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節
雖然不知道康熙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但為了以后的奪嫡考慮,胤禔最好的選擇自然是默認,不沾染半點兒不好的名聲。 但不知怎地,胤禔從看守他的士兵口中知道了這個消息后,心里突然想到了遠在京城的惠妃及福晉,然后對這個消息怎么就沒辦法心安理得起來。 甚至越想,他越覺得難受。 與此同時,每一個能接觸到胤禔的士兵都突然變得無比冷漠,見到他時不但連話也不說,甚至連一個多余的眼神都不給他。 胤禔如今也不過十來歲而已,之前又一直養尊處優的,哪兒受得了這個? 然后,他就干了一件讓人所有人瞪眼,讓康熙幾欲破口大罵的事兒—— 他直接留書一封,然后單槍匹馬地回了京城。 在信里,他還非常直白地告訴康熙,自己犯了錯,無顏留在邊關面對父皇與諸多大臣,于是決定回京到寺院為父皇及遠征大軍祈福。 康熙:“……” 康熙險些沒有繃住自己的表情,若非周圍還站著其他大臣,他指不定能當場罵臟話。 …… 既然話都已經說出來了,那么不管胤禔此次回京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他也只能按照自己給留給康熙的信件一般,回京后直奔皇宮將身上所有職務卸任后,掉頭就去了京城最大的寺廟。 認罪,祈福。 盈秋正為了葉清秋的第二本小說忙得如火如荼,突然接到胤禔回到京城,且在離宮后直接去了寺廟,沒有在第一時間去探望惠妃,也沒有回到大阿哥府的消息后,整個人都是懵的。 盈秋與葉清秋說了一聲,而后徑直奔向胤禔所在寺廟。 寺院主持按照胤禔的意思,拒絕了盈秋的探望。 盈秋:“???” 因為胤禔這奇怪的行為,盈秋與惠妃兩人都變得心慌起來。后來還是來大阿哥府做客的胤禛為她解答了疑惑。 “應當是大哥在邊關打仗的時候出了什么問題,如今應當是在等皇阿瑪的消息?!?/br> 盈秋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好一會兒才想起來,按照她所知道的歷史,胤禔在這次戰役當中雖然沒有立功,但也一直跟在康熙身邊,后面打了勝仗也是與康熙一起回京的。 ——胤禔不應該提前回京才是。 不久,距離胤禔回京沒幾天,康熙的圣旨也跟著回到了京城。 等圣旨回到京城的第二天,盈秋才接到寺院住持的消息,說是胤禔想要和她見面。 盈秋幾乎沒有猶豫,直接帶著人就去了寺院。 見到胤禔后,盈秋直接問他:“爺,您在邊關究竟發生了什么?為什么會提前回京?” 其實她更想問的是,仗還沒有打完,他這種時候突然回來,難道不會被人說是逃兵? 但看著表情復雜的胤禔,她到底沒有將這個問題問出口。 胤禔長嘆一口氣,突兀地開口說道:“我以后可能真的與太子之位無緣了?!?/br> 盈秋愣了一下,旋即皺眉:“你怎么突然這么說?” 會這么問,當然不是因為她對這個結果有什么不滿,畢竟無論是她還是惠妃,其實都更希望胤禔能避開日后可能會出現的奪嫡之爭。 但胤禔之前雖然對奪嫡產生了動搖,卻也還沒有到主動配合的地步,一直以來也都只是她與惠妃在主動拆臺。 胤禔看著盈秋,表情略有幾分恍惚,回過神來也仍帶著幾分惆悵:“我打了敗仗?!?/br> 他平靜地開口說道。 盈秋仍舊有些茫然,但胤禔的眼神太過脆弱,她下意識就起身將人抱在了懷里。 好一會兒后,胤禔才開口將前因后果解釋給了她聽:“我謀略不足,被人算計,險些被敵軍俘虜,多虧了將軍及時趕到,這才將我救了下來?!?/br> “但等我醒來后,卻聽說皇阿瑪想要將這次失利的罪名扣在救了我的將軍身上。我、我……” 胤禔一時詞窮,找不到合適的措辭。 若是按照胤禔以前的想法,他定不會覺得康熙這樣做有什么不對。畢竟對愛新覺羅家族,尤其是康熙這一脈的愛新覺羅子孫而言,大清所有人都不過是他們的奴才而已,別說是為他們的錯誤賠上自己的名譽與前程了,就算是要他們為愛新覺羅的錯誤填進去一條命,也是理所當然。 但與盈秋相處的這段時間,胤禔確實或主動或被動地受到了一些影響。 像是這般讓自己的救命恩人替字背鍋的事兒,如今的胤禔已然無法心安理得地接受。而在胤禔為到底是遵從自己的良心從而讓自己名譽蒙上陰影,還是為了以后的奪嫡而暫時丟棄自己的良心而猶豫的時候,那些對他“冷暴力”的士兵起到了相當關鍵的作用。 胤禔突然想到,額娘與福晉其實都不想自己參與奪嫡。 而若是想要徹底避開奪嫡這個大坑,如今其實正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只要坐實了自己不堪造就的名聲,想來就算自己仍舊有著長子的優勢,朝中大臣定然也不會投入自己麾下。 至于皇阿瑪…… 胤禔眼神沉了沉,一個既沒有才能也沒有追隨者的皇長子,想來是不適合繼續給太子做磨刀石的。 只是他當時因為受傷,也因為要封鎖消息的緣故一直被軟禁在房間內,一直沒辦法將自己才是打了敗仗的將領之事宣揚出去。