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 第688節
很多地理信息,都是通過史料以及漢軍從遼陽繳獲的圖冊加以整理,方才勾勒出一個大致的情況,即便如此,就當下而言,朝廷所擁有的東北地理輿圖也是最為先進且完善的。 劉皇帝低頭研究著東北地理形勢細圖,上邊將眼下黃龍府以北、以東廣大地區的勢力也標注得相對清楚,沉吟幾許,劉皇帝問道:“趙卿此議,還另有用意吧!” 東北地區的紛亂,作為漢遼戰爭的后續,紛紛擾擾也差不多一年了,時至如今,雖然仍未平息,看起來一團亂麻,但實則也是有脈絡可循的。 黃龍府以外,部族勢力冗雜,基本可以分為四類,室韋諸部、女真諸部、遼國叛臣,以及那些尚未開化的野蠻部族。 這些大大小小的部族勢力,在經過長達一年的相互攻伐、吞并之后,已然基本形成了各自的勢力范圍。 女真分布的范圍最廣,嚴格來說,完顏部在其中,并不能算是一個特別強大的部落,但其凝聚力相對較強。最重要的,見機得快,是比較早投靠朝廷的東北部族,還受到了劉皇帝的封賞,比起其余勢力,占得一個先手。 而完顏部在這場東北勢力大洗牌中,雖然也有所發展擴張,但由于去年黃龍府遭逢慘敗,又在后續遼軍的打擊之中,損失慘重,其實力實際上是下滑不少的。 再加上,其所部西北方向,乃是突呂不室韋部的活動區域,兩方部族也不乏沖突,因此,完顏部如今所處形勢,并不是太妙。占據一部分混同江流域的女真完顏部,實則是強敵環伺,除室韋之外,周邊達盧古等部族同樣在后續地盤、人口的爭搶中,發生矛盾。 即便如此,在此番馬仁瑀提兵北上攻取黃龍府,完顏跋海也從部族中挑選了兩千壯士,南下助戰,配合進攻。完全一副大漢忠臣順民的表現,若是換個皇帝,或許得被這完顏女真感動哭了。 面對劉皇帝發問,趙普面帶微笑,習慣性地先捧了一句:“陛下英明,慧眼如炬,臣這點心機,立時便看破了!” 而后平靜道:“陛下,對于目前東北部族勢力的分布形勢,臣也有所了解。完顏部以北數百里,乃是原契丹鐵驪部屬地,如今室韋東擴,連鐵驪王城都為其所據。朝廷以混同江北地區賜完顏,令其自取,既可全陛下之諾,完顏部若北上,朝廷籍此也可稍阻遏室韋部的擴張態勢!” “想法不錯!”劉皇帝點了點頭,卻沒有表現出太多的興奮,而略表懷疑地道:“只不過,如此意圖過于明顯,以完顏跋海此前表現出的狡猾來看,他未必看不出來,他能按照趙卿的想法,去同室韋爭食?畢竟眼下,室韋強,完顏弱,以弱敵強,他會如此不智?” 面對劉皇帝小小的質疑,趙普也不意外,面無異狀,平鋪直敘般說來:“陛下,正因完顏跋海頗有狡智,方具野望,意圖擴張,否則此前他也不會那般積極投靠朝廷,舉兵叛遼。此番,主動請求黃龍府之地,也足以證明此人的野望。 朝廷將鐵驪之地相賜,即便此人冷靜明智,不為動心,但有此情在前,必然心心念之,畢竟是朝廷所賜封地。 或許迫于實力有限,其能按捺一時,又豈能按捺一世?黃龍府以外,雖多苦寒,但于這些世代游獵于此的部族而言,卻是財富寶地,其焉能不動心? 鐵驪之地就像朝廷拋出的一根狗骨頭,必然引得室韋、女真部族相爭!二狗競食,則朝廷可安!即便他們不爭,朝廷也可從側推動!” “趙卿是欲施陽謀??!”劉皇帝感慨一句。 