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428節
對于修訂歷法的進展,蘇澤并沒有過多催促,但是今天他突然到訪,還是讓欽天監上下惴惴不安。 “大都督!“ 蘇澤的馬車停好,邢云路立刻迎接了上去。 蘇澤十分熱情的和欽天監官員打招呼,邢云路引著他往紫金山下的欽天監官署走去。 “不去官署了?!?/br> 眾人一愣。 蘇澤指著紫金山說道:“去天文臺?!?/br> 邢云路連忙說道:“大都督,紫金山天文臺在山上,山高陡峭,要走不少山路的?!?/br> 蘇澤卻說道:“我聽說邢監正就常駐在天文臺辦公,你不辭辛苦,我偶爾來一趟又算什么,一起爬山吧?!?/br> 邢云路無奈,只能陪著蘇澤爬上。 如今的紫金山,可不是蘇澤穿越前那個著名景點。 山路還沒有鋪上石頭臺階,有不少濕滑泥濘的山路。 邢云路緊張的跟在蘇澤身后,卻發現大都督健步如飛,在山上如履平地。 大概用了半個時辰,一行人終于來到了紫金山天文臺上。 “大都督,這是觀月望遠鏡‘望吳剛’?!?/br> 邢云路帶著蘇澤來到一座安放望遠鏡的天文臺內,指著已經組裝完畢的望遠鏡說道。 “為什么不叫望嫦娥?” 邢云路愣了一下,他和蘇澤接觸不多,不知道他還會打趣自己。 不過他也有些急智,立刻說道:“嫦娥淑女,君子望之不雅?!?/br> 蘇澤哈哈大笑,欽天監官員們的緊張心情也隨著笑聲放松下來。 一行人又來到記錄月相和星相的地方,蘇澤看著密密麻麻的星圖說道: “修訂新歷的工作怎么樣了?” 說到了本職工作,邢云路露出苦澀的表情。 “屬下翻看了明初《大統歷》的修訂資料,明初逃課太多了,現在要重修歷法,需要補課太多了?!?/br> “路監正的意思,是《大統歷》照搬《授時歷》,沿用太久所以歷法失準?” 邢云路點頭說道:“大都督英明,確實如此?!?/br> “《大統歷》的積分沿用授時歷,不過取消了授時歷中的‘歲實消長’,又重訂了歷元,其他算法都是沿用授時歷?!?/br> “也就是說元代郭守敬所修訂的《授時歷》,至今已經沿用三百年,自然是不準了?!?/br> 蘇澤點頭,歷法這個東西,是指導農業生產的工具,自然是非常重要。 除此之外,歷法還有預測日食月食,預測天文星相的作用,在君權天授的古代社會也有重要的意義。 這也是為什么明廷將欽天監設在皇宮內,禁止民間私自研習天文,就是為了將星相的解釋權牢牢把握在手里。 而進入工業時代之后,時間的概念更加重要,歷法在指導生產上也有重要的意義。 除此之外,天文歷法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在地理學上的應用。 海上航行的船只確定位置,就需要天文和歷法的配合,新世界地圖的繪制,同樣需要天文歷法基礎。 蘇澤問道:“若是要重訂歷法,還需要什么?” 邢云路鼓起勇氣說道:“需要更準確的計時器?!?/br> 蘇澤說道:“這個好辦,更精密的鐘表很快就能造出來了?!?/br> “還需要四海測驗?!?/br> 這句話一說,在場的欽天監官員都緊張的看著蘇澤。 所謂“四海測驗”,就是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向元世祖忽必烈提議: 元朝疆域廣大,不同地區日出日落晝夜長短時間不同、各地的時刻也不同,舊的歷法已經不適用了,因此需要進行全國范圍的天文觀測以編制新的歷法。 忽必烈接受了郭守敬的建議,派監候官十四人分道而出,分別在二十七個地方進行天文觀測,后世稱之為“四海測驗”。 元史上記載,東至高麗,西極滇池,南逾朱崖,北盡鐵勒,四海測驗,凡二十七所。 郭守敬親自奔赴各地主持工作,測量了夏至日太陽高度、北極出地高度、二十八宿角度距離、黃赤交角,計算出地球年的長度,編寫了《授時歷》。 元代是統一之后做的“四海測驗”,耗時耗力極大,如今蘇澤掌控的只有半個中原,在場的欽天監官員都覺得蘇澤肯定不會同意在這個時候進行“四海測驗”。 卻沒想到蘇澤說道:“善!那請刑監正選好地點,大都督府立刻組織測驗?!?/br> “諸君,這一次我們要訂立新歷?!?/br> “授時千年,四海一統!” 大家國慶快樂!今天恢復兩更! 這是第一更,第二更晚上七點。 