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480節
解決了自家的問題之后,達觀帶著張云表開始巡游南直隸的寺廟道觀。 這年頭大部分的寺廟道觀都在山上,張云表跟著達觀是苦不堪言,整日不是跋山涉水就是風餐露宿。 僧道司的觀政進士張云表想到自己原先在南京喝茶看報的日子,又想到如今凄慘的生活,反思自己是不是招惹了什么臟東西,以至于淪落至此。 虎丘山寺這個大地主退出訴訟,鐵路公司又請了當地有名的大訟師方鏡應訴,很快就將這些訴訟一一化解。 掃清了征地的障礙之后,蘇松鐵路終于到了動工的日子。 而就在東南這邊忙著各種工程的時候,張居正在緩解了京畿地區的錢荒之后,立刻開始執行一條鞭法和考成法。 其實一條鞭法并不新鮮,就是將所有的實物征收的田畝賦稅和徭役折算成銀子,將實物賦稅改為貨幣賦稅。 這樣做的好處自然也有,比如統一財政征收的口徑和稅率,減少實物征收的成本和腐敗。 在征收實物稅的時候,官府會要求百姓送糧食的品質,稻谷必須是沒有砂礫秸稈的好米,稅吏還會故意壓低品質,讓百姓多繳賦稅。 而將糧食和各種實物賦稅運到京師,同樣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成本,糧食是會腐敗變質的,而長途運輸的損耗也是超乎想象的,更不要說沿途所過上下其手,又不知道要貪污多少。 一條鞭法改成統一征收貨幣,自然可以減少其中腐敗和損耗,約定好稅率后也可以讓百姓少受點盤剝。 但是張居正也知道現在情況特殊,如今是戰時,糧食有時候比金錢還要重要。 所以張居正的一條鞭法分成兩鞭子。 對于北直隸、山西、湖廣、河南、山東這五省,采用折算糧食征收的一條鞭法,所有苛捐雜稅都折算成糧食,征收以后運往京師。 對于陜西、四川、云南、貴州和遼東,則使用銀錢征收,將賦稅折算成銀子送到京師。 同時張居正還加強了考成法,對履行新政不利的官員,一律通過考成法罷黜,并且對下級官員都設立了考核目標,并要求將目標分解到縣。 同時張居正還下令裁撤冗員,強行要求各級官府都要裁撤一部分吏員,減少官府日常開支。 張居正這么一番折騰,明廷這臺老破機器竟然開始轉動起來。 但是從京師到地方,不滿張居正的力量也在不斷積累。 就在張居正如日中天的時候,第一波試探攻擊到來了。 第435章 道魔增長 讓張居正沒有想到的是,向他發起了進攻的不是京師的其他大臣,不是御史,不是外戚,也不是宦官,而是山西的幾名被裁撤的衙役。 關中這個地方,由于氣候變化、荒漠化和水利設施的老化,如今已經算不上是糧倉了。 陜西在大明治下的諸省中,能夠自給自足就不錯了,有時候還需要其他省份周濟。 這兩年陜西的日子不好過。 先是關中大地震,大量百姓流離失所,就連陜西官員都被震死了一大片,而明廷的救災工作又緩慢又腐敗,至今地震中心的華州地區還是一片廢墟。 緊接著又是上皇遷播到西安,秦王為了供養皇帝耗盡了家財,等到嘉靖走后秦王又加緊了對陜西百姓的盤剝。 天災加上人禍,讓陜西百姓本來就不太活得下去了。 張居正推進的考成法,要求各省各府各縣的衙門,都必須要裁撤一定數量的“冗員“,淘汰掉一些末尾的官吏。 王二用,是陜西澄城縣人,他為人仗義疏財,在縣里很有威望。 去年關中又是大旱,王二用自家耕種的田地絕收。 王二用散盡了家財,給自己捐了一個縣衙衙役的職位。 按照正常的發展軌跡,王二用可能被縣衙這一口大染缸給染黑了,變成了一個盤剝百姓的惡衙役。 也有可能他保持本心,在縣衙勉強糊口混個日子。 可王二用撞上了考成法。 王二用今天一上衙門,就被喊到了上司丁典史的房間。 “王衙役,有人檢舉你受賄?!?/br> 丁典史將一份畫押的文書遞給王二用,王二用并不識字,他根本看不懂這份文書上的字。 他立刻辯解道:“大人,俺冤枉!” 丁典史卻嚴肅的說道:“張丞相三令五申,要求地方官吏廉潔奉公,你這樣的人敗壞官府聲譽,沒有將你投入監牢就算是縣太爺恩典了,你還敢喊冤!” 王二用看著正氣凜然的丁典史,又想到自己為了打通他的關系,給他送了那么多銀子,甚至還將meimei嫁給他當小妾,越想越是來氣。 丁典史卻自顧自的說道: “縣太爺開恩,只需要你將贓款退到縣衙,就不追求了?!?/br> 王二用咬著牙忍著怒火問道:“不知道小人要退多少贓款?” 丁典史假裝看了看供狀說道:“也不多,就是十兩銀子?!?/br> 王二用憋著火問道:“小人如果交不出這筆銀子呢?” “那就只能先收押了?!?/br> 王二用對著丁典史一拜說道:“典史大人,能讓小人回去籌備銀子嗎?” 丁典史為難的說道:“最多一天時間?!?/br> “一天也夠了,多謝大人?!?/br> 王二用從丁典史的房間出來之后,并沒有直接回家籌錢,而是來到了自己的公房中。 