飲了口茶,趙普繼續道:“比起室韋,完顏部或許實力稍弱,但正因如此,完顏跋海才會更加依賴朝廷,也只有背靠朝廷,他們才能在混同江流域立足、發展、壯大!” “你的意思,是要朝廷扶持完顏部,以此平衡東北局勢?”聽趙普侃侃而談,劉皇帝眉頭卻不自禁鎖起了,似乎有所疑慮。 趙普也察覺到了,拱手道:“回陛下,以臣所觀,東北諸部族,完顏部是最適合扶持,能夠為朝廷所用的勢力。 黃龍府以外,地域過于龐大了,地勢窮僻,且部族形勢復雜,朝廷想要完全收治,幾無可能,只能以羈縻政策,臣服諸族。 然若欲使其久安,還當于東北諸部之中,采取一定平衡手段,室韋既大,自當打壓。為免朝廷負擔,培植一些親近效忠朝廷的部族,也是可行之法!” 趙普言罷,便垂下雙手,一副眼觀鼻、鼻觀心的模樣,一點也不緊張,靜待劉皇帝的決定。其他人也不作話,劉皇帝則下意識地捋著他的胡須,認真思慮良久,終于發問:“若完顏部籍此坐大呢?比起其余部族,這等接受朝廷扶持的勢力,則更有可能取得發展突破。 安分守己時,或許是朝廷的順臣,然若其陡生異心,野望增大,背反朝廷,那樣朝廷又將付出多大的代價去消滅自己扶持起來的敵人?” 對此疑問,趙普還沒發話,石守信便開口了,淡定而強勢地道:“室韋坐大,則打壓室韋,完顏部若是坐大,朝廷自然可以同樣打擊,膽敢背反朝廷,那么便要付出夷族的代價!朝廷可以扶持一個完顏部,自然也可以扶持其他部族!” 說著,石守信還給了劉皇帝一個略顯意外的眼神,似乎在疑惑,以劉皇帝之明智,怎么會連這一點都想不到。 劉皇帝繃著的臉終于放松開來,嘴角微翹,略帶一點哂笑,他的疑慮,幾乎來源一種本能,著又是女真,又是完顏的,心中怎能不有所遲疑。 然而,仔細想想,完顏女真又如何,當下是大漢的時代。大漢強,則萬事無憂,然大漢若自身出了問題,即便沒有完顏女真,也有其他勢力、其他敵人冒頭。 想了想,劉皇帝露出一副下定決心的表情,瞧向趙普:“此事,就按趙卿的意思安排吧!可以讓馬仁瑀自遼東劃撥一部分錢糧軍械,贈與完顏跋海,算是朕的一份謝禮吧。 至于其他,看看情況,容后再說。東北固然需要一個平衡的局面,卻也不能牽扯朝廷太多精力!另外,讓他完顏跋海來京,他不是對朝廷忠心嗎?趙卿也說完顏部可用,那就讓朕先見見,看他敢不敢來!” “是!” 顯然,劉皇帝對扶持完顏部,這心里仍舊存在疑慮。 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 “完顏部的事情,就暫時如此答復處置!馬仁瑀不是有三事上奏嗎?第三件事是什么,一并說了吧!”劉皇帝又瞧向曹彬,語氣凝沉了幾分,似乎心理有所波動。 這讓在座的大漢公卿們難免詫異,不就區區完顏女真嘛,何以至此?當然,皇帝的心思,也最好別去亂猜,即便有所揣測,也不要流露出來。 曹彬則面色如常,仍舊一板一眼地稟來:“馬仁瑀上奏,時下東北紛亂,諸部族勢力競立,如欲保靖遼東安寧,還需王師作為。他希望朝廷同意,繼續進兵,夷滅不服,討平不臣,徹底消除東北亂象!” “看來我們的馬大將軍,戰意猶酣??!黃龍府外,已是他兵鋒所向,可想而知,怎能愿意將黃龍府拱手讓與女真人,這便是前線將士的態度了!”劉皇帝又變了臉色,仿佛適才的凝沉不存在一般,微笑著感慨道,還不忘看了眼王溥。 