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節
恰在這時,一個小太監帶來了消息:“梁公公來了?!?/br> 自從梁九功成為康熙的掌事大太監后,“梁公公”這個稱呼便成了他的專屬,哪怕宮里還有其他姓梁的太監,也只能被成為“小梁公公”,甚至于連名帶姓地稱呼。 不一會兒,梁九功帶雙手捧著圣旨,出現在了眾人面前。 “圣旨到——” 在場眾人反應過來,撲簌簌地跪了一地,隨即便好奇又興奮地等著梁九功宣讀圣旨。 鑒于今天的日子,所有人都理所當然地想著,康熙在這種時候賜下圣旨,肯定是為了給布爾和慶生,不說金銀珠寶等賞賜,一個和碩格格的爵位肯定是跑不了的。 可事實卻是…… “茲聞直郡王胤禔之女愛新覺羅氏布爾和溫良敦厚,舒朗大氣,品貌出眾,朕躬聞之甚悅。又聞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臺吉多爾濟色稜年方十六,適婚娶之時,當擇賢女與配。恰逢及笄之盛事,仍待字閨中,與臺吉多爾濟色稜堪稱天設地造,為成佳人之美,特為二人賜婚。一切禮儀,交由禮部與欽天監監正共同cao辦,擇良辰完婚。布告中外,咸使聞之。欽此?!?/br> …… 話音落下,郡王府內一片寂靜。 這道圣旨就像是大夏天兜頭潑下的一盆冰水,瞬間將原本火熱的氣氛潑了個透心涼。 盈秋幾乎要當場暈過去。 胤禔也是一臉青筋,顯見是被這道賜婚圣旨氣得不輕。 但,別說是他們夫婦二人了,就算是在場賓客,也是一臉驚詫,完全不懂皇上為何這般做。 幾個皇子此時臉色復雜,眼里也滿是對康熙舉動的不贊同。 是,他們都知道皇室女兒大多有為大清安穩和親蒙古的義務,但布爾和與其他皇子的女兒能一樣嗎?胤禔可就只有這么一個女兒,與他們這般女兒成堆的可不一樣。 再者說,就算要賜婚,你換一個時間不行嗎?今日可是布爾和及笄的大喜之日。 梁九功見狀,面色也有些尷尬。 但他幾乎與康熙形影不離,對這道圣旨的由來還算清楚,很快便調整過來,然后笑著看向跪在地上的布爾和:“布爾和格格,皇上已滿足了你的心愿,還不謝恩?” 這話信息量可就大了。 盈秋猛地抬頭看向布爾和,果然見她嘴角含笑,似乎對這道賜婚圣旨非常滿意的樣子。 等所有人走后,盈秋面色鐵青地站在布爾和面前:“說說看,這道賜婚圣旨究竟是怎么回事?” 胤禔還沒有反應過來,下意識拉了下盈秋的手:“賜婚是皇阿瑪的主意,跟布爾和有什么關系?你怎么……” 話還未說完,就聽布爾和開口:“這門婚事確實是女兒自己向皇瑪法求來的?!?/br> 胤禔整個人都要不好了:“你自己向皇阿瑪求來的?布爾和你在想什么?我和你額娘努力這么多年,都已經放棄了奪嫡卻仍舊受皇阿瑪的驅使,為的是什么?還不是不想讓你被皇阿瑪送去蒙古和親?你知不知道蒙古生活有多苦?你自己想想你那些嫁到蒙古去的那些姑姑和姐妹們,哪一個不是郁郁而終的?我和你額娘就你這么一個女兒,你怎么能背著我們自作主張?” 胤禔都快要被氣死了。 小豆丁弘昱也被氣得哇哇大叫,叫嚷著要進宮找皇瑪法收回成命。 盈秋卻冷靜下來了:“能告訴額娘,你為什么想要到蒙古去嗎?” 清朝前中期,女子的地位其實有些兩極分化。那些無法參加選秀的女孩兒,在家中地位有時甚至不如得用的仆從,但那些長得漂亮,還能參加選秀的女孩兒,在家中的地位卻要高貴的多。 但這些女孩兒在娘家地位有多尊崇,家人后就活得有多卑微。 因為這些八旗女子的婚事,從來不由自己做主。 甚至不由父母做主。 