王二用感受到了同僚的指指點點,不過他在衙門內部人緣很好,倒是也結識了幾個好友。 王二用偷偷拉著幾名關系不錯的同僚,很快就向他們打聽到了情況。 原來裁撤吏員的事情被上級當成了任務,要求澄城縣必須要裁撤掉幾個吏員,而王二用這種關系不硬,在地方上也沒有權勢的衙役,就被列上了榜。 王二用已經猜到了這個原因,在衙門當中,他是做事情最認真的那一批人,可是每次分好處的時候都沒有他。 誰讓他后臺不硬呢? 那些背景硬的衙役,平日里都不用來衙門上衙,好處依然是一點都不少。 王二用這種背景不硬的衙役,每天累死累死,做的還是臟活和累活,一旦有了好事肯定沒有他,而一有倒霉事肯定會想到他。 末位淘汰看起來很美好,實際上淘汰的并不是最尸位素餐的人,而是最沒有關系的人。 原因自然很簡單,行政工作是很難客觀評叛好壞的。 你做的都是緝兇,丈田,巡街這些難辦的工作,每天都會做不好被上級批評。 人家做的都是整理資料書寫公文的輕松差事,一年做下來都不會出任何差錯。 這到底是誰做的好誰做的差? 就算是做同樣的事情,分到的地方不同,結果就完全不同,上官心中都有好壞高低。 就比如去征稅,窮苦遭災的地方是最難完成任務的,大戶草民都沒錢,別說是借機盤剝了,就連完成縣衙的任務都難。 風調雨順的地方是最容易完成任務的,反正大家手里都有糧食,就算是孝敬你一點也餓不死自己。 王二用進了縣衙都是做的臟活兒累活兒,對丁典史也孝敬不少,可最后還是敵不過人家關系深厚。 是啊,他一代人的努力,又怎么能抵得上人家幾代人的積累呢? 王二用看著這幾個同衙門的好友,他們都露出擔憂的神色,這一次是王二用這個關系最淺的被裁撤,下一次可能就是他們了。 王二用離開衙門,卻沒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縣城里所有的錢莊。 如今貿易發達,陜西也開了大大小小的錢莊,不過這些錢莊主要業務倒不是為了方便商業流通,而是高利貸。 王二用將成立的錢莊都去了一趟,用自己縣衙衙役的身份擔保,各自借下了一筆高利貸。 這些錢莊并不知道王二用已經被縣衙開革,看在他吏員身份上,紛紛都將錢借給他。 王二用拿著錢,又找到了遭荒逃難的同鄉,請他們好吃好喝了一頓,接著掏出刀插在桌子上說道: “欺人太甚!俺欲反了這狗娘養的朝廷,大家以為如何?” 王二用的親信已經關上了門,眾人本來就喝了酒,此時也有些上頭。 他們都是去年遭遇了旱災的流民,大部分人連妻子兒女都已經變賣,早就已經身無分文,平日里也沒少受到王二用接濟。 也不是他們不努力,而是整個澄城縣里到處都是這種災民,想要去干活都沒人要。 這幫人本來就已經快要餓死了,今日吃了王二用的酒宴,也生出魚死網破的想法。 平日里看著這些縣城里的官吏和大戶們大魚大rou,家中嬌妻美妾的,自己卻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 “狗官!殺了兩個算是賺了,殺了一個不虧!” 王二用看到人心可用,立刻讓他們深夜在縣衙門口潛伏好。 王二用拎著酒,灌醉了看守縣衙大門的衙役,將這群人放入縣衙中藏好。 等到第二天上衙的時候,王二用熟悉縣衙地形,先是帶人打開武庫,將武器分發給手下。 緊接著潛入縣衙后衙,挾持了剛剛醒酒的縣令。 王二用讓縣令召集全縣的官吏開會,被嚇的尿褲子的縣令自然不敢不從。 等到官吏都聚集到了縣衙公堂里的時候,王二用直接鎖上大門,將整個公堂中的官吏全部屠殺。 丁典史看到持刀的王二用,立刻跪下來求饒喊起了“舅哥”,可是王二用根本不理睬他的求饒,直接一刀扎進了他的腹部,將他吊在了公堂上。 王二用屠滅了全縣官吏。 他畢竟在縣里做過衙役,雖然不識字但是也有些見識,他先是控制了縣里的糧倉,打出了“殺官賑災”的口號,很快聚集了大量災民。 緊接著王二用又攻占了周圍的洛川、白水二縣,王二用命令所有起義士兵都用墨涂面,自號“黑面軍”,屠殺官吏搶劫大戶,迅速在關中造成了巨大的聲勢。 這件事傳到京師,《京師新報》的主編沈明臣非常高興,他拿著消息找到自己的侄子沈一貫,激動的說道: “關中亂了!” 沈一貫一向冷感,他對于叔父的激動沒有任何反應,只是淡淡的說道: “叔父怕是高興的太早了,張居正上臺以后,在各省都編練了新軍,陜西的新軍還沒出動呢,結果還猶未可知?!?/br> 沈明臣卻不認同侄子的判斷,而是說道: “陜西新軍才建立不到半年,這一次王二用的起義聲勢巨大,一開始就席卷兩府三縣,按照史書上的經驗,這樣的起義都會席卷整個關中,明廷就算不死也要元氣大傷啊?!?/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