而有著皇阿瑪在頭頂上壓著,想來等他得以從房間走出,一切也已經塵埃落定。 于是胤禔想了個法子,趁著守衛換班的時候偷偷逃走回京。 而且還留了一封自己要到佛祖面前請罪的信件。 大清上下篤信佛教,自己到佛祖面前認了錯,只要傳出去,其他人只會對此深信不疑,康熙就算在牽線為了他的名聲做出再多的努力,也不過是白費功夫而已。 事實也正是這樣,在胤禔留書出走之后,康熙便立刻打消了原本想要找人背鍋的想法。 如今邊關已然傳遍,大皇子胤禔在前線打了敗仗。 而隨著康熙這道圣旨的入京,這個消息恐怕要不了多久就要傳遍京城了。 盈秋一時啞然,她與惠妃原還想著慢慢籌謀,誰成想胤禔一出手就是大的,直接將日后奪嫡之路給斷了個干凈。 這樣的舉動在其他朝代,甚至清朝其他皇帝在位期間都算不得什么大事,日后未必沒有翻身之機,但在康熙朝時,卻已經是非常大的錯處,以后也極難翻身—— 誰讓康熙會養兒子呢? 胤禔以為盈秋擔心日后,畢竟自己這次不但打了敗仗,還違逆了皇阿瑪的決定,以后恐怕難以升爵。是以,臉上不禁帶出了幾分不安。 盈秋從未擔心過這個問題,她只是覺著他的做法實在太過莽撞。 但真要論結果的話,這樣做無疑是最迅捷,也最有效的。 反倒是爵位一類…… 說句不好聽的,就算是康熙覺得胤禔忤逆,不愿在自己在位期間給他封爵,等胤禔兄弟登基,一個天生有著奪嫡優勢卻從未參與其中的兄弟,難道對方還能為難于他,還能吝嗇一個爵位? 再者說,就算沒有爵位,作為皇帝的兄弟,難道其他人還敢對胤禔不敬? 她笑了笑:“這樣也好,以后我們一家子就能關起門來安心過日子了?!?/br> 想來無論如何也不會再落到歷史那般,一家老小都被幽禁的結局。 盈秋拍了拍胤禔的肩,旋即坐到他身旁,抬頭望著冉冉升起的太陽,心里滿是愜意與希望。 有那么一瞬間,她竟然覺得就這樣一輩子過下去也不錯。 胤禔愣了下,悄悄抓住了盈秋的手。 好一會兒后,他開口說道:“那以后我們就能專心生兒子了?!?/br> 盈秋回頭怒目而視:“要生去找你那些小妾生?!?/br> “其他女人和我又不是一家人?!?/br> “那也不生!” “不生兒子,生個女兒也是可以的……” “爺,妾身身子有恙,今兒晚上您還是睡書房吧!” ……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她之前會覺得和胤禔過一輩子也不錯的想法,簡直是世界上最大的錯覺,沒有之一! 作者有話要說: 完結啦,撒花~ 隔這么久才完結真的非常抱歉,只是……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結尾。 這本書原本的大綱,是大皇子當皇帝,女主的地位有點兒像攝政皇后,然后靠自帶的圖書館里面的知識改變歷史。也是因為這個,我才會開那么大一個金手指。但是開文的時候接到通知,說是不能歷史虛無主義,大皇子不能當皇帝…… 當時整個人有點懵吧,曾經想過改一個背景,把本文變成穿書題材,但發現這樣做就必須設定原男女主,還必須構思一個原書劇情……推翻幾次大綱后,我發現對這本書的感情都快消磨沒了,只能硬著頭皮按照一開始的大綱來。寫到現在,我只能說自己盡力了,如果有什么地方沒處理好,給大家帶來了不好的閱讀體驗,真的對不住【跪地】 第67章 關于生子 在布爾和十歲的時候, 因為忙于其他正事,盈秋忘了向葉清秋討藥,沒想到就十來天的時間, 盈秋竟然就再次懷了孕。 懷孕之初,盈秋很糾結是否要將這個孩子打了。 但看著胤禔歡欣不已地忙前忙后, 完全忘了自己皇子身份, 在她面前低聲下氣的樣子,盈秋到底有些不忍心。又想著胤禔這么多年只有布爾和這么一個女兒, 卻還是堅持守著自己一個人過, 甚至因此受到康熙不少詰問, 也聽到不少指桑罵槐的委屈…… 盈秋選擇將這個孩子留了下來。 “看運氣吧, 如果是個兒子自然皆大歡喜,如果還是個女兒, 也只能認命?!庇锟粗行牡娜~清秋, 笑了笑,“我可沒那等奉獻自己, 只為給胤禔生一個兒子的想法?!?/br> 不管怎樣,活著才是堅持一切的基本。 好在, 盈秋的運氣比較好,這胎是個兒子。 所有人都為小世子的降生而開心不已, 胤禔那貨更是高興得跟得到rou骨頭的哈士奇似的, 不但整天往小世子的身邊竄,還整日給盈秋洗腦, 希望可以三年抱倆, 兒女成群。 盈秋白了他一眼,然后毫不猶豫地請葉清秋拿了一顆絕育藥丟進了胤禔的茶杯里面,以絕后患。 關于和親 金秋十月, 布爾和正好及笄。 這么些年過去,大阿哥府也僅有一兒一女,又因為兩個孩子年歲相差太大,布爾和在府上向來是小霸王一般的存在。 于是這場及笄禮,也就舉辦得格外隆重。 整個京城,幾乎所有有名有姓之人,全都攜家帶口地來參加了這場及笄禮。 胤禔的那些個兄弟們,自然不會錯過。 布爾和穿著水紅旗裝,笑容爽朗地站在大堂,等著德高望重又福壽雙全的長輩給她及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