其中又以皇室女子為最,他們大多會被當做滿蒙和睦的工具送去和親,嫁人后就與家人脫離聯系,婚后除了要忍受人生地不熟的陌生與困難,還要面臨生活習慣、審美標準與各種風俗不同帶來的挑戰。 就算僥幸與丈夫感情不錯,還有可能面臨教養嬤嬤的刁難。 清朝不止出過一例因為教養嬤嬤阻礙夫妻見面,而最終導致出嫁的格格郁郁而死的案例。 因為清朝畸形的拴婚制度,也礙于布爾和可能和親的現實,盈秋從來不將女兒往大家閨秀的方向培養,而是更注重培養女兒獨立自主,希望她不管在何種環境中也能憑自己的本事活得好。 冷靜后,盈秋自然不會覺得女兒這般行為,只是一時興起。 事實也正如盈秋猜測那般。 “女兒只是不甘心,為何女子生于世,就只能窩在后宅相夫教子,而不能憑著自己的本事建功立業?!辈紶柡涂粗?,眼神不甘,“女兒從小與叔伯家的堂兄堂弟們一起長大,每次比試從不落于人后,自認本事不比任何一位堂兄弟差??扇缃?,那些堂兄弟們紛紛開始步入朝堂,女兒卻只能困于后宅,開始相看親事,為以后相夫教子做準備?!?/br> “女兒不甘心!” 布爾和轉頭看向胤禔,再次強調。 胤禔瞪大眼睛,倒不是覺得布爾和的想法有什么不對,畢竟他小時候還與大名鼎鼎的孝莊皇后相處過幾年。 但…… “可是這與你主動求嫁蒙古有什么關系?” “可是阿瑪,若是女兒留在大清,就永遠沒有建功立業的機會?!?/br> 胤禔愣住,張了張嘴,卻發不出一句反駁之語。 這是事實。 康熙雖然對孝莊尊敬,卻也對其掌權多年心生芥蒂,非常排斥后宮干政。 布爾和雖不可能成為干政的后宮之一,但如今大力推行漢學的康熙也絕不可能讓她如男子一般出入朝堂,更不用說上戰場了。 “可去了蒙古,難道你就有建功立業的機會了?”盈秋萬萬沒想到布爾和竟然是打著這樣的主意,“如今蒙古同樣受我大清管轄,你的想法又怎可能有機會實現?” 布爾和眼神瞬間堅定起來:“可如果我真有本事在蒙古做出一番大事業,皇瑪法會非常高興?!?/br> 盈秋與胤禔對視一眼,而后雙雙愣住。 - 自那日談話過后,又過了許久。 盈秋與胤禔二人有心想要勸布爾和,卻又不知該從何勸起。 胤禔是自己以前便一心想著與太子別苗頭,與太子處處爭鋒,所以自覺沒有勸女兒放棄這個想法的立場,盈秋則是因為自己在前世就因為夢想而選擇了一條與父母意見完全相反的路,更能體諒布爾和的想法。 更何況,圣旨已下,還是在眾目睽睽之下宣讀,如今除非布爾和的賜婚對象暴斃,否則這次和親絕無改變的可能。 但為了不讓女兒嫁去蒙古就害死人? 盈秋和胤禔都沒喪心病狂到這等地步,再說這門婚事還是布爾和自己求來的。 于是夫妻二人在沉默之后,也只能一邊擔心一邊用盡一切辦法與資源,想要為布爾和鋪平道路,希望她就算遭遇挫折,也能活得很好。 出嫁前夕,盈秋猶豫之后,還是給布爾和添了一份嫁妝。 里面裝的是,盈秋這幾個月辛辛苦苦從圖書館里抄錄的,有關蒙古的所有資料,如種植苜蓿草圈養牛羊之類。 至于苜蓿草從哪兒來? 康熙時期,大清與外界還有一些交流,海上貿易也算如日中天。別說還有胤禔這個皇子在,就算只是布爾和的身份,只要放出尋找苜蓿草的話去,自然不缺想要討好她的人。 除此外,盈秋還特意將一些小說里面提到的,對蒙古老百姓有用的許多如肥皂、羊毛氈、毛線衣等現代物品的制作方法也都抄寫了進去。 雖然知道小說里面的方法不一定管用,但對布爾和來說想必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希望能讓布爾和達成所愿吧…… 站在城墻上目送布爾和遠去的盈秋,幽幽嘆了口氣。 