王溥感受到這目光,老臉輕輕抽搐了下,顯然,這也是劉皇帝真正的態度,看來自己的想法,還是與皇帝相悖了。即便是為了陛下的顏面著想,也誤會圣意了,就是不知是否會讓劉皇帝對自己產生什么其他看法,王溥面上平靜,但心臟卻不由得狠狠抽動幾下。 而對馬仁瑀所請,劉皇帝并沒有做太多的考慮,便看著曹彬,直接表態道:“回復馬仁瑀,深入東北,還需慎重,繼續進兵,暫且放下,黃龍府打了兩個多月,將士們也辛苦了,讓他們好生休整,暫時做好黃龍府及其周邊的治安與肅清。 東北諸族,亂任其亂,只要不冒犯大漢,就暫不管他。關于東北之事,朝廷將有政策,遼東軍政,只當配合朝廷中樞意志行事即可。 告訴馬仁瑀,他現在主持著遼東乃至整個東北的軍務,遼東的安定是他該首先考慮的。朝廷為取遼東,已然付出了巨大代價,接下來也以恢復發展為主,他要為遼東布政使司治政保駕護航!” “是!”曹彬應道。 劉皇帝又朝潘美吩咐著:“此戰將士功勞,盡快核定,而后讓財政司以最快的速度進行犒賞!” 對于黃龍府之戰的結果,劉皇帝很滿意,對于有功之臣,對于愉悅軍心的事情,自然就顯得大方了,當然,一直以來,除了在乾祐早期國家困難之時,在這方面劉皇帝從不吝嗇。 議事間,御膳已然準備好了,劉皇帝點頭之下,內侍們麻利而又不失謹慎地將一份份烹飪好的食物擺上席案。垂拱殿內原本嚴肅的氣氛,很快就被美食的芬芳給打破,四溢的酒香也開始彌漫在空氣中。 “此酒,就為賀喜遼東捷報,也祝大漢愈加繁榮昌盛,諸卿,請!”劉皇帝酒杯端在胸前,環視一圈,目光中帶著霸道,語氣中透著自信。 “陛下請!” 美酒與珍饈,總是讓人心情愉悅的,作為大漢最上層的公卿們,也不缺此類享受,但能與劉皇帝同席,也往往證明著,他們仍受皇帝信任,仍舊在朝廷權力中心,這一點很重要。 “趙卿,那蕭思溫進京了吧!”劉皇帝埋頭御案,慢條斯理地給一塊魚rou挑著刺,隨口問道。 聞問,趙普放下手中筷子,看向劉皇帝,嘴角稍微勾了下,回道:“回陛下,蕭思溫一行,十日前便已抵京,目前安置在禮賓院。此人此來,可是舉家而來,隨行除了護衛隨從,更有大量家私財產,其子女悉在。 另外,據探,遼主給其派使節護衛,入境之前全部消失了,盡數換成了蕭部部卒,可以猜測,遼主的人,在途中盡為所害!” “呵呵!這可就有意思了!”劉皇帝輕笑兩聲,表情也變得有趣,調侃道:“看來諸位遼國大臣,契丹貴族,是打算在大漢安家了??!” “據聞,蕭思溫在京期間,確實已派家人在西京坊里尋覓,欲購置宅院,毫不掩飾行為!”趙普也笑了笑。 “哦?”劉皇帝眉毛微挑,興致愈濃:“蕭思溫這似乎是在向朝廷表示心跡??!” “臣也略作思忖,認為,蕭思溫有投漢之心!”趙普道。 “這是好事呀!”劉皇帝看向趙普,笑吟吟道:“若果然如此,那朕朝廷可得大加歡迎才是,這樣的貴賓來客,可不容易。他們是遠客,對京不熟悉,禮賓院職吏,該幫襯幫襯!” “臣會對禮賓院傳達諭示!”趙普頷首,旋即語氣中帶著些玩味,道:“不過,臣與太子、秦王殿下與蕭思溫進行過一次商談,此人卻并未表示歸附之意,只欲商談漢遼和議!” “談得如何?”劉皇帝問。 趙普:“蕭思溫代呈遼主之意,旨在兩國罷兵,重歸于好。遼國提出,兩國以當下雙方所據之地為界,互不侵犯,遼國愿每年向大漢提供馬兩千匹,牛五千頭,羊一萬頭,同時開放疆界,供大漢商旅往來,不作限制!” “呵呵!”