求票! 第392章 超品提拔之弊 欽天監的官員們都被蘇澤這一句“授時千年,四海一統”說的熱血沸騰。 要知道歷法可不是普通的東西,這東西可是非常重要的東西,能夠參與到修訂歷法的工作中,又怎么不讓這些欽天監官員激動呢。 就在蘇澤給欽天監官員畫餅的時候,京師,欽天監。 作為高拱新政的一份,京師的欽天監也領到了自己的任務。 那就是修訂《大統歷》。 可是京師欽天監又怎么有能力修訂歷法呢? 兩京欽天監總共只有天文官員三十人,除此之外,整個京師都找不到幾個能修訂歷法的人。 明太祖朱元璋為了牢牢的將天象解釋權控制在手里,規定天文歷法官必須是世襲的,若這些天文歷法官的后代不愿學習天文歷法,就被發配海南充軍。 除了天文歷法官之外,還嚴禁民間私習天文歷法。 也就是說,大明所有的天文歷法人就全部被限定在欽天監之中。 此外大明也沒有足夠的算學人才,可以滿足修訂歷法的計算工作。 更糟糕的地方是,蘇澤在離開京師的時候,將欽天監中所有的天文觀測記錄,元代和明初修訂歷法的相關資料全部打包帶走了。 京師欽天監監正周處梅是欲哭無淚,硬著頭皮組織人手修訂《大統歷》。 為什么高拱要修《大統歷》,除了因為誤差積累,導致大統歷的時節已經很不準了之外,更重要的還是天文預測的問題。 在明初的時候,《大統歷》雖然是抄的《授時歷》,馬馬虎虎還能用,至少日食月食還是基本準確的。 至于五星運轉,這玩意兒本來就是定義模糊,元代自己也沒整清楚,準確性也就沒那么重要了。 但是到了如今,日食月食的預測都不準了,甚至還出現日食預測偏差了一日多的情況。 這種情況下,自然大大損傷了大明的“天命”,尤其是在這種南北對峙的時候。 所以高拱提出要修訂歷法,就是為了證明大明的“天命”。 欽天監監正很清楚高拱的性格,這些日子,通過控制京察,高拱已經罷黜了十幾名官員,其中不乏一些歷經了嘉靖隆慶兩朝的官場老油條。 自己這個小小的欽天監監正,若是不能完成高閣老的任務,那恐怕更沒有好下場了。 就在欽天監為了修訂歷法而苦惱的時候,高拱的新政終于初步見到了成果。 京師的十家工坊建立起來,京師城北醫院也已經完工。 高拱興致勃勃的參觀了醫院和紡織工坊,對于主辦官員進行了表彰,當場在這次京察中把他們列為中上,點名讓吏部給兩人推升。 京察考核分為九等,分別是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儒家講究中庸之道,正常情況下,上三等是不授的。 想得“上上”,你當官就這么完美?做事情就能一點差錯都沒與? 而得到下三等,那輕則貶官重則罷黜。 所以中上已經是最好的評價了,按照大明過往的考察規定,得到中上考評的官員,就可以升官了。 趙惠貞這個工部衛生司小小的主事,和馮碩這個小小的紡織司從事,在高閣老的點名關照下,趙慧貞火線提拔連升了兩級,成了工部郎中。 而馮碩這個九品從事,則連升三級成為工部主事。 完成任務的官員都得到了超品的升遷,而不能完成任務的官員直接被罷官。 京師之中,有的官員歡欣雀躍,這意味著在現在的大明朝廷,只要抓住機遇,就能完成以往數年甚至幾十年才能完成的晉升。 而有些官員愁眉苦臉,他們惆悵,以前那樣混日子熬資歷等著升遷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對于明廷的新務運動,《京師新報》主編沈明臣從外面回來。 他現在明面上的身份,是京師城北一家書店的掌柜的。 看到叔父進門,沈一貫放下手里的毛筆。 沈明臣關上門,對著侄子說道: “這高拱確實有辦新政的決心,雖然有些工坊是湊數的,但是城外火藥工坊和火槍廠倒是辦的不錯,用的也都是能吏?!?/br> “聽說他這一次又提拔了不少銳意進取的官員,明廷這樣我還真的有些害怕?!?/br> 沈家叔侄都綁在東南這輛戰車上,沈明臣自然對明廷的變化有些神經過敏。 高拱的清正廉潔是出了名的,他對皇帝影響力巨大,銳意主持新務運動。 沈一貫性格冷淡,就是對自家叔父也很少露出笑容。 他聽到沈明臣的憂慮,反而淡淡的說道: “高肅卿的人品確實讓人佩服,可他越是這樣強行推行新政,也是埋下禍根?!?/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