關于奪嫡 因為盈秋的出現,胤禔提前退出了奪嫡這個漩渦。 但一開始,康熙并沒想過就這讓胤禔“咸魚養老”,而是試圖通過將胤禔調到六部其他部門來轉移朝臣的注意力,從而保住胤禔這個長子,再讓他與太子相爭以保證朝堂勢力的平衡。 可惜胤禔已經完全放棄與太子比較,于是完全不入套。 不管康熙威逼利誘,還是將他架在火上烤,胤禔都是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完全沒有奪嫡的想法。若是被逼急了,他就干脆龜縮在直郡王府,兩耳不聞窗外事,直將康熙等人氣得腦仁兒突突地跳。 有心人將主意打在了盈秋身上。 誰知盈秋做足了“夫唱婦隨”的賢良模樣,只要是胤禔的決定,她都無條件擁護,別說只是宅在府上了,就算是胤禔想要帶著她到郊外宅子上住個大半年,她也沒有一句怨言。 所有人都被這對夫婦給氣得沒脾氣了,最后只能放棄將胤禔拉進奪嫡這潭渾水。 反正,康熙又不是只有胤禔一個兒子。 就算其他兒子身份不夠與太子相爭,但全部加起來,就算是太子也只能頭疼的份兒。 遲早,會將太子拉下馬。 但意外的是,越是到后期,太子越是佛系起來。 尤其是索額圖一家被處理之后,太子整個人都沉默了,不但對朝政完全沒有插手的欲望,對自己屬下的勢力也選擇了置之不理。 盈秋曾問過胤禔,太子為何這般表現。 胤禔嗤笑一聲,道:“左不過是沒了我這塊磨刀石在前面遮眼,老二終于看中清楚了皇阿瑪的打算,所以心灰意冷了而已?!?/br> 康熙當年對太子有多好,等太子成長起來后就有多狠。 就算康熙的想法是將他這個長子扶持起來,給太子這把刀磨得鋒利一點,可磨刀的過程,難道不是一種折磨?何況真等太子這把刀初見鋒銳,康熙又怕了。 可惜,太子的身份注定了,他不能像胤禔這般撒手不管。 就算他想,他麾下勢力也會逼著他不停向前。 但到底,太子與兄弟間的恩怨沒有歷史那般深了,等到胤禛上位,更是直接將人放了出來。 至于其他皇子,許是因為有著在大阿哥府一同玩樂相處的情分在,之后就算為了奪嫡不免對兄弟下手,但到底沒有下死手,真等奪嫡塵埃落定之后,也果斷認輸,將手下所有勢力交給新帝后,倒是比歷史上的下場好了不知多少。 兄弟安分,這對登基的雍正來說,顯然是個不錯的好消息。 登基大典上,一向面無表情的雍正臉上都染上了笑容。 但等邊關傳來他那遠嫁蒙古的侄女兒布爾和成功奪權,還將蒙古所有部族都收攏麾下,成了蒙古族歷史上第一位草原女王的消息時,雍正便再也忍不住,當即大笑出聲。 更讓雍正高興的是,布爾和直接命人帶著無數珍寶,入京恭賀他登基不說,還明言草原永遠屬于大清一部分的臣服之意。 有了草原女王的威懾,國內原本還有些蠢蠢欲動的勢力瞬間蟄伏起來,再不敢有二心。 大清平穩度過了這次權力交接。 關于圖書館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盈秋開的書肆雖然生意不錯,但她眼中真正有用的那些書籍,一直都無人問津。 偶有人翻看,也不過將之當做奇yin巧技,從未想過鉆研其中知識,更不曾試圖將其用于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質量。 但這一切,在布爾和成為草原女王之后,都得到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