劉皇帝評價道:“不得不說,耶律賢是個明白人,也很明智,認得清現實,條件清楚直接,沒有什么過分奢望與要求,貢品雖然不多,但足表誠意!” “若得陛下稍降恩典,哪怕付出更大的代價,遼主也會同意的!”趙普說道。 “以遼國如今的狀況,就算朕心慈手軟,網開一面,同意和議,就上述所說牛羊馬匹,他能夠提供?”劉皇帝一臉唏噓狀,說道:“這還是當初的大遼契丹嗎?這種小手筆,也能拿得出手?” “若無大漢從外部相逼,遼主自可將精力集中到內部的平叛與安治上,與此相比,其他不足為道。契丹已然落魄至如今的狀況,危如累卵,又豈會在乎些許顏面問題,從遼主遣使南來的決策觀之,就已然決議向朝廷低頭了!”趙普說道。 “可惜??!”劉皇帝搖了搖頭,道:“打蛇不死,反受其害的道理,朕還是明白的。契丹余低頭蟄伏,朕卻不欲給他這個機會!” 簡簡單單一句話,劉皇帝對于和議的態度明明白白地表現出來,那就是不允,不受這善意。事實上,如今的遼國,已然喪失了與大漢坐在同一張談判桌的資格,劉皇帝示意接待商談,也只不過是看在其過去的地位上。 但是,不管遼國想要如何忍辱負重,如何曲意逢迎,劉皇帝痛打落水狗的意志不容動搖。一口將挑完刺的魚rou夾入口中,細嚼慢咽,劉皇帝當場指示道:“談?沒什么好談的,相比之下,還是那蕭思溫,更能提起朕一些興趣。 大漢對遼政策不改,諸邊對草原的各項政策與行動,當一如此前,不得放松,反需加強!朕要坐看遼國徹底崩潰之日,屆時,或許朕還能給契丹人一個生存的機會?!?/br> “是!”感受到劉皇帝這強烈的意志,趙普當即應道。 在場的大臣們對此,都沒有什么意外,沒有誰提出異議,哪怕逐漸趨于保守的王溥也沒意見。至少當下大漢保持的態勢,還在承受范圍之內,只要不大動干戈,他也不會反對劉皇帝的政策意見,大漢的cao作空間太大了。 “蕭思溫大抵就等著朕回京,才肯徹底表露心跡吧!朕給這個機會,明日安排他進宮,朕要見見他,看他能有何話說!”劉皇帝又道。 “是!” 第385章 禮賓館 洛陽的禮賓館位在皇城東南方向,緊臨洛水,毫無疑問,也是當年慕容彥超重修洛陽城時興建的。當年對洛陽城的翻新是很徹底的,西京也有太多建筑設施是在當初那場大工中拔地而起的。 比起東京的禮賓館,西京這邊要少幾分奢華,卻更具威嚴,以及大都大國之氣象。占地很廣,各項設施完備,足有一百九十二間客房,洛陽城內不乏銷金窟,更不缺奢侈糜爛的豪華酒樓客店,但要論規格與豪氣,還得屬禮賓館。 這算是洛陽的一張名片,也是朝廷招待各方來客的主要場所,禮天下之賓,待萬國來客,這是劉皇帝說的。 而客居其間的,大多是外國使節、各地區首領、部族藩臣以及進京公干述職的地方大員。而隨著大漢的日益強大,威名遠播,不遠千萬里前來朝拜、交流的諸國各方勢力,也是絡繹不絕,也就使得禮賓館從不缺客人,始終賓客盈門。 還在乾祐早年的時候,大漢禮賓館基本是門可羅雀的,一年也招待不了多少人。劉皇帝當太子那幾個月期間,一個回鶻使者,就能被奉為上賓,還能引得劉皇帝親自上門視察,表示關懷。 甚至于,只要是來自異國他邦的外賓,都能得到良好禮遇。不過,如今情況則變,可不是隨便什么人,都有這個資格了。 過去,禮賓館一應花費,都由朝廷承擔,戶部撥款,畢竟是招待國賓的機構,不以盈利為目的。