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253節
“我們儒門子弟,所求者不就是一個‘公’嗎?” “孔子周游諸國,求的是克己復禮,求的不就是一個‘公者之道’嗎!” “孟子倡義,所求的不就是‘公’義嗎?” “等到朱子說的就更加明白了,齊家治國平天下,講的就是從私德修公德?!?/br> “吾輩要知行合一,要學習日用之道,就是要從將私心化公心?!?/br> “既然這條路難走,我的辦法是,不如反過來,以公心來練私心!” “所謂,‘公’者千古!” 這句話一說,如同洪鐘大呂一樣,眾人全部失神。 蘇澤停頓了一下,這才說道: “既然是修公心,那就不能在家里閉門造車的修,就要在眾人中修?!?/br> “所以我的方法是,先以眾來修公德,再以公德修私德!” 蘇澤在地上用樹枝寫了一個小篆的“眾”字,然后說道: “眾,為三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眾人中修公德,就是要以別人為師,學習大家的長處來補足自身,這是符合圣人之訓的方法?!?/br> 這時候有人問道:“請問先生,這眾德如何修?” 蘇澤看到發言的是一個老樵夫,他笑著說道:“這位老先生問的好!眾有眾德,但是我們都是凡人,不可能像先圣那樣生而有天下萬民的公心的,所以我的辦法是先以日用之道入手?!?/br> 這怎么又扯回了日用之道了? 眾人看向蘇澤,蘇澤說道: “請問諸位,我們平日里除了在家之外,做的最多的是什么?” 這時候七嘴八舌有人說道:“上工??!” “種田!” “做買賣!” 蘇澤等到眾人說完,這才說道:“士農工商,我們平日除了在家之外,皆有所持之業,這就是日用之道,要修眾德,那就要從自己做的事情入手?!?/br> “比如這位老先生,樵夫們要樵采,大家就可以聚集在一起商議一下,樵夫的公德是什么?!?/br> “農夫種田,在農閑的時候也可以聚集在一起,討論農夫的公德是什么?!?/br> “道德,本就是發乎于萬民之心,談不上什么高低貴賤的?!?/br> “士大夫可以談士德,商人也可以談商德,工匠們也可以談工德?!?/br> “道,本就是越辯越明的嘛,要不然也不會有那么多圣人著書立作了,大家以日用為基,聚而學習公德,再以公德化私德,這才是心齋先生說的‘人人如龍’!” 第247章 新學派,紫色被動 聽到蘇澤講完,趙知府全身的汗都冒出來了。 他出冷汗的原因,恰恰是因為蘇澤講的實在是太好了! 原本蘇澤說要在泰州講學,趙知府只當是年輕人氣盛,既然蘇澤幫他安定了人心,又是同科方望海未來女婿,就答應了他的請求。 可是等到蘇澤講完,作為讀書人的趙知府全身酣暢淋漓,有一種朝聞道夕可死矣的豁然開朗感覺。 但是作為官員的趙知府卻覺得冷汗淋漓,因為蘇澤的理論太危險了! 尋求眾道,如果農夫、樵夫、工匠、商人都聚集在一起,那官府還要怎么管理? 趙知府很清楚,如果是單獨的百姓,官府是非常容易控制的。 可一旦百姓聚集在一起,那就是一股相當可怕的力量了。 蘇澤這套理論如果真的在泰州泛濫開,日后他這個泰州知府面對的是什么? 趙知府硬著頭皮站起來說道: “敢問蘇生,若是有人以聚眾德為借口,聚嘯山林為禍地方,要如何是好?” 趙知府也是不得已,如果他不表態,日后泰州府真的出了事情,他這個知府就要擔責任了。 趙知府現在萬分后悔,為什么要答應蘇澤講學的請求! 你一個舉人,為什么學問這么好??! 趙知府已經快要崩潰了,二十歲的進士不稀奇,但是二十歲的大儒實在是太罕見了。 大明朝是從來不缺天才的,但是大儒這東西,一個朝代也出不了幾個,王陽明聲名鵲起的時候也已經四十多歲了??! 這也太不合理了! 趙知府必須要找到蘇澤理論上的漏洞,要不然日后他的學說傳播出去,不都成了他趙知府支持的了。 雖然趙知府不覺得蘇澤這樣的解元會造反,但是他的學問要是引導百姓造反了,自己也要受牽連??! 蘇澤笑著說道: “府臺大人多慮了??!我所講的眾道德,恰恰是太祖所推行的!百姓聚眾學習,也都是歷代先賢們提倡的啊?!?/br> 趙知府都愣住了,太祖什么時候說過這種事情! 