當重要的部門。 他作為本屆內閣第一次廷推出來的大臣,也是含金量十足。 沈明臣又問道:“那一貫呢?” 陸二看向年輕的沈一貫,聽到自己叔侄二人升官,沈一貫連一絲笑容都沒有,和熱情外向的叔父不同,這位年輕的副主編非常冷漠。 但是陸二也知道,這些日子《京師新報》的日常工作,幾乎都是沈一貫在主持的,而幾篇重要的報道,也都是沈一貫親自采編撰寫的。 《京師新報》的成績,大半都是這個年輕人做出來的。 陸二說道:“令侄的職位是大都督親自提名的,也是經過內閣廷推一致通過的?!?/br> 沈明臣連忙問道:“沒想到小侄竟然蒙受大都督親自關注?不知道是什么職位?” 陸二說道:“鴻臚寺行人司主司?!?/br> 沈明臣露出迷茫的表情,他對于東南官制有了解,但主要是對七部這樣的大衙門。 鴻臚寺在五寺中也是排名末尾的。 大理寺、司農寺、太仆寺、鴻臚寺、宗正寺這五寺中,(勘誤,前文達觀是宗正寺度牒司主司)就是以鴻臚寺和宗正寺排名最末,就連很多東南官員都不知道這兩個衙門為什么要名列五寺。 大理寺和刑部共掌刑律,司農和太仆是負責農業生產和牲畜管理的工作,雖然在工商大興的背景下有些弱勢,但是農業依然是重中之重。 鴻臚寺就顯得無足輕重了,負責接待外國使節?如今有什么重要的外國使節? 《海國圖志》在報紙上連載,也讓東南百姓對周圍諸國有了初步的了解,甚至連遠在西方的歐陸諸國,也成了市民的談資。 可在東南官員和百姓看來,只有北方舊明還能算是旗鼓相當的對手,望眼看去其他諸國都是什么東西? 當今世界,唯一在國土和人口上,能夠和中華比肩的,也就是橫跨歐亞的奧斯曼帝國了。 所以在沈明臣看來,鴻臚寺行人司的職位非常雞肋。 沈一貫聽到這個任命,卻難得露出笑容,對著陸二說道: “多謝陸站長的消息,我叔侄二人盡快就啟程離開京師?!?/br> 沈明臣還是有些放不下自己經營了近一年的《京師新報》事業,他追問道: “敢問陸站長,誰來接替我的職位呢?” 陸二笑著說道:“這一次來京師可是一位名人,沈主編肯定聽過他的名號?!?/br> “難道是震川先生(歸有光),不對啊,不是說震川先生已經升任禮部員外郎了嗎?” 陸二說道:“這是秘密任命,兩位也是我東南的高品級官員了,才有權知道這件事?!?/br> “不是歸先生,而是王元美?!?/br> “什么!” 王世貞,字元美,是當世能和蘇澤并列的文壇宗師。 因為父親前薊遼總督王忬被嘉靖處死,王世貞在南直隸太倉老家守孝三年。 世人都認為王世貞會出仕東南,卻沒想到王世貞一出仕就擔任《京師新報》主編這樣的職位。 沈一貫突然說道:“讓王元美擔任《京師新報》主編,大都督是要公然和明廷打擂臺了?” 陸二贊許的說道:“正是如此,王主編已經乘船前往大沽了,他準備用《京師新報》和明廷爭奪輿論陣地?!?/br> 沈一貫說道:“妙??!” 王世貞在守孝前就是當世文宗了,當年蘇澤科舉的時候,就模仿過王世貞的科舉范文。 讓王世貞擔任《京師新報》的主編,可以說是一招相當巧妙的棋了。 王世貞父親的遭遇在明廷內部也有很多同情者,特別是清流這種不少都王世貞父子有來往,而清流又是支持高拱張居正變法的主力。 王世貞又在京師很有文名,粉絲眾多,由他主編的《京師新報》訂閱量肯定要上一個臺階。 沈明臣叔侄得到了撤離的命令,立刻離開京師,從大沽軍港乘坐快船返回了南京。 而守孝結束的王世貞,在南京大都督府和蘇澤面談了三個時辰后,就乘坐快船抵達了北上大沽。 五月,京師。 忙碌了一天的張居正返回到家中,他十三歲的長子張敬修抱著一份報紙激動的等著他。 張居正對于張敬修這個兒子很滿意,張敬修幾乎和他是一個模子刻出來。 不僅僅是長相上極為相似,張敬修的才情和能力也完美的繼承了張居正。 才十三歲的張敬修已經能夠熟讀并融會貫通四書五經了,用張居正的標準,就算張敬修不是他這個宰相的兒子,也能參加鄉試考上一個舉人了。 當年張居正和高拱都是窮酸翰林的時候,兩人經常在家里討論時政,那時候張敬修才七八歲,就經常能夠說出讓兩人都驚訝的言論。 張敬修性格上也很穩重,很少見到他大喜大悲的樣子,這也讓張居正對這個兒子非常滿意。 張居正自從執掌明廷朝政之后,張敬修性格更加穩重,每天也就是在家里讀書,從來不仗著宰相家公子的名號出門浪蕩。 兒子今日竟然如此激動,倒是讓張居正有些意外。 “父親,王元美來京了!” 張居正自然知道王世貞是誰,他當年和王世貞在朝的時候雖然沒什么交際,但是也曾經讀過王世貞的文章。 兒子在學習科舉文,自然會讀王世貞的文章。 當今的文壇上,主要流行的就是兩種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