不過,在兩年前,發生了一件貪腐案件,禮賓館丞伙同上司院監以及戶部主事,虛置外賓名單身份,籍此中飽私囊。 事情的泄露,還在于分贓不均,有人眼熱心嫉,捅到宰相趙普那里去了。于是,趙普命人嚴查,結果是注定的,水落石出,真相大白,情節極其嚴重,性質極其惡劣。 貪腐漁利永遠難以禁絕,但是,在禮賓館這種對外窗口,朝廷的門面上動這等心機,耍這等手段,顯然是過分了。 事泄之后,果然引得劉皇帝大怒,下詔嚴懲重罰,涉事的幾名主要犯官,盡數斬首,還搞株連,一應家眷及利益相關人員,悉數發配邊疆。 對于所涉機構,更是大加整頓,禮部、戶部遭到嚴厲申飭,禮賓館院更是從上到下給調整了一遍。禮賓館院貪腐案,也是趙普上臺主持國政后,經辦的一場大案,波及甚廣,樹立權威,立竿見影。 同時,此案也引起了劉皇帝的一些思考,自己是否對于所謂的外賓過于優待了,這不僅引得一些膽大妄為之徒魚目混珠,騙吃騙喝,還給官員們上下其手、貪污腐敗的空子鉆。并且,cao作還簡單,只需虛報些賬目,若不是他們膽敢找人冒充外賓,并且受人舉報,還真不容易被查出來。 于是,劉皇帝覺得,自己似乎犯了邀名求榮的錯誤,堂堂帝國禮賓館,竟然成為一個面子工程,淪為一個藏污納垢之所,這才是帝國名聲的敗壞,天子顏面的損傷。 自那之后,禮賓館的制度改了,除了加強款項下撥的限制以及賬目的監控,同時對于外賓,也不再是予取予求,任意免費。 至少在劉皇帝看來,能夠進京入貢的,總不會囊中羞澀,倘若真只是為了來京朝拜大漢天子,劉皇帝也不在乎這種窮鬼。連京中食宿都承擔不起,還朝什么拜,納什么貢? 劉皇帝的確是越來越愛面子,但卻更加厭惡憤恨那些以維護國儀君威為名,而實際辱沒君顏的行為。 當然,或許確實不乏偏僻之地的窮酸使節,朝廷也不是完全沒有優待,若有困難,他們可以先向禮部登記,靠禮部開具的憑條入住禮賓院。一般而言,有實力有底氣的外使,是不會通過此法的,也不屑于此,即便對大漢卑躬屈膝,也不至于求此施舍,那樣只會為人所笑。 而自從禮賓館開始收費之后,有很多民間的人士,都想要花費去住上一住,享受一些國賓的待遇,感受一番別樣的榮耀與體驗。大漢民間,也從不缺有錢人,尤其在京師之內。只可惜,這終究只是妄想,沒點身份,不夠職位,連花錢的資格都沒有。 哪怕已然入秋,并非使臣覲見朝拜最頻繁的季節,禮賓館也有七成的入住率。像高麗國使徐熙,作為高麗國的禮部尚書,已然在京住了半年多了。 當然,與有些流連西京的一些使臣、首領不同,徐熙逗留漢都,主要還是為協調大漢與高麗國之間的關系。 去年那場浩蕩的漢遼戰爭中,高麗從頭到尾,也只打了個醬油,但受到的打擊是深刻的,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高麗官民遭遇的傷痛是沉重的。 今春徐熙來朝,數度奔波,幾番商談,終于取得了朝廷的諒解,達成了一系列的議和條件,終茍全。 到如今,東海水師早已停止對高麗沿海地區的侵襲,但其國內,仍舊不安,受到漢軍殺掠的西部地區,發起了一起規模不小的叛亂,意圖推翻高麗王昭的統治。同時,漢軍仍舊沒有完全撤軍,仍舊留有五千水師在濟州島,修建軍港碼頭,一副長久經營的姿態,并且擺明了隨時插手高麗內亂的意思。