剛剛想要訓斥蘇澤信口開河。 蘇澤說道: “府臺大人,可曾聽過‘鄉約’?!?/br> 趙知府愣住了。 蘇澤也不管他,繼續說道: “宋儒呂大防,曾經做過《呂氏鄉約》,號召‘鄉人相約,勉為小善’,以呂氏鄉約來勉勵同鄉致道德,而后朱子又親手所做《增補呂氏鄉約》,號召鄉人互相聚集在一起行善?!?/br> “洪武年間,太祖也曾經在全國推廣鄉約,只不過那時候百廢待興,不得作罷?!?/br> “等到陽明先生在的時候,陽明先生親手做《南贛鄉約》,在南贛推行鄉約教化百姓,朝廷也是嘉獎了的?!?/br> 趙知府愣住了。 在場所有人都愣住了。 蘇澤一下子搬出了洪武大帝、朱熹和王陽明,這還怎么打? 趙知府總不能說前面幾位都錯了吧? 那趙知府恐怕走不出崇儒祠了。 趙知府無言以對,蘇澤繼續說道: “若是大家要修‘眾道德’,可以約為鄉約,定期在什么地方集會,可以推舉出約正,為各個鄉約的領頭者和召集人?!?/br> “再約法三章,共同討論約規,就可以修眾道了?!?/br> 下方眾人紛紛點頭,如朱恕這樣的幾乎要立刻去號召同道了。 其實在王艮的理論被官府打壓之后,朱恕因為身份是樵夫,沒有選擇和王艮弟子顏鈞那樣繼續講學。 作為更加底層的百姓,朱恕已經明白了泰州學派的處境,是絕對不會被統治者接納的。 隨著王艮這個門派宗師死去,大部分泰州學派的信奉者都返回自己的生活,那轟轟烈烈的思想啟蒙,就仿佛是一場過去的美夢,在官府禁學中煙消云散了。 朱恕躲入山中,再也沒有和其他人說過王艮的學術,那句百姓日用即為道,也成了泰州城內禁忌的口號。 可是今天聽到了蘇澤的講學,朱恕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 心齋先生的學問沒錯!錯的是踐行學問的方式! 若是能聚集同道一起學習精研,那官府要怎么禁學? 樵夫朱恕的力量自然是弱小的,但是一千一萬個樵夫聚集在一起,官府又要怎么彈壓? 想明白了這點之后,朱恕恨不得立刻回去,組織鄉間樵夫訂立鄉約,一同學習蘇澤的“眾道德”之法! 朱恕甚至想到,當年王艮所講的“民為邦本”,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落到實處。 一個普通小民,即使再喊什么“民貴君輕”,那也是沒有用的,普通小民只要一個衙役就能拿了,只要一根木板就能活活打死。 但若是千千萬個小民聚集在一起呢?那就不是幾個衙役能夠拿的,反而衙役看到聚集在一起的民眾還要害怕。 朱恕一下子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他恭恭敬敬的對蘇澤拜了一拜。 隨著朱恕這么一拜,在場的其他百姓也對著蘇澤一拜,從崇儒祠邊上的百姓為內圈,一圈一圈的百姓對著蘇澤恭敬的行拜禮。 蘇澤站起來,對著眾人一回禮,這時候整個崇儒祠前,就只有趙知府還站在原地。 趙知府的內衫已經濕透了,此時他也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 如果今天他不拜,恐怕這泰州知府日后再難做下去了。 如果今天他拜了,恐怕日后要因為這一拜被言官彈劾。 方望海,你到底找了個什么妖孽女婿??! 趙知府停止的腰板還是支持不住,他也對著蘇澤躬身拜了一拜,然后就帶著屬下匆忙的離去。 李贄等人看著蘇澤,他們心中也是激蕩萬分。 這是什么地方?這是心齋先生王艮講學的崇儒祠!這里是泰州學派的興盛之地! 這個廣場上就有人聽過王艮講學,也有不少人都聽過王艮弟子們講學的。 這場講學的一拜,意味著一名新的大儒橫空出世,如今在泰州學派之下,又多么一門“眾道德”的學派。 而蘇澤就是這個學派的宗師! 開宗立派! 親眼見到一名大儒開宗立派,這都讓李贄等人有了參與歷史進程的感覺! 想想蘇澤的年紀,徐時行更是覺得驚駭。 蘇澤才二十多歲,只要他還活著,他的學術就可以一直傳播下去! 一名二十歲的大儒是什么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